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5.第 5 章

作者:卿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晚春的凌晨,在朝臣们奔向未知命运之际,东宫里的太子也走到了弥留之时。


    公孙桓从东宫出来,就疾步赶往昭阳宫。


    昔年的宠妃宫殿,如今已破败斑驳。高耸的宫墙被藤蔓蔓延,曾经恢弘的宫殿大门也朱漆剥落,檐下挂着的两盏琉璃灯也破碎的摇晃在凄风苦雨里,无声诉说着今夕的凄凉。


    宫门两侧护卫见他过来,恭敬地一抱拳。


    公孙桓颔首,在等候通报的时候,就立在檐下静候着。


    没过多时,有内侍提了宫灯从虚掩的宫门后面出来,躬身引他入内。


    宫殿内更加荒芜,四处都是残破的雕梁画栋,以及散落的琉璃碎瓦。绕过壁画已褪色剥落的影壁,公孙桓踩着杂草与碎瓦,一路低眼不敢四处多看,亦步亦趋随着那内侍往正殿方向走去。


    至了殿前,内侍示意他止步,而后就躬身无声退了下去。


    两扇殿门半掩,有纸钱焦糊之气从里面渗出。殿内并未点灯,廊下两盏奠字白灯笼将惨淡光影投在腐朽帷幔间,朦胧中可见殿内一个披麻戴孝的模糊背影,正跪在灵案前焚烧冥纸。


    公孙桓屈膝跪地,低声禀报昨夜至今东宫与西街周府的变故,事无巨细,陈述详尽。


    若周府里的人在此,必会大惊失色,因为他们自以为隐秘的行事,此刻却被人剖露无遗!他们这些周府诸人就宛如那戏台木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在他人目视之下。


    乌云遮天,外头又开始淅淅沥沥下起了雨。


    公孙桓撑伞出昭阳宫时,恰见一群内侍端着祭祀用物鱼贯而入。余光在那些成堆的黄纸、元宝、以及车马、纸扎人上一扫而过,而后他迅速移开目光,只当没注意到那些个造型、服饰、面孔都似曾相识的纸扎人。


    宣治门殿前广场,众官员在冷雨中打着寒颤,神情萎靡而惴恐。


    今日的早朝没有纠察御史持册唱名,也没有黄门来检阅名册。广场前方的位置空了一大片,缺席未至的,赫然就是昨日进殿朝议的四品以上朝臣。而这些低品阶小官之中,也缺席了十数人之众。


    经过一夜的发酵,饶是消息迟滞的,也知了昨夜的惊天变故。惶惶四顾,诸多同僚们迟迟未至,再结合昨夜京中的诸多乱相,他们脑中焉能不胡猜乱想,进而胆颤心惊?


    陈今昭与鹿衡玉各自在雨中瑟瑟发抖。


    不同于半宿心神不宁,以致空手来的鹿衡玉,她今早出门时可是特意带了把油纸伞的。


    可奈何她的上官没带啊!


    于是她的这把伞注定了撑不到自个的头顶。


    献了伞后,陈今昭遂也加入了顶风冒雨的群体里。


    好在没等雨势渐大,宣治门那就传来了动静。众人抬目急望过去,就见到久未至的那些朝臣们正从宣治门处陆续而入,虽前后左右皆有披甲持戈的兵士相随似有押赴之意,但这些朝臣们精神尚可应是并未受到磋磨。他们面上神色或愤懑或激昂再或是从容平静,挺胸拂袖大步朝广场方向而来。


    在见到这些朝臣的那刹,广场上的众人宛如有了主心骨,内心都安定了不少。尤其是看到国朝的擎天玉柱周首辅的身影亦出现在宣治门时,担惊受怕了一大早的众人顿时都忍不住要热泪盈眶了。


    周首辅是由着左右官员搀扶着过来,殿前文武百官默默朝两侧让出路来,让其从百官之中缓慢穿行而过。


    在周首辅打跟前经过时,陈今昭都忍不住摒了呼吸,如其他官员一般,濡慕而敬仰的抬眸看向他。除了鹿鸣宴那回,她这是头一回如此近距离的看着朝中的这位擎天玉柱。


    “请老大人万万保重。”


    恰在此时,一道清越的声音冷不丁从身侧窜出。正沉浸在万般思绪中的陈今昭就刷的回神,反射性的就朝右侧转了脸看去。果不其然,惊入眼帘的就是那长揖而拜的身影!此刻弯下腰的沈砚与旁边木头桩子般杵着的她、以及周围众官员们,形成了鲜明对比。那般鹤立鸡群的他,大抵是不会顾忌旁人死活,彻底将旁侧笔直呆站的她衬托成了呆头鹅。


    显着他了,显着他了!


    陈今昭只觉得好似有股怨气,直冲天灵盖。


    尤其是见到周首辅径直路过她,却给了沈砚半个停顿一个颔首示意后,她更觉得自己此刻的面容大概都有些扭曲。


    下意识朝左侧迅速望去,果然看见鹿衡玉那张比她还扭曲的脸。在讨厌沈砚这件事上,他们的立场完全一致!每每因此心态不稳时,她就会去看鹿衡玉,绝对能找到认同感。


    待朝臣都归位后,纠察御史开始唱名,亦如昨日。


    唱名毕,黄门接过名册,查验后却并未高唱着让朝臣入内殿朝议,反倒退至一旁。


    很快,有人群从远处浩荡过来。


    陈今昭与其他群臣循声望去,只见是一群披甲的彪悍军士,掌按腰刀,目光如炬的踏步而来。为首的是个是中年儒生,步履从容,气质谦逊温和,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与周围那些铁血悍将格格不入。


    不消说,此人正是兖王心腹,公孙桓。


    殿前原本些许的喧嚣瞬间沉寂,众臣尤其是昨日在宣治殿死里逃生的那些朝臣们,无不怒目切齿的死死盯着他。这个笑里藏刀的刽子手,昨日于宣治殿,一言不发连诛三人!诛他们名公钜卿,如屠牛羊!


    公孙桓对这些仇视视若无睹,近前就是长揖一礼。


    “桓给各位公卿见礼。”


    周首辅由左右人扶着,勉强而立。他直接无视了公孙桓,环顾一周,断然发问:“姬寅礼呢,让他出来与老夫对峙!”


    “放肆!!”这齐声怒喝来自周围的悍将们。他们怒发冲冠,按住腰刀虎目怒睁,几欲扑上来噬人。


    有悍将霍得拔刀出鞘,当即就要上前,却被公孙桓拦下。


    “周大人慎言!尊者名讳,不可轻言,君为百官之首,岂不识周礼乎?”公孙桓脸色不好看,“老大人于主公若有成见,不妨直言,毋使百官误视主公如洪水猛兽也。”


    好个巧舌如簧的狂生!此刻倒成了他周济是非不明了!


    周首辅终于看向了对方,枯瘦手指直指兖王党羽:“老夫行端坐正,从勿以成见视人!老夫今日在此,就欲问他兖王、他姬寅礼!禁贤良可属实?囚太子可属实?亵渎朝纲可属实?马踏西街屠公卿可又属实!”


    一个虎头燕额的粗莽悍将猛然出列,甲胄铿然作响:“末将倒要反问诸公!主公临危受命可属实?奉诏讨贼可属实?月余荡平八王可属实?除余孽乱党、还京都太平可又属实!”声如洪钟震寰宇,老首辅踉跄退步。


    那虎将猛又跨出两步,声色俱厉:“主公甫接诏令,即整三军,马不停蹄,率众将士火速入京勤王!一路跋山涉水,不辞辛劳,马不解鞍,人不解甲,行军两月。三军甫入京,未及休整,即杀向乱党,为勤王保驾!主公身先士卒,与将士奋勇杀敌,置生死于度外!京中乱时,诸公盼主公速来;京中平定,诸公视主公为国贼奸佞。可笑,可恨!”


    这番讥讽令文官集团面色铁青,周首辅甩袖叱道:“莽夫安知大义!”


    虎将大笑一声:“说的是,吾等粗鄙莽夫,不通孔圣之言,不配与贵人老爷们论道。但正因吾等莽夫浴血奋战,方保得京中老爷们的富贵太平!”


    公孙桓适时叹声:“主公惟愿效武穆之忠,怎奈诸公万般相疑。”


    周首辅枯瘦手指直指殿前玉阶,颤声驳道:“兖王入京戡乱固有其功,然其行径较之八王尤烈!马踏西街三日不绝,太庙阶前血痕未干,这般作派,岂非昭示其觊觎神器之心?”


    “诛者皆当诛,死者皆犯吾主大不敬。桓以为,诸公当对此心知肚明方是!”


    公孙桓的直言无讳让整个宣治门殿前鸦雀无声,唯闻周首辅牙关相击的咯咯声。


    环视一周,公孙桓忽敛衽长揖,“周公惧流言之日,王莽谦恭未篡之时。若主公真有异志,那只管坐视京中乱相,又何须奉诏入京?烦请诸公扪心自问,若无吾主,京城十室要空几室?若无吾主,尔等王公贵胄今安在!”


    这番诘问如重锤击鼎,震得诸公面无血色。


    周首辅踉跄扶住左右官员,忽见公孙桓捧出个沾血木匣——


    那,那分明是月前他们密呈淮南湘王的乞援书!


    公孙桓在对方震惊失魂的神色中,将乞援书连沾血木匣一并送还到对方手里。


    “老大人收好,万莫再弄丢了去。”公孙桓温言嘱咐,转望向满朝朱紫,捋须慢叹,“主公还让桓带句话——若诸公欲搏青史美名,倒也不妨待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四夷宾服万国使臣朝拜之后。”


    不消环视四顾,周首辅都能似能看到周围臣僚涨红的脸色。


    他怔望着怀里的沾血木匣,以及袖中暗藏的、满朝公卿按了血手印的绝命书,忽觉满朝忠烈气,此时此刻无不可笑。


    “主公怀大义,惟愿为贤臣良将,保国朝长治久安,国祚绵延。桓今日直言,满朝诸公,皆错看了吾主!”<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246561|16620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公孙桓最后一句话落下,周首辅身体猛然僵硬,双目圆睁,随后吐血朝后仰倒下。


    “啊!老大人!”


    众人惊作一团,纷纷上前搀扶。


    “速扶老大人去偏殿,立即请太医过来!”公孙桓有条不紊的指挥,随后转身面对诸臣,又拱手正色道,“皇朝祖训,先皇新丧,储君当于灵前登基,继而主持丧仪,稳定朝纲。国事当前,不容耽搁,望诸公以国事为重,当速选贤君,即日于灵前继天立极!”


    殿前众臣一时僵立,如鲠在喉,既无法吐露,又难以咽下;既不能斥责,又难以忍受。


    倘若兖王公然谋逆,他们尚可站在正统立场上义正辞严地谴责。然而,他遵循伦理纲常行事,令人无言以对。


    诸位朝臣一时语塞,茫然无措,仿佛失去了主心骨。


    最后还是内阁大学士林同炳站出来道:“敢问兖……兖王殿下安在?储君之议,系乎国祚,此等要事,臣等不敢擅专,还烦请殿下亲临。”


    公孙桓神色稍缓,说道:“天子千岁病重,主公言及天家骨肉之情,作为皇叔,自当送亲侄儿最后一程。来前主公特意交代,诸公皆为国朝栋梁,相信诸位必能遵循正统与伦理纲常,遴选出有德之贤君。”


    林同炳似乎察觉,公孙桓在提及“正统”二字时,语气格外加重。


    正当他准备指出太子尚在,此时遴选新君不合情理之际,一声悲凉的钟声从东宫沉沉传来。


    这是丧钟声,昭告着东宫太子殿下,薨逝了!


    顷刻间,殿前的文武百官纷纷朝向东宫所在方位,跪地匍匐,悲怆欲绝,哭声一片。


    公孙桓亦向东宫方向跪了下来,那些披甲将士们则单膝跪地。


    “殿下,太子殿下啊——”


    “太子殿下如斯仁厚,苍天何以不公?”


    “殿下匆匆而去,留吾等在世间如何自处?”


    “太子殿下于心何忍,要先弃老臣而去……”


    周遭的悲哭声此起彼伏,陈今昭隐没众官员中,亦跪地伏身掩面痛哭,心下的悲痛是淡淡的有一些,但更多的是一种如释重负。


    相信不止是她,在场诸公亦能看到,刚才的剑拔弩张之后,局势已初见明朗之迹象。


    兖王既摆明车马做贤王,那阖朝官员最后那层遮羞布便可以继续勉强蒙着,事情便也就有谈的余地。


    譬如此刻,朝臣们对太子薨逝的蹊跷闭口不言,这就是他们对兖王选择不篡位、让阖朝百官得以勉强护住那丝清名而予以的回应。


    你肯先退半步,我自也识趣顺坡下半步,有余地的情况下,没人愿意鱼死网破。这就是官场之中彼此默契的成例。


    事情发展至此,陈今昭终于得以喘口气,浑身都松懈下来。


    大人物的博弈终于初见分晓,余下的官员们也算劫后余生了。


    接下来只剩选定新君继位,待尘埃落定,他们这些皇都旧官就能彻底从凶险局中逃出生天、活得一命了。


    这会雨越下越大,直至暴雨滂沱而下。


    连月来紧绷的身心猛一松懈下来,她整个人就有些昏昏沉沉,恨不能趴在冰凉的雨水里昏睡个痛快方好。


    冰凉的雨幕冲刷着她的脊背,她近乎是浑身泡在冰凉的雨水里,沁入肌理的寒意初时还能激起她几分清醒,可很快身体的逐渐失温就让她眼前阵阵发黑。


    “陈编修!陈今昭!你能听见我说话吗陈今昭!”


    耳边炸响的呼声让陈今昭猛然清醒!她虚脱的勉力睁眼抬头,就见到对面的鹿衡玉正白着张脸死命掐着她人中。


    人中处后知后觉的剧痛直冲脑仁,陈今昭痛得倒抽口凉气,眼泪都快要冲出来。


    见对方总算清醒了几分,鹿衡玉才松了手,一把抓住她的胳膊,用力将她从地上拽起。


    “快走,那个公孙让我们进殿了!”


    雷雨声中,他的话语虽不清晰,但“进殿”二字却格外分明。


    进殿,能进殿了!


    陈今昭瞬间振奋,拼尽全力撑起双腿,在鹿衡玉的搀扶下,艰难地迈上通往宣治殿的台阶。


    两人浑身湿透,步履蹒跚,宛如两只落汤鸡在雨中艰难前行。


    沿途,他们看到不少昏厥的朝臣,无一例外地被士兵像拖死狗般拽着衣领前行,场面狼狈不堪,令人目不忍睹。


    两人皆心有戚戚焉。


    陈今昭不由朝鹿衡玉投去感激的一眼,关键时候还是她的话搭子靠谱啊。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