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40章 钱没白花(7000字大章求月票)

作者:坐望敬亭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杜峰想把生意做大做强,求到林朝阳夫妻俩帮忙,亲人之间能力所及,又不费多少事,帮个忙自然是可以的。杜峰的脑袋是精明的,眼光也是毒辣的,在如今这个时候搞服装城这样的项目,只要能够干起来,未来十几二十年的收益绝对是惊人的。但也正因为如此,林朝阳才不得不考虑的更长远一些。在现在的杜峰看来,服装城可能只是一个投资50万,有赚钱潜力的项目,可如果几年之后这个服装城日进斗金呢?服装城这个项目是杜峰张罗的,他以后也必然是为此付出心力最多的人,到那个时候,他还会甘心让仅是参与投资的陶玉书分走他的半斗金吗?人心不足蛇吞象。林朝阳不是质疑杜峰的人品,只是他从不会去测试人性,因而才想了这么一个方案出来。出钱合资算是帮助,项目如果真成了,未来几年的分红和退股时的溢价就算是对他们的回报了。林朝阳的方案说完后,杜峰的脸色阴晴不定,他自然明白林朝阳的用意,过了好半天,他不甘的说道:“姐夫,你真是小瞧我了!”“不是小瞧你,是不想伤了情分。你还年轻,以后你就会明白的,人心易变啊!”林朝阳平静的说道。“我杜峰……”杜峰扬着脖子,掷地有声的说出这三个字,可后面的话却被他硬生生咽了下去。他很想斩钉截铁的说一句“我杜峰不会变”,可话到最后他却发现语言的苍白无力。他沉默了片刻,说道:“姐夫,我明白你的好意,那就按照你的意思来吧。”在说出这句话时,杜峰的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他会用时间来证明,他杜峰不会变。晚上睡觉时,陶玉书对林朝阳说:“你白天那么说,杜峰有点不好接受。”“我知道他不好接受,但那只是年轻人一时的面子问题,总好过以后撕破脸。”陶玉书还没见识过商海沉浮和人心险恶,她有些不确信的问道:“你说人真的会变吗?”林朝阳迟疑片刻,“也许会,也许不会,可你愿意赌吗?”陶玉书不再说话了。接下来的几天里,陶玉墨有了新工作,那就是每天带着杜峰跑出去到处闲逛,美其名曰考察。陶玉书则忙着注册公司,答应了杜峰要投资服装城,到时候肯定要以香江公司的名义。林朝阳又让陶玉书顺便注册了一家文化公司,随着他的作品数量和改编次数的不断增多,操持这些事务已经占据了林朝阳越来越多的精力。他想了想决定还是搞个公司找专人来处理这些事务吧,这个“专人”林朝阳已经找好了。“以后再给你加1000块零花钱,这家文化公司就由你来负责了。”陶玉墨一脸茫然的看着姐夫。什么情况?又给零花钱?不对,是又要多干活了?“有空好好熟悉熟悉香江这边的法律,跟我们这边不一样,以后都用得上。”林朝阳跟陶玉墨交代了一堆,她消化了好一阵,不情不愿的说道:“姐夫,我不想干。”“零花钱不要了?”提到零花钱,陶玉墨犹豫了一下,“工作太多了。”“多吗?”化身黑心资本家的林朝阳已经失去了对“劳动人民”的同理心。“文化公司也没什么事,就是管理我那些书的版权。说起来复杂,实际上一年也用不上两回。这可是一个月一千块零花钱,你可想好啊!”经过他的循序善诱,陶玉墨最终还是没忍住诱惑,毕竟多了1000块钱零花钱啊!过了八月,香江的天气依旧炎热,白天还是三十多度。最近林朝阳一直窝在家里,撰写他答应徐克的那部《英雄本色》的改编剧本。他当初说两个月,前些天忙来忙去,剧本一直没动笔,趁着现在有时间,得抓紧时间把剧本写完。这天上午,林朝阳接到了董桥的电话,说是约他喝个早茶,但林朝阳知道肯定是有事要谈。两人约在了中环的陆羽茶室,这家成立于六十年代的茶楼至今依旧保持着港式茶楼的格调,室内的装潢古色古香,服务员穿的也都是唐装。见面他们先寒暄了几句,董桥问林朝阳最近在忙什么,林朝阳说了给徐克写剧本的事。董桥听完之后赞赏道:“看来你现在真是小说、剧本两开花啊!”他的话语中有对林朝阳才华的欣赏,还有一部分是对林朝阳能够如此迅速的适应香江的语言和文化环境的惊讶。这些年在香江文化界活跃的文人几乎都是内地来的,但能如林朝阳这般刚来就混的风生水起的文人却是少之又少。寒暄过后,董桥说起了《楚门的世界》的出版。明报出版社跟花城出版社不谋而合,也想为《楚门的世界》办个签售会。董桥解释他们这么做的原因,一是想借助一下《楚门的世界》同名电影的热度,二也是因为林朝阳现在在香江的名气比前两年大多了。宣传工作做的到位,肯定能带动图书销量,尤其是等《楚门的世界》电影上映后,加成会更大。“我觉得最好是能把许观文给请过来,把‘楚门’这个人物搬到现实里来的话,会让读者更有体验感。”董桥说着他的想法,林朝阳从其中听出了白嫖的意味。他故意说道:“请许观文?你们明报出版社可真舍得花钱啊!”董桥果然说道:“朝阳,你看你跟他商量商量行不行?出席签售会说起来其实也算是对电影的一种宣传。”“我请?这不合适吧?”林朝阳果断的摇了摇头。让他配合签售会就算了,还要他搭人情请人,这算盘打的也未免太精了。见林朝阳的态度坚决,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董桥饶了一会儿舌又做出了让步,说出个友情价请许观文给站个台。“朝阳,这事确实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你就帮帮忙嘛。”董桥言辞恳切的说道。林朝阳沉吟着说道,“我可不一定能请来他。”这话当然是客套话,林朝阳跟许观文现在关系不错,又有《楚门的世界》这层合作关系在,明报出版社又肯出钱,许观文没理由不答应。隔天,林朝阳去嘉禾片场跟许观文谈了一下这件事,许观文果然很有兴趣。《楚门的世界》小说在香江出版,邀请他这个电影版男主角出席,对小说销量的影响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他想的是这样的露面肯定会成为娱乐周刊的头条,而且也有助于读者们将对于小说人物的好感灌注于他所饰演的角色身上。不管是从电影宣传的角度,还是从未来电影上映的角度来说,这都是一件好事。许观文没有丝毫犹豫的答应了下来。聊完这件事,林朝阳又在片场待了一会儿,赶巧今天又有张曼玉的戏份。“咔!”“咔!”“咔!”她的发挥依旧稳定,林朝阳听着剧组工作人员闲聊,张曼玉最近被场记起了个“咔姐”的外号。只要今天有她的通告,场记们的工作量就会直接爆炸,为了表达心里的不满,他们就私下里给张曼玉起了这么个外号,并且很快就在剧组里面流传开来。剧组工作人员们闲聊的功夫,张曼玉那边ng次数又快速飙升,一起飙升的还有许鞍华这个导演的血压。可没等许鞍华先发飙呢,张曼玉的眼泪已经在眼圈里打转了,见此情景,许鞍华只能无奈的摆手,让剧组休息一会儿。然后林朝阳就见张曼玉收了眼泪,跑到陶玉书身边蹭来蹭去。不知道的以为她演的多好,跑去邀功的呢。数日后,剧本完稿,林朝阳约徐克见面。得知剧本写完后,徐克满心欢喜,特地把见面地点定在了半岛酒店的瑞士餐厅,说要请林朝阳吃顿大餐。见面后,他和施南生依旧是那副特立独行的打扮,林朝阳今天也带来了陶玉书,两个女人聊在了一起。徐克则一边看着剧本,一边跟林朝阳讨论。后世吴宇森版的《英雄本色》其实在开拍时只有一个大纲,甚至周润发饰演的小马哥原本只是客串,只是因为他演的感觉很对,让吴宇森很欣赏,才一点点给他加戏成了男主角。最后电影成品那令人惊艳的效果,离不开徐克和吴宇森在拍摄制作时的灵感碰撞。而徐克现在找林朝阳写剧本,林朝阳等于是照着标准答案抄,交出来的剧本让徐克看完后忍不住拍案叫好,心中更忍不住生出那种惺惺相惜之感。“朝阳,你真是太懂我了!”徐克拉着林朝阳的手,一脸激动的说道。林朝阳被他弄的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连忙抽出了手。“你满意就行,接下来你是怎么打算的?”徐克压下激动的心情,说道:“下个月《刀马旦》要开机,这部电影可能要等新年过后再开了。”“导演你自己来?还是找别人?”这才是林朝阳关心的问题,白鸽吴虽说就三板斧,可人家抡的好看啊,拍这种题材确实比徐克强。“这个还没确定……”徐克的手放在剧本上,跟林朝阳说起了他拍改编《英雄本色》这个想法最早的由来,原来这部电影是去年在湾岛出差时跟吴宇森聊天时聊出来的想法。他跟吴宇森是1979年在一个电影人聚会上认识的,那个时候吴宇森在香江电影行业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新导演了。而徐克却还默默无闻,刚刚在佳艺电视台拍了一部武侠电视剧《金刀情侠》。吴宇森看过《金刀情侠》对电视剧里的一个镜头印象特别深刻,一位侠客,打完一剑,把剑往雪地上一甩,剑锋上鲜红的血,甩了白色的雪地上。当他得知徐克就是导演,顿时对他产生了好感,两人就此结下了友谊。1980年新艺城成立,创始人之一的麦嘉拉拢吴宇森过去拍片,但那个时候吴宇森已经跟嘉禾绑定,不好脱身,就推荐了好友徐克去新艺城。徐克这一去,如蛟龙入海,短短几年时间便成了香江影坛炙手可热的年轻导演。反观当初推荐他去新艺城的吴宇森,因为厌倦了嘉禾一直让他拍喜剧片,跑去鼓捣枪战片,连续拍了两部枪战片,票房都扑街了。在拍摄他个人第二部枪战片《铁汉柔情》时,剧组又出了事故,导致一位演员大腿中枪。这部作品后,嘉禾正式跟吴宇森解约。这个时候徐克把吴宇森拉到了新艺城,但因为前面两部电影的失利,新艺城也不敢重用吴宇森,而是将他派到了湾岛,去分公司当监制。“你剧本里的小马哥让我想到了阿森,这个剧本的气质跟他这几年的遭遇太契合了。如果给他拍的话,说不定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徐克说完想法后又对林朝阳说道:“这些目前还都是我自己的想法。下个月阿森要回香江,到时候我再跟他商量商量,他现在没片拍,肯定会答应的,主要是新艺城那边有点难缠。”林朝阳点了点头,理解他的意思。电影工作室的背后是雷老板和新艺城,雷老板不管具体事,因而新艺城对电影工作室的影响力很大。吴宇森现在身上背了个“票房毒药”的名声,衰了好几年了,新艺城又不缺导演,他们很难冒着风险去启用吴宇森这个霉笔导演。“事在人为嘛,我相信你的眼光。”林朝阳说了这样一句话。他对吴白鸽没什么好感,这厮后世跟湾岛电影资本走的很近,拍《赤壁》时没少干打压内地演员的事。但他也明白吴白鸽确实是个牛逼导演,最主要是能帮着赚钱,不能因人废事嘛。他这话倒是让徐克又激动了一下,感受着他的浓浓信任,徐克跟他干了一杯酒,就差没喊一声“好兄弟一辈子”了!次日一早,陶玉书代表林朝阳去电影工作室草签了一份协议,剧本这事就算是暂时告一段落。时间一晃已经到九月中旬了,家里连着来了两封信,都是关心陶玉书的肚子的。她现在怀孕八个多月,月份越来越大,在香江这段时间里,陶玉书的孕检一直没耽误,孩子的发育指标一切正常,可老人们仍旧难免担心。夫妻俩商量了一下,打算在十一之前回燕京。这天晚上,两人把陶玉墨叫到客厅,说了他们的安排,询问陶玉墨的想法。“你是想留在香江还是回燕京?”陶玉墨闻言眼神闪过一丝喜色,心猿意马的想法表露无疑,不过她现在可比以前有城府了。故作淡定的说道:“一个人在香江有什么意思?我跟你们一起回燕京。”陶玉书立马说道:“你留在香江其实也可以,这边也需要有个人照看。”“啊?那我什么时候能回家啊?”陶玉墨故作为难,演技跟咔姐有一拼。陶玉书只一句话就打消了她的想入非非,“回家可没人给你零花钱!”“姐、姐夫,香江这边的公司还有那么多事,确实离不开人,这段时间我就留在这边吧。”陶玉墨立刻表态,如同整装待发、随时准备奔赴战场的士兵。陶玉书对她的态度很满意,说道:“好。那就这么说定了,这段时间你先在香江照料公司的事。”见着她如此说,玉墨同志忍不住对这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表达抗议,嘟囔道:“你都决定好了,还问我干什么?”林朝阳又叮嘱道:“回头有时间学个驾照。”“又学啊?”之前林朝阳还让她熟悉香江的法律,现在又让她学车,陶玉墨感到压力山大。这点零花钱可真不好拿啊!“给你报销你怕什么?别人求还求不来这个机会呢。”“好吧。”陶玉墨想了想,林朝阳夫妻俩一走,小冬子肯定也走,到时候山中无……呸呸呸,是她独掌乾坤,有的是时间,学个车也没什么。说完这些正事,陶玉书又忍不住叮嘱了陶玉墨几句,无非是出门在外注意安全,不要去那些危险地方,不要结交不三不四的朋友。陶玉墨问:“张曼玉算不算不三不四?她前两天还想约我逛街呢!”陶玉书满脸严肃,“别理她。有逛街的时间,不如琢磨琢磨怎么演戏。”她的语气好像老师要求学霸孤立班里的学渣。林朝阳看在一旁,心想人家在片场的时候好歹也把你当知心大姐姐,你这也太不地道了!翌日,林朝阳夫妻俩一起出门去购买要给家里人带的礼物。在太古城中心逛街的时候,陶玉书看到负一层的书店,说道:“看到书店才想起来,《楚门的世界》在香江上市了吧?”“算着时间,应该上了。”林朝阳说。《楚门的世界》在香江出版远没有在内地的声势,在香江的文化氛围里纯文学一直就不是主流。出版之前明报出版社倒是在自家报刊和一些文学杂志上打了广告,但这些广告的受众主要还是局限在文学读者的范畴。至于董桥之前所说的签售会,明报出版社的想法与花城出版社不同,他们是打算等小说上市几天后有了些声音和反响后再举办。夫妻俩说话走进了书店,太古城中心的书店很有格调,主营的是英文原版书,这当然不是因为太古是英姿开发商。而是因为太古城中心的客户群体面向的多是中产阶级,这些人向来是以阅读英文读物为荣的。不过这倒不代表书店里没有中文书,林朝阳两人在书店找了一下,还真就发现了《楚门的世界》摆在了专门放新书的书架上。“看样子好像卖的还不错。”陶玉书欣喜的说道。摆着《楚门的世界》的位置上看起来原本应该是有几本的,但现在只剩下一本放在那里。她说着话,将剩下的那本书拿下来翻了翻。竖版、繁体字、字体和翻页从右向左,对于内地读者来说绝对是一种“倒行逆施”的阅读体验。可陶玉书不在乎,她高高兴兴的看了一会儿书,然后问书店的营业员,“这本《楚门的世界》还有多几本吗?”“女士稍等,我们需要查看一下库存。”两人等了一小会儿,营业员推着小推车来上书,让林朝阳有种亲切感,这活他可干了好几年呢。“买两本就行了,带书过关的时候麻烦,还那么沉。”林朝阳见陶玉书有大采购的架势,连忙劝说道。最后陶玉书只拿了三本,“我们自己留一本,剩下的两本可以用来送朋友。”两人边说话边结账,陶玉书见这期间又有进店的读者拿起了刚才补货的《楚门的世界》,嘴角露出轻笑。“也不知道这本书能在香江卖多少。”走出书店,陶玉书对林朝阳说道。“管他卖多少呢,反正钱都收了。”林朝阳轻松的说。《楚门的世界》在香江出版,首印1万5千册,明报出版社已经预付了15万港元版税。这个数字对比国内的版税基数肯定不算多,但香江毕竟只是个弹丸之地。而且如果卖得好的话,后续还是会有不少版税的。这几个,林朝阳又陆续收到了之前几本书出版的版税,现在夫妻俩在香江的银行户头的存款已经超过了150万港元。几天后,香江三联书店湾仔店从一早就很热闹,书店内外聚集了不少热心读者。今天是林朝阳新书签售会的日子,这些读者都是为了签售会而来的。林朝阳的作品最早登陆香江还要追溯到四年前,当初完全是在机缘巧合下,《梵高之死》被香江中文大学出版社带到了这里。从一开始的默默无闻,到后来凭借着口碑打开了市场,再加上这两年林朝阳因为金像奖和各种各样的新闻在香江名气越来越大。《梵高之死》《闯关东》《棋圣》,这些作品一步步的走向了畅销书的行列,这几部小说在香江所取得的销量放在香江文学界也是值得骄傲的。不说名气的提升,如果单说作品的受欢迎的话,《闯关东》在香江的出版绝对要算得上是一道分水岭。在《闯关东》之前,林朝阳凭借着《梵高之死》在香江文化界有了些名气,又因为金像奖的得奖上了几天报纸,在香江确实有了些知名度。但这种知名度实际上是夹杂了一些娱乐属性的,并不纯粹,那个时候还有一些香江文化界人士认为林朝阳面对记者的那些发言更像是哗众取宠,不是很瞧得上他。等《闯关东》在香江出版后,林朝阳在香江文化界的口碑飞速提升。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小说写的牛逼,牛逼到让人不得不佩服的那种。过去这一年多时间里,但凡是跟文学沾边的香江报纸、杂志,几乎都发表过有关于《闯关东》的评论或者推介性文章,好评如潮,一片盛赞之声,要不然《花城》也没那么多素材去转载。经过这几年的积累,林朝阳在香江的忠实读者数量已然不逊于那些声名卓著的老资格作家,今天签售会现场的热闹画面就是最好的证明。一上午时间,签售会的排队读者就没断过,虽说声势远没有内地那么浩大,但以香江这个文学环境而言,能有这样的号召力已经殊为不易了。连今天来给林朝阳捧场的潘耀明看着这样的场面都很诧异。从《正午报》到《海洋文艺》,再到三联书店,文学报纸、杂志、书店、出版社这些单位他都干过,接触的作家也多如牛毛。在他的印象当中,香江作家里能有林朝阳这样号召力的人恐怕屈指可数。“真想不到啊,朝阳这个内地作家在香江读者当中竟然能有这样的影响力!”董桥看着这样的场面也很欣慰,不枉明报出版社忙活了一回,甚至花钱请了许观文专门过来站台。今天许观文有通告,只能抽中午时间过来。他看了一眼手表,这会儿马上快11点了,也应该到了。心里这样想着,董桥发现不远处的街边有些躁动。过了不到一分钟,许观文便在围观人群的簇拥下来到了三联书店门口。毕竟是如今香江影坛第一梯队的影帝级人物,许观文的到来无疑是引燃了本就气氛火热的签售会,甚至连林朝阳这个作者的风头都被抢掉了。不仅是那些正在排队的读者变得亢奋起来,许观文的到来还吸引了一大批热心市民,这些人将三联书店围的里三层、外三层。从书店外面看过去,人潮涌动,摩肩擦踵。见此情景,董桥赶忙招呼等在一旁的明报系的记者们。今天签售会请许观文站台,花费不菲,目的当然为了卖书。但肯定不是靠签售会的明星站台来卖书,准确的说是为了造势,为了宣传,只有这样才能把利益最大化。看着三联书店门口那人山人海的场面,董桥心中得意。这回的钱可真是没白花!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