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夫人不觉红了眼圈。
应月登时红了脸,也很意外,爹爹竟然当众说舍不得,他平常虽然对她不严苛,却也不像武统领那般毫不掩饰对女儿的言语宠溺,属于爱在心里那种深沉父爱。
严厉起来的时候也是手下毫不留情地教训,就跟对男孩一样。
那次她提出跟苏临退婚,愿意同意先前皇上想要赐婚给她和魏平,没差点被鞭子抽死。
“爹爹,那女儿不嫁了,永远在家陪着爹娘。”
应洵却轻叱:“这是什么混账话?哪有女儿一辈子在娘家不嫁的?你让你庶弟情何以堪,他也不娶了?你庶妹也不嫁了,都陪着你?”
应月就没话可说了。
她身为应国公府嫡长女,如果不嫁,那确实庶弟庶妹只能跟着不嫁不娶,不能越过她去。
如此岂不是罪过大了。
她轻叹一声:“爹爹,那我还是嫁吧,就是我也舍不得你们,舍不得每一个人。”
在这个男尊女卑的社会里。
应国公府是极少数有妻妾,却能和睦相处的家庭。
她真得很舍不得离开,可是不嫁不行,女子及笄后,根本耽误不起。
应月又想到了,即将入嫁的西平侯府,远在西蜀也不知是怎样的家庭。
还有那个魏平,总是神龙不见首尾,阴晴不定,让人摸不着头脑,而今更是过分,偷溜回西蜀,竟然谁也不知,他若是退婚怎么办?
不能及时在出嫁的日子里另择佳婿,到时候她嫁给谁来打脸苏临,向他秋后算账讨债?
这么短时间另择佳婿何其难?
京城不小,世家子弟不少,可适龄又对眼的就凤毛麟角了。
应月不想为了嫁而嫁,为了报复而嫁。
那样一样是毁了自己人生,是另外一种噩梦。
她不想再经受痛苦,想要美好生后。
可魏平……
他其实还真不错,怎么就走了?
有逃婚嫌疑?
应月只觉得头疼欲裂,心口也闷得慌。
以至于家人说了什么她压根就没听到。
“月儿,月儿?”应夫人见状很是担心地唤了几声。
应月这才回过神来,愕然惊声:“娘,您说什么?”
话说完,她意识到自己情绪不对,忙又调整心情,笑着解释道:“我走神了,不知道出嫁后,到那个陌生的家庭里是否能适应,能不能过得好,夫婿怎么样……”
声音越说越低,这是实话,因此也不会让父母起疑心。
应夫人听到这儿,已然忍不住潸然泪下。
她又何尝舍得这个宝贝女儿,她拼了命生下的唯一孩子?
可女儿大了,就得出嫁,开始自己新生活。
姚小娘在旁轻声劝道:“夫人,莫伤心,小姐是有福之人,定然会在夫家过得很好。”
她又走到应月身后,轻轻搂了搂她,亦是红着眼眶安慰道:“小姐,虽然出嫁了,还是可以常回娘家走走,免得国公爷跟夫人挂念,横竖在京城住着,又不远。”
姚小娘哪里知道应月是要嫁去西蜀西平侯府。
这事除了应国公夫妇及应月还有垂烟知道,旁人都不知。
夏小娘自然也就不知道,接口说道:“是的呢,国公爷跟夫人还有我们想小姐了,也可去看你,莫心伤,虽然人不住在一个屋檐下,但应家人心永远在一起。将来应冬就是你们两位小姐最坚实的娘家后盾,谁若是欺负你们,他会为你们讨回公道。”
应冬在旁很是认真地说道:“大姐姐,我长大了,能保护你,谁敢欺负你,我就打他一顿,大姐姐跟他合离,咱们另嫁良婿。还有二姐姐也是一样呢,我是你们娘家兄弟,没人敢欺负我们应家的姑奶奶。”
听到这话,应夫人不觉笑了。
小孩子童言童语总是显得可爱。
“冬儿,这是谁告诉你的?”
应冬恭声回道:“母亲,是夏小娘告诉我的,她说我此生责任就是守护好应家,守护好两个姐妹,我们虽然不是一母同胞,但我们是一个父亲,就是血脉至亲。”
“即便是上刀山下火海,豁出性命也值得。”
听到这话,应夫人眼圈又红了,她看向夏小娘,却是嗔笑道:“夏妹妹看话本子多,可怕教坏了孩子,咱们这等人家向来不与人为敌,自然无需有拼命的事,别总想着打打杀杀。”
“还是要教导冬儿科举夺名,将来继承爵位,咱们也腰杆子直。”
“冬儿你学功课,也不要忘了跟你爹爹学功夫,但那不是惹事的法宝,而是防身。”
“你们兄弟姐妹相互扶持是对的,我们就是一家人,都是应家人。”
应冬跟应花都站起来,恭声答应着。
应夫人示意他们坐下。
应月在旁听着,又不觉走神。
噩梦中,她记得当时自己被苏家磋磨,爹娘等人上门求见多次无果,都被她给隔着窗户给劝退了,说自己在苏家过得很好,无需多为她分心,她会回家去看他们。
爹娘自然是感觉到事情不对劲,那非她本意,哪有出嫁女不想见爹娘的理,肯定是有人逼着。
最终还是应冬带人打进苏家,将应月抢回应国府。
只是奈何,那时应国公府已经基本被苏临逼着应月给掏空了。
就连皇上都对应洵很是不满,认为他只是一位偏袒提拔女婿,已经不配为朝廷做事,让他致仕回家养老了。
而苏临则成为京城新贵。
在应月被抢回家第二天,他就找由头将应冬抓起来,逼他主动将应月送回苏家。
应冬自然是不从,苏临就让人将他娘夏小娘抓来,逼他答应,否则就杀了夏小娘。
夏小娘为了保护应月不被再送回苏家,不为难儿子,她一头撞死了。
苏临见手上没了筹码,就开始殴打应冬,让他答应将应月送回去。
应冬至死没有松口,他最后一句话就是。
“大姐姐,活下去,活着就有希望,应家不能倒,大姐姐不能回苏家,另择佳……”
婿还没有说完,就被苏临手下在苏临暗示下,一剑封喉。
事后只说是应冬反抗,试图逃跑被就地处决。
这也是加速应月死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