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9章 我们能听到,院子里传来了刘依依母亲喜极而泣的声音,和郎中开出的药方被高声诵读的声音。 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 我们没有进去,只是在黑暗中,静静地“看”着。 过了一个时辰,院门开了。钱员外府上的管家,满面春风地走了出来,身后跟着几个抬着彩礼的家丁。 又过了一会儿,郎中也背着药箱,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院子里,渐渐安静了下来。 只剩下刘依依和她的母亲。 就在这时,我通过墙壁的缝隙,看到了让我毕生难忘的一幕。 刘依依的母亲,那个白天还在为女儿的“好归宿”而喜极而泣的妇人,此刻,正背对着窗户,站在屋子的阴影里。 她没有笑,也没有哭。 她的脸上,是一种无法形容的、深入骨髓的麻木与疲惫。 她走到墙角一个破旧的木箱前,缓缓打开。 箱子里,没有金银,只有一叠厚厚的、泛黄的纸。 她从最上面,拿起一张。 那是一份“卖身契”。 然后,她用一种无比熟练的、仿佛已经重复了千百遍的动作,将那张卖身契,投入了身前的火盆。火光,映亮了她的脸。那张麻木的脸上,两行清泪,无声地滑落。 而在她的身边,那个刚刚用自己的“牺牲”,换来家庭“希望”的少女刘依依,正呆呆地坐在床边。 她的手中,紧紧攥着一张崭新的、墨迹未干的“婚契”。 她的眼神,是空洞的。 仿佛她看到的,不是自己的未来,而是母亲手中,那张正在被烧毁的,“过去”。 我的灵魂,在这一刻,如遭重击。 我瞬间明白了。 这根本不是什么“皆大欢喜”的结局。 这是一场“轮回”。 刘依依的“卖身救父”,不是第一次发生。 或许,在几年前,或者十几年前,她的母亲,也曾是这样一个“孝女”。她也曾为了救自己的父亲(也就是刘依依的外公),而将自己“卖”给了那个叫刘铁匠的男人。 如今,轮到了刘依依。 她嫁给钱员外,救了自己的父亲。 但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某一天,当钱员外老去或者死去,当她年华老去,生下另一个女儿。这个“贫病”的剧本,或许会再次降临。而她的女儿,将重复她今日的命运,为了救她,或者救她的丈夫,再次上演一出“卖身救父(夫)”的戏码。 她们的命运,被锁死在了这个名为“孝道”的、不断循环的剧本里。 一代又一代,以“孝”之名,行“牺牲”之实。 她们的每一次牺牲,都会被包装成一个感人的故事,用来点缀这个世界的“道德风尚”,成为说书人嘴里的谈资,成为百姓们口中的楷模。 她们的痛苦,她们的绝望,她们那麻木的、无声的泪水,全都被那光鲜亮丽的“大团圆”结局,给掩盖了。 “走吧。” 梁凡的声音,将我从彻骨的寒意中唤醒。 我最后看了一眼那在火光中摇曳的母女身影,默默地转过身。 我们无需再看下去了。云溪镇的“故事”,我们已经读懂了。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m.284fsie5d.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