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8章 一个孝顺,美丽,又走投无路的少女。一个病重垂危,需要银子救命的父亲。 一切的戏剧冲突元素,都齐全了。 我看向梁凡,他依旧是那副古井无波的模样,眼前这个催人泪下的场景,在他眼中不过是风吹过一片叶子。 我知道,我们不能“买”。 “买下”这个行为,就意味着我们成为了这个“剧本”中的关键角色,从“观众”,变成了“演员”。这会带来不可预测的因果。 于是,我按照一个精明而又略带凉薄的商人“设定”,皱起了眉头。 “小姑娘,我们是小本生意,这车布都卖不出去,哪里有十两银子给你。你还是......去别处问问吧。” 我的拒绝,是合情合理的。 少女的眼中,闪过一丝浓浓的死寂与绝望。 她对着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失魂落魄地,转向了下一个摊位。 她挨家挨户地问过去。 得到的,都是摇头和拒绝。 没有人能拿出十两银子。在这个被“贫病”剧本笼罩的小镇里,十两银子,是一笔天文数字。 少女最终跪倒在街角,发出了压抑而又绝望的哭声。 这哭声,引来了周围零星路人的同情与叹息。“唉,是刘家的那个闺女,叫......叫依依吧?” “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可惜了,命苦啊。” “她爹刘铁匠,可是个好人,怎么就得了这怪病。” 周围的“角色”们,开始用他们的议论,来补全这个故事的背景信息。 少女名叫刘依依,她父亲是镇上唯一的铁匠。 我和梁凡,没有再多看。我们收了摊,回了客栈。 但第二天,我们再次出摊时,却发现镇上的气氛,有了一丝微妙的变化。 人们的脸上,少了一丝愁苦,多了一丝兴奋和期待。他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朝着一个方向指指点点,窃窃私语。 我们顺着他们的目光看去,只见镇中心最大的一家酒楼“望江楼”的门口,挂起了红灯笼,贴上了喜字。 “听说了吗?钱员外要纳妾了!” “纳的是谁啊?” “就是刘铁匠家的那个孝女,刘依依啊!” “啊?她不是昨天还在街上卖身吗?” “可不是嘛!钱员外听说了这事,被她的孝心感动,当即就派人上门提亲,不但不要她卖身,还愿意出一百两银子,给她爹治病呢!” “一百两!天呐!钱员外真是个大善人啊!”“是啊是啊,这下刘依依可算是掉进福窝里了。不仅救了爹,自己下半辈子也有了依靠。” 人群的议论声中,充满了对“善人”的赞美,和对“孝女”终得福报的欣慰。 这个“卖身救父”的故事,迎来了它最圆满,最符合世俗价值观的结局。 孝女的“孝”,得到了回报。员外的“善”,得到了彰显。一个悲剧,被强行扭转成了一出皆大大欢喜的喜剧。 然而,我和梁凡,却在这片喜庆和赞美的氛围中,嗅到了一股深入骨髓的、冰冷的寒意。 因为这个结局,太“标准”了。 标准得,就像一个说书先生,为了迎合听众的口味,而刻意编写出来的“大团圆”结局。 它完美地消解了悲剧,弘扬了“善有善报”的核心思想,让每一个“听”到这个故事的人,都感到心满意足。 当天晚上,我们没有回客栈。 我们绕到了刘依依家的后巷。那是一座破旧的小院,此刻,里面却灯火通明。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m.284fsie5d.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