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三十九章舅舅

作者:疯小米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车轱辘声碾过青石板时,小安举着木剑从巷口跑来:


    "峰舅舅!我的小食盒......"


    小安这孩子急得跺脚,腰间的鱼形荷包跟着晃荡——那是上回弄丢点心盒后,林峰特意找皮匠特意为他定制的。


    "早给你备好了。"


    林峰从怀里掏出巴掌大的漆盒,揭开盖子,五色圆滚滚的糖球,整整齐齐码成莲花状。


    最妙的是盒底藏着个小机关,轻轻一推就弹出夹层,藏着两颗防晕车的酸柑蜜饯。


    小安一看,爱不释手,抱着林峰的脖子就喊:“我最爱峰舅舅啦!”


    镖队启程后,沈芋转到后院厨房。签到系统的光幕在蒸腾的热气中闪烁:


    【今日奖励:藤编食盒图纸(三层保温结构)】


    她对照图纸往灶膛里添柴,忽然听见前厅传来争执。原是私矿旧主的侄子来讨说法,非说当年矿脉图被沈家私吞。


    "这位大哥尝尝新蒸的艾草馒头?"


    沈芋笑盈盈端出竹屉,"里头裹着腐乳肉末,配大麦茶最相宜。"


    那人咬了两口,突然盯着馒头上渗出的金丝纹发愣——正是当年矿洞里特有的硫磺结晶纹路。


    暮色渐合时,镖局门前响起清脆马铃。


    林峰带着满身暑气进门,手里攥着封盖椰纹火漆的信件。


    "暹罗商队又追加二十罐椰油。"他解开浸透汗水的护腕,"说是要把咱们的酸柑蜜饯当压船宝——他们那边管晕船叫海妖附体呢。"


    沈芋将冰镇过的绿豆汤推过去,汤里浮着几粒签到时得的西域葡萄干。


    案头摊开的藤编食盒图纸被晚风掀起一角,露出夹层里画着的茱萸纹——正是当年归云楼食盒的样式。


    厨房忽然传来小安的欢呼。


    原来霍祁用新收的沙棘酱在炊饼上画船帆,烤出来的饼子自带橘红纹路,掰开时热气裹着果香,倒真像艘要起航的宝船。


    "芋姐!"林峰咽下最后一口绿豆汤,"下趟走镖我想带阿荞的红线铃......"


    话音未落,沈米抱着卷海图撞进来:"严夫子说暹罗学子秋分就到,问咱们能不能运批硫磺粿当见面礼!"


    檐角铜铃轻响,晚风里掺了缕缕饭香。


    沈芋望着挤满人的厅堂,忽然想起系统今晨给的藤编图纸。


    那三层食盒若做成船型,不正适合装番邦学子要的药膳?


    次日鸡啼时分,沈芋就着晨光铺开藤编食盒新样。


    竹篾在指间绕出船型弧度,夹层里的茱萸纹她特意用茜草染成赭红色,远远瞧着像团跳动的小火苗。


    小安蹲在脚边给篾条抛光,忽然指着案头的沙棘酱罐子喊:“用这个画船帆!”


    林峰抱着新晒的艾草从檐下过,衣摆扫过窗台的青瓷罐,里头是沈米新腌的糖桂花。


    “临安驿站的王管事托人带话,”他抖开沾着草屑的袖口,“说咱们上次送的防潮粿把他库房的虫蛀书都救活了,这回想搭十箱去泉州。”


    正说着,前院传来吱呀的推门声。


    卖糖画的周叔挑着担子歇脚,铜锅里的麦芽糖正冒小泡。


    小安立刻扑过去,马尾辫扫过沈芋刚编好的食盒顶盖——那上面的椰树纹路还是照着暹罗商队给的图谱描的。


    “给小少爷来个海马糖画?”


    周叔舀起金黄糖稀,手腕翻转间,尾巴卷曲的海马活脱脱趴在青石板上。


    小安刚要伸手,沈芋忽然按住他的手:“先去洗手,灶上煨着你霍祁哥新熬的雪梨膏。”


    厨房飘来焦糖香,原来是霍祁把昨天剩的沙棘酱拌了蜂蜜,正往烤好的千层饼里抹。


    饼皮烤得酥脆,咬开时沙棘的酸甜混着麦香直往鼻尖钻。


    沈米抱着晒干的海图闯进来,衣角勾住了窗台上的薄荷盆栽,绿生生的叶子落进装着椰油的陶罐里。


    “暹罗商队的船能装三十担货!”


    沈米的袖子还沾着晒图时的细沙,“严夫子说那边学子爱吃带药香的点心,要不咱们把硫磺粿做成椰丝馅的?”


    她忽然瞥见沈芋手里的船型食盒,眼睛一亮,“用这个装正好啊!三层分别放防潮粿、蜜饯和姜茶,最底下夹层藏驱蚊香包。”


    林峰不知何时换了身干净短打,腰间新挂了沈芋昨夜赶制的藤编钱袋。


    他捏起块涂满沙棘酱的千层饼,饼屑落在钱袋的椰树纹路上:“我看行。不过得给食盒配个防水油布,上次过闽江时雨大,差点把点心泡软了。”


    小安举着洗干净的手冲进来,腕子上还滴着雪梨膏的甜香。


    他踮脚够到窗台上的糖画,海马尾巴尖儿已经有些融化,黏在青瓷碟上扯出丝来。


    “峰舅舅下次走镖,”他舔着指尖的糖稀,眼睛亮晶晶的,“能给我带暹罗的椰丝糖吗?霍祁哥说那糖像云朵一样软。”


    暮色漫过檐角时,沈芋终于编完最后一根篾条。


    船型食盒稳稳立在灶台上,三层舱室分别贴着“防潮”“防暑”“防蚊”的朱砂标签。


    她往最底层夹层里塞了个绣着茱萸的香包,里面装着晒干的艾草和薄荷——这是从归云楼老菜谱里学的方子。


    林峰倚在厨房门框上,手里转着小安的鱼形荷包。


    荷包里新添了块沈芋烤的奶酥,边角还沾着没扫干净的椰丝。


    “明早出发前,”他忽然开口,目光落在食盒的赭红船帆纹路上,“我想在船头系条红绳,就用你上次染茜草的那根。”


    沈米正往陶瓮里装新腌的糖桂花,闻言抬头笑:“不如再插支艾草?上次严夫子说,番邦学子都好奇咱们的端午习俗。”


    窗外传来周叔收摊的铜锣声,小安追着卖糖画的担子跑出院门,腰间的鱼形荷包晃成一片虚影。


    夜风裹着薄荷香钻进厨房,沈芋摸了摸食盒的船舷——那里还留着小安抛光时蹭上的沙棘酱印子。


    她忽然想起今晨签到时系统给的新奖励:一本《番邦食单》,封皮上用朱砂写着“椰奶糕做法”。


    灶膛里的余火还在跳动,映得满室的竹编食盒、青瓷罐和晒干的草药都暖融融的,像块刚出炉的、裹着椰丝的糯米糕。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