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57章 淮书啊,你们都是好孩子

作者:时暇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老天有眼,白起还是那么强悍,一战歼灭赵军六万多,大获全胜。


    大败赵军后,秦昭王立马给赵国发出国书。


    他要以十五座城池换赵国国宝和氏璧。


    可国宝岂能轻易交出去?


    而且交出去了秦国就一定会将十五座城池割让赵国吗?


    借口罢了。


    可赵国最精锐的铁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国内大臣都不断提醒赵王现在不是跟秦国决战的时候,当稳住阵脚,等到合适时机再与秦国决一死战。


    赵王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办,跑去找赵奢,想让他拿个主意。


    去时正好遇上赵奢在教导儿子赵括。


    赵括是个奇才,兵书十三部倒背如流,还每一部都做了批注。


    赵奢问他从未上过战场,以何为凭据做那么多点评?


    赵括反驳,很多大将终其一生其实也不过只打了寥寥几仗而已,比如孙膑。


    有人上战场前只不过是个悠闲的老叟,上了战场还不是可以指挥作战。


    由此可知,久经沙场可以成为名将,久读兵法也是能成为名将的。


    楚易安说完小心瞅着秦淮书的脸色,想看看他要不要说点什么。


    但这人一直沉默着,一句话也不说。


    无趣得很。


    像是感受到楚易安的目光,秦淮书抬起头来。


    迟疑片刻,道:“其实,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楚易安错愕,睁大眼:“你认可赵括?”


    秦淮书摇头:“倒也不是,虽说战场才是磨练人的好地方,但是很多人其实没有机会上战场,只能多读兵书。”


    “有人学了后可以灵活运用,有人却只能照搬,端看他是哪种。”


    楚易安点头,确实如此:“不过那种都是奇才,太少了,人家兴许不看兵法上战场后也能赢。”


    秦淮书轻笑一声,不置可否:“那倒是,比如你说的霍去病小将军。”


    “但是这样的奇才太少了,不能作为范例。”


    “大多数人还是要两相结合,才能成就一代名将。”


    霍去病和赵括都是华夏历史上在用兵方面的典型人物了。


    一个不看兵法,却用兵如神。


    一个兵法倒背如流,上了战场却啥也不是。


    赵括不仅兵法倒背如流,跟他爹辩论的时候他爹都说不过他。


    这一幕被赵惠文王看在眼里,拍着赵括的肩膀夸他后生可畏。


    然后就把赵括借走了,带进宫做了太子伴读。


    随后与赵奢说起了嬴稷要借和氏璧的事。


    赵奢觉得这件事得以邦交手段解决,但是他没有合适的人选。


    于是赵王召集大臣,让大臣举荐。


    宦臣令为赵王举荐了自家舍人,蔺相如。


    蔺相如承诺赵王,秦若割城,便将和氏璧留在秦国。


    秦不割城,保和氏璧完璧归赵。


    于是蔺相如作为特使,就这么去了秦国都城咸阳。


    因为是来献礼,所以很快见到了嬴稷。


    见到和氏璧嬴稷大为兴奋,可他对待和氏璧那轻慢的态度却让蔺相如心里发沉。


    蔺相如借口和氏璧有瑕疵,将和氏璧重新拿回手里。


    而后怒火冲冲的威胁嬴稷,再上前一步他便和和氏璧一起毁在铜柱之下。


    和氏璧乃赵国国宝,赵王送走之前斋戒五日,可嬴稷拿在手里却还传给内侍侍女看,分明是轻慢国宝。


    而且还绝口不提割城之事,根本没有一点诚意,心里打的什么主意自己清楚。


    嬴稷没办法,只能答应蔺相如也去斋戒五日。


    可回去后蔺相如便立马命人将和氏璧带走,送回了赵国。


    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完璧归赵的故事了。


    和氏璧送走了,可蔺相如还留在秦国,等到嬴稷斋戒五日再来问和氏璧时才知道已经被送走。


    嬴稷很生气。


    蔺相如不卑不亢,秦国与他国邦交这么久以来,口头承诺别人的事大多都成了泡影。


    让人如何相信?


    大不了杀了他就是。


    秦国臣子生气请杀蔺相如,嬴稷思虑一番却觉得此人胆识过人,而且就算杀了他也拿不回和氏璧,遂将人放了。


    蔺相如因此声名鹊起,回到赵国后立即被拜为上大夫。


    楚易安停了下来,秦淮书又写了一会后也停了笔。


    眼看天色已经不早,楚易安没了继续写下去的兴致,拿了个果子啃了起来。


    秦淮书放下笔,也没问后边的内容,而是问起另一件事:“这些要让人给小胜送过去吗?”


    楚易安思索片刻,摇头:“先别送吧,我们再多写些一起送,写一次送一次挺麻烦的。”


    “其实也不麻烦。”秦淮书解释道:“秦家有白玉楼,消息传送出去很方便,不妨事。”


    楚易安眼睛亮了亮:“这样吗?”


    “嗯,所以你要是想给小胜写信的话,可以一起送去。”


    楚易安想也不想再次摇头:“不不不,这才刚走呢就给他写信,搞得我好像很粘他似的,不写。”


    秦淮书闻言轻笑一声,难得主动与楚易安开起了玩笑:“你们关系好,都舍不得彼此,就算多写些信也没什么。”


    “而且你们本是夫妻,念着对方也是人之常情。”


    这话听的楚易安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不写,我和他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俩是真兄弟啊。这些……”


    她指着新写好的稿纸:“给他誊一份过去吧。”


    秦淮书嗯了声,眼睫垂了下来。


    秦胜……应该挺想收到她的信的吧,可惜……


    楚易安瞅着他那样子就感觉这人心里好像藏了事,凑上去问道:“大哥,你今日,看着好像心事重重的。”


    秦淮书抬起头来。


    看着楚易安那双清澈的眼睛,几不可闻的叹了口气。


    秦胜那边是他们夫妻之间的事,他不好说什么。


    可看楚易安这样,不说点什么又好像不太好。


    略一思索,把秦让推了出来,正好他也想听听楚易安的看法:“小让跟我说了些话。”


    一听到秦让楚易安就头疼,想跑,忍住了:“他说了什么?”


    秦淮书很快说了秦让与他聊的那些。


    楚易安听后沉默了。


    秦让这人看着没心没肺的,又常年在外不着家。


    在她面前总那么不靠谱,还喜欢惹她生气。


    可听秦淮书说完,她竟诡异的觉得秦让居然才是几兄弟里最成熟通透的那个。


    真是见了鬼了。


    看到楚易安一言难尽的眼神,秦淮书不解:“怎么了?”


    楚易安赶忙摇头:“没什么。”


    秦淮书抿唇,他看不出来楚易安的沉默是秦胜走后对他的疏离还是确实不想说。


    迟疑了一会,试探的问道:“小让的话,你有什么看法?”


    问她?


    楚易安眨了眨眼,思索片刻,没有说太多:“可能二哥才是对的吧,亲兄弟间还是少些隐瞒的好。”


    秦淮书嗯了声,知道了她的答案。


    “那你的事呢?你打算跟老二说吗?”


    说到这个楚易安就想翻白眼,真的,她说不说还有意义吗?


    秦让都猜出来了,她去说顶多是多了分坦白而已。


    不过往往这份坦白才更容易让人心里舒坦。


    想了想,楚易安道:“这件事我回头自己找他说吧。”


    秦淮书有些惊诧,以楚易安的性子,不应该揣着明白装糊涂吗?


    楚易安皱眉:“怎么了?不能说吗?”


    秦淮书摇头:“不是。”


    楚易安懂了:“那就是在想要不要跟秦胜坦白你隐瞒他的事了。”


    秦淮书沉默片刻,嗯了声。


    楚易安很无语:“不是,大哥,告诉秦胜会让他遇上危险吗?”


    秦淮书摇头。


    “那你是防备他,所以不能说?”


    秦淮书错愕,很费解:“你为何会这么想?”


    楚易安更无奈了:“既然不会给秦胜带来危险,你也不防备他,我搞不懂你为什么不愿意跟他说。”


    “想让他轻松些?自在些?”


    虽然秦淮书没说话,但从他的脸上,楚易安看出了他的答案。


    霎时她看秦淮书的眼神都好像在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那你看秦胜现在轻松吗?以前轻松吗?”


    “淮书啊,你的隐瞒没有任何意义,你们几兄弟有话说开了,别瞒着,分明对大家都好,你为什么就是想不明白这点?”


    “我知道你们都固执,都有些话不愿意告诉其他人,自己憋着。”


    “但是二哥既然开了这个口子,事情也已经过去,你何不借机把话说开?”


    “二哥话已经说到这,你若再藏着掖着,难免坏了你们兄弟之间的情义。”


    秦淮书嗯了声,漆黑的眼睫压下来,楚易安看不到他的眼神。


    也不知有没有把她的话听进去。


    楚易安也不好再多说,站了起来:“你啊,是当局者迷,我是旁观者清。”


    “作为秦家的一份子,我很高兴你们几兄弟都能为别人考虑。”


    “但是考虑过了头就不是为他们好了,会变成一种负担,所有人的负担。”


    “淮书啊,你跟秦胜一样,活得太累太沉重了。”


    “让自己轻松些,也让他们轻松些吧。”


    “你们都是好孩子,不必彼此折磨,让大家都不痛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