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52章爷爷,建文这个国号真不行

作者:一杯冰美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傍晚,朱小宝让郑和宣礼部尚书李缘进了宫。


    李缘自打从内阁退下来后,看着比以前苍老了不少,见了朱小宝赶紧行礼。


    “臣,参见太孙殿下。”


    朱小宝瞅了他一眼。


    “李大人看着倒是老了不少。”


    李缘忙拱手。


    “为国事操劳,是老臣的本分。”


    朱小宝点点头,话锋一转。


    “孤给你个要紧差事。”


    李缘精神一振。


    “臣听凭太孙殿下吩咐。”


    朱小宝继续道。


    “大明该换国号了,你们礼部先琢磨琢磨明年定国号的礼法章程吧。”


    李缘惊得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太孙殿下,这……”


    朱小宝解释。


    “老爷子的状况一天不如一天了,他私下跟我说,打算到时候禅位给孤,这些事提前准备着,省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李缘听罢,赶紧应道。


    “是,臣这便去安排!”


    李缘颤颤巍巍地退出谨身殿。


    朱小宝心里清楚,其实朝中百官早就在嘀咕老爷子的身体,也在偷偷盘算后事了。


    现在把改国号的事透给礼部,也算是给大伙吃了颗定心丸,让他们有时间慢慢准备。


    毕竟帝王驾崩、新帝登基这套礼仪太复杂,庙号怎么定、葬礼规格多大、新帝帝号叫啥……哪一样都得提前反复琢磨,总不能事到临头才手忙脚乱地抓瞎。


    李缘不光得让礼部自己研究,还得知会工部看看帝陵修得咋样了,跟兵部敲定仪仗规模,和刑部商量大赦天下的章程……


    这事儿牵一发而动全身,六部都得跟着忙活。


    另一边,户部、刑部、都察院组成的巡查组已经摸到了辽东,假币案的铜矿源头总算查清了。


    是先从朝鲜运到凿齿布政司,再转到大宁都司的。


    三部官吏不敢耽搁,连夜往大宁赶。


    宁王朱权听说大宁地界上有人私造假币,气得暴跳如雷,额头青筋直突突。


    “混账!”


    “铜矿怎么悄没声儿就进了大宁?守城的都是吃干饭的吗?谁在背后包庇这群奸商,本王非扒了他的皮不可!”


    他当即下令封锁大宁,同时火急火燎地给应天递奏疏请罪。


    这事儿出在自己地盘上,就算浑身是嘴也说不清,万一被朱小宝误会是自己搞的鬼,那可就糟了!


    二月初五,宁王先把九个玩忽职守的城门校尉砍了,算是先给上面表个态。


    紧接着,他顺着线索摸到了造币的商人张磊。


    好家伙,工坊里堆着快十万贯假钱没来得及散出去!


    朱权看着那堆假通宝,气得拿烧红的烙铁在工匠身上烙了个遍,又亲手把张磊的四肢给砍了。


    要不是都察院的人拦着,他恨不得把这小子挫骨扬灰。


    饶是如此,他还是让人把工坊里所有工匠的家人都抓了起来。


    这口恶气不出,实在咽不下!


    王府里,幕僚们看着暴怒的朱权,赶紧劝。


    “殿下息怒啊!可别气坏了身子!”


    “息个屁!”


    朱权破口大骂。


    “这是冲本王来的!明摆着要坑死老子!本王在大宁六年,向来夹着尾巴做人,从没招惹过谁,怎么就摊上这种事了?”


    他喘了口气,对幕僚道。


    “再给皇太孙递封信,告诉他本王是清白的!大宁出了这档子事,本王有责任,愿意领罚!”


    幕僚急道。


    “王爷这怎么能怪您?是下面人监察不力!”


    “放屁!”


    朱权瞪着眼。


    “地盘是本王管的,出了岔子就是本王的错!让三部的人放开查,想抓谁就抓谁,本王府里的兵任凭他们调遣!”


    “是!”


    幕僚赶紧应声,心里却直犯嘀咕。


    王爷这股子担当是好的,可别真把自己搭进去了。


    ……


    应天紫禁城这边,春光正好。


    朱小宝拽着不爱出门的朱元璋在御花园散步,满园花开得热闹,草叶上还沾着新鲜的露水,空气里都是清甜的味道。


    老爷子叼着根狗尾巴草,有一搭没一搭地跟朱小宝唠嗑。


    “大孙,六部的事你想怎么调就怎么调,不用问咱了,你定的准没错。”


    朱元璋眯着眼晒暖,语气里满是信任。


    朱小宝嘿嘿一笑。


    “对了皇爷爷,礼部那边已经开始琢磨明年国号的事了,孙儿没跟您打招呼就自己定了调子,您别生气啊!”


    朱元璋拍了拍他的胳膊。


    “你拿主意就好,咱还能不信你?”


    爷孙俩坐在草地上,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来,暖融融的。


    朱小宝知道,老爷子这是彻底放心把江山交给他了。


    但该跟老爷子商量的事儿,他还是得有商有量。


    特别是像定国号、帝号这种关乎国本的大事。


    朱小宝嘿嘿一笑,学着老爷子的模样叼起根狗尾巴草,晃悠着问。


    “老爷子,您心里有没有特别钟爱的国号呀?”


    朱元璋眯起眼睛琢磨片刻,慢悠悠地说。


    “咱当年用‘洪武’,是因为那会儿天下大乱、百姓遭殃,得靠武力才能稳住局面。”


    “如今大明国泰民安,咱就盼着能创下万世太平,让文脉发扬光大,不如就叫……”


    朱小宝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摆手打断。


    “皇爷爷,‘建文’这名号孙儿之前也琢磨过,总觉得不太对劲,具体哪儿不好也说不上来,反正就是不太行。”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


    “你这孩子事儿真多,‘建文’咋就不太行了?”


    朱小宝头摇得像拨浪鼓。


    “就是不太行!”


    老爷子虽有些无奈,却还是又陷入了沉思。


    “那叫‘建平’如何?这总该妥当些了吧?”


    “取‘建设大明万世太平’之意,这寓意多好啊。”


    朱小宝连忙点头如捣蒜。


    “这个好!这个好!”


    “皇爷爷果然学问大,‘建平’太妙了……孙儿明天就跟礼部说去。”


    老爷子点了点头。


    “行,都听你的。”


    “对了!”


    朱元璋像是突然想起啥,问道。


    “洪武通宝那事儿查得咋样了?都俩月了,还没个头绪?”


    朱小宝答道。


    “已经查到辽东那边了,孙儿估摸着,这事儿可能跟朝鲜、凿齿那边脱不了干系。”


    “咱国内缺铜,铜矿大多是从凿齿那边运过来的,能弄这么多铜来造假币,八成是从凿齿那边走私的。”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