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78章商人都把生铁运到山西去了

作者:一杯冰美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朱小宝点点头,又道。


    “爷爷您也说商人逐利,可他们以高于市场两倍的价格收购生铁,究竟能从中谋取什么利益?”


    “孙儿……一时想不明白。”


    沉思片刻后,朱小宝突然道。


    “爷爷,孙儿想吩咐何广义几句。”


    朱元璋颔首。


    “随你。”


    朱小宝点头,看向不远处的何广义,招手道。


    “过来。”


    何广义连忙上前。


    朱小宝吩咐道。


    “你带几个锦衣卫去查查那个商人,看看他们收购的生铁流向何处,为何肯花这么高的价钱收购生铁。”


    何广义领命而去。


    等何广义走后,朱元璋问道。


    “大孙,你怀疑那商人要走私生铁?”


    朱小宝摇头道。


    “东南官场经爷爷整顿后,早已人人自危,他们不至于这么愚蠢,去东南沿海走私吧?”


    朱元璋狐疑道。


    “那你怀疑什么?”


    朱小宝深吸一口气,苦笑道。


    “先查了再说吧,希望别出什么大事。”


    朱元璋沉吟片刻,道。


    “今晚就去邸舍歇息吧,咱好久没在外住过邸舍了。”


    朱小宝应道。


    “好。”


    祖孙二人在邸舍住下。


    外面细雨绵绵,入夜后愈发寒冷。


    朱元璋患有老寒腿,朱小宝便让人打了一盆热水。


    朱小宝端着热水盆走来,说道。


    “爷爷,泡泡脚吧,走了一天,也好解解乏。”


    朱元璋欣慰道。


    “好啊,有儿孙在跟前就是舒坦。”


    “汤和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到老了虽说病歪歪地躺在床上,家人都守在身边,看着是有点心酸,好在一家子齐齐整整的。”


    他看了朱小宝一眼,语重心长地说。


    “等咱到了那时候,你别叫太多人来看咱,咱不喜欢这样。”


    老爷子语气坚决。


    他这辈子强势惯了,和汤和不一样,压根不想在任何人面前露出软弱的样子。


    在他心里,强者就该在没人的地方,孤独又坚韧地面对生命的最后时刻。


    不管谁来探望,在他眼里都是一种怜悯,而他,根本不需要任何人的怜悯!


    朱小宝点头应道。


    “我知道了,爷爷。”


    老爷子把那双结满老茧的脚探进热水桶,烫得猛地吸了口凉气。


    朱小宝赶忙开口。


    “水是不是太烫了?我去弄点凉水兑兑。”


    老爷子摆了摆手。


    “不烫算啥烫脚?这点热度才舒服!”


    朱小宝撇了撇嘴。


    “嘴硬!”


    朱小宝虽不理解,但也没和老爷子争辩。


    屋外风声渐起,屋内暖意融融。


    这时,门外传来敲门声。


    “皇爷,殿下,卑职何广义求见。”


    朱小宝看向老爷子。


    “爷爷您在这儿,我听着便是。”


    朱小宝回应道。


    朱元璋开口道。


    “国家大事你得学着挑担子,别总觉着咱还在就不敢放手,该你管的就直管,爷爷还能跟你计较不成?”


    朱小宝心头一热,点头对外说道。


    “进来。”


    朱元璋指了指朱小宝。


    “咱大孙问你的话,直接回他就行。”


    何广义连忙转向朱小宝。


    “启禀殿下,都查清楚了。”


    锦衣卫的办事效率让朱小宝暗暗吃惊。


    这是老爷子亲手调教的天子亲军,朱元璋见朱小宝面露惊讶,不禁有些得意。


    朱小宝问何广义。


    “那些铁到底运到哪儿去了?”


    何广义脱口道。


    “这批铁都运到山西去了,那边收铁的价钱比市面上高不少,商人们都抢着往那儿运……”


    朱小宝眉头紧皱,疑惑道。


    “铁要运去山西?山西那边咋就能卖上高价呢?商人出两倍市价收生铁,再算上运输费、人力成本和税钱,到了山西不得卖上天价?”


    刨去成本,商人赚的差价只会远高于两倍收购价。


    具体高多少,朱小宝一时算不清。


    “清楚了,你先退下吧。”


    何广义恭敬退下。


    朱元璋此时也皱眉问朱小宝。


    “大孙,这事儿透着古怪啊?”


    朱小宝点头。


    “确实反常。”


    朱元璋看了眼朱小宝。


    “你想咋处理这事?”


    朱小宝道。


    “等明天上路后,得派都察院的人去山西悄悄查访。”


    “之前山西那边就说晋商跟北疆蒙古人来往密切,怕不是……”


    朱小宝话没说完,但老爷子眼里已经泛起了杀意。


    次日清晨,天清气朗。


    朱元璋打算下午便启程回应天,算着时间正好第三天能到。


    一大早,朱元璋和朱小宝在邸舍吃完早饭便退了房。


    老朱背着手,看似随意地在凤阳府的大街小巷转悠。


    每到一处,朱元璋都会停下,给朱小宝讲往事。


    凤阳府到处都是朱元璋的足迹,这里是他的故乡,从军后,濠州城更是淮西红巾军的老巢。


    不过回忆完,老爷子脸色有些不好。


    他指着一座凉亭与几处石碑道。


    “凤阳官府净整这些虚头巴脑的!”


    “朝廷每年拨这么多银子给凤阳府,不拿去教百姓读书、督促种地,反倒大手大脚浪费钱,搞这些表面功夫!”


    “这凤阳官府,必须得好好罚一罚!”


    朱小宝顺着老爷子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座假山环抱、流水潺潺的园廊里,立着几块高大的石碑。


    石碑上刻着朱元璋当年在此地击败郭天德的事迹,还详细记述了他在红巾军时遭逢的不公待遇。


    朱小宝四下打量一番,笑着开口道。


    “在孙儿看来,这凤阳官府非但不该责罚,反倒该提拔重用。”


    朱元璋疑惑地看着朱小宝。


    “大孙,你为啥这么说?咱拨给他们的银子没用到正经地方,尽搞这些阿谀奉承的花架子,为啥还要重用?”


    朱小宝解释道。


    “皇爷爷您琢磨琢磨,凤阳花鼓和这些记着您功绩的石碑,是不是让凤阳的龙兴文化更响亮了?”


    “好多路过的读书人和商人都会特意来这儿,走走您当年走过的路。人一多,百姓就能卖出更多吃的喝的,还有手工艺品。”


    “农闲的时候,百姓也能琢磨着做点小生意卖给过客,这么着凤阳的经济不就盘活了,老百姓日子也能跟着好过起来。”


    “所以说啊,这些官吏算是动了心思给老百姓办实事的能臣。”


    朱元璋静静听完,瘪了瘪嘴道。


    “哦,这样啊!呵呵……”


    老朱嘴硬,显然已经认同朱小宝的话,只是不愿承认自己错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