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37章若朝廷开海,他们如何走私赚银子

作者:一杯冰美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朱元璋抬起头,看着一脸凝重的朱小宝,满心狐疑地问道。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汤和微微抬起头,看了朱小宝一眼,又赶紧低下头,依旧战战兢兢地站在一旁。


    朱小宝赶忙搀扶着汤和,说道。


    “老国公,坐下说,您这么大年纪了,别一直弯腰站着,先听我把话说完。”


    汤和哪里敢坐。


    皇爷正在气头上,要是真冲动起来,下了命令,那可就无法挽回了!


    能劝得住朱元璋的人寥寥无几,以前是朱标,现在也就只有朱小宝了。


    汤和暗自庆幸朱小宝还在世,也庆幸自己和朱小宝有这层关系。


    不然的话,他大儿子汤晟作为东南备倭总指挥,此刻说不定已经被关进大牢,甚至更糟,可能已经被朱元璋严惩!


    朱元璋是个出了名的暴虐嗜杀的帝王,也只有在朱小宝面前,他才会偶尔展现出温和的一面。


    在外头,他永远是那个铁血无情的洪武皇帝!


    先前老爷子染上疟疾时,皇宫里的那些太医去给老爷子诊断,都吓得浑身发抖。


    为什么呢?


    太医这个职业看似风光,实则稍有差错就会掉脑袋。


    洪武皇帝很容易迁怒于人,当年太医院就有许多御医因为没治好他的外甥李文忠,全都被砍了头。


    这便是朱元璋!


    嗜血无情的大明帝王!


    朱元璋冷冷地看着汤和,哼了一声。


    “让你坐,你便坐,脑袋先暂时寄在你脖子上!”


    汤和连忙应道。


    “好……好。”


    此刻,老国公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朱小宝身上。


    他默默地在朱元璋身旁坐下,往日的从容淡定早已消失不见,一颗苍老的心止不住地颤抖。


    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要为子孙操心……


    朱小宝瞥了朱元璋一眼,没好气地说道。


    “您能不能别动不动就吓唬人啊!您还真以为能一句话就取了人家的性命?”


    “老国公好歹是您的老伙计,再说了,又不是老国公犯错,他为子孙着想,这份心和您不也一样吗?”


    朱元璋咂了咂嘴,还是冷哼一声。


    “你少替他说话,有什么事赶紧说。”


    朱小宝点了点头。


    “好!”


    他看了看朱元璋,又看了看汤和,突然问道。


    “咱们大明东南海军的实力怎么样?”


    朱元璋对此很有发言权,大声说道。


    “收拾那些倭夷根本不在话下!”


    “再说了,咱们国朝已经造出了好几艘大船,就算直接撞过去,也能把倭夷的船撞翻!”


    说这话时,老爷子刚毅的脸上满是不屑。


    在他眼里,东南海岛上的那些弹丸小国,根本不值得一提。


    他从始至终都没正眼瞧过倭夷。


    这也是为何当他听到东南吃了败仗,会如此愤怒的原因。


    大明打了这么多仗,不管对手是旗鼓相当,还是兵力悬殊,哪一次不是大获全胜?


    北方塞外那些凶悍的敌人,大明的虎贲之师都能轻松战胜,可在东南却栽了跟头,这怎么能让人接受?


    朱小宝点了点头,对这份大国强盛的自豪之情感同身受。


    “既然咱们海军这么厉害,可东南还是吃了败仗,这不是很奇怪吗?”


    朱元璋哼了一声。


    “那是他汤家后人没本事!”


    朱小宝摇了摇头。


    “恐怕不是这样,汤家人在东南海防坚守了十几年,一场仗不至于败得这么惨。”


    朱元璋皱眉道。


    “那你说是怎么回事?”


    朱小宝说道。


    “爷爷,我做个假设。”


    “若东南有这么一群人,给倭寇带路,帮倭寇藏匿,还向他们透露咱们大明海军的行动……”


    “要是这样,咱们还能打胜仗吗?”


    说完,朱小宝弯腰给朱元璋和汤和各泡了一壶茶。


    两位老人呆愣当场,脸上满是惊疑。


    他们静静地看着朱小宝,久久没能开口。


    朱元璋的脸色比刚才更难看了,铁青铁青的。


    “胡说八道!”


    朱元璋满脸不悦地说道。


    “咱大明百姓,怎么会当奸细?简直荒谬!”


    朱元璋一直全心全意地治理百姓,他坚信自己对百姓足够好。


    他自己平日里省吃俭用,却从未亏待过任何一个百姓。


    大明十五个布政司的百姓,他都一视同仁,没有偏袒过任何一方。


    他一心为百姓着想,可现在却被怀疑百姓会背叛,这让他怎么也想不通,更无法接受。


    朱小宝微微一笑,说道。


    “爷爷,我晓得您对百姓寄予厚望,咱大明百姓向来也没让您失望,也没辜负过皇帝和大明朝廷。”


    “但除了这种可能,这事儿还能有什么别的解释呢?”


    朱元璋气愤地说道。


    “说不通!”


    “那你倒是说说,东南沿海的百姓为什么要这般做?”


    朱小宝说道。


    “恐怕不只百姓,更有甚者,可能是东南的商人。”


    “至于他们为何要这么做?想来,应该是因为禁海!”


    “他们希望大明在东南吃一场败仗,这样一来,朝廷里的文官们才会意识到海防的重要性。”


    朱元璋眯起眼睛。


    “为何要这么做?”


    朱小宝接着解释道。


    “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走私!”


    “咱们大明内陆的上品丝绸,一段在国内才卖一两纹银,可要是运到海外,能卖到九两!”


    “这般巨大的利益诱惑,东南的商人集团肯定不希望国朝打开国门!”


    “若国门不开,那他们走私获取的利益才能达到最大。要是开了国门,人人都能去海外做生意了,他们还怎么敛财?”


    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商人势必会谋求话语权。


    而有了话语权,他们便还会想要更多的权力。


    这是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本身也不一定全是坏事,但问题就在于,他们会用手里的钱去换取权力,再用这些权力去获取更多的财富。


    当他们既有权力又有财富时,就会妄图凌驾于律法之上。


    古往今来,从以前的学而优则仕,到后来的商而优则仕,这种社会发展的规律从未改变。


    朱小宝停顿了一下,他发现老爷子的脸色愈发难看,连汤和也没了刚才的惶恐,反倒成了满脸的愤恨!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