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27章妹子,咱们大孙子越来越能干了

作者:一杯冰美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朱元璋见无人反对,便继续说道。


    “既然如此,兵部尚书何在?”


    茹瑺迅速站了出来。


    “微臣在此!”


    朱元璋接着说道。


    “由你兵部负责,从今天开始,与工部合作造船。”


    “陈友谅的宝船设计图仍存于工部,工部必须全力以赴,确保国家船只不逊色于陈友谅宝船的规模。”


    “傅友文,户部需每月从驿站收入中拨出一部分资金给工部造船,此事不容延误。”


    “大明的虎蹲炮和火铳等火器也要开始制造,海上探险充满了未知风险,咱不愿看到我大明将士命丧海盗之手,也要向海外诸国展示我大明的威严。”


    朱元璋对于造船和制造火炮等事宜,出手阔绰,因为他相信这次出海将吸引更多的国家归顺大明。


    “臣等领命!”


    朱元璋点了点头。


    “诸位可还有事?”


    蓝玉出列,上前道。


    “云南沐王的丧葬队伍,现已抵达苏州府。”


    朱元璋面露哀伤之色。


    “咱的儿子回来了!”


    看到朱元璋情绪低落,众臣高声呼喊。


    “愿陛下节哀!”


    朱元璋挥袖,命令吏部尚书詹徽道。


    “去!让咱的老友们,随咱一同送送沐英。”


    “遵命!”


    朱元璋返回洪沐殿。


    洪沐二字,乃朱元璋亲笔所书,象征着洪武之治。


    朱元璋不禁感慨,妹子已逝,沐英亦也离去。


    朱元璋年事已高,每个亲人的离世对他而言都是沉重的打击。


    然而,他明白自己尚不能倒下,眼下还有许多未尽之事。


    “妹子。”


    朱元璋凝视着洪沐殿的案头。


    “咱大孙越来越能干了。”


    “以前你总说咱大明穷,现在咱大明粮食充足,咱还要向海外扩张,咱不怕了!”


    “这样的盛世,你满意了吗?”


    “我们的百姓,再也不用担心挨饿了……”


    “我们的大明江山,也后继有人了!”


    “但咱仍有些不放心呐!”


    朱元璋翻阅着锦衣卫递来的奏章,面色显得有些沉重。


    “老四在北平仍不安分,竟还觊觎着朵颜三卫。”


    “他自幼便骄傲,咱担心他将来不服从他的侄子,不服从咱的大孙。”


    “咱的大明,绝不允许兄弟相残!”


    “昨晚咱带大孙参观了皇宫,他告诉咱,这里不是他的家,你知道咱听了是什么感受吗?”


    “儿孙在外,爷心忧,咱九年来,都未曾照顾他,但咱有咱的计划,你可不要怪咱狠心。”


    “咱不狠心,将来对他来说才是灾难!”


    “这大明江山之位,可不是那么好坐的!”


    “咱不能对不起咱亲手打下的大明江山,咱要让咱的大明江山传承五世!”


    正当朱元璋陷入沉思之际,宫中太监轻步上前,小声道。


    “圣上,曹国公李景隆请求复命。”


    朱元璋迅速收拢思绪。


    “宣。”


    片刻后。


    “臣李景隆,拜见圣上,愿圣上万寿无疆!”


    朱元璋目光冷冽地注视着他。


    “别再送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给他了。”


    李景隆自是对此事早已心知肚明。


    但圣上未明言,他也只能含糊其辞。


    “臣身为大明臣子,自然要尽力讨好君主,臣认为这并无不妥。”


    朱元璋颔首,望着李景隆那正直的面容,满意地说道。


    “你与你父一般,当年他改名文忠,忠于大明,他也确实做到了,希望你不要辱没了他的名声!”


    李景隆是朱元璋的外甥,对军事布防有着深刻的理解,是年轻一代中难得的勇将,或许将来能助朱小宝那小子开疆辟土。


    然而,朱元璋一生洞察力极强,唯独对李景隆的判断失误。


    李景隆抖动着身上闪亮的铠甲,严肃地答道。


    “遵命!请圣上放心,臣定不负所托!”


    朱元璋微微一笑。


    “楚王的事情,你处理得很好。”


    李景隆急忙回应道。


    “此事,外甥不敢居功。”


    朱元璋轻描淡写地应了一声,语气平和地说道。


    “老六在武昌的情况如何?”


    李景隆自是明白朱元璋的意思,连忙回答道。


    “臣尚未查明。”


    朱元璋应了一声。


    “好了,咱明白了,你退下吧,记得下次别再送那些杂乱之物了。”


    李景隆急忙回应道。


    “老舅,我这也是希望朱小宝能多添些子嗣啊。”


    朱元璋露齿而笑。


    “行了,你讲得也有道理,回吧。”


    “遵命!”


    李景隆满心欢喜地离开了洪沐殿,这次的武昌之旅终于告一段落,然而其中的危险,换作其他人,恐怕难以承受。


    幸好朱小宝事先给出了建议。


    李景隆不禁感慨万千。


    朱小宝受到的宠爱,几乎可以与当年的太子相媲美了。


    若抱紧了这条大腿,定能享受一生的荣华富贵!


    “小子,你在傻笑什么呢?獐头鼠目的!”


    李景隆一惊,他急忙抬头,恭敬地道。


    “晚辈见过汤叔。”


    “嗯。”


    李景隆缩了缩脖子。


    眼前这位六十五岁的长者,给人一种非常稳重和亲切的感觉。


    但李景隆深知,这副看似无害的外表下,隐藏着多么凶狠坚定的意志。


    即便他已经退休,李景隆也不敢轻视。


    论起才华,大明无人能出其右,即便是常遇春、徐达也不及!


    当初朱元璋投奔红巾军,正是由他推荐的。


    换言之,朱元璋最终能成为皇帝,他有着举荐之恩!


    他就是大明信国公元汤和!


    “汤叔怎么来京城了。”


    李景隆低声问道。


    汤和斜视着李景隆,责备道。


    “贼头贼脑的,你就不能挺直了腰杆子说话?”


    “我又不会吃了你!”


    哼,不吃了我!


    还记得小时候,你替父亲鞭打我的情景吗?


    我才不信呢!


    李景隆尴尬地笑了笑。


    “不不,见到汤叔,我应当保持恭敬才是。”


    汤和对他不予理会。


    “行了!你走吧。”


    “是,晚辈这就告辞。”


    李景隆刚走了几步,急忙转身回来,又道。


    “汤叔,请您节哀。”


    汤和微微点头。


    “知道了,你去吧。”


    洪沐殿内。


    朱元璋目送李景隆离开后,脸色才逐渐变得暗淡。


    作为大明的皇帝,他必须将许多事情深藏于心底,即便是沐英的逝世,也不例外。


    只有在无人之时,这位老人才会展现出他脆弱的一面。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