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5章大孙,你让淮西勋贵去支持陛下出海

作者:一杯冰美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事情等着他去改变。


    人终归一死,那不如试试,看自己能否成为那至高无上的存在!


    从穿越的那一刻起,他就该主动为自己筹划了!


    朱小宝眼中闪烁着希望之光。


    好在现在还不晚!


    他不能再沉默了!


    可若如此,朱小宝为何不断为马老头出谋划策,促使国家强盛?


    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


    朱小宝若现在打下了基础,待动乱时,对国家体制的冲击会更小!


    那时,他接管帝国的文化资产,能更高效、更迅速地推动帝国机器的运转!


    他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在审视天下大势。


    毫不夸张地说,朱小宝在这一方面的视野和洞察力,绝对超越了大明本土的任何人!


    这一点,毋庸置疑!


    这也是他作为穿越者所具有的先天优势。


    门被推开,温暖的阳光斜射进屋内,屋内顿时明亮起来。


    一阵寒风,也呼啸着冲进屋内。


    朱元璋面带微笑,看向神情专注的朱小宝,开口道。


    “你站这儿一动不动的,是在思考什么吗?”


    朱小宝惊讶的抬起头来。


    “马爷爷?”


    “您已经到了一会儿了?”


    朱元璋点头回应。


    “是啊,有一会儿了,咱本不想打扰你的,但看你一直凝视着阳光,这可对眼睛不好。”


    朱小宝微微一笑,将思绪收回。


    朱元璋递上一份蓝色封面的奏疏给朱小宝。


    这是锦衣卫的,朱小宝认得出来,与常见的黄色封面不同。


    朱小宝沉默片刻,打开奏疏瞥了一眼,随即迅速合上。


    他额头上冒出涔涔冷汗,深吸一口气后,才再次谨慎地打开了这封锦衣卫送来的奏疏。


    逐字阅读完后,他内心的震动,久久无法平息。


    锦衣卫当场处决了包括三岁孩童和八十岁老人在内的所有人!


    无一幸免!


    朱小宝的批注,导致数百人的生命,全部终结在了这份冰冷的奏疏之上。


    这对朱小宝的冲击,不可谓不大!


    “这可是三岁的孩子啊!”


    “这也必须杀?”


    朱元璋并未言语,只是坐在一旁,冷冷地看着朱小宝的反应。


    一段时间后,朱元璋这才轻拍朱小宝的肩膀道。


    “好了!只是几条人命而已。”


    朱元璋轻描淡写地说道。


    “一个男人,总得经历这些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朱小宝愣了许久,才微微颤抖地将奏疏放在桌上。


    朱元璋将朱小宝画的图纸重新固定在墙上。


    “画得不错。”


    朱小宝无奈地苦笑。


    朱元璋继续问道。


    “你说,大洋对面除了土豆,还有哪些能在冬天种植的作物?它们长什么样?”


    朱小宝开口道。


    “哦,您是说红薯啊!”


    沉思片刻后,朱小宝取出一张宣纸,绘制了一张红薯的图,还挺逼真的。


    “哦,原来长这样。”


    朱元璋颔首。


    “那海外还有其他农作物吗?”


    朱小宝答道。


    “当然有,多得很呢!”


    “例如紫薯、玉米、辣椒等等,数不胜数!”


    “我给您画出来看看,这个是玉米,生长在秸秆上,很是果腹。”


    “这个是辣椒,它是烹饪时,用来调味的,比胡椒更美味。”


    “还有这个番茄,可煲汤可炒菜,味道同样鲜美。”


    “还有这个香蕉,是一种水果,这东西甜的很,还能润肠通便呢!”


    朱小宝一口气在图纸上绘制了许多作物,每一个都栩栩如生。


    朱元璋惊讶地张大了嘴,目不转睛地盯着朱小宝。


    “马爷爷,您怎么了?”


    朱元璋结巴着,许久之后,像见了鬼一样,紧紧地盯着朱小宝。


    “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啊?


    朱小宝身体一震,是啊,我怎么会知道这些呢?


    朱小宝愣了一会儿,然后不自然地笑了笑。


    “这个嘛……”


    “我是读了道书才知道的。”


    “哦,听说这本古籍是唐代武则天时期的风尘三侠之一张爆遗留的。”


    “您对张爆有所了解吗?与李靖红拂女分离后,他便远赴海外了。”


    朱元璋显得异常兴奋。


    “那古籍现在何处?”


    朱小宝答道。


    “随道济真人一同下葬了。”


    朱元璋怒了。


    “如此珍贵的物品,为何要陪葬?!”


    “那是人家的遗物,陪葬有何不可?”


    “你可知这本古籍,或许能扭转大明的国运!”


    朱元璋的胡须因激动而颤动。


    朱小宝接着道。


    “真能有如此大的作用?”


    “你!”


    朱元璋怒气冲冲,对朱小宝轻视祖先的宝物,而感到极度遗憾。


    幸运的是,朱小宝已经将这些内容铭记在心,总比完全丢失要好。


    朱元璋想到这里,感到稍微宽心了一些。


    朱小宝搔搔头,似乎想起了什么,急忙向朱元璋问道。


    “老爷子,您为何问这些?朝廷打算出海吗?”


    朱元璋先是点头,随即又摇头。


    朱小宝困惑不已。


    朱元璋解释道。


    “咱确实计划出海,但出海需要大船,需要军事装备和火器等,这都需要资金。”


    “即便咱同意,朝廷中肯定有人会反对。”


    朱小宝急忙追问道。


    “那皇帝是什么态度?”


    老朱答道。


    “与咱持相同看法。”


    朱小宝继续追问。


    “为何不约束孔讷,让他带头赞同呢?”


    老朱听后,不禁笑出了声。


    “这并非关乎德行与礼仪,而是国家大事,他哪有资格参与讨论?”


    呃……


    朱小宝思索片刻后,点了点头。


    朱元璋凝视着朱小宝,面带微笑。


    “但或许存在转机。”


    “什么?”


    朱元璋解释道。


    “你与蓝玉等人有交情,你去说服他们,让武将们支持航海,朝堂局势复杂,皇帝会倾向于更热的一方,明白了吗?”


    坦白说,朱小宝还是不太理解。


    朱元璋轻拍他的头。


    “皇帝会主动同意吗?若失败,谁来承担责任?”


    “因此皇帝只能半推半就,若成功,那是皇帝的功绩,这你还不明白?”


    朱小宝越发疑惑了。


    “但是,您不是说过,皇帝应具备无畏一切的勇气吗?”


    朱元璋答道。


    “那也得灵活应对啊!”


    “这是一件不确定的事,我国之人,对未知总是持保守态度,有些不必要的污名,为何不摆脱,而非要强加于己?”


    “有时自私一些,也是明智之举。”


    “有开拓精神固然好,但也要讲究策略,哈哈。”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