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14章陛下,那得造船出海

作者:一杯冰美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当时,朱小宝向朱元璋解释,他是通过阅读史料进行分析和推断,从而得出可能的地图模型。


    朱元璋表示了肯定,并且也承认朱小宝的用心良苦。


    然而,那时朱元璋对此并不十分重视。


    毕竟,即使再神奇,也不可能仅凭文字就凭空想象出地图。


    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但现在,实实在在的地图就放在混图面前进行对比,许多地方都相互吻合。


    这让朱元璋对此怎能不感到震惊!


    他缓缓低下头,端起一旁的茶杯。


    然而,他的手却不由自主地开始颤抖。


    “真是了不起啊!咱服了!”


    朱元璋仰头,一口气喝完一杯茶,试图平息自己的情绪。


    他那锐利而有神的眼睛,也缓缓闭上了。


    “那小子还提到了,大洋的另一边还有许多未被发现的人口和财富。”


    “他种植的土豆,就是那边的产物,而且那边还有可以生吃,且能晒干作为军用干粮的红薯。”


    朱元璋的神情逐渐变得激动。


    尽管年事已高,但他心中的雄心壮志却丝毫未减!


    如果真有这样神奇的作物,如果真能将其移植到大明的土地上……


    那么百姓还会因为雪灾、洪水等自然灾害,导致粮食绝收,导致地主等阶层掠夺百姓土地吗?


    朱元璋越来越兴奋,他的双眼逐渐放射出炽热的光芒!


    航海……


    航海!


    朱元璋的手指在桌上敲击出节奏。


    片刻之后,他贪婪地凝视着地图,起身背着手。


    “去把傅友文叫来。”


    朱元璋对蒋瓛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便独自背着手返回了奉天殿。


    很快,傅友文急匆匆地赶到了奉天殿。


    “微臣拜见圣上!”


    朱元璋面无表情地看着他。


    “情况如何?”


    傅友文却显得有些沮丧,朱元璋的面色立刻变得严肃。


    “发生了什么事?”


    朱元璋急忙询问。


    傅友文答道。


    “启禀圣上,按照常理,这土豆的生长状况非常乐观,那绿色叶子在暖棚内也长得很好,但唯独就是不结果。”


    朱元璋听完他的话,这才释然一笑。


    “咱忘了告诉你,这果实是长土里的,你去挖几个瞧瞧。”


    “啊?是这样吗?恕臣愚钝!”


    朱元璋点了点头。


    “你再去测量一下,看看每亩能产多少。”


    傅友文连忙点头。


    “好,臣这就去办!”


    朱元璋又叫住了他。


    “慢着,你说这东西生长在海的另一边,如果咱想知道大洋对面有什么,该如何是好?”


    傅友文不假思索地答道。


    “只需派遣一支船队出海即可……”


    话音未落,傅友文的表情就变得有些异样。


    他呆滞地抬头望向朱元璋。


    朱元璋脸色阴沉,摆手示意道。


    “咱明白了,你退下吧。”


    “是,臣告退。”


    傅友文离开后,朱元璋的眼神逐渐变得迷惘。


    出海就意味着要造船,而造船则需要巨额资金。


    要知道,宝船出海,可绝非仅是造艘船那么简单,它还需要向世界各地的外族展示大明国的强盛。


    因此,船上的军队必须配备火器、火炮,甚至马匹、丝绸、茶叶等物资也需完备。


    这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但如果航行归来却一无所获呢?


    朱元璋是个实际主义者,他内心深处并不愿意将如此多的财富花费在这上面。


    这些钱如果节省下来,足以养活许多大明的百姓,帮助大明度过许多自然灾害。


    然而,朱元璋也在权衡,如果真如朱小宝所言,海洋上到处都是宝藏。


    那么,这将是一条彻底的强国之路!


    这需要冒险,需要朱元璋去赌一把。


    他行事谨慎,这已非他个人所能决定。


    因此,他期望傅友文能在朝廷上为他发声。


    朱元璋沉默良久,最终拿起何广义呈上的奏疏,起身离开皇宫。


    通常朝会一结束,朱元璋在宫中的逗留时间便不会很长。


    多数时候,他会直接前往朱小宝的府邸。


    冬日的阳光带着懒洋洋的金色,透过窗户洒在书房的书桌上。


    在光影的舞动中,尘埃缓缓落向地面,最终消散。


    朱小宝的书桌上,摆放着许多珍贵的史籍。


    既有前朝的,也有当朝的。


    马老头近来不时会送来一些史籍,供朱小宝阅读。


    朱小宝对此乐此不疲,闲暇时便喜欢坐在书桌旁,沐浴在冬日的暖阳下,愉悦地翻阅史书。


    或许对他人而言,这显得枯燥乏味。


    但对朱小宝而言,这却是极富意义的。


    通过史书,他能目睹金戈铁马的壮阔场面!


    他能见到异族入侵,汉家儿女遭受苦难的悲惨情景!


    他能窥见文天祥、范仲淹、霍去病、卫青等英雄人物指点江山的果决!


    透过史书,他能见到异族的累累罪行,他能见到无数外族不断企图侵占汉家领土,却一次次被英勇的先辈们击退!


    那是用血肉之躯铸就的华夏悲壮史!


    他不奢望后世子孙都能铭记先辈们用鲜血捍卫华夏疆土的壮举。


    他只希望后人能稍存良知,不要崇洋媚外,不要辜负了祖先留给我们的壮丽山河和灿烂文明!


    因为这是历上无数英雄,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为我们捍卫的汉家文明!


    千年之后,谁能自豪地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国家拥有五千年的文明?


    除了我们汉家子孙,还有谁能做到?


    美洲?


    亦或是欧洲?


    他们也配?


    朱小宝怀揣着雄心壮志。


    他渴望推动国家的快速发展,希望千年后,人们能为本国文明而感到自豪!


    他不愿看到后世子孙卑微地留学,屈膝迎合西方文化!


    他心中充满着无数的激情与抱负,等待着天下大乱的时机!


    还有六年,蓝玉等淮西武人只需平安度过这六年。


    待朱允炆即位,便是对蓝玉等淮西武人采取行动之时!


    朱小宝身为道家领袖,他利用道家身份为自己披上天命的外衣,收拢蓝玉等人,重夺旧土,一切皆有可能!


    因此,朱小宝正努力充实自己,为将来打下坚实基础!


    待时机来临,他才不会手足无措。


    这段时间,朱小宝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成功登基。


    对此,他也已有计划!


    当然,他不知道的是,这事若被朱元璋得知,可能会打断他的腿。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