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9章孝心咱心领了,让允炆以后不要再送东西

作者:一杯冰美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夜风寒凉。


    夜深人静,奏疏已批阅大半,朱元璋悄然起身,为朱小宝端来一壶甜茶。


    轻轻拍醒昏昏欲睡的朱小宝,朱元璋带着笑意问道。


    “倦了吗?”


    这突如其来的关怀,让朱小宝深受感动。


    朱小宝接过甜茶,轻抿一口,笑着答道。


    “没有!”


    老爷子点了点头。


    “那就提提神,继续干!”


    啊?


    朱小宝无语。


    朱元璋见状,放声大笑。


    “瞧你这副模样,还是早点休息吧!”


    “谁处理这么多事务不觉得累呢?”


    “况且,操劳过度容易衰老,还是要劳逸结合才是!”


    朱小宝略带不满地看着朱元璋,不悦道。


    “老爷子,你居然调侃我!”


    朱元璋大笑不止。


    “自然得调节调节气氛,否则岂不是显得死气沉沉的?”


    朱小宝笑着回应道。


    “好,我这就去休息了,老爷子你也早点睡。”


    朱元璋点了点头。


    “嗯。”


    整夜未眠,次日清晨。


    天空晴朗,鸟儿停在光秃的枝头,叽叽喳喳地鸣叫着,揭开了大明洪武二十四年新的一天。


    朱小宝清晨便起床,沿着秦淮河跑步,随后带回了几个包子。


    老爷子醒来时,热气腾腾的包子已经整齐地摆放在了院中的石桌上。


    朱元璋精神抖擞地走了过来。


    “昨晚睡得怎么样?”


    朱小宝询问道。


    朱元璋双手背在身后,坐了下来。


    “很好!如果每天都能睡得这么安稳,那就好了。”


    “就是你这小子,每天起得这么早,倒是让咱看起来像个贪睡的年轻人,你却像个睡不安稳的老人了。”


    朱元璋笑着拿起一个包子,直接塞进了嘴里。


    “真好吃!”


    “老话说得好,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这样才符合养生之道!”


    老朱一只脚搭在石凳上,半边屁股翘起,一口一个包子地吃着,快乐得仿若神仙一般。


    早餐结束后,朱元璋便在院子里散了散步。


    等消化得差不多了,这才对朱小宝道:


    “能否让咱带些土豆回去?”


    “好!”


    朱小宝点头同意,让马三宝去挖了土豆来。


    朱小宝并不打算用土豆来赚钱。


    所有能帮助百姓的事物,他都不会与金钱挂钩。


    朱小宝的原则是,国家有难时,不能赚取不义之财。


    当然,这一原则仅适用于汉人。


    马三宝是个激灵的人,很快便提着一篮子土豆走了过来。


    篮子里大约有九个土豆,朱元璋拿在手里掂量着,感觉恰到好处。


    为此,朱元璋不禁又多看了几眼细心的马三宝。


    “好了,咱回去了,宫里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呢!”


    “记得将奏疏都批完。”


    朱小宝点了点头。


    “好,那您路上小心,我就不远送了。”


    朱元璋点头,继续叮嘱道。


    “昨晚审阅的奏疏,你定要深入思考,牢记于心,不可有任何松懈。”


    朱小宝严肃地道。


    “知道了!”


    朱元璋返回大明宫。


    尽管昨晚的奏疏是由朱小宝代笔,但朱元璋大多时间都在旁边监督。


    需要记忆的内容,朱元璋现在都已经铭记在心。


    奉天殿内。


    朱元璋将小篮子搁置在一边,略显出神地看着桌上的面条和蒜瓣。


    “黄狗儿。”


    朱元璋指着尚在冒热气的面条说道。


    “这是谁送来的?”


    黄狗儿急忙答道。


    “回禀陛下,是皇孙殿下所送。”


    朱元璋颔首。


    “他真是有心了,允炆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咱说?”


    黄狗儿摇头否认。


    朱元璋沉思片刻后说道:


    “他的孝心咱心领了,让他以后不要再送了,咱已经吃过了,这不是浪费么?”


    沉吟片刻,朱元璋继续说道。


    “你去告诉他,今晚咱去东宫用膳。”


    黄狗儿迅速回应道。


    “是,奴婢这就去传达。”


    朱元璋又指示道。


    “这碗面别浪费了,你吃完再去东宫传话。”


    “谢陛下皇恩!”


    黄狗儿端起面条,面带微笑地离开了。


    皇爷决定前往东宫用晚膳,这无疑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来人,速召都察院左都御史王义前来。”


    朱元璋泰然自若地坐在案牍上。


    他拿起茶杯,品了一口茶,不久后,左都御史王义便恭敬地走来,行了一个礼。


    “微臣,拜见陛下!”


    朱元璋沉稳地应了一声,直接了当地道。


    “你都察院所查之事,你亲自前往蓝田县处理。”


    王义略显惊讶,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臣斗胆请问陛下,蓝田发生了何事?”


    朱元璋答道。


    “奏疏即将通过武定门送入宫城,你出去时,正好可取。”


    王义带着满腹疑惑,离开了奉天殿。


    作为都察院的高级官员,王义是该机构中级别最高的御史,官至从三品。


    通常情况下,奏疏都是直接呈递给朱元璋的。


    难道陛下已经将权力下放给殿阁的学士们了?


    这极有可能!


    毕竟朱元璋年事已高,处理如此繁多的奏疏,身体肯定承受不住。


    实际上,作为负责风闻弹劾的都察院左都御史,王义不止一次建议朱元璋将审阅奏疏的权力交给殿阁了。


    待殿阁分类完毕后,再呈给朱元璋复核。


    毕竟每日的奏疏数量庞大,都察院也担心皇帝过于劳累。


    年轻时,朱元璋精力充沛,他不放权尚可理解,但如今已年过六十,若仍不放权,身体怎能承受得住?


    得知朱元璋将审阅奏疏的权力下放给殿阁,王义心中也松了一口气。


    他真的担心老朱会累垮。


    与詹徽、蓝玉、黄子澄等人不同,他没有任何政治背景,他们或多或少都与东宫、皇子们有所联系。


    对于谁将继承皇位,于他们而言,这无疑是一场赌局。


    而他却只忠于朱元璋一人。


    如今,他已五十六岁,只愿朱元璋长寿,让他日后能安然退隐。


    思绪万千之际,王义来到了武定门前。


    他见到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手捧奏疏,便开口询问。


    蒋瓛颔首,将蓝田县的奏疏递给了王义,然后一言不发地朝宫内走去。


    王义仔细阅读后,脸色骤变。


    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史佑向陛下报告,蓝田县县令与当地豪强勾结,隐瞒灾情,侵吞土地,罪无可赦。


    并且建议对涉事人员执行连坐之刑!


    这短短几个字,透出彻骨的寒意!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