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97章辽东指挥使请求开展茶马贸易

作者:一杯冰美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朱小宝立刻答道。


    “说明皇权的至高无上!”


    朱元璋顿时开怀大笑。


    “正是!”


    “就为了让他们对皇权心存敬畏!”


    这便是封建社会的实质。


    老爷子寥寥数语,便将社会等级剖析得一清二楚!


    “好。”


    朱元璋话锋一转,继续道。


    “现在我们来讨论正题。”


    “你认为在地方上推行廉政,他们应该听从谁的?”


    “当然是听从当地布政司的。”


    朱小宝不假思索地答道。


    朱元璋眨了眨眼。


    “这不等于自欺欺人吗?”


    朱小宝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


    确实!


    如果只听从当地布政司,那这个机构岂不形同虚设?


    但如果听从皇帝的,考虑到各地情况各异,岂不是会乱成一团糟?


    “好吧,是我想得过于简单了!”


    朱小宝叹了口气,意识到自己刚才的想法过于草率。


    朱元璋笑着品了口茶后,又道。


    “但你提出用制度和法律来约束,咱还是非常赞同的。”


    他略带感慨地说道。


    “你的话很有道理,仅仅依靠杀戮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咱皇帝虽然处决了许多人,而其中也不乏误杀。”


    朱元璋的眼中闪过一丝忧伤,但很快,他的目光又变得坚定而锐利。


    朱小宝陷入了沉思。


    “那设置考成制度如何?”


    “嗯?”


    朱元璋感到有些不解。


    “考成制度是什么意思?”


    朱小宝解释道。


    “比如每年进行一次京察,每两年进行一次外察,每次负责考核的团队都从朝廷中随机抽取,具体人选无人知晓。”


    “这样的制度可以用来监督和考核朝廷内外的官员,以及流外的吏员和杂役,考核合格者可以继续任职,甚至升迁,不合格者则会受到降级或问罪的处罚。”


    朱元璋的眼中突然闪过一丝光芒,他低下头沉思片刻,然后抬头道。


    “这个方法确实可行!”


    “这样一来,朝廷的成本不会增加,同时还能起到警示的作用。”


    “好!咱会记住这事的。”


    对于朱小宝的提议,朱元璋既没有全盘否定,也没有完全接受。


    朱元璋从未对任何人如此细心,他确实在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知识给朱小宝。


    国家大事稍有差池,就可能万劫不复,朱元璋不得不小心翼翼。


    朱小宝也能感受到老爷子的偏爱,心里更是如蜜般甜蜜。


    尤其是得到老爷子的赞扬和夸奖后,他总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朱元璋笑道。


    “别太得意,继续处理奏疏,还有很多呢。”


    朱小宝点了点头。


    案头上的奏疏堆积如山,他也继续埋头工作了起来。


    一些琐碎的小事,他便直接处理了。


    重大的事务,则须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能作出抉择。


    最棘手的,莫过于需要朱小宝来决策的政事。


    目前,朱小宝感到最为困扰的,是一份复杂的奏疏。


    它涉及到辽东指挥使请求朱元璋在辽东地区开展茶马贸易。


    在这个以冷兵器为主的年代,马匹数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强盛。


    朱元璋带着疑惑,望向了朱小宝。


    “这个计划有什么需要考虑的吗?”


    “通过茶马贸易获取异族的健壮马匹,辽东指挥使的建议很有前瞻性啊!”


    朱小宝却摇了摇头。


    “虽然茶马互市看似能为我大明带来众多战马,但这实际上也为女真人打开了觊觎我们广阔财富和土地的大门!”


    “恐怕时间一长,他们就会产生异心,最终必定会引发叛乱。”


    明朝晚期的灾难,根本原因就是茶马互市所引发的。


    大明眼睁睁看着女真势力日益壮大,而边疆却门户大开。


    这最终导致了大明的灭亡,野猪皮统治了汉人。


    然而朱元璋似乎并不在意。


    “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若这个小国胆敢无礼,将其灭了便可,何惧之有?”


    “这份奏疏先留着吧,待朝会时再行讨论!”


    朱小宝点了点头。


    “好。”


    这正是朱小宝与老爷子在执政理念上的分歧。


    朱小宝并未在那份奏疏上过多争辩。


    老爷子是从当前政体的角度来看待茶马贸易的。


    但朱小宝却清楚,茶马贸易最终会给大明带来灾难。


    如果朱小宝不是事先了解历史,他又怎能预见到那个不起眼的女真部落,最终会颠覆大明呢?


    朱小宝品了一口茶,继续开始处理下一份奏疏。


    这是兵部给事中左明提交的一份奏疏。


    ‘破虏大将军蓝玉俘获的北元三万多敌兵,每日消耗粮食众多,臣请求释放这些俘虏,以展现大明之厚德。’


    朱元璋冷笑道。


    “这个给事中,还真是书生之见!”


    朱小宝深表赞同。


    “放虎归山,后患无穷,但他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


    “三万多俘虏,每日的饮食消耗实在太多,长期关押也不是长久之计。”


    朱小宝抬头看向朱元璋,问道。


    “老爷子,以往朝廷是如何处置这些捕获的战犯的?”


    朱元璋答道。


    “重新安排户籍,登记黄册,然后发配至边疆各地,让他们开垦土地,接受教化,最终成为大明的子民。”


    朱小宝嘴角微动。


    “这么宽厚?”


    朱元璋无奈地道。


    “正如你所说,这些人是绝不能放回的,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


    “但也不能杀掉,那样会显得大明残暴。”


    朱元璋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因此,朝廷才决定让这些战犯汉化,在边疆参与建设,开垦土地,成家立业。”


    朱小宝叹息道。


    “他们还真是捡了便宜!”


    朱元璋道。


    “你是认为朝廷的做法过于仁慈了?”


    “可咱大明是泱泱大国,必须拥有包容天下的胸怀,今天归化一部分人,明天再归化一部分人,也能逐步增强国力。”


    朱小宝点头道。


    “这确实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朱元璋愣了一下,接着问道。


    “难道你还有更好的方法来安置这些人?”


    朱小宝肯定道。


    “有,但朝廷可能不会批准。”


    “你详细说说。”


    朱元璋随意地询问道。


    朱小宝沉思片刻,开口道。


    “可以从北平城至固原、大風、甘肃等地,构筑一道坚固的长城防线,以抵御北方外敌的侵袭。”


    “可以从这些战俘中挑选一部分,利用他们的劳动力去修建城墙。”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