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7章一年能赚三十万,老朱激动

作者:一杯冰美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朱小宝也不打算纠正他了,继续说道。


    “你需要深入思考皇帝派遣你的真正意图。”


    “在这个过程中,你首先应该做的不是去监督政务,而是要学会如何做官。”


    “在学习做官的同时,也要学会处事圆滑和为人处世,不要总是急于表达。”


    “千言万语不如一默。”


    朱小宝微微一笑。


    “哈哈,我只是随口一提,我相信解大人肯定理解得比我深刻,献丑了。”


    朱小宝话音刚落。


    解缙突然怔住,低声自语。


    “还真是爷孙俩,竟连说话都如出一辙。”


    朱小宝没听清楚,追问道。


    “什么?”


    解缙摆了摆手。


    “没什么,我定会牢记你的话,不辜负你的期望!”


    朱小宝刚才的话,不就是洪武皇帝的翻版么?


    皇帝在自己临走前,也曾经交代过类似的话!


    老爷子的话语直接而高傲。


    与之相比,朱小宝的言辞则更为艺术。


    表达的意思相同,却让人觉得更加舒服。


    这对祖孙,还真是性格鲜明,各自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啊!


    解缙仰望天空,淡淡道。


    “我该启程了。”


    朱小宝颔首。


    “一路顺风。”


    他向解缙挥手告别,转身离开。


    解缙凝视着朱小宝渐行渐远的身影,犹豫片刻后,再次鞠躬。


    朱元璋一早就来了朱小宝的府邸。


    马三宝告知朱小宝去送别解缙了,朱元璋点头,便背着手走向书房。


    “这小子,还真是邋遢!”


    朱元璋朝桌子走去,打算整理一下桌上的纸张。


    “这杂乱无章的样子,真像咱年轻时!”


    “当年都是你奶奶帮咱整理这些,现在却轮到你爷爷来帮你做这活了……”


    朱元璋边说边面带微笑的动手整理起来。


    刚整理好,他就被纸上的内容给吸引住了。


    朱元璋匆匆一瞥。


    “改大明驿站策?”


    朱元璋兴趣盎然,干脆坐在太师椅上,好奇地翻阅起这些纸张来。


    “大明现有五百多个驿站,用于传递公文,接待过往官员。”


    “小驿站有数十人,大驿站有数百人,还有马匹、军械、牲畜和伙夫。”


    呵!


    朱元璋露出一丝冷笑,这小子对这些调查得还挺精确的。


    “国朝初期,朝廷规定非军国大事不得使用驿站,驿站仅供官府所用,但各地情况各异,驿站也各有不同。”


    “北方边疆地区,战事频发,驿站自然不能对百姓开放,然而南方各地太平盛世,朝廷花费大量钱粮维持驿站,岂不是浪费?”


    朱元璋颔首,这番话确实有道理。


    他深知北疆驿站的重要性。


    然而,与北疆相比,南方的驿站似乎有些多余,消耗了不必要的开支。


    “江南地区富裕,商贸往来频繁,除了运河之外,若能将驿站用于商业,比如传递信件给百姓,为旅行者提供住宿,为货物提供仓储,其收益至少可达三十万两白银!”


    朱元璋读到此处,突然睁大眼睛,猛地吸了一口凉气!


    就连他拿着纸张的手,都开始颤抖了起来。


    他还从未如此失态过,但事关朝廷的财政开源,他又怎能不激动!


    不久后,待朱元璋平复好心情,便又继续阅读起来。


    朱元璋凝视着梨木桌上他刚整理好的纸张,表情从最初的轻松变得复杂。


    朝廷财政紧张,这是众所周知的。


    朱元璋出身贫寒,在确立了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后,他并非不知,在他重视农业税收之后,便意味着他放弃了商业税收。


    商业税收丰厚,他执政多年,不可能没意识到。


    但现行的政治体制限制了大明的商业发展。


    许多人不理解,在不考虑明初的人口、土地和社会体制的情况下,一味批评朱元璋的治国理念。


    作为皇帝,朱元璋统治帝国二十多年,他难道看不出商税的利润?


    是他真的不想征收商税吗?


    不!


    不是这样的!


    至少在这二十四年里,社会体制决定了朱元璋必须将治理重点放在农业上。


    这也让他陷入了矛盾之中。


    江南地区富裕,商税是一笔可观的财政收入。


    但问题在于,如何在不提升商人地位的情况下,让朝廷参与并分享商业利益呢?


    这二十四年来,朱元璋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但他找不到合适的突破口。


    朱元璋在审视朱小宝的策文后,似乎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他继续专注地阅读朱小宝关于改进大明驿站的策略。


    朱小宝所列举的人口、路程等数据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尽管存在许多错误,但这并未影响朱小宝策文的主旨。


    朱元璋读至文末,双眸微闭,随后推开书房门步入庭院。


    他长时间仰望天空,目光游移不定,面容显得异常严肃。


    不久,朱元璋收回了思绪,向大门走去,对潜伏在暗处的锦衣卫指挥使蒋瓛下令道。


    “前往史馆,取来《钦依直隶均平录》和《洪武会计录》。”


    蒋瓛离去后,朱元璋背着手,伫立于院外的寒风中。


    不久,朱小宝返回,发现朱元璋站在门口,好奇地问道。


    “老爷子,您这是在做什么?外面这么冷!为何不进屋?”


    朱小宝搓着手,呼了几口气。


    朱元璋凝视朱小宝,目光迟迟不愿移开。


    朱小宝摸了摸自己的脸。


    “发生什么事了?”


    朱元璋沉默不语,转过头说。


    “大孙,你随我来,我有事要向你请教。”


    语毕,朱元璋背着手,向院内走去。


    请教?


    这真是件稀罕事!


    过去总是我向老爷子请教,现在老爷子竟然也开始求教于人了吗?


    朱小宝应了一声,跟随朱元璋走向宅院。


    朱元璋来到院子中央,躺在摇椅上,闭目沉思,许久不发一言。


    朱小宝感到好奇,不知老爷子究竟有何打算。


    “老爷子,您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难题?”


    “你!”


    朱元璋轻声回应,声音中透露出不平静。


    “我怎么了?”


    “我哪里让你不高兴了?”


    朱元璋努力平复情绪,突然站起,眼神中带着一丝惊恐。


    “那份改驿站策,是你写的吗?”


    朱小宝这才想起昨晚匆忙写下的那些不成熟的构思。


    他捂着额头,看着老爷子那副凶狠的表情,急忙解释道。


    “那只是我随意写的,您不必生气,有话可以平心静气地讲。”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