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9章茹瑺:我一个朝廷大臣,要出宫请教别人?

作者:一杯冰美式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是目前最完整的洪武初期史料,没有比这更真实地反映当时政治经济状况的了!


    可以说,除了军事机密之外,这两本书几乎涵盖了所有大小事务。


    朱小宝顿感震惊。


    这确实是无价之宝,因为了解它,就能对洪武朝的所有脉络有一个直观清晰的了解!


    就像刚才朱小宝和朱元璋讨论时,许多地方的人口和距离他都答不上来。


    这两本书,便能给他答案。


    朱小宝沉思片刻,眼中闪烁着光芒。


    “这还真是无价之宝啊!”


    当然是无价之宝!


    这两本政书即便是在皇宫政堂,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翻阅的。


    即便是皇子皇孙,也不能轻易接触!


    朱小宝目前的知识,都是基于应天府之上,对于其他地方则一无所知,尤其是北疆,比如北平、大宁等重要城镇。


    朱小宝欣喜若狂,捧着两本书,坐在门槛上饶有兴趣地阅读了起来。


    奉天殿。


    朱元璋闭目沉思,静候傅友文、詹徽和茹瑺的觐见。


    不久,三位大臣来到了奉天殿。


    “吾皇万岁!”


    朱元璋不悦地打断了他们。


    “够了!成天喊万岁,谁能活到万岁?简直胡说八道!”


    三位大臣尴尬地站着,心中感到有些不安。


    他们不清楚朱元璋召见他们的真正目的,也猜不透朱元璋此刻的心情,只能恭敬地低头站在一旁。


    朱元璋对他们说道。


    “咱听说了一个计划,想同你们分享一下。”


    三人立刻聚精会神,表情肃穆起来。


    朱元璋继续说道。


    “江南地区,驿站空置现象严重,每日消耗大量成本,现在计划将驿站改为官民共用,方便传递信息和物品,利于百姓。”


    三人聚精会神地听着,朱元璋则详细地向他们解释了朱小宝关于改造驿站的计划。


    朱元璋说完后,三人陷入了一阵沉默。


    他们听得非常仔细,几乎每个字都没放过。


    这个计划中,许多细节尚不完善,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讨论,但这并不影响其核心优势。


    可以说是利弊共存,既有明朗之处,也有疑惑之处,既有令人惊喜的成分,也有令人困惑的地方。


    傅友文是户部侍郎,他沉思片刻后,小声地问道。


    “启禀陛下,臣斗胆,请问这个建议是谁提出的?”


    朱元璋看着他,反问道。


    “你先说说你的看法。”


    傅友文一愣。


    难道这个建议又是朱小宝提出的?


    他现在无法判断朱元璋对此事的看法,只能谨慎地回答。


    “驿站是朝廷设立的,用于传递重要事务,如果轻易对民间开放,可能会导致官民界限模糊,引发问题,这是不利之处。”


    朱元璋皱起了眉头。


    傅友文接着说道。


    “但无可否认,如今驿站的发展,在江南地区留下了不少空置,这无疑是对国家财政的浪费。”


    “正如圣上所言,若将驿站转变为官民共用,这确实是个好主意,这样一来,驿站不仅无需再花费国库,甚至可能产生盈余。”


    “每年国库为驿站的维护、人力、牲畜等开销,至少四十万两白银,若能实现自给自足,这无疑是个积极的改变。”


    朱元璋颔首,又向詹徽询问道。


    “作为吏部尚书,身为领导者,必须学会倾听,不必事事亲为,让下属完善建议后,再作出决策,这才是臣子的本分。”


    詹徽回答道。


    “是!臣谨遵圣言!”


    “但臣仍存疑虑,此建议虽佳,可若驿站真的变成官民共用,那么驿丞、驿卒等官员的职责,是否也会随之改变?”


    “臣担心这会引起诸多不便,甚至动摇国家之根本。”


    朱元璋听后,并未立即回应,而是转头看向一旁的茹瑺。


    “你作为兵部尚书,许多驿卒都归你管辖,你对此有何看法?”


    茹瑺正欲发言,朱元璋又迅速打断道。


    “无需多言!”


    洪武六年,茹瑺还是刑部按察使,他向朱元璋陈述国事时,滔滔不绝说了五个时辰,却仍未触及主题,朱元璋不胜其烦,对他施以杖刑,并贬至地方。


    多年后,他在地方深得人心,才又被调回京城。


    这么多年过去,他爱说废话的毛病依旧未改。


    茹瑺立刻闭嘴,思索片刻后,这才道。


    “臣认为,驿站的驿卒人数众多,且人心难测,他们掌管钱财,难免会私吞,若造成朝廷丑闻,这将是极大的损失,臣曾听说……”


    朱元璋闻言,急忙摆手。


    “够了!别再说了。”


    三人闻言,皆微微低下了头。


    朱元璋陷入沉思,对于此事,他绝不会轻率地做出决定。


    正如三位重臣所言,许多事务尚未理清。


    此举确实有助于朝廷增加收入,但如果控制不当,恐怕不仅不能增加收入,反而可能引发大乱。


    特别是涉及财务的问题,朱元璋更是小心翼翼。


    他看向三人,说道。


    “既然你们意见分歧,那就出宫去见个人吧!”


    詹徽与傅友文无声地交换了一个眼神,彼此心照不宣。


    而茹瑺则瞪大了眼睛,满是疑惑。


    见人?


    这岂不是荒谬?


    谁值得他们三位资深大臣去亲自拜访?


    即便是皇室成员,皇帝直接召见不就行了吗?


    正当他犹豫不决时,朱元璋已经迈步离开了奉天殿。


    詹徽和傅友文急忙跟上。


    啊?


    他们要去哪里?


    陛下怎么也走了?


    茹瑺一脸惊愕,随后提起衣袍,也迅速跟了上去。


    “圣上,老臣冒昧!”


    朱元璋冷漠地瞥了他一眼。


    “待会儿只问该问的,不该问的就给咱闭嘴。”


    茹瑺一脸茫然。


    这是何意?


    詹徽和傅友文又互望了一眼,他们自是不希望兵部尚书茹瑺凌驾于他们之上,兵部本就地位显赫,他们绝不能容忍被其压制,因此两人都心生计谋。


    “意思就是让你别乱说话!”


    詹徽狡猾地说道。


    傅友文立刻附和道。


    “没错,詹太人所言极是!”


    每多一人对朱小宝示好,他们在朱小宝心中的地位就会相应减弱。


    这是他们极力想要避免的情形,因此,必须先给茹瑺下个套!


    茹瑺陷入了沉思。


    “我明白了,原来是这样。”


    詹徽与傅友文同时露出了狡黠的笑容。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