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章 余姚六君子

作者:浮沉的命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前明嘉靖年间,倭寇侵扰大明沿海州县,余姚临山成为抗倭的前沿阵地。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抗倭名将戚继光入浙参战,浙东三卫(定海卫、观海卫、临山卫)均受其节制。


    戚继光在临山卫署守三年左右,倭寇死伤惨重,闻戚继光之名闻风丧胆。百姓爱戴和崇敬戚继光,将临山卫的城隍庙改建成“参将祠”,以纪念这位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


    临山卫还在,戚少保祠却年久失修,大门都没有,全是蛛网灰尘。加上迁界的影响,断壁残垣,杂草丛生,已成了野狗狐兔们的天堂。


    “刺!刺!”


    夜色已深,祠堂后院的喊叫声传来,赵国豪和李行中还在借着火光,手持木棍,兴致勃勃练枪。


    “这两个家伙,还是不肯歇息!”


    郑思明摇了摇头,拨弄着眼前的火堆。火焰照在他脸上,红通通地跳跃。


    “和垚哥,你这有用吗?我倒是觉得,你那个什么擒拿术不错!”


    郑宁兴奋地说道,一边吃着酥油饼。


    几个人本来要回去,但少年心性,最终还是去了戚少保祠,瞻仰一下先贤,凭吊古迹,以慰骚动的内心。


    “咱们在这里,不会惊动临山卫的绿营兵吧?”


    孙家纯看了一眼外面黑乎乎的夜空,还是有些担心。


    临山卫距离这里不过十来里地,万一绿营兵出来巡查,他们可是要吃大亏。


    “就那些窝囊废,欺负老百姓还可以。这个时候,他们应该已经呼呼大睡了!”


    郑宁的小脸蛋上,一副骄傲的不屑。


    “和垚,你说,咱们就一直这样下去吗?”


    郑思明添了一根树枝,岔开了话题。看来,他也并不担心临山卫的绿营兵。


    “思明,天下就要大乱,咱们要积蓄力量,以图大事。君子藏器于身,伺时而动,你我兄弟,都要戮力而为啊!”


    王和垚接过郑宁递过来的酥油饼,微微一笑。


    还是女孩心细,不然今天晚上就要饿肚子了。


    每次都有吃的,看来郑家兄妹,似乎是不缺银子啊。


    “和垚,怎么样积蓄力量?”


    孙家纯立刻起了兴趣。


    后院的刺杀声已经结束,大汗淋漓的赵国豪和李行中进来,纷纷坐了下来。


    “要做事,得先做官。”


    王和垚轻声一笑,把嘴里的饼子咽下了去。


    要是有杯热茶就好了!


    “做官?”


    众少年都是一愣。


    这一次,没有人暴跳如雷,也没有人怒目相对。


    谁都知道,王和垚不会信口开河。


    “是,做官,做官府带兵的官!”


    王和垚郑重说道,目光炯炯。


    藏器于身,择时而动,这话是真不错。


    “你我兄弟几人,无权无势,除了李行中家中富裕,你郑家的钱财也用不上。你我要和满清朝廷斗,要和八旗绿营斗,和天下的鹰犬走狗斗,单凭咱们的力量,能达到吗?”


    大殿中一片沉默,火光跳跃,戚继光的塑像模模糊糊,也像是在思考。


    “和垚哥,你有什么想法吗?”


    郑宁年纪最小,忍不住问了出来。


    “时势造英雄,如今吴三桂和耿精忠起事,这便是时势,咱们可以借势。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周围的条件,咱们可都要用上。比如说这高县令,如何借势,或许就在他的身上。”


    王和垚不得不说了一堆废话。知易行难,事实上,他也没有完全想明白,该如何下手。


    “没用的,绿营兵归绍兴府管,进不去。除非你去巡检司。不过,巡检是朝廷任命,你只能当巡丁,那里面龙蛇混杂,地痞流氓多的是,想做事不容易!”


    郑思明立刻做了分析。


    “无论如何,一定会有办法的,大不了自己干就是!”


    孙家纯心头一热,大声说了出来。


    “就是,大不了自己干,败了无愧于心,胜了就大杀四方!”


    赵国豪也是满脸通红。


    “好!”


    王和垚大受鼓舞,一颗心也是热了起来。


    好些年,他都没有这样的豪情和热情了。


    “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前有苍水先生杭州城从容就义,后有余姚六君子为国为民,不惜此头。咱们一起推翻满清朝廷,改天换地,也不枉在人世间走一遭!”


    王和垚面红耳赤,不自觉露出了他性格里容易冲动的一面。


    “余姚六君子!这称呼霸道!”


    赵国豪大声笑了起来,刺耳如夜枭。


    “鞑子朝廷那么多的官兵,咱们斗得过吗?”


    李行中眼神犹豫,小心翼翼问了出来。


    “怕什么,大不了掉颗脑袋,死也要死的像个人一样!”


    孙家纯大为不满,眼睛都瞪了起来。


    “反清的大事未成,谁都不能轻易死。谨言慎行,待机而动。”


    王和垚郑重其事,提醒着众人。


    这可是掉脑袋的事,弄不好还要连累家里人,务必谨慎。


    “既然是要谋大事,咱们余姚六君子也像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一样,歃血盟誓。你们觉的怎样?”


    郑宁小脸蛋通红,迫不及待说了出来。


    众人相对一眼,都是哈哈笑了起来。


    这里五男一女,郑宁显然把自己也归了进去。


    “也好,咱们今日就在戚少保面前义结金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王和垚哈哈笑道,惹起一片附和声。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好!”


    孙家纯热情高涨,首先叫了出来,瘦削的脸庞有些狰狞。


    “义结金兰,我同意!”


    李行中举起手来,说话声秀气。


    “算我一个!”


    “算我一个!”


    赵国豪和郑宁,争先恐后发言。


    郑思明看了一眼满脸通红的妹妹,终于没有反对。


    郑家人,自有郑家人的使命。


    “郑思明、孙家纯、李行中、赵国豪、王和垚、郑宁,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仦說Ф忟網


    六人论了年岁,郑思明年龄最大,郑宁年龄最小,王和垚竟然排在了老五。


    王老五!


    是王老五无疑,可惜他不是钻石,连白银都没有,只是个热血沸腾的“矮矬穷”,一旦被发觉身份、就得凌迟处死的前朝余孽而已。


    他是“石头王老五”,父亲是“隔壁老王”,父子都是与时俱进。


    不过,有这些少年为伴,他也觉得心安了许多,亲近了许多。


    余姚六君子,但愿不要像历史上的“戊戌六君子”一样,壮志未酬,先做了亡魂。


    众人结拜完毕,都是兴奋,哈哈大笑。


    “老五,你说咱们,能斗过满清朝廷吗?”


    李行中惴惴不安地问道。


    “老三,你说,这世上最难的是什么?”


    王和垚微微沉吟片刻,笑着问了出来。


    “自古艰难唯一死!最难的,恐怕就是人头落地吧。”


    李行中轻声回了出来。


    “老三,你怕死吗?”


    王和垚郑重问了出来。


    “和兄弟们在一起,就没有多怕!”


    李行中心脏狂跳,脸色通红,但却是一字一句,一本正经。


    “连死都不怕,你怕满清个屁!”


    王和垚哈哈一笑,继续问道:


    “老四,你说这世上,最难做到的是什么事?”


    “最难做到的……”


    赵国豪懵懵懂懂,抓耳挠腮起来。


    “最难的,当然是推翻满清铁桶一样的江山了!”


    郑思明眉头紧皱,沉声说了出来。


    “是是是,当然是推翻满清了!”


    赵国豪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老大就是老大,果然是一语中的!”


    王和垚点点头,继续说道:


    “人生一世,就是要喝最烈的酒、骑最快的马、攀最高的山、走最远的路、啃最硬的骨头,杀最坏的人,风华正茂,挥斥方遒,成就一番宏图大业。我们“余姚六君子”,就是要做世上最难的事,这才有挑战性,才能流芳百世,让天下人世世代代崇敬我们!兄弟们,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


    “好!啃最硬的骨头,杀最坏的人!我喜欢!”


    郑思明脸上发烫,面上神采奕奕。


    “风华正茂,挥斥方遒!老五,你这话说到我心里了!”


    李行中容光焕发,秀气的声音,都不由得大了一些。


    孙家纯没有说话,只是重重点了点头。


    做世界上最难的事,绝对是挑战性十足。


    “要是能加一句,娶最美的女人,我就心满意足了!”


    赵国豪浮想联翩,悠悠加了一句。


    “国豪哥,你怎么能这样?你可是有未婚妻的,你可不能负了她!”


    郑宁撅着嘴,小心翼翼说了出来。


    众人都是一愣,一起笑了出来。


    后半夜,众人都是各自睡去,郑思明过来,挨着王和垚坐下。


    “和垚,你有没有考虑过上山落草,咱们一起举旗,共抗满清?”


    郑思明的声音虽然低,王和垚却是听了个仔仔细细。


    “郑老大,你的意思是……”


    郑思明这样说,难道他有什么门路。


    “没什么,我就觉得,干脆举旗算了!这样子畏畏缩缩,躲躲闪闪,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郑思明的回答,滴水不漏。


    “老大,举旗容易,可四明山的兄弟们搞了这么久,成事了吗?”


    王和垚低声回道,眉头紧皱。


    “进了四明山,就被困住了,就几百号人,吃不饱穿不暖,整天被官府盯着。不像现在,还可以来去自由,方便做事。”


    王和垚并不同意郑思明的看法。


    要壮大力量,还是要入世。在山里头卧薪尝胆,风险太大。


    “和垚,你的意思是……”


    “给我两年时间,如果到时候一无所成,我就听你的。”


    看到郑思明失望的眼神,王和垚不得不加了一句。


    怎样起事,其实他自己也在寻找出路。


    第二天午后,王和垚回到了家中,忐忑不安的父亲告诉他,县令高家勤找他。


    “姓高的县令,没有怀疑你吧?”


    王士元看着风尘仆仆的儿子,神情紧张。


    “爹,你的名字倒过来,还是挺有趣的!”


    王和垚看了看周围,轻声一笑,挥挥手出了家门。


    “阿母回来了,告诉她一声,我可能晚上不会回来,有事到黄俊森那里找我!”


    高家勤找他,很可能是心痒难耐,让他释疑解惑的。


    王和垚出了门,王士元这才反应了过来。


    王士元三个字反过来,不就是“原是王”吗。


    他不就是崇祯四子,当年甲申之变时少不更事的永王朱慈炤吗!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