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第一百四十五章传承有序,……
十二月初,国际科研基地预备启用。
因为有半年的封闭期不能回家,姜沅在等待调令的这段时间都在家里陪孩子。
小朝旭和小骄阳还不会走路,就收获了很多玩具。
院子里的跷跷板和木马都是霍家村的舅爷爷亲手做的,一点一点用砂纸打磨光滑,又刷上一层桐油,放在外面晾干了味道。
小舅舅沈昭也时不时从国外寄一些小汽车和洋娃娃回来,自家的舅爷爷邱疏寒更是每次回国都要给两个小朋友带东西。
因为姜沅的朋友多,经常送衣服奶粉这些,原本邱映雪还打算自己给外孙们织衣服,现在倒是省事了。
林青颖时不时抱着孩子过来,她的女儿叫林灿星,比小骄阳大半岁,特别喜欢弟弟妹妹。
总是用自己的小脸去蹭妹妹,还偷亲妹妹和弟弟,被干妈和妈妈发现了就偷偷笑。
姜沅打趣道:“这性格倒是像你。”
江敛是做不出来这种事的。
堂屋里都铺了厚厚的地毯,桌椅板凳都包了边边角角,三个孩子就在地上到处爬。
林青颖一边吃着水果罐头一边含糊不清道:“像我好呀,江敛那种榆木疙瘩才不讨喜呢。”
姜沅但笑不语。
过了一会儿,林青颖问:“你们那个科研基地是不是会有学习名额?”
“对,为了更好的利用资源,来的都是不同国家的科学家,我国缺乏这些先进技术和经验。”姜沅笑着点头,“不过暂时还不会开放名额,要明年年初了。”
见林青颖点头,姜沅笑问道:“江敛想要去吗。”
这些科学家里除了物理领域的,还有数学化学等方面的人才,现在跨学科合作也是一种大趋势。
江敛如果去的话,也很合适。
“他应该是有这个意思,我也不知道。”林青颖拨弄了一下女儿头顶上的小揪揪,耸了耸肩,无所谓道,“他的事我是不怎么管的。”
目光又看向干儿子和干女儿,她问姜沅:“你这次要封闭半年,两个小家伙没问题吧?”
“有徐姨和奶奶帮忙看顾着,应该可以。”姜沅看向一双儿女时,眼底带着笑意,“这两个小朋友很聪明,我在的时候就黏我,我不在家就黏着其他人。”
而且也不怎么哭闹,徐姨说这是因为像了爸爸妈妈。
姜沅一看就是个性格恬静的,而谢宥川更是冷淡,所以两个小娃娃也乖巧可爱。
林青颖点头,拍着胸脯道:“你放心,我有空就会过来看他们。”
哪怕她已经是孩子的妈妈了,依旧和以前没有区别,看起来还是那么大大咧咧的。
“好呀。”姜沅眉眼弯弯,“那我就替两个孩子谢谢宝宝的建筑师干妈啦。”
随后,还不忘揶揄道:“也谢谢数学家干爸。”
林青颖和她笑成一团,把女儿塞姜沅怀里,让她喊干妈-
很快,到了科研基地正式投入使用的时候。
姜沅四人组被选到基地除了能力出众,还有一个原因——
四人都有国外留学的背景,和外国科学家不管是语言沟通还是思维方面更接近。
本来上面是考虑两年期满,把姜沅调到更高级别的保密单位去,可有科研基地的事,就只能改变调动。
而且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国际科研基地对国家的性质和意义不一样,更代表了国家如今在国际的科研地位以及大国担当。
所以这才是重中之重。
国内二十名科学家有各个领域的,不单纯是物理,而姜沅却从中看到了一个非常熟悉的面孔。
“姜沅,又见到你了。”化学研究所的成玉看到她,大步走来,一向波澜不惊的脸上也难得露出了笑容。
在来之前,她大概就猜到姜沅肯定也在其中。
关于姜沅在物理方面的成就她也有所关注,虽然这两年大家都很忙,但是私下里也有通信。
曾经出国的五十二人,如今分布在国家各个重要的单位。
有搞科研的,也有搞教育的,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国家培养人才。
但他们彼此之间的情谊是任何人都比不上的,哪怕是后面再出国的那几批,都没有他们这种友情了。
姜沅也时常寻求这些同学们的帮助,去年红星机械厂的钱主任还找她帮忙,问有没有机械方面的专家,说蔡老师那边也没办法。
她就去问了工业大学出身的徐思文,最后是这位小徐同志帮助解决的。
林青颖有时候还调侃她,说她们当初那批留学生互为人脉,都在重要领域工作,以后想找谁帮点忙轻轻松松。
“你也来了呀。”看到成玉,姜沅也笑意吟吟。
确实是很久没有见到她了。
此时,外国的科学家也纷纷入场,他们都是统一在巴黎集合转机过来的。
“姜。”查尔斯见面就送了她一个礼物,里面沉甸甸的。
“米诺和路易让我带给你孩子的礼物。”
姜沅笑着接过,还不忘道谢。
视线随意一瞥,在看到他身后湛蓝眸子的男人后,不免惊讶道:“卢卡斯?”
她知道查尔斯会来,作为理论物理研究所的接班人,他在理论推导和模型构建等方面十分出色,对于前沿理论的研究和运用也十分得心应手,不过还是缺乏一些高级实验的操作经验。
老埃弗也希望他能过来锻炼一下。
除了这个原因,最主要的还是这个科研基地以年轻人为主,而姜沅正好是国内科研年轻一辈的领头人。
同为伯纳赫一脉的人,查尔斯必须要过来替她站台。
这样一来,某些原本处于观望状态的科学家,也会因此下定决心来到华国。
伯纳赫在科研界的号召力是极为强大的。
可卢卡斯会过来,姜沅却是真的没想到。
国际科研基地目前还并不成熟,卢卡斯在奥莱斯的物理实验室可以跟随导师霍夫曼一起进行高级实验,甚至可以进高能物理实验室。
他完全没必要来国内。
看到卢卡斯,梁慧琳和于洋以及周诚也有些发怵。
这个物理天才向来不爱搭理人,除了姜沅,所有人在他眼里都一样,而且有些瞧不起人。
所以三人都不敢主动和他打招呼,对上他看过来的视线,也不自觉目光闪躲。
淡淡瞥了眼几人,卢卡斯朝姜沅颔首。
“我们会是最合拍的搭档,姜。”他
语气平静,像是陈述,对于梁慧琳三人也有些漠视。
姜沅离开奥莱斯之后,他确实有看在她的面子上,问过梁慧琳几人要不要加入他的团队,但这三人拒绝了,他也没有再提。
甚至还有些如释重负。
他从来没有觉得,梁慧琳几人和他在一个层次。
得知自己有机会再次和姜沅搭档后,和导师说了一下,他就和物理实验室申请,要了一个名额。
弗兰克目前手里有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项目,所以他只能放弃了。
查尔斯对于卢卡斯的自大不置可否,眼底也没有丝毫波澜。
他们不是竞争对手,多余的话没必要说。
姜沅听完他的话,眨了眨眼睛,旋即笑出声来。
“好呀。”她说,“我想我们会合作愉快的。”
十二月中旬,所有人员到位,国际科研基地开始了长达半年之久的封闭期。
在这期间,所有人联系不到科研基地里的人,也不清楚他们目前有什么专业领域方面的进展,甚至国外有报社开始嘲讽——
【神秘的东方实验基地?我想应该称为国际笑话才对,所谓的国际天才们在这半年内毫无产出,请问这些科学家们是天天在里面度假吗?哦,也许还是带薪休假呢。】
【不要再让这场闹剧继续下去了,纯粹是浪费资源而已。华国还想靠这个科研基地拉拢人才超越我们?真是天方夜谭!】
国际上各种声音频出,嘘声一片,就连国内的老百姓们也有些坐不住了。
“那些科学家不会真的天天在浪费时间吧?为什么一直没动静?”
“半年的时间太短了,大家不用这么急躁嘛。”
“我早就说了这个想法不可靠!外国佬终究是外国佬,哪里会尽心尽力帮我们搞科研哦~”
“……”
各种声音层出不穷,社会各界对科研基地都颇为关注,不因为别的,大家都捐了钱,所以期待值高。
哪怕他们也知道,半年内很难有什么成果。
可这些人不都是天才吗?
五十个天才聚在一起,就这样?
太让人失望了!
而国内各种报纸电台却对这件事同时处于静默状态,不只是他们,就连中央科委会也对这件事闭口不谈。
直到六月中旬,尘封已久的科研基地大门终于打开。
与此同时,基地公布了多项研究成果和论文——
《论常温常压下关于可控核聚变模拟理论与关键技术的初步进展》
《基于量子隧穿效应的超微型传感器》
《关于非平衡态统计物理的复杂系统动力学研究》
《新型拓扑绝缘体的发现与特性研究》
《一种基于核反应的新型暗物质探测技术以及初步结果》
《基于半导体量子点的高稳定性量子逻辑门阵列的构建与性能研究》
国际科研基地直接创办了自己的期刊,这些论文以中英德意法五种语言同时发布,在研究基地开放当天,同步售卖。
当天中午,科研基地的研究成果和论文就出现在国际新闻上,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纷纷发布相关新闻报刊,占据整个版面。
一连串的研究成果让国际上那些质疑他们的人纷纷失声,哑口无言。
某些国外报刊一改之前嘲讽奚落的嘴脸,转而恭喜这支国际科研团队。
而国内同胞也被巨大的惊喜震惊到了,听到新闻和收音机里的内容后,家家户户爆发出强烈的欢呼声。
他们并不知道这些科研成果在国际上代表了什么,也不清楚科研基地创办自己的期刊会给以后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科研地位带来怎样的飞跃,他们只知道,这个科研基地对得起人民捐的钱!
同样高兴的还有海外的同胞,一开始他们确实因为国外的媒体报道有些失落,可突如其来的转变让他们猝不及防。
梁母喜上眉梢,大手一挥,梁慧琳家的中餐馆直接放假三天,与国内一同欢庆。
中央科委会没想到科研基地在短时间内能交出这么完美的答卷,真是让中国在国际上狠狠扬眉吐气了一把。
说我们不行?
那就让你们看看,到底行不行!
老一辈的科学家甚至老泪纵横起来,科技兴国有望,他们老怀大慰啊!
科研基地的期刊一经发售,瞬间被抢空,其中有一部分是这些国外科学家们接到跨国电话,让他们寄去国外的。
原本姜沅在建议开创科研基地自己的期刊时,有考虑过要不要只以中文发表论文,但是不管是从语言影响力还是基地成员来自各个国家这几点,都让她打消了这个念头。
既然是国际科研基地,就不能只用中文发表,而且功劳也不属于某个人的,而是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她没资格这样做。
所以经过慎重决定,最终还是以多语言方式发表,同时也是为了打开国际科研基地论文期刊在国外的市场以及影响力。
她相信,终有一天,国际科研基地推行的期刊将不会逊色国外的主流科学期刊。
奥莱斯大学的物理实验室向来是第一时间收集世界各地各个研究所和实验基地的期刊,在看到这些研究成果后,所有人都沉默了。
这些都是全世界最年轻的新鲜血液,也是专业领域内的天才后辈。
他们有理想抱负也有对科研事业的一腔热忱,他们敬畏科学,但同时也具有创新精神。
未来,他们也将成为科研领域的领航人。
看到论文署名最前面的名字,物理实验室的老莱德苦笑道:“我有些后悔让姜回国了。”
霍夫曼对此不置一词,只有发自内心的骄傲以及对姜沅还有卢卡斯这两位得意门生的喜爱。
姜沅留在美国与否,霍夫曼教授都不在意。
只是庆幸自己当初放下了傲慢与偏见,衷心接纳了这位顶级天才。
七月初,就是奥莱斯大学新的毕业季。
在这次校会上,老校长提起姜沅的名字,鼓励在座的学生——
“不久前,我站在这里,亲自为一位来自古老东方大国的学生拨穗,并且恳切希望她架起东西方文化学术友好沟通的桥梁,推动世界各国在科研领域携手共进,为人类科技进步贡献更大力量。”
“她已经做到了。”
“这位物理学院的姜,没有辜负母校对她的期望,成为了我们奥莱斯大学的骄傲。”
“她是我们奥莱斯大学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非本国籍杰出校友。”
看着台下比以前更多的华人面孔,金发碧眼的老校长露出微笑:“希望你们能像姜一样,在
专业领域大放光彩,将学术旗帜插在世界科研的每一处高地。”
台下掌声如同雷鸣,不少华人学生就是因为姜沅才报考奥莱斯大学的。
因为他们知道,姜沅早已用她的实力,打破了学校以及实验室长久以来的偏见,在这里替他们闯出了一条路。
而在国内的姜沅,不仅得到了国外好友的祝贺,还有伯纳赫给她写的信。
里面是对她和国际团队科研成果的肯定,也有对她个人的夸赞以及殷切期盼。
姜沅看着这封信,嘴角却不自觉弯了起来。
不用她多说什么,从猎隼-200的出现,伯纳赫博士就已经猜到了燕珩还活着。
哪里会有老师认不出来,自己亲手教导出来的学生的手笔。
姜沅从信件里伯纳赫博士欢快的语气中也能看出来,这位科研界的巨擘在猜到自己的学生尚在科研界活跃时,由衷的高兴与欣喜。
想了一下,姜沅决定将这封信交给叶教授,由上面审查过后,再递到老师面前。
她由衷的敬仰自己的老师,她想老师应该也是如此。
这段时间报名参加国际科研团队的人越来越多,各国科学家纷纷涌来,他们自由组队在科研基地开展实验研究,也会在饭堂里和所有科研人员一起讨论自己手里的研究课题。
而同时,各地高校选拔出来的首批暑假实习学生也到了研究基地,比起课堂上的授课,这里更加直观生动,并且时刻要面临着各国人才的顶级科研思维冲击。
每天晚上,科学家们会在大会堂开讲座,总结自己最近的课题研究经验,不只是实习学生们,就连同事们都受益匪浅。
两年的时光转瞬而逝,这种良性循环一直持续了下去。
当年国际科研基地只有五十个科学家,而现在已经有了三千余人,其中也包括不少国外高校过来交流学习的同学。
在此期间,科研基地不断攻坚克难,发表了众多期刊论文,取得的科研成果更是不胜枚举。
一九九二年,距离科研实验基地正式开启已经过去了八年。
随着一项项震惊世界的科研成果面世,这个国际科研基地也成为了国际研究所的标杆,不少国家开始组建联合实验室,人类文明也因此迈入了全新的纪元。
面对着接踵而来的荣誉,姜沅以及国际科研团队并没有因此就骄傲自满。
他们深知自己不过是科研领域的微小尘埃,在浩瀚的科研宇宙中,还有无数未知等着他们去研究探索。
可如今,不同国籍不同背景的科学家,都因为同样的热忱而站在这里,这让所有人内心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
“姜,休息一下吧。”作为科研工作狂的卢卡斯没想到,自己有一天,竟然会对别人说出这句话。
在这个国际团队中,姜沅无疑是最强大脑。
她有最敏捷的科研思维,最果敢的创新魄力以及最强大的实操能力。
她能精准根据每个人的长处分配任务,对实验的把控程度细致入微,敏锐察觉潜在问题,就像是在大海上航行时的舵手。
同时,她也具有最坚韧不拔的钻研精神,而这一点,正是做科研最需要的。
越和姜沅接触,卢卡斯越能感受到,她那颗藏在温和面容下,为科学而狂热的心脏。
接过咖啡,姜沅放下验算纸和笔,笑着看向他:“谢谢你,卢卡斯。”
卢卡斯随手拿过草稿纸,快速扫过上面的实验数据。
“新型拓扑绝缘材料?”他声线平静道,“这是我们新的研究项目吗。”
卢卡斯看向姜沅,等待她的回应。
现在科研基地人数众多,大家都会自己组建科研团队,而姜沅则是和卢卡斯查尔斯以及梁慧琳于洋周诚一起。
偶尔跨学科交流研究时,成玉也会参与进来。
姜沅喝着咖啡,一个新的研究计划迅速在脑海里成型,她笑眯眯道:“好呀。”
前方还有太多未知,但是既然已经站在时代的浪潮上,自然要在这一方科研的无垠领域里继续扬帆起航。
她知道,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作战。
改革开放后,国家迅速发展,为国际科研基地注入了雄厚的资金。
姜沅曾经研究出来的新型超导材料也应用在能源、医疗、交通、电子等重要领域。
上面对科研基地的研发能力也大力认可。
如今,国内经济一片欣欣向荣,各个领域百花开放,蓬勃发展,不少留学生出国深造后毅然决然回来报效祖国。
每当这个时候,都会有报刊发文感慨是第一批留学生带了个好头。
姜沅却知道,这是因为祖国和她的人民有着最天然的羁绊。
喝完咖啡,姜沅起身,对卢卡斯说:“有一批新的研究员要来科研基地,我们去迎接一下吧。”
“好。”卢卡斯颔首,不紧不慢跟在她身后。
姜沅如今不仅是高级研究员,还是实验室的负责人,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资源调配以及团队管理对外合作都是由她负责。
保卫科的同志看到他们来了立正敬礼,随后打开大门。
“姜老师!”门外,曾经的华大甲班同学站成一排,笑嘻嘻地望向她,“我们都从研究所报名来科研基地了哦。”
“以后还请继续指教呀~”
看着这一张张记忆中的容颜,姜沅笑容清浅,目光温和。
“好。”她嗓音轻缓道。
传承有序,薪火不熄。
这也正是科研的意义-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