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76章 活字印刷成了

作者:飘落的记忆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滕王当即下了几道军令。


    首先派出使者乘海船南下,前往与林邑接壤的真腊。


    看能不能让其国一道出兵,届时与朝廷大军南北夹击林邑。


    另外。


    在九真郡与日南郡交界的镇子囤积粮草,加强守备。


    同时。


    秣兵厉马,打造箭矢、攻城器械等,静待李药师军队到来。


    上善殿。


    小皇帝和工部尚书宇文恺相对而坐。


    “安乐,这是有好事?”


    宇文衍泡着茶,瞥了一眼宇文恺那抑制不住上扬的嘴角,笑问道。


    “嘿嘿,陛下,确实有两件事向您禀报”


    宇文恺端起小皇帝给他倒上的茶水轻啜了一口,眸中的笑意都快溢出来了。


    “还给朕卖关子,快说!”


    其实,他不说宇文衍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陛下,万事俱备,京城通往洛阳的官道可以进行水泥硬化了”


    宇文恺面露灿烂的笑容,说出了这个好消息。


    经过近两年的筹备,沿途建造水泥作坊并投入生产。


    如今已经储备了足量的水泥,沙石等物料。


    官道路基铺设也于近日完工。


    “好啊,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小皇帝茶台上轻拍一掌,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这条八百里的水泥路一经问世,那可是划时代的进步,绝对震惊世人。


    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将会给大周的陆路交通运输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促进两地商贸活动蓬勃发展,给沿途郡县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其产生的积极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你让李春择日开工即可!”


    “待到全线硬化完成,朕设宴给他庆功”


    宇文衍确实很开心。


    因为他将神州大地上的道路交通发展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多年。


    若是这样的水泥路遍布大江南北,连通各个郡、县。


    哪怕比不上后世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


    单是告别泥泞坑洼,平坦硬实的便利陆路交通网,也能促使中原王朝原地起飞。


    有关道路硬化,工部早已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计划。


    以十里为一个施工单元。


    由工部官吏带领一定数量的工匠、役力组成工程队,负责一段路面。


    八十支工程队同时施工,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道路硬化。


    如此一来,十天左右就能完工。


    对于工程质量问题,宇文衍根本不用去操心。


    这个时代的工匠精神,是一种永远值得信赖的高贵品质。


    他们的智慧真正用在了如何打造百年、千年工程之上。


    当然,这也是在严厉的个人责任制下造就的高质量。


    哪怕是一块砖,都得镌刻上工匠的名字,随时能够溯源。


    出了问题,是有可能掉脑袋的,试问谁敢掉以轻心?


    “遵命!”


    “陛下,您要不要出席开工典礼?”


    自从小皇帝在新都城开工时搞了个奠基仪式后,就被工部学了去。


    但凡工程动土,都得勒石刻碑,举行奠基典礼。


    “朕就不去了!”


    “你去政事堂问问郯国公他们有没有兴趣”


    宇文衍摆了摆手,不想去凑这个热闹。


    如今,有关这条官道的改造事宜并没有张榜通告。


    很多官员和百姓都以为只是进行一般的修膳养护,并没有引发多大的关注。


    “行,臣一会去问问!”


    说完,宇文恺并没有告退的意思,而是冲着小皇帝咧嘴笑开了花。


    “还有好事?”


    宇文衍见其开怀的模样,也跟着乐了。


    看来还真有其他好事啊。


    小皇帝望向宇文恺,为其添上新茶。


    想听听还有什么好事值得他如此开心?


    “回陛下,那个活字印刷术成了!”


    话音落下。


    宇文衍整个人顿时石化了一般。


    愣愣地盯着他的眼睛,久久没能回过神来。


    良久!


    宇文衍脸上表情化为惊喜。


    “活字印刷,成…成了?”


    小皇帝知道活字印刷肯定能成,但是到底要多久才能弄出来,他心里也没底。


    毕竟,他只是知道概念,其中涉及到的种种细节需要匠人不断地去试验。


    当初让工匠研发之时,还是毕王宇文贤负责,已经过去整整七年。


    在他毫无心理准备时,宇文恺告诉他成了,属实是意外惊喜。


    “是的,陛下!”


    “活字印刷真的成了。”


    “您看,这就是用活字印刷出来的《齐民要术》。”


    宇文恺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册线订版书籍。


    小皇帝伸手接了过去,迫不及待地打开看了起来。


    小巧的楷书字体,笔画清晰,字间距均匀整齐,墨迹明亮。


    和雕版印刷出来的书籍一般无二。


    “哈哈,真成了,好,好啊”


    宇文衍爱不释手,一页一页地翻看着,嘴里连连叫好。


    “好你个安乐,你可是真能忍啊!”


    小皇帝看完后收起书册,指着宇文恺笑骂了一句。


    “所有参与工匠擢升一级,赏钱百贯,绢五十”


    “负责人翻倍!”


    “臣替匠人谢陛下厚赏!”


    宇文衍龙颜大悦,当即许下赏赐。


    “对了,马上筹建活字印刷工坊,开始批量印刷文渊阁现有典籍。”


    “从中发现问题,改进技术,不断探索,创新”


    一项新技术问世,需要经过实际生产的检验。


    只要能够提升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就能普及传承开来。


    而后,在沉淀中积累,在实践中探索,在创新中升华。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就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创新出更为先进的印刷方式来。


    “遵命!”


    “臣这就吩咐下去。”


    宇文恺拱手应答,起身告退。


    小皇帝点了点头,又将手中的书册翻看了一遍!


    “小言子!”


    “传诏弘文馆潘微,虞世南,欧阳询即刻进京”


    宇文衍起身,将书册放于御案之上,随即说道。


    “喏!”


    墨言应答后,出了大殿。


    潘微作为南朝大儒,被小皇帝委以重任,召集南方士子编纂《江都集礼》。


    为稳定南朝一众自视华夏文化正统的读书人,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月前,潘微便上奏禀报编纂事宜已接近尾声。


    并附上了初稿,请皇帝审查。


    宇文衍一字未改,肯定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并且发下丰厚的赏赐。


    同时。


    兑现了让参与编纂的南方士子成为弘文馆学士的承诺!


    读书人都是好面子的。


    皇帝的所作所为,满足了他们所想的一切虚荣心。


    这个时候,要是有谁跳出来反对朝廷。


    这些士子怕是会第一时间唾沫横飞。


    对他进行口诛笔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