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6章 斩首示众

作者:飘落的记忆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小皇帝起身相迎,并没有端着,摆什么架子。


    对于武帝和宣帝的这些弟弟们,宇文衍会酌情使用。


    若真有才华,也是可以为大周做贡献的嘛。


    两人闲聊了一通家长里短。


    宇文招没有问关于宣帝驾崩,杨坚夺权,以及小皇帝亲政之事。


    事情的始末,在给他们的诏书上就已经言明了。


    赵王不提,宇文衍也没必要多说。


    只是把千金公主接亲推迟之事和他说了一下。


    宇文招从小皇帝的话语间,似乎听出了几分并不想千金公主嫁到突厥和亲的意思。


    作为一个父亲,谁都不希望把自己的女儿往火坑里送。


    可是生于帝王家,这种政治联姻有时又是在所难免的 。


    诧异间,他原本想多问几句。


    但宇文衍说,一切等明年开春以后再看。


    经过一番交谈。


    宇文招已经相信了小皇帝挫败杨坚矫诏夺权,强势亲政的事情。


    刚见到诏书时,他也怀疑小皇帝是不是被人挟持号令天下了。


    还犹豫了一番,到底要不要回京?


    如今,亲眼见过后,原来一切都是真的。


    这个八岁的侄孙皇帝,实在是出乎他的意料。


    赵王离开后,去了宣帝的灵堂。


    这时,颜之仪走了过来。


    “陛下,大司寇来了。”


    宇文椿前来,看来审查结果出来了。


    “快宣。”


    君臣见礼后,宇文衍赐座,把目光投向他。


    “陛下,经秋官府审查,刘昉、郑译等人对于矫诏之事供认不讳。”


    “但对天元皇帝患病之事,矢口否认……”


    宇文椿说着,把审查的口供呈上。


    宇文衍翻看这些供词,并没发现可疑之处。


    难道真的是死鬼父皇自己作死?


    “不过……”


    宇文椿犹豫了一下,随即望向小皇帝。


    “有话快说,别磨磨唧唧……”


    宇文衍突感几分烦躁,狠狠瞪了他一眼。


    “天元皇帝患病后当晚,天兴宫就有一内侍太监和一宫女莫明失踪了。”


    “人呢,人到哪去了,有没有找到?”


    宇文衍就知道,事情绝对没有那么简单。


    一两个巧合还可以用运气来解释。


    太多的巧合放在一起,那就绝对有问题。


    “只在一处破庙发现两具烧得面目全非的尸体,其中一具乃太监之身……”


    杀人灭口?


    那岂不是线索就这么断了?


    宇文衍相信,秋官府能用的手段肯定都用了。


    刘昉等人审到最后,也没招供有关这方面的信息,那应该是确实不知情。


    其实,想想也是。


    如果他们知情的话,那历史上逼迫宇文衍禅位后,他们也绝对不可能活。


    这种事情,肯定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此事就此作罢,朕心中有数了!”


    宇文衍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也就没必要查下去了。


    这一切都是宣帝的命数。


    小皇帝挫败杨坚矫诏夺权的阴谋,已经是逆天改命了。


    “刘昉、郑译等人按律当如何处置?”


    “回陛下,按律当夷九族!”


    夷九族?


    这样的刑法也太狠了吧。


    不过,矫诏夺权等同于谋反,是天大的罪名。


    “夷九族就算了吧,罪犯斩立决,贬家眷为奴籍,流放敦煌。”


    严苛酷刑从来都不是可取的治国之道。


    明朝洪武皇帝为了打击贪污,杀得那是人头滚滚,剥皮充草,可一样也是治标不治本。


    “陛下,这可是大罪,当真这么判?”


    韦孝宽,王轨,乐运和颜之仪都没想到小皇帝会如此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


    按理说,这正是杀鸡儆猴,亲政立威的大好机会啊。


    “杀人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


    “要从根上杜绝,要不然杀了个刘昉,又会有个李昉,永远都杀不完。”


    宇文衍看着几位近臣,缓缓说道。


    “陛下,那您认为权臣弄权的根由是什么呢?”


    “权力过于集中,若是皇帝势微,重臣掌权,自然就会出现权臣。”


    小皇帝看着乐运回答道。


    宇文衍知道,他们询问的同时,也有考较他的意思。


    “那如何才能杜绝?”


    几人眉头轻皱,内心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宇文衍嘿嘿一笑,拿出这段时间自己鼓捣出来的“三省六部制”。


    “你们看看这个!”


    王轨接过册子,几人凑到一起,打开看了起来。


    宇文衍是以结构图的形式绘制出来的。


    三省六部,九寺五监……


    每一项旁边都有小字加以解释说明。


    五人从好奇到惊讶,再到惊喜,眼中的亮光越来越盛。


    “妙……”


    “太妙了!”


    “陛下,这绝对是开天辟地的创举啊……”


    他们都是有真才实学之人。


    加上多年的从政经验,一眼便看出来这种官制的优越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几个人看向小皇帝,露出了惊叹的神情。


    这小脑瓜到底是如何长的?


    小小年纪便能制定出如此成熟,完善的整套官制。


    宇文衍故作高深地嘿嘿一笑。


    总不能告诉他们,这是另一个时空,杨坚夺权成功后弄出来的东西吧。


    他们看到的,可比杨坚那套完善多了。


    “你们找大冢宰,大司徒,大司空,大宗伯他们好好琢磨讨论一番。”


    “若是没异议,那就尽快颁布实施……”


    小皇帝之所以让大家看过之后才实施,可不是因为民主。


    不论有没有人反对,都必定是要推行的。


    他只是想看看,这朝堂之中,有没有人在其做重大决策时和他唱反调。


    或是看看,有没有人旗帜鲜明地反对这套官制。


    毕竟。


    “三省六部”限制相权,加强中央皇权。


    对于那些心怀野心的朝臣来说,肯定不是好事。


    这也算是对朝臣的一次试探吧。


    六月初二。


    刘昉、郑译、柳裘、韦暮、皇甫绩五人身穿囚衣,披头散发,手镣脚铐坐在囚车内游行。


    有侍卫骑于马上,大声宣读他们的罪状。


    看热闹的京城百姓,纷纷往囚车上扔臭鸡蛋,烂菜叶,吐口水……


    最终的判罚让文武百官,平民百姓都诧异不已。


    这么大的罪名,不但没有夷族,还饶恕其家人的死罪。


    前不久,才在东门外大开杀戒的皇帝,似乎又转性了?


    朝臣百姓心有疑惑,但都赞叹幼帝仁慈,是为仁君。


    午时三刻。


    菜市口。


    五人在文武百官及数千百姓的注视下,斩首示众。


    参与矫诏夺权的几大主谋全部伏法!


    事情至此算是有了一个相对完美的落幕。


    ……


    时间过去二十多天。


    天元皇后杨丽华一直没有回宫。


    据宇文衍获得的消息。


    杨丽华将父亲带回弘农杨氏祖地安葬后,人就不知所踪了。


    当晚。


    蜀国公尉迟迥和狐狸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京城。


    “老臣救驾来迟,请陛下恕罪……”


    尉迟迥一见到宇文衍,便直直跪了下去。


    当狐狸赶到邺城,把小皇帝的密谕交到他手上时。


    他就知道,京城肯定出大事了。


    当看到“上病危”三个字时,尉迟迥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


    当初小皇帝对他说的话都还在脑海里回荡。


    没想到真的一语成谶。


    尉迟迥脸上布满了震惊之色。


    这只是巧合么,还是陛下真能未卜先知?


    喜欢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请大家收藏:()北周崛起:杨坚你休想篡朕的皇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