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92章 不断起风波

作者:卿卿是婕妤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在京城走完流程,黑水军再次越过边界,同燕军展开血腥的厮杀。


    梁王算准时日,请示讨伐燕国的奏折,差不多同时出现在京城。


    说是请示,还不如‘告知’来得准确。


    内阁收到奏折,立刻转递内务府。


    刘总管不敢耽搁,亲自送到了御前。


    皇帝阅后,神色不变。


    “安夏巡抚的人选,有没有确定?”


    看向刘总管,皇帝开口询问。


    安夏,是京畿北边的屏障,不过新上任的安夏巡抚,无法让各方满意。


    “内阁还在商议,估计还得等上几日。”


    在皇帝面前,刘总管没有掩饰自己的幸灾乐祸。


    一省的巡抚算是位高权重,文官集团内部,势必会有一番博弈。


    “张通是否已经到了山南?”


    皇帝没有指责刘总管的态度,转而问起另一件事情。


    “应该已经到了。”


    算了算路程,刘总管认为这位酷吏已经开始在新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你看看这个。”


    皇帝伸手指了指案上的一份卷宗。


    刘总管弯腰上前,双手捧起后,又退回原地站定。


    打开,是锦衣卫送来的情报。


    刘总管看得十分认真,等到最后将卷宗合上,同样双手捧着,轻轻放了回去。


    “朕再三警告,居然还有人敢刺杀张通。”


    皇帝面无表情,语气中喜怒莫辨。


    “陛下,奴婢会命慎刑司彻查。”


    刘总管冲皇帝拱手弯腰。


    这家伙十分聪明,从他看完这份情报,就开始猜测皇帝的意图。


    然后从皇帝的语气中,领悟到其中的关键。


    果然,皇帝目露赞许!


    锦衣卫有两大职责:


    对内监视权贵;对外刺探情报。


    皇帝之所以不让锦衣卫插手此事,是想有意淡化锦衣卫日益恐怖的监视能力。


    近几年来,锦衣卫用鲜血换来的情报,不知让多少帝国的勇士从战场中活了下来。想要将来给他们论功行赏,必须弱化权贵们的抵触。


    皇帝缓缓起身,上前拍了拍刘总管的肩膀,一如在东宫时的温和。


    刘总管弯腰低头,心中早已是感动得一塌糊涂。


    “查案——要高调!”


    一边说,皇帝一边朝殿外走去。


    “奴婢明白!”


    跟在皇帝身后,刘总管的态度无比恭敬。


    “有两名刺客被活捉,这案子算不上难查,你可不要让朕失望。”


    “请陛下放心!”刘总管急忙回话。


    刘总管的干儿子负责慎刑司的差事,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这个大好的机会。


    “金顺在内务府的表现如何?”


    快踏出殿外的时候,皇帝貌似随意的问出一句。


    杜公公和杜祥奎走在最后面,听后悄悄交换了一个眼神。


    “金总管悟性极高,相信用不了多久,奴婢就能安心的回府养老。”


    刘总管神色不变,对金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出了什么事?”


    皇帝没有回头,也没有停下脚步。


    “回陛下,什么事也没有。”


    “嗯?”


    皇帝略微拉长了声调,压迫感十足。


    “有——有人盯上了奴婢的伯爵府。”


    犹豫片刻,刘总管选择如实回话。“哦?”


    此时,皇帝已经跨出了殿门。


    “奴婢的侄子,奴婢托广郡王给他在拍卖行谋了个差事,结果——”


    说到此处,刘总管的脸上浮现了出浓浓的恨意。


    “说下去!”皇帝依旧没有回头。


    杜公公在乾清宫伺候多年,他的眼力远非常人能及,只见他右手轻轻一挥,立刻有数十名太监出现,在皇帝的周围布下了警戒。


    “前几日,奴婢的侄子回府后,发现有人在他的身上塞了一封信。”


    “陛下,奴婢的侄子不是蠢货,而且奴婢又派了几人暗中保护。可这封信就这么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他的身上。”


    除了恨意,刘总管的脸上还添了几分惧意。


    “信上都说些什么?”


    皇帝的语气没有丝毫的波澜。


    “让奴婢趁早卸掉内务府的差事,给金总管让路。”


    这一次,刘总管犹豫的时间长了些。


    “你认为是金顺在背后指使?”


    皇帝脚步一停,随即继续向前。


    “不!此事一定与金总管无关!”刘总管的语气十分肯定。


    “为何?”


    “陛下,这不合常理!”


    刘总管的回话虽然言简意赅,不过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所在。


    不只是刘总管和金顺自己,整个皇城对金顺的未来,都有着准确的判断。


    他只需按部就班的熟悉内务府的运转,再在刘总管的支持下完成部分人员的更替,然后就可以坐上大总管的位置。


    如此急不可耐的行径,只会招来皇帝的厌弃。


    “你倒是看得通透!”


    皇帝微微一笑,走下高高的台阶。


    “全赖陛下调教。”


    刘总管奉上了一记稍显露骨的马屁。


    “让慎刑司一起查查!”


    略一沉吟,皇帝轻声下令。


    “喏!”


    压在刘总管胸口的石头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刘总管的侄子,是他对未来唯一的期望,如果出现什么意外,他一定会肝肠寸断。


    这位大总管并不是没有反击的手段,但是没有皇帝的允许,他只能隐忍。


    如今有了皇帝的旨意,刘总管也想看看,到底是谁还妄图在京城掀起风浪?


    “安阳公和敦郡王死后,朕原本以为这京城会平静一段时间,没想到这才过去几月?又有人开始兴风作浪。”皇帝语速平缓。


    “奴婢一定彻查!”


    “如果有张通在就好了!”皇帝发出了一声轻叹。


    “陛下,奴婢有一想法,不知当不当讲?”


    踏上空旷的广场,刘总管冲皇帝拱手。


    “说!”


    “陛下何不将张通调入山南军?”


    皇帝听后,终于缓缓的停下了脚步。


    转身,皇帝的视线落在刘总管的身上。


    “他若是转入武职,将很难有回京的机会。”


    皇帝的目光中,充满了浓浓的探究。


    “陛下,发往军前效力而已。”刘总管解释一句。


    军前效力,算是一种比较严厉的惩罚。


    “张通——得罪过你?”皇帝眼中的探究更甚。


    刘总管急忙否认。


    “那你是想用这种方式,保住他的性命?”


    须臾,皇帝想到另一种可能。


    “陛下圣明!”


    刘总管的腰深深的弯了下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