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59章 向太子学习

作者:卿卿是婕妤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谨慎的张统领命宋军后撤至边界,防止逃窜的吴军入境,祸害东川的百姓。


    此时,徐军正在全力攻击小部分顽抗的吴军,与宋军保持着足够的距离。


    张统领可不希望徐军与宋军在吴国的土地上来一场较量。


    锦衣卫送来了太子的指示,张统领在觉得惋惜的同时,也开始派人搜刮靠近海边城池的库房。


    无人清楚桐国的底细,让出三省已是迫不得已。如果还给他们留下大批的钱粮,张统领觉得自己不如找块马粪,一头撞死算了。


    现在是冬季,吴王和相国的尸体已运往京城,鞭尸也好,枭首示众也罢,张统领认为他们都是罪有应得。


    将瘟疫作为夺取天下的手段,下十八层地狱都无法抵消他们的罪孽。


    如今,朝廷的武装在东线占据着绝对优势,诸侯派来的军队都不愿横生枝节,坚决贯彻落实张统领的军令。


    一支支吴军被赶往北边,混乱中——


    似乎又能捕捉到刻意的痕迹。


    毫不知情的陈军还在肆意发泄着心中的怒火,全然不知即将到来的麻烦。


    鲁国!


    都城!


    王宫内!


    鲁王在殿内端坐,脸上带着淡淡的悲伤。


    “主上,这是吴王自己的选择。”相国拱手劝道。


    他虽然对吴王并无好感,不过对吴王的决绝,还是十分尊重。


    鲁王看了相国一眼,没有开口说话。


    “主上,海上起了风浪,我们恐怕是来不及了。”


    见劝说无效,相国干脆禀报起军务。


    “现在是什么情况?”


    果然,勤勉的鲁王立刻调整了心态。


    “下官今日收到消息,桐国的战船已经开往吴国。”


    原来相国入宫,可不是为了安抚伤心的鲁王,而是有要事禀报。


    鲁王又追问了两句,相国如实回话。


    根据桐国战船的速度,鲁王算了算路程,预计桐军将在这两日抵达吴国的港口。


    换句话说,留给太子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寡人当初还是想得太简单了些!”


    想起太子年前的判断,鲁王的心中佩服不已。


    “主上,太子殿下打算让出多半的城池,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只可惜苦了吴国的百姓!”鲁王发出了一声轻叹。


    “主上,吴国——已经没了!”


    “世子逃亡海外,不知何时才能重回故土。”


    沉吟半晌,鲁王生出了浓浓的感慨。


    “世子大智若愚,他一定会找到回归的办法。”


    对世子的远遁,相国不但没有鄙夷,反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这小家伙,寡人倒是有些小瞧了!”


    “主上,我们让给吴国的城池,朝廷又重新归还给我们,下官认为主上应该婉拒。”


    鲁国是大诸侯,相国日理万机,不愿将时光浪费在讨论不重要的人物身上。


    “为何?”


    “兵力不足!”相国的回答言简意赅。


    兵力不足是铁一般的事实,相国的回答无比正确。


    不过,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相国没有指出。


    鲁王摆出退出帝国的姿态,这才换来了其他诸侯的友好,如果收回已经送出去的城池,恐怕很快就会迎来其他诸侯的针对。


    鲁王轻轻点头,对相国的建议表示赞同。


    同样在心底盘算的,还有梁王。


    梁国位于帝国的北境,吴国灭亡的消息还没有传到上京,不过睿智的梁王,已经断定吴国会被朝廷平定。


    他关注的,同样是桐国的加入。


    如果没有桐国,拿下吴国的朝廷,将一跃成为帝国最大的势力。


    梁国除非与徐国联手,否则,绝无把握在与朝廷的较量中获胜。


    吴国的实力也算强悍,可这才过去多长时间,就已经露出了败相。


    桐国下场,除了可以削弱朝廷的实力,朝廷面对的劲敌,也从两国变成了三国。


    此消彼长,诸侯胜算大增!


    至于桐国,梁王认为比朝廷要好对付一些。


    至少不需要挖空心思去寻找起兵的理由。


    桐国的使者出现在梁、陈,是希望他们的登陆,不会引起这两位诸侯的反弹。


    至于鲁国,显露退意的鲁王,让桐国将他们从敌人的名单中剔除。


    欢迎还来不及,怎会反弹?


    梁王的心底觉得有些好笑。


    年前,京城有消息传来,太子并不介意梁国给陈国一个小小的教训。


    消息来源可靠,经过长时间的思索,梁王猜出了太子的意图。


    小小的教训?


    要玩,就玩一把大的!


    春节刚过,数万黑水军便开始朝陈国的方向移动。


    梁国的相国摩拳擦掌,打算同太子五五分成。


    世子求见梁王,认为想象力不妨再丰富一些。


    梁王命世子做出详细的阐述。


    世子认为,此时不但可以对陈国用兵,也是对燕国用兵的最好时机。


    庞大的军队,足以应付两线作战。


    只要梁国对燕国用兵,徐国一定会借机解决掉宋国,到时候河西就会处于梁、徐的夹击之中。


    “如果按照你的设想发展,最后就是梁、徐、桐三国联手推翻朝廷。”梁王觉得世子的建议并无新意。


    “不!”世子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哦?”


    “父王,徐国的东边还有越国,桐国的南边还有鲁国,而我们,周边却再无强敌。”世子冲梁王拱手弯腰。


    梁王恍然大悟,目光中充满了欣赏与自豪。


    “父王,机不可失啊!”世子将腰又往下弯了弯。


    “只可惜如今财政困难——”


    须臾,梁王面露遗憾。


    打仗,是一项花费巨大的活动。


    “父王,钱不是问题,等到大军越过边界,钱自然就来了。”


    世子抬头,满脸的兴奋。


    “你什么意思?”


    “父王,朝廷的军队四处征战,为何越打越富?”世子直视梁王的双眼。


    除了太子会捞钱,梁王想不出其他的理由。


    “父王,太子将战争当做了一门生意。”


    世子不敢在梁王面前卖关子,很快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是他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来的结论。


    “生意?”


    “占据的城池,还有俘虏,都可以用来换成钱财。听说朝廷的大军后面,跟着大批的商队,就连受伤的战马,都卖给了那些商人。”


    “你想学太子?”


    “是!但是儿臣希望比太子做得更好!”


    世子的胸中,涌起了无边的豪情壮志。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