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17章 闻鲁王轶事

作者:卿卿是婕妤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不管是帝王权贵,还是普通百姓,迁坟,都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更何况,鲁王准备迁走的,还是第一任鲁王的棺椁。


    交化!


    郊外!


    鲁王领着王室成员,在礼官的引导下,完成了一套极为繁琐,又极为庄重的流程。


    负责打开墓室的,不是鲁国的工匠,而是王府的护卫。


    或者说,是鲁王豢养的死士。


    此时,大部分的王室成员已经被请到外围,只有鲁王同几位德高望重的王室长辈,还伫立在原地。


    鲁王一步也不会离开!


    锦衣卫在第一时间将情报送往京城。


    巧合的是,就在鲁王凝视着祖宗的冢墓时,太子也在礼部向高尚书请教。


    如今,高尚书的处境并不轻松。


    他没有韩尚书的威望,也没有韩尚书的手段,在内阁察觉出礼部的重要性后,整个礼部都被他们瓜分得一干二净。


    高尚书无力抗衡!


    事实上,如果不是忌惮太子的支持,就连高尚书,也会被他们想办法拿下。


    内阁的动作,太子都看在眼里。


    事实上,只要他们不碰高尚书,太子绝不会出手干预。


    逆境迫使人成长,也会让人沉沦,如果高尚书无法应对眼前的压力,能平安致仕也是个不错的结局。


    礼部的大堂内,高尚书仔细向太子阐述了来龙去脉,重点强调了历任鲁王对迁坟的执着。


    “礼部只是一味拒绝,就没有调查原因?”


    太子端坐大堂中央,开口询问。


    “他们认为历代鲁王的请求,只是出于对祖先的尊重,方便祭祀。”高尚书面色平静。


    “说说你的看法。”


    高尚书没有立刻回话,而是命左右退下。


    见他表情严肃,太子看了身后的青龙一眼。


    青龙冲太子轻轻点头。


    “殿下,当年追随太祖起兵的,以鲁王和桐王的功劳最大。”


    “不过桐王是太祖的兄弟,在异姓当中,鲁王的功劳无人能及。”


    “而且,鲁王的数次救驾,换来了太祖的绝对信任。”


    “所以——”


    说到此处,高尚书面有难色。


    太子示意他但说无妨。


    “所以,太祖皇帝将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了鲁王。”


    高尚书起身上前,冲太子弯腰回话。


    “说下去!”太子已是神色凝重。


    这几年,他一有空就恶补史籍,是对开创了大明帝国的太祖,更是展现出浓厚的兴趣。


    “捉拿前朝太子!”高尚书刻意压低了声音。


    太子吐出了一口浊气。


    太祖攻破京城后,前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在宫中自焚,不过当时的太子却在一群太监侍卫的掩护下,早已不知所踪。


    太祖打马进城,前朝的官员跪地迎接。


    只有上千的太监,在宫中集体自杀,追随他们的主人去了。


    这也是太祖命太监掌管内务府,并赋予内务府极大权力的重要原因。


    “项怀武到底有没有被找到?”


    片刻之后,太子开口询问。


    项怀武,就是前朝逃亡的太子。


    太子翻遍史籍,也没有找到关于这一段的记载。


    “下官不知!”


    “那就说说你知道的。”


    “殿下,太祖皇帝封赏功臣时,诸侯的封地都只有一省之地,唯独鲁王的封地占据了数省。”


    “当时有不少反对的声音,认为太祖不公。不过太祖乾纲独断,用一颗颗人头让他们闭嘴。”


    高尚书站在太子身旁,声音依旧压得极低。


    “说点孤不知道的!”


    太子的心中,还牵挂着东宫的太子妃。


    “可——那都是传闻。”高尚书面露难色。


    “你就当给孤讲了一个轶闻。”太子明白这些读书人给自己设定的标准。


    “下官遵命!”高尚书冲


    太子拱手弯腰。


    太子看着都累,命他直起腰身说话。


    高尚书谢过!


    “殿下,听说项怀武逃亡时,带走了传国玉玺。”高尚书的声音压得更低。


    传国玉玺?


    太子的心中一颤。


    与另一时空命运多舛,后来又下落不明的传国玉玺不同,这时空的传国玉玺已经经历了数个朝代,有着快两千年的历史。


    如今金銮殿上的玉玺,是太祖命人所镌!


    “而且,项怀武知道前朝宝库的位置。”


    紧接着,高尚书又补充了一句。


    宝库?


    太子又是心中一动。


    朝廷虽然暂时解除了财政危机,不过还不足以应付即将到来的战乱。


    “前朝国库空虚,哪还有什么宝库?”


    虽然太子要尽可能的压抑对传国玉玺的兴趣,不过对财富,他还是可以直接表现出自己的热情。


    “殿下,末帝卖官鬻爵,又热衷于搜刮百姓,国库空虚,不代表内库空虚。”


    “可太祖进京后,内库也没什么银两。”太子微微皱眉。


    高尚书冲太子拱手,一言不发。


    “你的意思,末帝另选位置,藏匿财富?”


    “殿下英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沉吟片刻,太子示意高尚书继续。


    “也许,太祖皇帝在东边数省发现了项怀武的行踪,这才将它们全部划入鲁国,方便鲁王追查。”


    略一犹豫,高尚书说出心中的猜测。


    太子起身,开始在厅内来回踱步。


    “可惜,直到鲁王薨,依旧没能查出项怀武的下落。”


    跟在太子身后,高尚书面露遗憾。


    太子轻轻点头。


    若是鲁王将项怀武擒获,至少传国玉玺,会出现在乾清宫内。


    “鲁王薨于天佑二十六年,太祖在位三十二年。鲁王薨后,太祖有没有继续命人追查?”


    一边思索,太子一边缓缓开口。


    “据下官所知,没有。”


    “帝国稳定,确实已没有必要。”太子喃喃自语。


    “鲁王请求葬回故土,恐怕也是出于愧疚。”高尚书又感叹了两句。


    “愧疚?”太子转头看了高尚书一眼。


    “得到了最大的封地,却没能完成太祖皇帝的重托。”


    太子不置可否!


    事实上,他对政治人物的道德感,从来都没有怀抱过高的期望。


    鲁王或许会觉得愧疚,不过恐怕还没有到这种程度。


    “听完你讲的轶事,历代鲁王的坚持也就说得通了。”


    “殿下英明!”高尚书奉上了一记马屁。


    “孤会让锦衣卫盯着,看看现在的这位鲁王,到底能发现些什么!”


    看向厅外,太子的眼神中透出了一丝期待。


    喜欢穿越成太子之步步为营。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