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44章 太子的推测

作者:卿卿是婕妤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差距,是比较出来的!


    同样是感谢,清净寺将二十万两白银送到城外的工地;保亲王却给自己的长孙补了个侍卫的缺,塞到东宫当差。


    还美其名曰护卫太子的安全!


    看着稚气未退的小家伙,太子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这位长孙是保国公府世子的嫡长子,也就是未来的保国公,也算是保国公在表明自己的立场。


    至于他家的四公子,保国公领走的时候,当着常遇春和杜祥奎的面,敲断了他的右手。


    用保国公的说法,回去后要是能养好,算是他的运气;要是养不好,国公府也不差这么一个废物。


    还是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翁门!


    还没有吴国的时候,翁门就已在那里经营了数代。作为翁门的堂主,脑袋里装的讯息,远远超出了太子的想象。


    从每日送来的口供中,太子对吴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比如,吴国早已同梁国暗中勾结!


    比如,吴国一直在觊觎郑国,也就是现在的江东。


    又比如,吴王利用翁门除掉了许多政敌!


    ——————


    但是,这家伙还是坚持自己接到的任务,是来自于他们掌门的安排。


    一个江湖门派,打算挑动朝廷同佛门的对立,听起来有那么一丝丝的合理——


    然而,也只有那么一丝丝而已!


    如果,北镇抚司有足够强大的实力,直接同翁门来一场对决,该有多好!


    太子在心中感叹!


    从翁门,太子又想到吴、鲁两国的行动。


    两国同时大兵压境,说明两国并不像表面看起来的那么对立。让他们自辩的旨意还在路上,想看到他们的辩解,还得要段时间。


    太子担心的是,如果九大诸侯形成默契,先灭掉朝廷,再逐鹿天下,以朝廷目前的实力,只能是坐以待毙。


    梁、吴、鲁、燕、宋!


    这五国,恐怕早有了不臣之心。


    至于其余四国,目前态度不明。


    太子突然心中一颤,霍然起身!


    拉开书房门,太子脸色阴沉,朝东宫大门的方向走去。


    能步行,太子绝不会乘坐铜辇,于是等他出了东宫,铜辇就悄悄的跟在后面。


    越想越怕,等到了乾清宫外,太子的脸上已是阴云密布。


    让太监入内禀报,太监面有难色。


    “嗯?”太子的双眼射出了寒光。


    “殿下,贵妃娘娘在里面!”


    太监哆嗦一下,立刻跪了下去。


    “起来吧,孤就在殿外等上一会!”


    寒光散去,太子缓缓开口。


    那太监哪敢起身,就这么匍匐在地。


    不知为何,在这殿外站上一会,太子脸上的阴云竟然渐渐散去,又恢复到温润如玉的模样。


    太监这个群体中,不缺机灵的家伙,有人见状,悄悄入内找杜公公去了。


    太子在乾清宫外久候!


    这句话要是传播出去,不知又要引来多少遐想。


    很快,杜公公从殿内匆匆赶来。


    “殿下!”杜公公冲太子拱手弯腰。


    顺便扫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家伙,眼中闪过浓浓的杀机。


    太子笑着吩咐免礼!


    杜公公知道,除了例行请安和皇帝召见,如果不是十万火急,太子是不会出现在乾清宫的。


    “殿下可是有事?”


    就算心里清楚,该问的,还是得开口想问。


    太子轻轻点头。


    “您稍等,奴婢这就前去禀告!”


    说完后,杜公公弯腰后退几步,然后转身进了大殿。


    趴在地上那家伙,已开始浑身发抖。


    片刻过后,杜公公再次出现,弯腰请太子入内。


    太子微微一笑,抬腿上前。


    入内、行礼,皇帝温和的让他起身说话。


    常贵妃没有避到一旁,这让太子的脸上闪过了一丝不悦。


    “太子所为何事?”皇帝的语气中透着些许随意。


    太子没有回话,只是抬头看了常贵妃一眼。


    常贵妃心中大恨,不过还是不得不起身告退。


    “无妨!”皇帝眼中露出了别样的温柔。


    “说吧!”


    等把目光投向太子的时候,温柔早已散去。


    太子垂手弯腰,一言不发。


    皇帝心中不悦,发出了一声冷哼。


    杜公公站在一旁,早已变成了一尊岿然不动的石像。


    太子依旧垂手弯腰,不为所动。


    常贵妃只得再次起身告退。


    只不过脸上不加掩饰的委屈,任谁看到,都会生出怜悯之心。


    后宫不得干政!


    这是铁律!


    皇帝无法,只得让常贵妃先回宫歇息。


    杜公公此时又活了过来,弯腰在前面引路。


    “现在总可以说了吧?”皇帝语气不善。


    “父皇圣明!”太子先是送上了一记马屁。


    正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皇帝又是一声冷哼!


    “关于诸侯,儿臣有一个推测!”


    假装没有听到,太子开始谨慎措辞。


    诸侯现在已成心腹大患,皇帝立刻将注意力集中。


    “甘泉被围,儿臣认为梁国参与其中,可儿臣想不明白,为何燕、宋两国,会甘愿接受梁国的驱使?”


    “就算梁国向他们允诺了无数好处,可再大的诸侯,也只是诸侯,皇位,毕竟只有一个。”


    “而且,从诸侯的角度而言,一个羸弱的朝廷对他们更为有利。”


    皇帝起身,开始在殿内来回踱步。


    “九大诸侯,各有优势!梁国的十万铁骑和二十万黑水军,在朝廷看来是一股了不得的力量,不过在其他八家的眼中,恐怕未必有那么恐怖。”


    “儿臣认为,各诸侯多年厉兵秣马,现在已开始在构建信任。”


    “信任?”皇帝面带诧异。


    “是!”太子把腰又往下弯了弯。


    “说下去!”


    “一旦他们达成共识,就会立刻拿朝廷开刀!”


    “先消灭朝廷,然后再一较高下!”


    说到此处,太子把腰深深的弯了下去。


    皇帝听后,内心无比震撼!


    九大诸侯,将朝廷控制的四省之地围得密不透风,一旦发难,覆灭只在旦夕之间。


    “你的意思,吴、鲁两国兵临江东,只是为了建立起信任?”


    沉默了一小会,皇帝开口垂询。


    “儿臣不知他们是否有其他目的,不过最主要的,应该是在培养双方的默契。”


    太子觉得自己的腰,快要断了。


    “如果你的推断是对的,那么接下来,诸侯之间,恐怕会动作频繁!”


    皇帝把目光投向御案,眼神中透出了深深的疲惫。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