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2.第 42 章

作者:紫鱼儿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苏榛一听便笑了起来:“不必客气,以后有新的吃食,还要倚仗客栈帮我们推广呢。”


    张掌柜:“那必是没问题!”


    双方又客气了几句,苏榛便打算告辞,突然想起来叶氏嘱咐的事儿,忙拉住寒酥:“你的信呢?”


    “信?”寒酥不解。


    苏榛怔了下:“伯娘说你给星月娘子写的信啊!没带?”


    寒酥:……


    “怎么了?”


    “还没写。”寒酥神情仍旧平平静静的。


    苏榛微嗔:“当初人家冒那么大风险出城相送,眼下安顿好了,于情于理都该书信告之。寒酥,这道理不该我跟你讲的。”


    寒酥并不争论,只简简单单地问张掌柜借笔纸一用。


    两张纸、一枝笔,也不坐,直接站着、悬腕写了几行,等墨干便叠了。另外一张纸写了地址人名,一并交张掌柜,请他见到进京的信客便代传。


    苏榛知道行商驿站也算是半个官方邮局,便赶紧又把钱袋子拿出来问寄信的价格。


    张掌柜:“信客分步递、马递、急脚递三种。若是不急,就用步递,银子也不用给了,信客跟我熟,我说一声便是,但就是需要的时日比较长,入京起码两个月左右。马递的话,半个月差不多,但要一百五十文。急脚递就更快了,日夜兼——”


    寒酥直接打断:“步递就好。”


    苏榛白了他一眼,直接数出一百五十文给了张掌柜:“麻烦您,马递。”


    “省得。”张掌柜收了钱和信,自是承诺定会交给信客。


    其实这轮的苕皮生意,对客栈来说并没赚下什么,但张掌柜觉得能结识了萧家和苏娘子、主要是他们背后的盛家,就肯定是不亏的。


    如今帮萧家,那便是雪中送炭,情谊可是比锦上添花胜出百倍。


    而对于苏榛来说,五两多银子也不是净赚。减掉成本,余下也就四成、五成左右的利润。但时下普通人家月收入也就三两。萧家和苏榛短短三、五日就赚了人家一个月收益,已经很不错。


    皆大欢喜,双赢!


    就是寒酥一直沉默着,是心疼一百五十文?


    苏榛又好笑好无奈:看来这小子还没开窍,都不知道想念女朋友!


    出了客栈,白老汉赶着车,三人轻车熟路的进城、奔赴市集。


    苏榛盘腿坐在驴车上,絮絮叨叨的跟寒酥盘算要买什么。但要先预留出二两五,因为回村得先把舒娘缝的三件皮子衣服钱付了。


    余下的现银,肯定是拿大头儿出来买做鱼面的番薯、制杂酱的肉,做耐饥丸的糯米和红枣、以及再囤些米面粮油和各类鲜菜。


    其它的钱便存着,毕竟还要盖围墙和新房子呢。


    寒酥特别爱看苏榛盘算钱时候的模样儿,因为无论多穷,她脸上也见不到愁苦,满眼都是对将来日子的、好的期盼。


    不知不觉的,他也被苏榛的情绪感染:“盖房的钱,争取围猎就能赚到。”


    “嗯,不着急的。”苏榛倒也没说假话,反正一点点的存呗,急也没用。


    白老汉听着,也给出提点:“寒酥说得没错,白水村猎户是穷,但有本事就不会差。就说乔家吧,就乔里正跟乔大江两人打猎,不也养活了一大家子。”


    “白叔,长虚山上猎什么最值钱?”寒酥问着。


    “值钱的肯定是那些猛兽,但也很少能碰上,比如虎啊熊啊之类的。再往下比较多的就是貂、狐、野猪、狼、鹿、狍子之类的。但猎这些也有规矩,出发之前乔里正也会去问府衙。比如前年闹狼灾,狼群下山伤了人。所以当时府里就下了令,猎到狼,不止能拿去卖钱,每猎一匹,额外赏绢一匹。”


    苏榛:“赏这么多!”


    时下绢价一匹至少也得七百文,花色复杂些的更是值钱,苏榛此刻满脑子都在换算。


    寒酥一瞧她眼珠在转,就知道她在想什么,忍俊不禁,抬手轻轻弹了她额头一下。


    苏榛浑然不觉,仍旧问白老汉:“还有什么赏钱多些呢?”


    白老汉一边思索一边聊:“太凶猛的那些个,我就不建议你们去冒险了,毕竟啥也不如命值钱。但要是能套到野马、海青之类的,可就发了。朝廷最稀罕的就是海青,一只活的赏钱至少二十两。”


    “海青是什么?”终于来到了苏榛的知识盲区。


    寒酥轻声告诉她:“是鹰。”


    苏榛瞬间反应了过来,是海东青!在现代她听过,完全没见过。据说在清朝,戍边人如果能捕捉到海东青上交,可以获得减刑或者被直接释放。


    可想而知它的珍贵程度。


    而时下……她偷偷瞥了一眼寒酥,还是别在他面前提这种没谱儿的事情,更何况训鹰可不是容易的。


    “套野马的赏钱有多少?”寒酥的关注度也在其它。


    白老汉也来了精神,他就爱唠这些:“老早的时候马便宜,后来连年战乱,牧场少了大半。眼下一匹普通的马能卖二十两银子,若是套到野马群里的种马、马王之类的,估计能卖到三、四十两,府衙额外赏银也得有个三、四两吧。”


    “嗯。”寒酥低头默默算盘。


    苏榛捅了捅他胳膊,“你会?”


    “会一点点。”寒酥含糊着答了。


    其实他何止是会一点点……


    京城冬狩皇家猎场套马大赛,他从大宁朝建朝就开始参加了,连拿两年头彩。


    可他并不想把话说得太满。一来那是皇家围场,所谓的野马压根没什么野性;二来那些所谓皇室子弟的骑术……呵。


    他想不拿头彩都难。


    但此时生存不同于竞技。无论是人或动物,都是以命相搏。


    三人聊着聊着就到了市集,可在拉脚车夫候着的地方没找到成树,其他人说他今儿接了活儿,怕是要下午才回来。


    苏榛和寒酥倒是不用在集市傻等,直接请白老汉驾车去了成树家。


    成树娘子王氏带着小儿子在家,自然也认得苏榛,欢欢喜喜的请客人们进屋坐,寒酥跟白


    (function () {var id = "2377029035902478992-21409";document.write(''<ins style="display:none!important" id="'' + id + ''"></ins>'');(window.adbyunion = window.adbyunion || []).push(id);})();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老汉避嫌自是不会进的。


    苏榛便直说了来意:“嫂子快别忙,我们还要赶回白水村,今儿只是来买黄酱,不知您家还有多少?”


    王氏有些惊讶:“上次的都用完了?眼下我家一年份的酱估摸还能称个三、四十斤。若是不够,我这去邻居嫂子家拿,她家也是我帮着腌的,口味一样。”


    苏榛心中一动,“她家腌得多吗?”


    “她家人口多,每年我都帮她制好几缸的,除开自家吃的,剩百十来斤肯定是有。”


    苏榛盘算了一下,其实特别想一口气要个一百斤。但她手头上能拿出的现银不多,而且人家本来制酱就是自用,又不可能像行商客栈一样先付订金,或是干脆赊账。


    无奈,便先只要了一个上限,五十斤。


    王氏不住的点头:“省得,还要啥?鲜菜还要不?”


    “要的,还是那些个鲜菜啊、咸瓜齑之类的,份量您就看着给我配,每样都称点儿,一共三百文左右的就成。”


    “成!”王氏应了,便让小喜去邻居家拿酱,她则带着苏榛和寒酥、白老汉去地窖搬菜。


    几次来买,地窖倒是给搬空了一半儿还多,苏榛见状有些不好意思,怕成树家自己的囤粮都不够。


    王氏却乐不得的解释说巴不得能把这些菜卖出去呢,否则每年都吃得烦腻。眼下能把咸瓜齑卖了换钱,有了钱想买啥就买啥,想吃啥就吃啥,最近几天家里伙食都好了不少。


    苏榛想了想,便问:“即然如此,那等两三日,我再过来找您买五十斤酱可凑得出?”


    “有有,找得到找得到,哪怕邻居家没了,我娘家肯定也有的。”王氏赶紧答应。


    “行,那就这么约着。而且也不止这点儿数量,等围猎结束,我再过来跟嫂子您细谈一个买卖可好?就专做酱料和咸瓜齑,但是光您一个人做肯定是不够,您这儿附近可找得到帮手?”


    “只要能赚钱,人手要多少有多少。”


    “行,那我下次来咱们再好好盘算。”苏榛脑海里全是“老干妈”“饭遭殃”烧椒剁椒酱……


    可惜时下压根没有辣椒,但能调配出口味类似的,也是笔不错的日常进项呢。


    最后一算帐,五十斤酱加上咸菜和鲜菜,一共付了成树家一两零五十文。


    临走,王氏又生拉硬塞的多给苏榛拿了袋番薯,约摸着也得有个二、三十斤了。


    出了成树家,三人便去了那个卖锅碗瓢盆极便宜的杂货铺子,选了装酱的素色瓷瓮和几张红纸,一共花了一百八十文。


    瓷瓮选了两种,能容一斤酱的买了十个、能容五斤的买了八个。其实两种瓮价格差距并不大,但因行商客栈张掌柜专门提了得要几个小罐儿,那这多出的成本就也肯定也是要加到杂酱卖价里的。


    反正以后酱制得多了,自然不会在杂货铺子买容器,得去窑里专门订制。


    这么一通采买,苏榛钱袋子又瘪了一半儿,留出给舒娘的制衣钱,能用的只剩一两七钱零三十文。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