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萧家最拥挤的区域就是灶间。
女眷们在赶制最后一点苕皮,寒酥做完了脱水蔬菜的第一道工序,便跟萧容一人拖了一辆木橇车去白水河捞鱼、捡树柴。
他们要在出发之前把叶氏和谨哥儿的生计全部安排好才成。
大宁朝百废待兴,许多法律都暂时沿革了前朝,比如伐木规。私家林木不能伐、桑、榆、枣等经济林木不能伐、官林不能伐、春夏不能伐、边境、河边林木不能伐等等。
好在长虚山、尤其白水村一带没占到其中几项。
一是因为气温低,经济类林木压根也活不久;二是柴林基本都集中在府城的另一侧,樵夫们砍柴方便进城卖。倘若城里的谁想来长虚山砍柴私用,那纯属吃饱了没事干,毕竟车资都比柴资贵。
所以白水村村民们柴火是够用的,甚至不用砍,四季因大风或大雪、大雨倒塌的树都有不少,直接拖下来便是。
砍柴捞鱼自然用不上苏榛,她便安心留在家里,先在纸上画了帽子、护踝和护腿的图样儿交给了舒娘和山梅、又亲自选好了碎皮毛的配色,便暂时可以“功成身退”,去准备其它的。
之前寒酥晾的那批已经干了,苏榛便把它们分别切成适合的条、块、丝。再煮了水,把根茎类的菜丢进去烫了片刻杀青和杀菌,叶菜则跳过此步骤。
杀好菌的再泡进冰水里冲淋,这步能让菜干不会一碰就碎。最后依旧是见缝插针的摆,摊在灶台旁的黄泥壁上烘干。
叶氏对苏榛做事的麻利早已看习惯了,春娘则默默感慨苏榛整个人像个陀螺。但做每一步都有章程、条理,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每样儿都严丝合缝儿,一点儿不耽搁时间。
菜都烘上,苏榛便坐下来休息会儿,也能瞧瞧苕皮的程度。
春娘也终于抓紧了机会问:“榛娘,这苕皮能加到围猎的备粮里不?可是太好吃了,尤其那辣汁,吃完身子都暖的,爷们儿进山要是也能吃上多好。”
苏榛想了想,摇了摇头,“小春姐,今年可能不大合适。”
旁人都管春娘叫嫂子或大江家的,唯独苏榛叫她本名,这是小事,但也让春娘心里莫名的舒服。
“是太贵?”叶氏也好奇。
“不贵,但一来是太重,二来……鱼面已经归咱家做了,倘若连苕皮也做了,旁人会觉得咱家跟乔里正关系好私活儿,最后不止是咱家吃力不讨好,还让里正也为难。
叶氏和春娘恍然大悟,是这么个理儿,人心难测,做人一味替别人考虑反而会适得其反。
春娘啧啧感叹:“想你这么小的年岁,咋懂得这么多道理。”
“看书,书上写的。”苏榛现在把对她的所有夸赞一概归为看书,不然呢?总不能告诉大家她来自千年后且二十五了……
女眷们正一边做事一边聊,乔里正又来了一趟,带了三百文的食材费,多退少补,总归是不能让萧家做事还垫钱。
苏榛乐呵呵的收下了,这钱她拿得踏实。
自打来了白水村,萧家人吃的咸菜都是成树娘子做的。
味道虽是不错,以酱香为主,但对于喜欢酸辣的苏榛来说不够“过瘾”。眼下刚好食材也够,她准备腌一批简易的泡菜,一部分带上山,一部分留在家里给叶氏和谨哥儿佐餐吃。
做泡菜的时候她也没刻意躲着做,因为发现春娘十分有“边界感”,但凡察觉到苏榛要做新东西了,立刻埋头干活儿,眼睛绝不会偷瞄。
苏榛做泡菜暂时只用了白芦菔。芦菔切成小手指粗细的条儿,加入糖、花椒、酒、醋、生姜、蒜以及最关键的“秘料”辛辣料:食茱萸、扶留、黄芥子。
东西常见,但调兑比例得自己琢磨。
经过多次尝试,她已经在这个没有辣椒的时代调出了九成近似的味道,知足了。
这种泡菜泡上一天即可食用,但如果想真的入味好吃,一周就行。
苏榛忙完了才想坐下来,就见外头又开始飘起雪花儿,便赶紧又跟叶氏和春娘去把晒在屋后的苕粉往屋收,一来一往又耽搁时间又麻烦。
叶氏也犯愁:“榛娘,苕皮倒还好,反正也快做完了。但后面几天村民们的鱼啊面啊全送来,咱家往哪儿搁啊?放屋里会坏,放外头又是雪又是泥的,而且会不会招野兽?要不要多做些冰箱?”
春娘也有这方面的担心,“大的野兽这几年倒是没下过山,但野猪啊、狼啊,是偶尔会有的。”
苏榛想了想,先否定了冰箱计划,因为每家的鱼量都是几十斤,做冰箱得做多少个?全摆在屋外,一开门儿整整齐齐跟墓地似的……
想想都可怕,自己绝对不想跟殡葬有关了。
索性提议:“要不,咱们建个仓库吧。”
叶氏怔了下,有些为难:“咱家连盖墙的银子都没凑够,而且时间也来不及啊?”
苏榛摇了摇头,“不用银子,但需要些人手去白水河拖冰。咱用冰雪盖,简单点儿的一两天就做完了!”
春娘便问:“拖冰?大江可以,如果不特别重的话,我儿也行,要不要我去喊他们来?”
舒娘在屋里也听到了,赶紧出来也说着:“我家至少也能来三个男丁。”
这下轮到叶氏不好意思了,“但工钱上……”
舒娘脸一板,“还要什么工钱,榛娘不是说一两天就能盖好了。我跟您说,咱村里人口本就不多,各家盖个房、起个灶之类的,都会喊左邻右舍帮忙的,哪家要过钱?如今我收你家三十文每日都收得心虚,生怕被旁人骂我贪呢!”
“就是啊。”春娘赶紧补充:“而且我们也想知道用冰雪咋盖的,要是榛娘同意,我们回家也能做个仓房。”
苏榛灿然笑了,“成,那就麻烦两位啦!”
得了苏榛的请求,春娘跟舒娘立马放下手里的活儿,一路小跑着回家找人了。
光是靠人力拉冰肯定是不行,苏榛又跑了一趟白老汉家,租借了他的驴车。白老汉一听是盖房子用,也就不肯按拉脚儿的价格收钱。
苏榛便也没太客气,诚心谢了。</
(function () {var id = "2377029035902478992-21409";document.write(''<ins style="display:none!important" id="'' + id + ''"></ins>'');(window.adbyunion = window.adbyunion || []).push(id);})();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p>
也就用了一刻钟,舒娘就领来了小儿子、十五岁的李采,以及长房侄子、二十二岁的李和,十八岁的李佑。
春娘回家本来只想叫大江和儿子小树,不成想被三房的王氏又瞧上了,阴阳怪气的问是不是萧家又给钱了,给多少。
乔大江本不想搭理王氏,但若是不说,王氏必然闹着他们私下得了钱,得交到公帐上。
家和万事兴,忍气说了今天的活儿不给钱,邻居帮忙。
但显然,王氏不信。
春娘冷笑,“婶子即然不信,不如跟我们一起去?反正榛娘也说了,人越多越好。”
王氏一听,立刻“虚弱”了起来,“我想去,但身子不舒服,哪儿也去不成。”
“那就没办法了。”春娘拉着小树便走,可临出门,衣角又被王氏的两个儿子乔大宝、乔二宝拉住。
乔大宝十一、乔二宝跟小树一样大,都是九岁。但他俩在王氏的“精心教育”下,又懒又馋,在乔家属于讨打的。
乔大宝和乔二宝在屋外偷听半天了,此刻拼命讨好春娘,说啥也要跟着去。不为别的,就为春娘每次回来,身上都沾了菜香味儿……
在他俩心中,萧家等于好吃的。
小树自是烦他俩,板着脸拒绝:“你俩啥也不会,去干啥?”
乔大宝很不服气:“我不会干,你会?我比你大四岁呢,就是扛东西也比你扛得多啊!”
小树白了他一眼,“你肯下力气扛东西?”
“有好吃的我就肯!”
乔二宝立刻也跟哥哥学:“我也肯!”
春娘好气又好笑,但面对小辈儿总不好说得太过,便跟乔大江使了个眼色。
乔大江便把脸一唬,粗着嗓子,“你俩想干啥我还不知道吗?在家呆着!”
说完也不再耽搁,拿上家里的冰凿和木橇车,领着春娘跟小树就去了萧家。
“哥,咋办?”乔二宝想哭,没敢。
乔大宝毕竟大了几岁,直接决定:“你想不想吃好吃的。”
“想!”
“想就跟我一起去,去了就使劲儿抢活儿,抢到手再说。”
乔二宝更想哭了:“但我不想干活儿,我在家都不干活儿。”
“抢到了让山梅干不就行了!她不也在萧家。”乔大宝说得理所当然,毕竟他在乔家也一直是这么做的、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
兄弟俩想得很美,于是随便跟家里打了个招呼就跑了。乔老三跟王氏压根也没多问,反正白水村的小孩子早就习惯了满山遍野的玩儿。
一刻钟后,萧家门口就站满了大大小小的“劳动力”。
除了乔大江和小树之外,舒娘家的李和、李佑、李采也自带了工具、拖了两辆木橇车来。
李和也是高大魁悟的踏实面相。今年二十,到了该娶亲的年纪,可相过几家都没成。
李家倒也没太急,毕竟李和要长相有长相、要本事有本事。论打猎,技艺甚至都不比乔大江差,是个踏实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