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5.第 35 章

作者:紫鱼儿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聊着聊着,乔里正不自觉的更加重视起了苏榛的提议,甚至临走还多问了句:“苏娘子,依你看还需要准备什么?”


    苏榛索性拿出自己列的单子一项项跟乔里正核对,其中两项“脱水蔬菜”、“耐饥丸”,又引起里正的兴趣。


    “脱水菜是指干菜?耐饥丸又是啥?”


    苏榛耐心解释:“菜是一定要吃的。鲜菜和黄豆、绿豆也要带一部分,但从重量考虑,以脱水的为主。”


    “可猎户家的都不爱吃菜,上了山都是大块吃肉才香。”


    “可往年下山回来,可有出现过病症?比如牙出血、舌疱之类的?或是回来就后不利,还特别容易虚。如果有,都是因为缺少蔬菜导致的。”


    时下便秘称为“后不利”,苏榛一问,乔里正还有些难为情。


    春娘不怕难为情,毕竟自家人身体更重要,便立刻说了:“对对,爹,每年您跟大江回家都且得调养一阵儿呢。”


    乔里正讪讪的:“倒是没想到是这原因。”


    叶氏自是认可苏榛的话,补充着:“我家吃食都是榛娘安排,她每顿都要我们吃点菜的。”


    乔里正便拍板,把脱水菜也列进单子。而且制干菜家家都会,就不用苏榛辛苦了,各家自制了便是。


    苏榛只提了几样参考,比如胡芦菔、白菘、寒瓜、蒜片都可以脱水烘制,自家吃多少就制多少,这东西没几个钱,总不至于还要占别人家便宜的。


    至于充饥丸,苏榛也没做过,但她听说过,而且也是古代的方子,主材是糯米和红枣,紧急的时候吃一颗管一天。


    苏榛把它想像成现代的压缩饼干。


    即是方便的吃食,听起来也不贵,乔里正便直接也要了。


    说做就做,乔里正起身告辞挨家通知去了。乔大江没跟着,他一定要把木橇车帮萧家做完再走。


    眼下所有活儿都有人做,反倒是裁衣服这项只有舒娘一个熟手,进度慢,苏榛便把山梅“调岗”,让她也进屋缝东西。


    山梅的女红虽然不及舒娘,但也是超过苏榛的,且速度也比苏榛快了一倍。两人一起,不到一个时辰就缝完了五个夹棉双层口罩。


    苏榛一向是“鼓励教育”,对山梅好一通夸。


    山梅脸涨得通红,眉眼却从里到外终于舒展了,也偶尔敢参与一下女眷们的聊天了。


    苏榛不经意的打量山梅,瞄到了她颈间、耳侧都有红肿、抓痕。不用问也知道谁干的!


    心里对这个同龄人更加疼惜。


    但瞧着时辰也差不多了,她便先搁下针线,去灶间给大家准备午食。


    有了乔大江这个能干的,木橇车制的格外快,眼瞅着才到日中就制完了。


    他也奇怪为啥萧家的木橇车制得这么小,寒酥给他解释了苏榛的安排,他听了自然又是连赞,直问他也想照着做几辆可否。


    寒酥是完全尊重苏榛的想法,她说行就行。


    倒是把苏榛都问笑了。


    当然行啊,只不过型号制小了点儿,难道不许别人做不成?


    乔大江也不含糊,把制橇底铁皮的事儿揽了,他跟铁匠家熟,能只出个成本价。


    “行,那就先谢谢大江哥。”苏榛是越来越欣赏乔家这四口人。


    “那我这就去跟铁匠说!”乔大江作势要走,被寒酥一把拉住。


    寒酥板起了脸:“大江哥,怎么一到饭时就要逃跑,是觉得萧家请不起一口饭,还是嫌弃榛娘的手艺。”


    一句话,说得屋里屋外的人都笑了起来,乔大江自然也就留了下来。


    午食也是苏榛就着家里现成的做。昨天给大家吃了一整日的面,今儿就蒸了米饭。


    米饭就得配下饭的菜,苏榛便把制鱼面剩的红肌鱼骨斩成小块,加了姜蒜寒葱、黄酒、盐、胡椒腌制,腌了整整一大盆。


    随即锅里放油,油温了就把鱼骨倒进去炸,炸至金黄捞出放凉。油再加热,再把鱼骨用大火复炸,片刻便炸得发红了,一道香酥鱼骨便成了。


    捞出来装盆,再撒上孜然、糖、白芝麻、寒葱碎,色香味俱全。


    另一道菜也是现成的,烧烤苕皮,用得还是跟行商客栈一样的方子,但用木签子串成串儿烤,里面加了肉酱和成树娘子做的酸芦菔丁,无论卖相还是口味都更成熟了。


    前面两道都相对重口些,最后一道便煮了清爽的汤:白芦菔丝绿豆芽儿煎蛋汤。


    作法也极简单,就是把鸡蛋煎碎,再就着锅底的油把芦菔丝和绿豆芽炒软。三样儿加水煮个沸,出锅撒点盐就成。


    绿豆芽是叶氏发的,发好两日一直忘了吃,今儿刚好摘了煮汤喝。虽是素汤,味道胜似高汤。


    在苏榛看来就是简简单单的家常工作餐,在乔家人和舒娘眼中却是相当上得台面的席面了。


    其实白水村隔壁是农耕村,农忙的时候也会请白水村民去打散工,也管吃食,但好年景管的基本就是馒头加咸菜、烙饼加咸菜;灾荒年景就是窝头加咸菜。


    从来没有任何一家像萧家这样,管的有荤有素居然还用油炒菜的。大家一时之间觉得自己得了这活儿都不该收钱、该倒找钱!


    “这香酥鱼骨咋炸这么好,我家也炸过的啊。”


    “就是说呢,白水河的鱼我家也常年去捞,做出的菜除了腥气就是刺,大人小孩儿都不爱,可榛娘一做就是好吃。”


    “还有这汤,我回家也试试,也拿蛋炒!”


    春娘和舒娘边吃边聊边赞,她俩在家里就是下厨的主力军,恨不得把榛娘的手艺都学了去。


    山梅不敢评价,却在旁边配合的不停点头,点成了拔浪鼓。


    苏榛自然不知道别人的想法,只管招呼大家挟菜,还怕怠慢了客人。


    至于萧家人,本身也不是天生富贵,萧容又行伍那么多年,最烦的就是客套、最喜的就是爽朗。


    而寒酥则借着一顿饭的功夫儿问了乔大江许多围猎的问题,好学又谦虚,把乔大江喜得满面红光,他就爱唠这些。


    谨哥儿小嘴甜,不停的给婶婶、姐姐们布菜,还说自


    (function () {var id = "2377029035902478992-21409";document.write(''<ins style="display:none!important" id="'' + id + ''"></ins>'');(window.adbyunion = window.adbyunion || []).push(id);})();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己姐姐炒的啥都香,尤其炒杨拉罐,并主动提出他有空儿就去摘,姐姐炒了请大家都来吃!


    寒酥听到,心念一动,问乔大江:“大江哥,却不知杨拉罐究竟是什么果子,什么树结的?”


    乔大江哈哈大笑:“那不是果子,是肉虫子,就是满肚子毛足的那种粗肉虫!”


    寒酥一口米饭哽在喉间,目光幽幽、哀怨地看向苏榛。


    苏榛自当没瞧见,理直气壮的:“总之它有营养,强身健体!”


    一餐饭吃了小半个时辰,宾主尽欢。


    吃完了饭,大家又稍微的起来消了下食便各自干活儿。


    乔大江量了木橇车底的尺寸,又问了苏榛一些细节便去了村里铁匠家。


    舒娘和山梅继续忙活制衣,叶氏跟春娘仍旧烘制苕皮,眼瞧着今天就能做完。


    萧容和寒酥又得了新“任务”:制脱水菜。


    很简单,就是挑选好的白菘、胡芦菔、蒜等,切掉根茎,再洗干净、削皮然后寻了麻布,把菜摊在上面先晾着,并等待苏榛下一步“指示”。


    而苏榛则进屋挑了些碎皮子,又拿炭笔在纸上画了几朵花瓣的形状作为模板,将模板放在皮子上比着剪。


    剪好了,就把皮子放入清水中稍微浸泡。泡软了拿出来,一层层的扭、叠,就能把花瓣叠成花朵,最后用针线缝合固定,做了一个色彩缤纷的玫瑰花。


    “呀,真好看,这一会儿就能制个花?也太好看了!”舒娘拿了花仔细端详,第一千零一次的在心里骂自己:同样都是碎皮子,咋就没想过还能这么做?果然还是读过书的好啊!


    忍不住又问:“榛娘,这花是往哪儿缝的?”


    苏榛则直接坐到了目瞠口呆的山梅旁边,侧过身,几针下去就把花朵缝到了山梅身上穿的旧袄立领上,并说着:“送给山梅的,婶子您可别吃醋啊,我等下给您也缝!”


    “那我肯定吃醋,你说的哈,给我也得缝个!”舒娘哈哈的笑了。


    而山梅则抬起手,只敢用指尖轻轻的触碰花朵。


    她嫁人的时候也做过新衣,可孀居回了娘家之后,都被乔老太太找借口拿走卖了,眼下这件是她仅剩的冬衣外罩。


    虽然青衫洗成了灰衫,可它原本是干净的、没有补丁、体面的。


    但昨晚跟乔老太太顶嘴,被老太太撕破了领子,她连夜尽力缝好,细细的针脚 ,以为不会有人注意到。


    可此刻……


    这是她今生收到过的、唯一的一件只属于她的东西。


    它不是嫁妆、不是彩礼、不是任何人穿过的、丢了不要的,它是榛娘亲手缝的,而且说了,是送她的。


    是她的,是山梅的。


    山梅的视线逐渐模糊,蒙了一层水、水再溢出眸子,噼哩啪啦的往下掉,悄无声息的。


    苏榛和舒娘怔怔的看着山梅,虽然什么都没说,但她们懂,懂山梅在哭什么,懂得她的眼泪因何而来。


    苏榛轻轻的抱住山梅、拍着她的背,“会好的,都会好的。”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