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09章 重回仰光(二)

作者:喜欢镜子的木子本书字数:K更新时间:
    “你就是这群中国人的代表?”


    仰光,唐人街。


    就在李安民等人抵达仰光的第二天,一名英军少校带着一群英印军士兵找到了他。


    此时的缅甸英军,其实大部分都是英印军和英缅军,即军官是英国人,士兵是印度人和缅甸人。


    真正的英军不多。


    毕竟英国人口就几千万,之前打德国人还缺人,哪有空派几十万军队来东南亚这地方。


    甚至是为了弥补本土英军不足,英国政府还从澳洲、加拿大、印度等地抽调军队。


    “是的,少校!不知道少校怎么称呼?”李安民对于英军的到来,并不是很意外。


    “我叫戴维。我今天来的目的是通知你们一声,你们这些中国人的居住区就是旁边的街道以南到临河地区,向东不能越过中心广场,那边是印度人的街区。”戴维少校认真说道。


    “好的,戴维少校。”


    说着,李安民趁着戴维少校手下的人不注意,从兜里拿出一根泛黄的东西塞进了对方的军装兜里。


    “戴维少校,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戴维少校有些惊讶,当即瞥了一眼兜里的东西,顿时眼前一亮,脸上严肃地表情也变得缓和起来。


    因为那是一根金条。


    虽说戴维少校在进入仰光后,也捞到一些好处,但并不多。


    因为他只是一个少校,吃不到肉,能喝点汤就不错了。


    而且兜里的黄金是硬通货,可比什么印度卢比值钱多了。


    “你想问什么?”戴维也知道收了东西,就该付出一些东西。


    “我们看戴维上校只规定了北、东和南边的范围,西边不知道?”李安民当即就开口询问。


    “西边没有要求,不过北边界限不能超过我刚才说的那条街。”戴维少校淡淡说道。


    李安民瞬间懂起,继续问起英国人的态度,“只是唐人街这边还有一些缅人,他们之前借着投靠日本人,抢了属于我们的房子和财产。。。”


    “既然是强盗,你们自己看着办就是。对于那些曾经投靠日本人的叛徒,你们倒不用客气。


    对了,上面决定在唐人街设立一个警察局,人数不超过20人,你们自己看着办。


    组建好后,就向市政厅报备。”或许是那根金条的原因,戴维少校多说了几句。 “多谢少校提醒。”说着,李安民又拿了一根金条不动声色地塞进对方兜里。


    感受着兜里的沉重感,戴维少校心情很好,走之前又提醒道,“在唐人街范围内,你们可以随意些,但出了唐人街,别去闹事。


    上面一些人对你们这些中国人有些不满。”


    “多谢戴维少校提醒。”


    随即李安民亲自送走了戴维少校一行。


    在送走这群英国人和印度人后,李安民的心情还可以。


    虽然英国人对华人有些限制,但也不是太过分。


    而且唐人街的范围也比之前大了一些。


    他大致算了一下,按照英国人现在划分的唐人街范围,大约是长4公里、宽1公里的区域。


    这么大的面积,好好规划一下,是能容纳一二十万人、甚至更多的人口。


    而仰光华人最多时候也没这么多人。


    “李委员,梁经理来了。”


    梁经理就是梁友国的三哥,叫梁友福。


    在缅甸华人中,梁家的影响力并不小。


    两人的父亲梁刚,早年靠跟英国人办银厂发家,后来支持国内革命,在民国初期还一度负责过果党在缅甸的党务。


    虽说到了最近十几年,影响力有所下降,但也当过缅甸华侨协会会长。


    梁家的基本盘就在腊戍,毕竟之前在腊戍南渡开的银厂。


    只是后来日本人来了,这银厂也开不下去了,再后来就被日本人抢了。


    如今南渡的银厂等都被志愿队接管,考虑到梁家的影响力以及梁友国也在志愿队担任高层,就从其它地方弥补了梁家。


    即便如此,梁家地位也不如从前。


    借着南华联合会和志愿队的快速发展,一些华人家族也快速崛起,削弱了以梁家为代表的传统缅甸华人代表的影响力。


    要知道在抗战爆发后,缅甸各种华人团体多的是,相互都不服。


    但随着日军入侵,缅甸华人内迁,尤其是大部分有影响力的迁回国内,也让那些多如牛毛的华人团体瞬间解散。 而南华联合会和志愿队崛起后,瞬间整合了缅甸华人的力量,形成了军政商为一体的新势力。


    “梁经理,你怎么来了?这是有什么事?”看着眼前三十多岁的梁友福,李安民有些好奇。


    “李委员,你们不是在找分会的驻地,我知道有个好地方比较适合。”


    “什么地方?”


    “就是以前的广东会馆。”


    “广东会馆?我记得不是被毁了吗?”


    “是被毁了,但主体结构还在,重新修一下,还是可以用的。


    而且这里地方大,如今也荒废着,不如拿来作为南华联合会仰光办事处。”


    “这事合适吗?毕竟也是广东同胞建的会馆。”李安民有些担心。


    缅甸的华人,早期其实以福建人和广东人为主,只是最近几十年云南人才多了起来。


    毕竟云南隔得近,人也多。


    到了民国时期,又多了一些四川等西南其它地区的人过来谋生。


    但主体还是以云南为主,即便是现在移民那么多,也是如此。


    “李委员,这不影响,广东会馆早就废弃了,管理会馆的人死的死、走的走,如今都没主事人。


    何况如今这片区域是属于我们的,就算是以后广东的那些同胞说起此事,完全可以找块地让他们重新修便是。”梁友福不以为意道。


    李安民却是没有立即这么做。


    他则是找了一些老人了解情况,以前的他也没关注广东会馆的事,所以也不清楚,只能去找知道的人去询问。


    结果后面多方打听,才知道的确跟梁友福说的差不多,没多大的隐患。


    之所以他和梁友福都觉得没什么,主要还是跟海外华人的情况有关系。


    虽说都是华人,却以地域划分,相互之间其实经常发生矛盾。


    别看缅甸分会也有一些闽粤籍华人,但这是修建分会在仰光的办事处,并不是私人用,所以也能说得过去。


    只不过破损是有些严重,主建筑需要改建才行。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